朝三暮四的故事 典故

朝三暮四的故事 典故,第1张

朝三暮四的故事 典故 成语故事汇:朝三暮四的典故

朝三暮四[读音][zhāo sān mù sì] [解释]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见于《庄子·齐物论》)。

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暮)四。

’众狙皆怒。

”[近义]喜新厌旧朝三暮二反复无常朝秦暮楚朝令夕改翻云覆雨出尔反尔三心二意暮四朝三见异思迁三心两意一心二意变化多端言而无信言之无信[反义]矢志不移墨守成规海枯石烂海誓山盟自始至终一成不变全心全意持之以恒始终不渝一往情深

“朝三暮四”的典故有人知道“朝三暮四”典故的由来是什么吗?

想当老板,特别是大老板的人,一定要认真读完这个故事。

赚大钱了记得给我发红包!相传有个艺人与一只猴子相依为命,猴子天天在街头表演,博人一笑,观者随意赏些散碎银两,凭此度日。

某日收工后,艺人见猴子甚是疲备,心生怜悯,次日早晨便买了些桃子犒劳猴子,为了使猴子吃饱了有力气表演,早上给猴子四只,晚上给三只。

刚开始猴子十分欢喜,表演也甚是卖力!可时候一久,猴子不高兴了!它暗自琢磨:“老子早上啥都没做,居然有四只桃子,辛辛苦苦蹦哒了一天,到晚上都越来越来少了,反倒只有三只。

”如是乎开始偷奸耍滑起来。

这样又过了一阵子,耍猴人明白了猴子的心思,如是改变了给桃子的方式,改成---早上三只,晚上四只,所谓“朝三暮四”。

猴子一看合了心意,又开始了卖力的表演。

这个故事本意借猴子的愚蠢,讽刺一些所谓的精明人,在通过一番斤斤计较后,虽然得到了一些利益数字的变化,但总体的既得利益是不变的。

自己还沾沾自喜。

后经过历史的变迁,朝三暮四渐渐变成了,形容一个人感情不专一的词语。

很多人会说:“猴子毕竟是畜牲,智力低,不会算账,哪个人会像它那么蠢?”其实不然!如果谁真的读懂其中道理,用在招工用人上,则无往不利,事半功倍!比如你现在要招一个工程师,市场价是八仟每月,为了招到人你出价壹万,因为招人时出价较高,每年涨500。

这样3年后此人一定不高兴了,一定会消极怠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那这个人三年的总成本是多少呢?10000×12+10500×12+11000×12=378000。

我们不妨参考朝三暮时的故事,换一种方式。

招人时就按市场价给八仠,然后每半年涨壹仠,这样三年下来总支出是多少呢?8000×6+9000×6+10000×6+11000×6+12000×6+13000×6=378000。

结果和上面一样多。

但是,你是认为每半年涨壹仟的人工作热情高呢,还是每一年涨500的人热情高?更有甚者,现在很多老板,挖人时往往高出市场价一倍,进来后却三年不涨工资!总支出却高达16000×12×3=576000。

这样不要说第三年了,第二年人家就满腹牢骚,早就消极殆工了。

这不就是朝三暮四没看懂吗!人,有些时候不要自负太高,多数时候,你就是那只猴子!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意是指用诈术欺骗人,后来被大家引申用来比喻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典故的由来: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位养猴子的老人,大家叫他狙公,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久而久之,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狙公很会揣摩猴子的心理,猴子也听得懂狙公的话,他们生活的很快乐。

平日狙公都是早晚各喂猴子四个栗子吃的,渐渐狙公家境开始变得不好,狙公也在为此发愁,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只能减少猴子们的食物,然后他就对猴子们:“以后每天早上只给你们三颗栗子吃,晚上吃四颗,你们觉得可以吗?”猴子们一听早上少了一颗,就很不乐意,于是狙公就转而又说,:“那早上给你们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栗子吧。

”猴子一听,以为早上增加了一颗又变成了四颗,因此就十分高兴的答应了。

寓意:从典故来源可以看出原来是指利用手段欺骗别人,但是后来慢慢经过引申变成了反复无常经常变卦的象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630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