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知少年愁

什么不知少年愁,第1张

什么不知少年愁 少年不知愁滋味……全部诗句是什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南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并无难字,通俗易懂,但是不同年龄期却能读出不同的味道。

正如诗中描述,少年时不识忧愁,却又为了写一首诗故作忧伤,几次三番登高远望,或许,写出来的诗中全是愁字,但读来并无感觉。

这样的少年心性,说不上好坏,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吧。

词的上片不是词的重点,只是在烘托,只是埋下伏笔。

下片,词意突变,下片所有的句式包括用词都和上片一一对比,这时,所有的伏笔都跑出来了,压抑的愁绪跃然纸上,诗意渐浓,最后以却道天凉好个秋结尾,看似顾左右而言他,与上面描述的全无关系,但是只有经历过的中年人才懂,那真是欲说还休啊,真正的愁是说不得的。

这首词的技巧很纯熟,迭句渲染了气氛,又互为因果,对比产生诗意,而用典了无痕迹,已近化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词。

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如何欣赏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这首词呢?这首词作于辛弃疾被d劾去职期间,闲居带湖时期(1181-1192)。

国事日非,一腔愁怨无法释怀。

全词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一个“愁”字。

上阙,重点描述了作者涉世未深的少年时代,乐观自信又单纯。

下阙,处处与上阙进行对比描写,随着年龄的增长,绵历世事后对“愁”字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恢复失土。

而如今无法实现,可见心中之愁只能诉诸笔端。

而今识尽愁滋味里的“愁”字,高度概括,体现了词人内心太多复杂的感受,在通篇词里是情感的大转折。

两个“欲说还休”,第一个是词人从“多少事”中激发出来的感慨,两个“欲说还休”表达了两层不一样的意思。

后一个“欲说还休”是紧接下文,词人报国无门,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局面下,抒发这种大愁是犯忌的,因此作者就此打住,只能转而说说天气。

为什么说秋天呢,自古逢秋多寂寥,秋色人心即为愁。

这篇词,表面看似洒脱,实则深沉含蓄。

辛弃疾善于抒情达意,可见一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520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0
下一篇 2022-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