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国防科技教育计划

学校国防科技教育计划,第1张

学校国防科技教育计划 国防科大为什么会选址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军事工程学院创建于1953年,毛泽东亲自决策推动建立并为学院题写了训词,周恩来亲自出面从全国范围内协调调动师资力量。

因为党中央高度重视,军事工程学院发展速度非常快,境况的人才质量也非常高,军工时期的历史只有短短13年,但已经被誉为“远东第一军校”。

军事工程学院院址在哈尔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苏联人的大力帮助,连校舍都是苏式风格,苏联人对这所军校的了解程度可谓太深了。

中苏关系交恶后,中央担心军校会成为重点打击目标,下决心将其拆散内迁。

当时的军校分别迁往了6个地方,其余5处都只有1个系,主体迁往了长沙。

1970年,在原军事工程学院的基础上组建长沙工学院;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亲自推动下,长沙工学院回到军队序列,改名国防科技大学。

军事工程学院为什么会整体迁到长沙,我想有这么几方面的因素:一、长沙地处内陆,距苏联更是天遥地远,万一发生战争也比较安全。

二是长沙处于京广线交通大动脉上,离边境虽远但并不偏僻,交通便利于办学有利。

三是湖南是毛主席家乡,政治优势也是一种情怀和担当。

从湖南和长沙的角度来看,当初接收军事工程学院绝对是一个英明决策。

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办学实力和水平,在国内属于第一方阵,尤其前沿科技实力更非湖南省内其他院校所能比肩。

国防科技大学是湖南也是长沙的一张明片,她给地方所带来的“红利”将是长期的、持续的、越来越大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国防科技大的前身是1953年由毛主席亲自主持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哈军工”。

一看这个学校的名字就知道“哈军工”有军方背景,它的第一任院长兼政委更是赫赫有名的军中开心果陈赓大将。

就连被誉为“中国导d之父”的钱学森都到“哈军工”参观过,可以说这个学校无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都属于中国最顶尖的存在,所以不得不让国家重视,将它搬迁到了更加安全的长沙。

不过这个背后还有着一段历史。

庄重的国防科技大学校门中苏交恶我国在建国初期可以说得到了苏联的不少支持,而“哈军工”就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

为了方便中苏交流,所以当时就把“哈军工”建在了哈尔滨。

但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随着中苏关于边境问题一直谈不拢,中苏的关系也不像一开始那么好了。

苏联方面更是以撤出专家为由威胁我国在边境问题上让步。

但捍卫领土完整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神圣使命,所以在领土问题上,我国是怎么都不可能让步的,就算苏联真的撤走了专家也是一样。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么问题也还不算大,我们中国人哪里比别人差,专家没有了,我们可以自己培养。

当年的“哈军工”不过很快中苏就在边境上发生了冲突,而且愈演愈烈,随时都可能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中苏关系也因此降到了冰点。

而对于“哈军工”,由于是苏联帮助我们创办的,所以他们对这里很了解,一旦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哈军工”距离中苏边境并不是很远,所以很有可能成为苏联的目标。

为了安全考虑,在1970年时,我们国家将“哈军工”的主体院校搬迁到了更为安全的长沙,并改名为长沙工学院。

当然,这并不是有爆发冲突的可能,我们国家就选择搬迁,而是在1969年的时候,我们和苏联真的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冲突,那就是著名的“珍宝岛战役”,一场捍卫我国领土完整的自卫反击战。

当时的一个情况珍宝岛战役1969年3月2日,苏军第一次潜入我国领土珍宝岛,并击毙击伤了我军边防战士6人,我边防军不得已展开自卫反击,将苏军驱逐出了珍宝岛。

但苏联并没有因此放弃觊觎我国的珍宝岛,3月15日苏联再次出动大量坦克、火炮悍然对珍宝岛我边防阵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好在我军早已看出苏联不可能善罢甘休,于是早早就埋下了反坦克地雷。

双方再次交战数小时后,苏联的非法入侵再次被我边防部队击退,期间苏联方面更是有一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T-62型坦克被我军布置的反坦克地雷炸断履带,留在了结冰的江面上。

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这样的耻辱苏联人肯定不会就此罢休,加上为了夺回这辆T-62坦克,销毁非法入侵我国领土的证据,又于17日卷土重来,这次我边防部队准备更加充分,同样布置了炮火,苏联只能再次悻悻而归。

之后中苏再次对边境问题再次展开了谈判,但依旧没有什么结果,双方再次不欢而散,而这艘T-62坦克也成为了苏联非法入侵我国领土的铁证,如今它还静静地躺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中。

珍宝岛战役的爆发就是“哈军工”搬迁的导火索,随着中苏在这场冲突结束的谈判无果,我国就作出了将“哈军工”搬离哈尔滨的决定。

那为什么又会选择长沙呢?苏军的T-62坦克多方面的原因选择长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有历史、战略、地理等因素,但我个人觉得还是最后一个因素最重要,我们下面来看。

历史因素长沙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所以其历史、文化底蕴自是不必说,在这里建校可以让这个历史意义重大的学校更加的具有文化气息。

同时,长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个军事重镇,把这座军事气息浓重的院校坐落在这里,显得更加庄重。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长沙战略因素自然是因为长沙身处我国腹地,远离中苏边境,就算苏联再对她有想法也鞭长莫及,除非动用洲际导d,但我们会眼睁睁看着导d落在她身上吗?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如果苏联动用了这种武器,那么问题就严重了。

这里就不展开了,发挥你们的脑洞吧。

同时通过抗战期间日军屡战长沙而不得,就可以看出长沙是一个怎样难打的地方,所以把学校建在这里可以说很安全,就算真的发生了战争,学校也有时间反应,从而搬离到其他安全的地方。

长沙的位置地理因素翻开地图,我们不难发现长沙位于我国比较正中的地方,所以不管是我国四面八方的人才考取这所院校,前来深造时都会比较方便。

不像当年在哈尔滨,在那个交通不是那么便利的年代,这让云南的人才情何以堪。

同时,长沙工学院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身处我国正中,把科研成果输送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将快速。

我们接着翻开历史来看,当时日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就算三战长沙都没有成功也要夺取这座城市,可见长沙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这主要得益于贯穿我国南北的京广线,而长沙正是其中的重要枢纽。

所以长沙便利的交通也是“哈军工”选择这里的原因之一。

京广线中的长沙致敬毛主席开篇就说到“哈军工”是毛主席亲自主持创办的,学校既然要搬迁,那么去哪其实都差不太多,毕竟中国地域广阔,像上面说到的优势有很多城市都具备,但这一点确实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所以我才会说这一点才是“哈军工”选择选择长沙最重要的原因。

长沙是毛主席的故乡,把学校搬迁到这里,是对伟人的致敬。

向伟人致敬结语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公在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让已经搬迁到长沙“哈军工”地位再次水涨船高,而邓公更是在同年大笔一挥,将长沙工学院更名为了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至此,这所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在科技领域最为顶尖的存在,为我国输出了不少人才,以及做出了众多具有意义的科研成果。

同时长沙这座城市也因为她的存在而享受到了不少好处,配以低房价等政策,让许多人才都选择了在长沙落地生根,为长沙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501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0
下一篇 2022-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