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风什么意思

家规家风什么意思,第1张

家规家风什么意思 你觉得什么是“家风”、“家训”、“家规”?

在今天谈论所谓的”家风、家规、家训“,基本上算是一种崭新的发明创造了。

何以言之?简单的说,这些家风、家规、家训,都是一种对家族、宗族管理的手段,但现代家庭基本上是三口之家或四口之间,居住在城市里,早就不是以前那种聚族而居、四世同堂,居住在成片的建筑群里的家庭状态了。

家庭状态都发生了质变,再来谈论家风、家规、家训,当然是一种崭新的东西了。

一、先秦和秦汉,并没有家风、家规、家训在古代,最初也没有什么家风、家规、家训,早期的民人虽然聚族而居,但从战国时期以来,列国和帝国是通过”编户齐民“来管理的,也就是说,为了加强税收和征兵,这些聚族而居的人民也是被分析成小家庭来管理的,读者或许对中学里的商鞅变法有印象,其中就有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的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家风、家规、家训是不可能出现的。

二、六朝和隋唐,具备了产生家风、家规、家训的基础从晋代五胡乱华,北方华族衣冠渡江后,大家族逐渐形成,且有了很强大的势力,这种家族传统一直延续到唐朝。

我们都说唐朝发明了科举,对士子们很公平,其实不见得,唐朝仍然是士族拥有极大优势的朝代,直到黄巢叛乱之后才解决。

在这一时期,大家族越来越多,客观上,已经需要对大家族进行管理了。

三、宋代以后,家风、家规、家训大量出现宋代,理学逐渐产生并兴起。

理学思想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视个人的修身。

比起通过帝国法律的约束,理学更相信一个人能够通过自我的修身齐家,达到治平天下的目标。

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宋代的大儒,包括朱熹,都主张知识分子要重视民间自治,要制定乡规民约,制定家风、家规、家训。

到了明朝、清朝,社会秩序的稳定虽然也依靠政府的法律,但与老百姓更密切的,是民间的治理,这里既有一个社区、乡村的自治,也包括一些世家大族的自治。

所以,大家会发现明清的人,特别不爱打官司,能打官司的事儿,基本上就是一个家庭特别特别重大的事情。

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今天。

因为,大部分纠纷在家族、乡村的层面就解决掉了。

四、结论:在今天并没有家风、家规、家训的基础在当代中国,法律越来越方便,人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而且,现在都是小家庭,没有大家族,强调家风、家规、家训,体现了一种以德治国的美好愿望,但在实际中并不具有现实意义。

一个人犯了罪,必定是要接受法律的审判而不是家族的惩罚;一个人若犯了小错,也不会有族长、大宗等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来过问。

电视上播放的所谓家风、家规、家训,说白了,只能说一个家庭的价值观,仅此而已。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春秋时,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是德行高尚的人,小时丧母,闵损受到继母虐待,继母为自己所生的两个儿子制作的是棉衣,给闵损是芦花衣,闵的父亲发现后,决定休妻,闵损跪求父亲,把继母留下,这样他们三兄弟才不会无衣寒冷冻死。

继母见闵损如此宽容,也知错而改,待他如亲生。

这就是芦衣顺母的故事。

家规是行为规范,如潘家三乐八德: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家训是家庭的道德准则:如梁氏家训十则:一、奉祖先,二、孝父母,三、和兄弟,四、睦宗族,五、和乡邻,六、教子弟,七、戒习染,八、奖名节,九、慎婚嫁,十、急赋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471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