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议论抒情

什么是议论抒情,第1张

什么是议论抒情 什么是抒情议论句

1、议论抒情句就是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混合使用的方法,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观点的句子,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议论。

2、抒情议论句的写作,主要有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融情于理法这几种方法。

抒情议论是什么意思?如何区分记叙,抒情和议论?

记叙、抒情、议论都是写作的表达方式。

如何区分呢?记叙是把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进行、物体的变化作为表述对象的表达方式。

侧重于形象思维的表达。

记叙的运用通常要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要素。

这种表达方式主要用于记叙文、小说、寓言、童话等的写作。

例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其中一段: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

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

……作者叙述了一件小事发生的时间、原因、地点、人物、事件等。

抒情是作者在作品中抒发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方式。

抒情直接表明爱憎,往往兼有形象性和思辩性。

这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于抒情散文等抒情类文体。

抒情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通常是以判断式的语句直接表达对描述对象的爱憎、好恶、褒贬之情,直抒胸臆。

例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作者赞扬了志愿军高尚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直接抒发了对战士们的热爱之情。

间接抒情常常借助于其他事物或景物的形象来表达对所描述对象的爱憎、好恶、褒贬之情。

可即事抒情、即景抒情、咏物抒情等。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这就是咏物抒情。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抒发了对西北军民抗日精神的由衷赞颂。

议论是阐述道理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现象的产生消亡、事理的正确与否加以分析谈论,侧重于逻辑思维。

这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于议论文等论说类文体。

完整的议论应该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组成部分。

例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的一个段落: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q,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这篇文章曾经是高中语文课文。

我节选的这一段非常典型。

共六句话,第一句是论点;第二句是概括论据或者说是理论论据或抽象论据;第三、四句是事实论据或具体论据;第五句与第三、四句构成对比论证;第六句得出结论,呼应开头一句。

论点、论据、论证,议论完整,结构严谨。

需要注意的是,记叙、抒情、议论常常综合使用,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有时记叙是抒情与议论的基础与铺垫;有时抒情与议论是记叙的深化与升华:各司其职,相得益彰,恰到好处!

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的区别:我吃了一个苹果。

(记叙)这是个大苹果。

(说明)苹果比梨子好吃,苹果比梨子甜。

(议论)这个苹果多好啊!(抒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4282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