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字什么号什么

张养浩字什么号什么,第1张

张养浩字什么号什么 为什么我国历史忽略了张养浩?

关于为什么忽略张养浩这个问题,首先你要知道张养浩是谁。

因为他是谁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张养浩画像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绝大多数人知道张养浩这个人都是从上面的这首词中了解的,咱们暂且将这首词放一放,先看看张养浩的身世。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张养浩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

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

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

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

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

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

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说完了张养浩,咱们再说一说他所生活的年代——元朝。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疆域广阔的政权,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朝等国。

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灭南宋统一中国。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饥寒交迫的农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应天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张养浩同学真所谓生于元朝死于元朝,他出生元朝建国,他死之后39年元朝灭亡,朱元璋建立明朝。

真真是生是元朝人,死是元朝鬼呀。

但是他是一个汉人!现在再返回去看看《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词。

具体意思不作解释了,抗日战争的时候汪精卫之流的大汉奸也说过类似的话:都是为了沦陷区的老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总得有人站出来维持局面呀!多少维持会的会长也是这么想呀!蒙古屠城现在蒙古和满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五胡也不能乱华了,包括蒙古和满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也只能南迁了。

但是如果历史回到一切事情发生的当时,蒙古屠城成风,清朝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日本人有“南京大屠杀”,都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现在我们说性质不一样了,分“内矛”和“敌矛”了,但是性质是什么?对当时死难的老百姓有意义吗?性质是我们活在当下吹着空调吃着西瓜回头朝历史深处回望,我们自己给它定义的。

如果若干年后,中华民族统一了日本,五十六个民族成了五十七个民族,我们又该怎么定义日本的侵略?嘉定三屠南京大屠杀怎么定义张养浩,我相信当时的受蒙古蹂躏的汉人百姓更有发言权,明朝的人比现在的人更有发言权。

但是他们都死了,历史是我们写的。

虽说“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但是人还是有很多选择的,比如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就连小说中的张无忌也不敢造次。

单纯看个人品行,张养浩也算不错,但是大节呢?一边是让百姓生灵涂炭的蒙古,一边是民族团结的大局,除了忽略我们还能怎么办?

张养浩的《上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俪山怀古》选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多年,但课本上对他的介绍极其简单。

很显然,我国历史忽略了他。

这其中的原因,有书君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张养浩生不逢时元朝传五世11帝,历时9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建立的蒙古族王朝。

张养浩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一生经历了元朝6个皇帝,可以说,他生是元朝的人,死是元朝的鬼。

蒙古人用铁蹄终结了大宋王朝的辉煌,崖山海战是宋元之间的一场生死决战。

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

当时,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这场海战成为了汉族人民心中永远的痛,甚至有人发出“崖山之后无中华”的感慨。

元朝虽然不到百年,但在中原百姓的记忆里,只有残酷和愤怒:蒙元军队的屠城,蒙元统治的等级森严,汉人低人一等,于是人们选择了有意识的遗忘这段历史。

而供职于这个朝代的官员,尤其是汉族官员,人们也在潜意识里视其为有失大节而无法原谅,这就是张养浩被历史忽略的第一个原因吧。

第二,张养浩的所作所为张养浩出生于富裕人家,从小饱读诗书,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

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

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朝廷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赈灾,已经年过花甲的张养浩收到任命后,不顾自己年迈,将家财分给村民,一路向西而去。

不久积劳成疾,殉职于任上。

这样一位躹躬尽瘁、有骨气的人应该名垂青史,大书特书,但他的名声并不响亮,也许与下面这件事有关。

元朝统治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中断了近五十年的科举考试恢复了。

张养浩亲自主持大考,为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上升的通道。

但因为多年没有进行科举取仕,很多知识分子已经纷纷转行开始写元散曲了。

有了科举考试,部分知识分子就投身到读书求仕中去了,元散曲就这样被釜底抽薪导致人才断层。

所以说,虽然张养浩本人是元散曲大家,但对元散曲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第三,张养浩的其文其言我们知道张养浩,主要是通过他的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文章最后的八个字,道尽了黎民百姓在改朝换代的遭遇,但在统治者看来,确实大逆不道。

所以历来统治者也就不敢树他为典型了,这样张养浩也就不会被正史所称道。

张养浩的《山坡羊·俪山怀古》全文如下:“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最后的十二个字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以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这更是让统治者不爽,这样的人当然不受统治者的待见。

现在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可见我们现在开始重视张养浩了。

正如臧克家赞扬鲁迅先生的诗句:“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书君相信,随着张养浩的两首元散曲的广为传播,他的精神品质也会广为流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362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