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课文出现了诺贝尔

哪个课文出现了诺贝尔,第1张

哪个课文出现了诺贝尔 诺贝尔在哪篇小学课文中出现

诺贝尔五年级下册每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个盛会呢?因为1833年10月2 1日,诺贝尔就诞生在这儿。

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呢?因为这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炸药的发明上。

最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

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风行全世界。

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然而,液体炸药在运输中非常容易爆炸。

怎样使炸药能够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始了新的研究。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jìn)。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 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

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昏管。

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pēng)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

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何专利费共200万英镑(bàng),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哪个网站可以下到诺贝尔奖文章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却没有一篇文章选编入中学语文教材?

中学是指初中和高中。

个人观点,莫言的作品没有入选中学教材,是因为莫言的作品充满血腥晦暗怪诞,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心智的发展。

但莫言的《白狗秋千架》入选了高中推荐读本。

简单来说就是莫言的内容不适合中学阶段看,或者是说不适合在中学课堂上做过多的解剖,因为他的作品多以批判为主。

说点暴露年龄的,我中学那会儿莫言的《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年我在学校外面的地摊上,10块钱买了一本盗版的《蛙》然后通读了一遍。

《蛙》这本书内容其实也很简单,我记得前半部分是些"我的妇产科医生姑姑",后部分是部话剧,很短,也算是前部分的一个总结。

但是整本书都是在写一个比较混乱的景象,用书评来说就是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

说白了还是批判和讽刺近现代社会的,这类内容就比较阴暗,所以不适合作为教材来使用。

同理,还有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也都知道,鲁迅是出了名的爱批判,社会评价也是非常的高。

但是在教材中,却不会出现他相关的作品,就算是有,也是记录他比较欢快比较积极的生活的,比如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啦《社戏》啦等。

这是一方面等影响。

再有就是莫言的作品善于构思生活上的细节,这就少不了一些脏话和比较少儿不宜的内容,有些东西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说《丰乳肥臀》,有些是改编成了影视剧,也能看出来,比如说《红高粱》。

总之是一句话,小孩子看起来不合适,更何况是更加深沉的进行解读,所以索性也就都不要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3549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