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喜欢诗经.采薇

你为什么喜欢诗经.采薇,第1张

你为什么喜欢诗经.采薇 为什么喜欢《诗经采薇》

喜欢《诗经采薇》理由: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表达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

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

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

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个人兴趣吧。

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诗经采薇这首诗你最喜欢《诗经》里哪首诗?为什么?

野狐试答题主好,《诗经》一共305篇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风”是十五个邦国和地区的民歌,“雅”是贵族宴享时所演奏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时所演奏的颂歌。

十五国风是《诗经》的精华所在,一百六十篇风诗有一百篇以上我都喜欢,最喜欢那首,还真不好选,我就说说第一首《关雎》吧一 《诗经 周南 关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君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 《关雎》释义野狐试译雎鸠鸟儿咕咕叫,水中沙洲草木茂。

体态窈窕贤淑女,哪个男人不爱你。

高高低低水中菜,左采右采舞起来。

体态窈窕贤淑女,哪个男人不爱你。

爱你也是白爱你,白天晚上空想你。

日子苦呀日子长,翻来覆去梦在床。

采荇姑娘多贤淑,梦中和你成双对。

d琴鼓瑟亲近你,敲锣打鼓迎娶你。

《关雎》主旨后世说法颇有出入,《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毛诗学派认为这是赞美后妃美德的一首诗。

汉代齐鲁韩三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用来讽劝周康王不要贪于女色,要勤于政事,司马迁、刘向、杨雄等顺从其说。

后世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首单纯的婚恋诗,朱东润推断“此诗盖周邑之咏初婚者,故以为房中乐,用之乡人,用之邦国,而无不宜焉。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都不出婚姻藩篱。

野狐认为,汉儒解诗多不可信,强行让风诗服务于政教,拉郎配的味道十足,民歌就应该当民歌来读,这样才能得其真味。

闻一多从民俗学出发研究《诗经》,大异前人,可取之处较多,但作为民主战士,也有解诗服务于革命的倾向。

闻一多说:“《左转》是一部秽史,《诗经》是一部淫诗”虽然不无道理,但也是故作惊人之语,以此来破礼教,虽有标题党之嫌,但其立意很高,可取之处还是比较多。

野狐也算是不知天高地厚,斗胆来说说《关雎》一诗。

三 几点解析1“君子”在先秦主要指贵族阶层,但不能因为诗中有“君子”一词就把诗歌拼命拔高。

野狐认为诗中的“君子”就是唱歌的乡下大哥,他为何不能以君子来自诩一下呀,《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就是一个乡下采桑叶的劳动女子,她的老公必然也是耕田种地的乡下人,但秦罗敷也会吹嘘一下她的老公是“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或许秦罗敷根本就没出嫁,不过用此招来还击使君的纠缠。

再说孔子删诗一定会对一些诗的词句进行加工,这首诗非常整饬,章法变化和节奏都比较复杂一点,不像一般的风诗那样简单明朗,野狐觉得“君子”是后改的也未尝不可。

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般都做“兴”来看待,兴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情况很复杂,但我更觉得此处这两句是“赋”,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那位大哥用歌词陈述了眼前的情境,这也是采荇菜姑娘劳动的背景,为什么一定要是兴,有的民歌里也是没有兴的。

3 总之把民歌当民歌来读,这就是一首“做梦娶媳妇”的诗。

或许是邂逅相遇,或许是窥伺已久,总之是单相思,为了求爱,唱着这首情歌来搭讪。

有意思的是,动物界的雄鸟都要比雌鸟会叫,求偶时比赛鸣叫,叫得好的才会赢得雌鸟的芳心。

第一个唱这首情歌的大哥追到姑娘了没有不得而知,但肯定唱着这首情歌追到姑娘的小哥会非常多。

总结《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和小雅中的部分之作是民歌,这是公认无疑的。

春秋时代,外交场合常常诵诗成礼,是一种风气,但都是“断章取义”的来用;孔子删诗用来作为教材,必然把这些民歌要引申发挥;汉儒为了服务于政教又强行拔高,不顾死活。

今天我们读《诗经》,就应该给它松绑减负,把民歌当民歌来读。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丰富,描写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较全面地反映了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多采用比兴、叠句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诗经》共311篇,我最喜欢《诗经•卫风•木瓜》,因为它不只文字优美又通俗易懂,而且揭示了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准则。

原文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用琼琚作回报。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用琼瑶作回报。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用琼玖作回报。

不只是为了答谢你,更是为了珍惜情意和你永远相好!我喜欢此篇的原因这是一首表达男女间相互爱慕的情诗,相互赠送的是礼物,更是情意。

全诗用叠章反复的歌咏形式,“整齐而不单调,反复而不平淡”,强烈的节奏感,有力地渲染了主人公之间深厚的感情。

可我喜欢它更因为它所表达的情感背后的引申意义,爱情只是个狭义的解释,拓展开去,那就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行为准则:投桃报李、知恩图报、礼尚往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认为这里的桃李、美玉都是虚指,可能是真送了木瓜、木李,也回赠了琼琚琼瑶等美玉,也可能是指代,相互间赠送的物品而已。

《诗经》的另一篇《大雅•抑》里倒是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那是“投桃报李”的真正出处,但是那首不如这首美,是自省自警修德方面的,所以我更喜欢这篇,而且,窃以为,这篇更符合“投桃报李”的思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为有优点会遇到伯乐;因为有挫折会遇到帮助;因为有追求会遇到同路人。

我们不要忘记艰难时向我们伸出的那双手;不要忘记困苦时向我们抛来的那枚橄榄枝;不要忘记孤独寂寞时向我们敞开的怀抱。

作为一个人,最主要一点是感恩,父母恩,亲友情,夫妻间的付出,甚致路人一个温暖的眼神。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是我们在和人相处时的一条基本准绳,不只是为了回报,更为了,珍惜那一份难得的真诚相待,那一份难得的雪中送炭;人生中遇到对你好的人,要心存感激,温柔以待,好好珍惜。

这就是我喜欢《诗经•卫风•木瓜》的原因。

朋友们,您觉得对吗?你们喜欢哪一首呢?(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3207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