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为什么受人喜爱(400)

花木兰为什么受人喜爱(400),第1张

木兰为什么受人喜爱(400) 花木兰受人喜爱的原因是什么?花木兰为什么受人喜爱花木兰的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喜爱?!花木兰受人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花木兰受人喜爱的原因,我想应该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因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代替年迈体弱的父亲出征,那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和可望而不可及。

当然,花木兰也受到了男性的喜爱。

或许,有些男人把花木兰当成自己的梦中清人,但很大一部分男人是喜欢花木兰身上那种坚强不屈,越挫越勇的精神和她大大方方、毫不做作的气质。

说实话,我也是一个女孩,我也一直梦想当一个和花木兰一样的女人,那样的坚强,其实,如果你不出这个题目,我也不可能或很少去想。

因为她代表了中国女性的坚强的一面 不畏封建伦理,替父从军,女扮男装,完成了许多男人都完成不了的事,也验证了那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花木兰为什么一直受人喜爱《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创作热词】花木兰形象之所以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一是花木兰的形象符合传统道德中的“忠孝”,二是花木兰的形象是巾帼英雄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巾帼英雄,即花木兰、佘太君、穆桂英、梁红玉,而花木兰居四大巾帼英雄的首位。

这是因为,花木兰替夫从军,与佘太君、穆桂英、梁红玉所不同的,是女扮男装,在战场上,战友们根本就不知道花木兰是女子,这更彰显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而且这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在哪妇女地位是从属于男人的社会里,花木兰所表现出的巾帼英雄气概,这不能不令人佩服,不能不受世世代代人们的敬仰。

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臻的精隨。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战事来临,“可汗”即帝王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上有父亲(这里的阿爷指的是父亲)的名子,但父亲年事已高,已无力征战,而家中的长子尚且年幼,家中没有男丁替夫从军,在这种情形下,父亲只能以高龄随军出征,这明显是个危险的选项,此时的花木兰主动提出男扮女装,到集市上买来鞍马替夫从军,这彰显了传统文化中的“孝”。

在为国征战中,花木兰表现的怎么样呢?《木兰辞》也作了抒发“万里赴戌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花木兰在沙场上历经十年,在这十年中花木兰如男儿一般风餐露宿,迎暑斗寒,与敌博杀,屡建奇功,为国为民拒敌并凯歌而归,这可谓是“忠”。

男扮女装的巾帼英雄,又彰显了传统文化中的“忠孝”精神,这是花木兰被人们千百年来所传颂的根本原因。

花木兰的形象,明显已打破传统的“三从四德”的说教,打破了旧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教,打破了旧时女子从属于男人的桎梏,树立了女子并不比男子差的巾帼英雄形象,这对于后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观念树立,也具有深远影响。

《木兰诗》生动的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完善的女英雄的艺术形象。

在木兰身上概括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寄托着人民群众的理想。

她在家庭生活中具有勤劳聪慧的特点。

在代父从军的问题上,能够冲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果断坚毅地走向了战场。

在战争中,她能克服重重困难,驰骋万里,血战十年,出生入死,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但是面对封赏却不慕荣利,拒绝高官厚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终于胜利还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

显然,作者对木兰的称颂和赞扬,突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轻视劳动人民 的传统观念,形象的说明了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完全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才能和创造力。

正是在这一点上,木兰诗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从而使诗篇和诗中的木兰形象千百年来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和传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317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