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为什么令人向

鄱阳湖为什么令人向,第1张

鄱阳湖为什么令人向 鄱阳湖为什么令人向往,令人赞美?鄱阳湖为什么令人向往,令人赞美?请具体说说。

鄱阳湖为什么令人向往,令人赞美?请具体说说。

一、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

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

鄱湖人余亚飞诗称:“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岁复年”,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盈水期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枯水期野草丰美,芦苇茂盛;湖畔沃野千里,候鸟翱翔,牛羊倘佯,美不胜收。

美丽富饶的鄱阳湖,滋养着湖畔的万物生灵。

鄱阳湖[1]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湖体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

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

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

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km,宽3—5km,最窄处约2.8km;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km,最宽处达74km。

平水位时湖面高於长江水面,湖水北洩长江。

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

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丰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

产鱼类100馀种,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青鱼、草鱼、鲢鱼、鱅鱼。

贝、螺产量也较丰。

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

该湖区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影响,枯水期水落滩出,形成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湖泊;丰水期9个湖泊融为一体,形成鄱阳湖水一片汪洋。

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

二、自然资源鄱阳湖聚集了许多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并保存了一定数目,是保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方。

保护区最为人们熟悉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鸟类。

鄱阳湖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

白鹤是我国1级保护动物,野外总数大约为3,000只。

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

白枕鹤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野外大约有5,000只左右,其中60%在鄱阳湖越冬。

珍贵、濒危鸟类还有白鹳、黑鹳、白鹤、大鸨等国家I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黑冠鹃隼、鸢、黑翅鸢、乌雕、凤头鹰、苍鹰、雀鹰、白尾鹞、草原鹞、白头鹞、游隼、红脚隼、燕隼、灰背隼、灰鹤、白枕鹤、花田鸡、小杓鹬、小鸦鹃、蓝翅八色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三、珍禽王国“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 鄱阳湖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0月),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4月)逐渐离去。

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

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200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湿地公园在鄱阳湖的东岸、中国湖城鄱阳县境内拥有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和湿地公园,它就是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西省北部,上饶市西部。

饶河、漳田河的交汇处。

它西接庐山、北望黄山、东依三清山、南靠龙虎山。

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6285.0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为3511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8%。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世界六大湿地之一,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以自然的鄱阳湖、河流、草州、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等湿地为主体景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极具代表性。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候鸟也甚得世人的喜爱,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和天鹅越冬地,其中白鹤占全球总数的98%以上,是举世瞩目的白鹤王国,每年有几十万只天鹅在此过冬,场面非常壮观,英国菲利蒲亲王称其为“中国的第二长城”。

鄱湖奇景鄱阳湖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奔涌而出。

江、湖水的汇合处,水线分明,一边混浊,一边碧清。

诗‍《称:“鄱湖接近长江处,二水相交奇景生;澈液浑流互排斥,浊清界线见分明”。

在江湖之水相交处,可见一条明显的清浊分界线,延绵20多公里,堪称一大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秋水一线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12.86m,最高水位为1998年7月31日的22.59m,最低水位为1963年2月6日的5.90m(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

随水量变化,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

由于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

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

具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

石钟神韵在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即湖口的东南岸,巍然耸立着石钟山。

它虽然高不过50余米,但危崖临流,峻峰壁立,由船上仰视,如与天相连,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

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m。

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

两山合称“双钟山”。

登两山远眺,襟带江湖,波光浩渺,天高水远,洲渚回合,展现出“水分林下清冷浪,山峙云间峭峻峰”的独特景观,气势雄伟磅礴。

古镇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泽湖、彭湖、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在漫长的历史年代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远在地质史“元古代”时期,湖区为“扬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八九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湖区地壳又经断陷构成鄱阳湖盆地锥形。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

在彭蠡泽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鄡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四、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大“特色”就是生态,目的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

鄱阳湖区生态退化是自然和人为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水质污染、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点多面广”,涉及地方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利益,生态修复工程仅仅靠科技和农业部门的“单兵作战”显然“力量单薄”。

治理最终还要依靠技术,因此,要重视生态修复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投入,利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与高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对重点项目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进行集中攻关。

从根本上实现对鄱阳湖的生态保护。

潘阳湖为什么令人向往,令人赞叹?请具体说说为什么长江下游九江鄱阳湖段容易发洪灾?

长江下游九江鄱阳湖段容易发生洪灾,其实不是指长江干流沿岸,而是指环鄱阳湖周边流域,历史上鄱阳湖洪水基本都集中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入湖这一段,原因与鄱阳湖所处的地势地貌有关。

鄱阳湖位于豫章平原,而豫章平原处在江西三面环山的地形包围中,狭义角度上甚至可以将豫章平原看作是“豫章盆地”,整个江西的水资源全都通过五大水系向这一区域汇集,然后再通过鄱阳湖向北泄洪至长江,当江西境内五大水系短时洪峰超过鄱阳湖的泄洪速度时,洪水就会在沿湖周边蔓延,形成洪灾。

鄱阳湖泄洪速度主要取决于长江水量,如果鄱阳湖段长江上游也遭遇洪水,长江干流水量暴涨,那就会严重影响鄱阳湖的泄洪速度。

长江干流存在强大的流向水压,沿途不断向两侧压迫,而鄱阳湖入江口本身就不大,且与长江水道几乎呈90度夹角,这大大影响了泄洪速度,所以上游洪灾时,洞庭湖平原很难独善其身。

另外,鄱阳湖流域洪水也与鄱阳湖近些年面积萎缩有关,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洞庭湖都属于调蓄湖泊,也称之为过水浅湖。

洪水来临时,鄱阳湖依靠自身容积可以消弱洪峰,但近些年鄱阳湖容积不断减小,吞吐容量比百年前减少了近一半,这也严重增加了流域洪灾风险。

当然,现代基建越来越发达,科技也越来越先进,对洪水的监测、预警手段也越来越全面,轻易不再会发生98年那样的特大型洪水。

洪水来临前已经有足够的预警时间,且在强大基建加持下,也会将洪水的破坏力降至最低。

不过善待鄱阳湖,进行必要的退田还湖、湖底清淤、扩大容积等,才是减少洪灾最有效的办法。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说说什么是洪灾,有的朋友肯定说,水量大、水位上涨快就是洪灾,这是用刻板的数据来判断洪水大小的,那么青藏高原外缘地带人烟罕至的地方,短时间降水强度、水位上涨速度要远远高于长江流域,还能算做是洪灾吗?显然所谓的洪灾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客观地理事物描述。

如果说九江鄱阳湖河段容易发洪灾,是指从哪方面来说了,单从流量、水位来说,这里洪灾高于其它地方,上游来水、洞庭湖水、鄱阳湖水三股聚集到一起,洪水灾害表现要强烈些。

如果从影响人口来说武汉的洪灾影响要高于九江河段,因为这里有上千万人口的城市,所以武汉关的水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九江河段的洪水灾害受潘阳湖影响较大,鄱阳湖水系发育特征有些特别,上图, 笔者把两湖洪水区域勾画出来,从水系发育特征来看,直观的感觉鄱阳湖水系比较“胖”,相对应的洞庭湖比较“苗条”,不要小看这个差别,可不得了,这决定了洪水的强度。

什么是洪水?水位上涨速度是对我们人类伤害最重的指标。

我们经常看新闻报道,某某地儿来不及反应,人被洪水卷走了,而相应的武汉水位慢悠悠的涨上来,组织得力、信息通畅的话,人员反而没有伤亡。

那么鄱阳湖的胖就会导致河水聚集在一起出现洪峰的概率要高于洞庭湖,相反洞庭由于苗条,洪峰可以错开,减小的洪峰的强度。

上图,九江河段要接受四股来水,上游的三峡、汉江、洞庭湖、鄱阳湖齐聚在九江河段,如果四股洪峰叠加的话,这里洪灾将会是万年一遇的洪水,这里理论上说法,实际上全流域强降水是很少的,即使今年梅雨多,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所以说老天也没能这样安排,大洪水也就不太容易出现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水库错峰、削峰,也不会让九江河段洪峰叠加,但总的来看,九江河段的洪水灾害还是比武汉容易出现,因为毕竟多了一支鄱阳湖来水,历史上九江决堤、溃坝的事情人就说明这一点,当然也有人为原因(豆腐渣工程),但更多的是这里的水情决定的。

大家放心,现在措施非常得力,我们与长江斗争了半个多世纪了,不会出现一次洪水上几千人死亡事件,即使发生逆天的洪水,手段这么先进,我们虽然改变不了降水分布,但我们还会预测、监测吧,我们上面有气象卫星、地面我们有监测站,空中还有无人飞机,信息可以网络传递、即使手机信号基站冲跑了,我们政府还有手持北斗导航,发短文信息,来进行科学调度,所以说大量人员伤亡成为历史了。

但您一定要记住,洪水来了保命要紧,财产是身外之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283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