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属于哪个卫所

辽阳属于哪个卫所,第1张

辽阳属于哪个卫所 辽阳属于哪个省?辽阳的民风民俗?

山东,辽宁,河北这三个地方地理优越性:山东、河北、辽宁民俗:河北、山东、辽宁治安:辽宁、河北、山东人文:辽宁、河北、山东饮食:山东、辽宁、河北辽宁省(Liaoning Province)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地理坐标处在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50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550公里。

辽宁省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5%。

陆地面积中,山地面积8.72万平方公里,占59.8%;平地面积4.87万平方公里,占33.4%;水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占6.8%。

海域面积 15.02万平方公里。

其中渤海部分7.83万平方公里,北黄海7.19 万平方公里。

辽宁省共辖14个地级市、57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

省会沈阳市。

辽宁省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海岸线全长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2%,岛屿岸线长622公里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4.4%。

近海分布大小岛屿 506个,岛屿面积187.7平方公里。

沿黄海的主要岛屿有外长山列岛、里长山列岛、石城列岛和大、小鹿岛等;沿渤海主要岛屿有菊花岛、大小笔架山、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 东西蚂蚁岛、虎平岛、猪岛和蛇岛等。

辽宁省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 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与山东省隔海相望。

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

辽宁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辽宁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在营口出土的金牛山文化就表明早在2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栖息。

根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二州之城。

夏商 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

周 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地。

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在此地建立了辽东、辽西、左北平郡。

西汉 隶属于幽州,增设玄菟郡。

东汉 增设辽东属国。

西晋 属于平州。

东晋及南北朝 被营州所管辖。

337年,慕容嵬于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称燕王,建燕国,史称前燕。

342年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东破高句丽,攻灭鲜卑宇文部及夫余。

409年,冯跋自称燕天王,以燕为国号,都龙城,史称北燕。

436年四月,北魏大军又攻龙城。

五月,冯弘在高句丽军保护下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奔高句丽。

北魏军入占龙城,北燕亡。

隋 为辽东郡、柳城郡、燕郡。

唐 属河北道。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高丽与百济联合攻打唐的友邦新罗,新罗请唐援。

唐太宗便以此下令攻打辽东。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李绩率军从陆路,张亮率舟师从水路,兵分两路进攻高丽,唐太宗亲自到辽东前线督战。

唐军攻下辽东城后,接着攻打安市城(今辽宁海城),自六月二日至九月十八,历时三月没有攻下。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

辽 分属于东京道、上京道、中京道、下京道。

金 大部分地区属东京路统辖,其余分属咸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元 东部地区属辽阳行省的辽阳路、沈阳路;北部地区属开原路咸平府;西部地区的广宁路隶属辽阳行省;锦州、朝阳地区属大宁路,隶属于中书省。

明 设辽阳、宁远、沈阳等重镇或卫所。

部分属辽东都司,为建州女真地。

1608年四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从此自称为国。

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御八角殿称汗,建元天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1621年八月,后金筑辽阳新城,即东京城,迁都于此。

1625年三月,后金迁都沈阳,后定名为盛京。

清 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

中华民国 1929年中华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意为“辽河两岸永远安宁”。

长城的卫所是用来做什么的?朱元璋在北方设置的塞王和漠南诸卫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外在抵御北元(蒙古)南下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内避免了武将专权。

至于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先来大概说说。

首先漠南诸卫属于是明朝的边防部队,主要在于防御北元(蒙古)南下。

而九大塞王不只是明初在边塞之地的九个藩王,更是明初最有权势的九个藩王,因此被称之为塞王。

而这些塞王其实就是边防部队的最高统帅,他们不只是拥有封地的军政大权,更是可以节制这些边防部队。

诸如当时还是塞王之一的燕王朱棣是“屡帅诸将出征”,明太祖朱元璋还令他“节制沿边士马”。

其实明初的藩王制度与明成祖朱棣大改以后的藩王制度不一样的,虽然明太祖定下的藩王制度,对于藩王待遇很好,但是藩王们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那便是身为中央朝廷的藩屏,在边疆的藩王要抵御外敌,在内地的藩王则是要维护一方安稳,是天子在地方的代言人。

而这个制度也不错,要知道明朝开国以后,蒙古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元朝虽然灭亡,但是退回漠北的割据政权北元,依旧不容小觑,拥有着强大的实力,一直妄图南下恢复元朝天下。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

明太祖朱元璋进行了八次北伐,其中第六次北伐由蓝玉统帅,将北元打的名存实亡,算是又重新回到蒙古部落时代。

而第七次、八次北伐,随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的成长起来,也参与了进去,其中晋王、燕王的功劳很大。

而八次北伐之后,在抵御蒙古南下方面,九大塞王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在这里就有了两个好处,一是边疆以九大塞王为主导,不只是抵御蒙古南下功劳赫赫,朝廷更是因此不必给驻边武将更大的权力,避免了武将专权,甚至威胁到皇权的情况。

二是明太祖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儿子肯定信任,所以这些边疆塞王拥有很大的权力,相当于天子的代言人,受到的限制肯定很小,所以更加方便他们开疆拓土和巩固边防。

整体来说塞王和漠南诸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1368年明朝建国,设九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

塞王指明朝在尊王攘夷思想下制定的镇守边塞扩土开疆的藩王,即从东到西是指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九王。

“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敷险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

”同时,还经常派遣宗王出边巡狩。

明太祖北伐成功将元军赶出了长城以北地区,并未赶尽杀绝。

元朝的明朝疆域全图 1433年(明宣德八年)残存势力虽然经常互相残杀,有时强盛有时衰弱,但一直侵扰明朝的边境,企图卷土重来。

因此,明朝自建国起,其国防就一直以北方边镇最为重要,洪武年初,朱元璋即在北方设辽东〔今辽宁辽阳〕、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延绥四镇,不久又设宁夏、甘肃〔在张掖〕、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三镇,其镇守为武职大臣,提督则为文职大臣。

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也称为太原、固原二镇,这九镇统称“九边”。

明朝与瓦剌、鞑靼的对峙 1582年(明万历十年)九边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朱元璋又在长城以北建立大宁卫〔今凌源〕、开平卫〔今内蒙古多伦〕、东胜卫〔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三个军事重镇,作为九边的外围据点。

于要害之地,如紫荆关、芦花领、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等处,也都置兵戍守。

于是东起辽阳,西经大宁、开平、兴和、独石、东胜,抵大同,数千里间,各边镇卫所都驻军队、开屯田,声势相连,形成了一条牢固的防务线,用力拱卫了明朝北方的广大领土,捍卫了新生的大明政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280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