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连的人员比一般连队的人员要多得多

哪个连的人员比一般连队的人员要多得多,第1张

哪个连的人员比一般连队的人员要多得多 哪个连队的人员比一般连队的人员要多得多?求大神帮助哪个连的人员比一般连队的人员要多得多?哪个连队的人员比一般连队的人员要多得多?求大神帮助哪个连的人员比一般连队的人员要多得多?

大连

哪个连的人员要比一般连队的人员多得多?加强连是什么? 一般有多少人,什么样的连才叫加强连?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加强连?在一般人的眼里就感觉,如果一个连队比另一个连队的人数要多出一半,甚至更多,那么这个人多的连队,没跑,一准就是加强连。

您要是这么分的话,他对,也不对。

一听这话估计有小伙伴都乐了:“对又不对!岳云鹏说相声都不敢这么掰扯?”您听俺解释一下。

咋说呢?正常的连队和正常的连队他人数是不一样的。

大家伙也知道咱解放军使用的是三三制,三个班组成一个排,三个排组成一连。

这种编制在正常的步兵连队当中,搁到哪里这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一个步兵班十二个人,一个班长,一个班副外加十名战士,您这初略的这么一算,这就是一百零八人,再加上连部,炊事班,通讯班等等,这就得一百四十人。

而一个炮兵班,他七个人就是一个班,俩班是一个排,两排是一个连,在加上什么侦查,炊事班,司机班,连部等等,算下来才七十人。

就这俩连队,您拿人数比较一下?这就不准确,所以搁到这里是不对的,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感觉俺有点强词夺理。

其实咋说呢?有时候一个加强连和普通连队在人员上没有变动,但依然属于加强连的。

接下来咱就了解一下什么是加强连呢?对于加强连和普通连队为嘛人数会一样就有一个了解了。

加强连,这是一种非正常的军事编制,他是应一个任务下来之后,上级感觉一个连队不够拿下,要么是火力不够,要么是人员不够,要么是缺少特殊攻击装备,上级临时从其他部队调遣部队,作为补充,补充到任务连队,从而让这个连队得到加强,这就是加强连。

通常情况下,加强连在任务完成之后,这个临时的加强连就会被取消,各个被调遣的部队就会回归到原来的部队当中。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整这么费事,咋不直接弄一个营接了这任务不就完事了吗?”瞧您说的,一个任务有一个连多一点的人就能够完成了,或者一个连就能完成(只是缺少特殊装备)您偏要上一个营,这不浪费吗?这要是赶上别的任务下来,您这大手一划拉,才发现所有的人都派出去了,这就是您作为一个指挥员的严重失误,要不得。

打个比方《高三下的花环》,老军迷老兄弟们都看过,其中主角所在的连队就是一个加强连。

因为他这个加强连里头有一个炮兵排,八二无后坐力炮,这搁到步兵里头属于重火力装备,一个连队是不会带这么个大家伙的,既然带上了,这说明这就是个加强连,而这个连队的总人数是没有变化的,也就是说他这连队有一个排被抽调走了,然后补了这么一个炮排。

这是一种情况。

再有一种情况,一个任务下达,全连整装待发,要执行特殊的穿插任务,没有攻坚火力是不成的。

于是上级给这个连队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一个重机q排,一个炮兵班,在带一组喷火班,怕遇到特殊情况整个防化排上去,就这火力和人员组成搁到过去那可以横着走了,这样的加强连人数一准比原来的连队多。

所以加强连的人数也是不确定的。

当然您这补充,也不能补充的太过了,一家伙追加一个连队(三个排)的编制,这就不叫加强连了,这叫欠一连,毕竟您这都赶上多半个营了,连长就指挥不了了,这就得是营长带头,这就属于不满员的营级单位。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1944年5月在滇西抗日反攻作战中,担任中国远征军第53军开路先锋的部队,就是第116师师部搜索连,连长高玉功少校曾经是张作霖的大帅府警卫。

作为东北军被严重压缩的余部,这个搜索连拥有官兵320余人,远超普通的步兵连队,从连队兵员数和连长军衔很容易看出,这就是个名副其实“加强连”。

第116师搜索连当时下辖五个排,每排又下辖五个班,武器装备属于半美械水平,全连拥有轻机q10挺和迫击炮5门,每个步兵班还装备了一支汤姆逊冲锋q。

我们知道,普通步兵连长多是上尉军衔(偶有中尉),而高玉功连长之所以是少校衔,就是因为该连级别较高,军事主官才出现高衔低配的情况。

所谓“加强连”,就是连队(我们仅以步兵连说明,其实特种兵分队也有此类建制)下辖的兵员和武器数量,明显大于正规连队编制的状态。

以国民革命军为例,从黄埔建军起,它已经遵循苏式的“三三制”原则,即每个步兵连下辖三个步兵排(排辖三班)至多130到140人,那么超出这个编制的连队,自然就属于“加强连”。

比如宋子文组建的税警总团,它的每个团编制都很庞大,每个班有士兵14名和一挺轻机q,并且居然是每个排编有六个班,全连兵员达到252人,几乎相当于其他正规军部队的两个连实力,这毫无疑问就是加强连的编制。

孙立人的第4团除下辖三个步兵营外,另有特种兵连七个,每团官兵合计5000余人,这就属于“加强团”的概念了。

其实“加强连”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额定的编制人员和装备,就已经超过了普通步兵连的范畴,就比如前述的东北军搜索连、税总的步兵连等。

此类现象多见于特殊性质的部队或特种勤务分队,比如一些高级将领或者军阀们直接掌握的卫队连、手q连,或者个别重要单位的警卫连等等,“超配”可以使其编制战斗力大大超过普通的步兵连,而实力略逊于一个营,否则就无需称为“连级”了。

另外一种是临时建制的加强连,就是为了遂行某次作战任务,给普通的步兵连临时性额外配备人员和装备,以满足战斗所需,但任务结束后配属的部分会“归还建制”,于是加强连也就又重新恢复到普通步兵连的状态。

上个世纪80年代在南疆的战斗中,“临时性”加强连建制曾经被广泛使用,相信许多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老兵都记忆犹新。

原因也很简单,当年很多次战斗的目标和规模都是攻取会或者防守一个山头,战场范围、敌方兵力都比较有限,因此我军至多投入一个连左右的兵力即可。

但是为了彻底压制敌人保证战斗顺利进行,经常会给负责主攻的步兵连进行兵力和火力加强,比如一个重机q排、一个“八二无”炮排或者一个“防化排”(火焰喷射器)等等,有时也会再配属个步兵排,于是该连就成为了“加强连”。

不过战斗结束以后,这些由团、营等上级单位临时配属下来的火力分队、步兵分队自然要归建,所以加强连又变成了“普通连”。

有的时候,一些能打的连队经常被反复升格为加强连,又得一次次恢复原建制,没办法,主力连队嘛,能打。

而如果战斗规模是连级部队不足以应付的情况,还会出现加强营、加强团的临时建制,以此类推,性质相同。

年龄稍大点的军迷都应该看过老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其实主角连队那就是个加强连。

因为按1979年的步兵连标准编制,连部只有机q班和炮班,下辖三个步兵排,全连120到130人的样子。

而“梁三喜”这个步兵连居然配备了一个炮兵排,这显然就是得到火力加强了(靳开来兼排长,配有八二无后座力炮,这并非连级单位的正常配置),即便步兵数量没有增加,仍然得算加强连。

介绍一个真实的战例来说明,1979年2月,陆军某师“塔山英雄团”第6连,加强重机q一个排、“八二无”炮兵一排和喷火一个班,组成一个临时加强连,执行向敌后扣屯地区的穿插任务。

该连兼程行军92公里,一路上历经七次战斗,以伤亡21人的代价消灭敌人100多,胜利完成任务。

战后该连记集体一等功一次,被授予了“穿插英雄连”的光荣称号,当然,任务结束后配属的部队也就各自归建了。

这种临时建制的加强连并没有统一的配备和加强标准,完全根据任务需要和上级能力,合理进行火力和兵力加强。

当然,对一个加强连而言,兵力和火力的“加强”是有限度的,否则就直接超过了“连级”范畴了,一般而言,步兵加强不会超过两个排、特种兵加强不会超过三个排,超过这一比例,干脆就是个不满编的营了(军事术语叫作欠一连),可以由营长直接指挥战斗,那也就不能称为“加强连”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2653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