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形成哪个时期

大篆形成哪个时期,第1张

大篆形成哪个时期 大篆是什么时代的字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

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大篆,也称籀(zhòu)文。

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

”《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

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鸣)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

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

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

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

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

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

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

笔势圆整。

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

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

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

大篆与小篆的区别,小篆是在哪个朝代产生的从甲骨文到《石鼓文》的大篆时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草书?

谢谢邀请。

讲这些问题,打个比方就解决了。

例如:电报、电话、扩机、座机电话等等发展过程;洗衣机、单缸洗衣机、双缸洗衣机、全自动洗衣机等等,把这些问题认识了,上述字体演变过程就知道了。

哈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251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