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欧洲国家对中国印象

哪个欧洲国家对中国印象,第1张

哪个欧洲国家对中国印象 古代欧洲国家对中国的看法是什么?

古代欧洲人对中国的感观,在近代以前大概是三个阶段,一个是隔雾望江,总觉得很神秘很朦胧,第二个阶段是马可波罗阶段,托这位哥们的福,中国成了东方天堂,到处是黄金。

第三阶段,就是接触阶段,这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饥饿的帝国。

当然,这是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细节还是蛮不同的。

第一个专门描写中国的其实不是马可波罗,而是一个叫鲁不鲁乞的人,他并没有来到中国腹地,而是在中国西北的蒙古都城哈拉和林呆了一段,根据别人的描述,他对中国做了介绍。

认为,中国可能有一座城,是银子做城墙,金子做城垛。

此外,中国人口不多,眼睛小手很巧,善用草药,但不采尿样,而且子承父业。

到了马可波罗这里,中国就变成了黄金为屋顶,金砖铺地,但也有人认为,马罗波罗并没有来到中国。

但他对中国的介绍奠基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

哥伦布就有一本游记,里面做满了记号,主要在描写黄金的部分。

到了明朝,那时候中国不允许海洋贸易,很多外国人搞走私,被明朝水军抓住后,就有机会中国游了。

在他们的记录中,中国人是特别擅长刑罚的,中国有极为拥挤的牢房,以及打人极疼的竹片。

有个叫佩雷拉的人,他到中国坐过牢,他虽然被打得哇哇叫,但对中国的法律很推崇。

他说,中国人审判时大堂里挤满了人,只有说实话才能过关,这比罗马人的司法审判要杰出。

他大概不知道,那些都是看热闹的。

当然,他也发现了,中国人用筷子,而且收拾粪便。

而且他还说了一个事情: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鸡奸,不仅下层社会很普遍,精英阶级也不例外。

另外,他们也认为到中国传教会很容易,尤其是基督教。

于是,利玛窦来了,他传教的效果一般,但对中国的描述很多。

他提到,中国科技落后西方,是因为他们的科技中断了,没有加以发展。

中国人缺乏逻辑法则。

同样,利玛窦说中国男人很多搞鸡奸……其后也有很崇拜中华文明的,比如閔明我,这是一位葡萄牙传教士。

他说,中国是世界上最高贵的地方,宇宙的中心,最荣耀的帝国。

就是中国人的小便也比别的国家要高明,中国小便可以使谷物生长,而欧洲人的尿液会杀死植物。

而且閔明我早就知道中国人是搞逆向工程的高手,他说:中国人善于模仿,所有欧洲货物,只要他们见过,都可以仿制得惟妙惟肖。

所以,他们在广东搞高仿品,慌称是欧洲货然后卖到内地……到了清朝以后,因为清政府允许西方使节到北京去,所以官方记录就多了。

通常也是写中国地大物博,宫殿雄伟,城市壮丽,贸易繁盛。

但是,他们却对北京城不感冒,说北京这个地方,就跟葡萄牙的穷乡僻壤一样,因为高度不能超宫墙,所以房舍都很低,品质也很差,墙壁全是泥巴盖成,窗外没有景观,整个中国都是这样。

可能他没有见过江南的园林。

但北京胡同确实很差。

也不知道那地方有什么好逛的,坐着三轮左瞧右瞧,想找点风景,却不知道,自己就是别人眼里的风景。

不过,有些使者对康熙的描写很有意思。

比如他们发现皇帝坐在龙椅上时,是翘着二郎腿的!说这个话的是苏格兰人贝尔,他是跟着俄国使节团来的,他还说了一句话:“若想征服中国,我想只有一个国家有这个能耐,那就是俄国。

”可以说,到这之前,世界对中国的评价多是正面的。

到了后面,负面的就越来越多了。

富有而弱小,愚昧而落后,就成了中国人在西方眼中的标签。

直到中国人再次用实力改变西方人的有色眼镜。

中国相对欧洲而言在古代一直很神秘,这个话题毋庸置疑,因为两者中间隔了好长一段距离,是亚洲大陆,而中国却位于最东端,在中间有地形崎岖的伊朗高原,连绵起伏的喜马拉雅山和走不出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漫长的河西走廊,北面有哈萨克要命的沼泽,这一点也是让欧洲探险者够受的。

更何况他们曾经都聚集在西欧这块肥沃的土地,那就更不好办了,一个是欧亚大陆最西边,一个是欧亚大陆最东边,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自然彼此了解对方很吃力。

古代欧洲了解中国最早还是靠中间方来打探信息的,这个中间方就是波斯,因为波斯离中国很近。

早在战国时期,欧洲不是有个亚历山大东征吗?那时还不知道有个中国,只知道最西面有个印度,希腊步骑兵一路征服全波斯,就像到印度就戛然而止。

希腊是当时典型的欧洲国家,他了解中国肯定有一手资料,直到希腊文明向中亚传播时,它们渗入新疆城邦国后,才了解东面有个和它比肩的文明,而且此地特产丝绸,将丝绸转运到欧洲来卖,因为他们造不出这样的东西,由于受华丽外表所迷惑,它也开始碰触这个东方国家,可当时中国还处在分裂时期,诸侯长年争战,欧洲当时不得己以丝绸起名将中国称为撒克斯,通过波斯塞流古国与中国交往。

直到秦朝统一后,成了秦朝,欧洲某种意义上以打听有个秦帝国就以秦音译为chin,和英文china有些相似。

秦始皇修建陵墓,里面陪葬的兵马俑和胡人杂耍俑,在最早的时期可能有民间联系,因为兵马俑的泥俑模式有点和希腊人像相似。

秦朝以后接着是汉朝,汉武帝时期已打通了人类文明并未踏足的通往欧洲的中间地带,形成了所谓著名的丝绸之路,由于汉朝对西方扩张的必要,他们的探险队也试图在打探西方,与其建立贸易互通有无,从哪时期,由于中国的努力,欧亚大陆文明连在一块。

欧洲罗马帝国强盛,也知道东面有个大汉,他们已互派使着通往彼此,由于陆路不发达,罗马使着最早通过海陆从越南抵达中国。

而中国呢,也在努力,到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命甘英寻找所谓的和大汉一样的国家大秦,可甘英由于受当地人恐吓到红海就止步了,欧洲罗马之所以兴致勃勃来中国已了解大汉的威名。

直到后来那场交往更频繁,因为丝绸之路畅通了,已没有什么障碍可言,盛唐时,欧洲可以说通使中国已成家常便饭,他还羡慕起了中国,打算永久居住在这里。

因为当时大唐不论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已到达世界领先地位,伴随着大唐疆域向西边拓展,已到里海,离欧洲已无多少路程,欧洲拜占庭帝国和法兰克,日耳曼已开始注意它了。

在唐朝外国使臣还有商人达到历史最多,由于唐朝本身的开放政策,也在模仿其服饰给自己创造新的文化。

在现今遗留的唐墓壁画和石碑文字看出,唐朝与西方国家联系到有多么密切,大秦景教碑就是个例子。

可见当时欧洲人以认为唐朝是个超级大国,而且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度。

这种最高声望一直延伸到宋元,元朝时,马可波罗把中国吹捧到天上,遍地都是黄金,宝石,是商人发财必要选择之地。

这也让贫穷的欧洲对中国极度向往,纷纷都想做商人,发财 ,《马克波罗游记》一闻世,欧洲就像热锅的蚂蚁一样,恨不得一下到达中国,可是后来由于奥斯曼崛起,丝绸之路被中断,陆路高额的关税让他们承受不起,不得不走海陆。

为了找到黄金这就有后来的航海大时代,也滋生了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它的功劳也一部分得益于中国。

直到世界大发现后,欧洲回温了,反升后,中国却到明清衰落了,欧洲对中国已无兴趣可言,他们不但不仰慕它反而试图征服它。

可到后来法国还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国热,这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大清已经渐渐和它们拉开距离,闭关锁国使他们愚昧无知。

所以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神秘到羡慕再到歧视,这个过程可见是相当艰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241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