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ox火狐浏览器怎样添加多帐号登录插件

Firefox火狐浏览器怎样添加多帐号登录插件,第1张

火狐浏览器下对应多开功能的扩展有很多,如:multifox,cookieswap。

安装步骤:

1、点击浏览器右上角按钮“菜单”,在d出界面点击“附加组件管理”;

2、d出界面中选择“看看更多附加组件”,在d出的窗口中以multifox为关键词搜索;

3、点击搜索结果后的安装按钮即可完成扩展的下载和安装;

4、重启浏览器后生效。

(同样适用于vivaldi等大部分基于chromium的浏览器,不过因为自己是个谷黑,这里不提chrome也罢

为了方便演示,这里以笔者的常用浏览器vivaldi(以下简称v2)为例。//系统:win8

首先,先建立多用户。本文所指的[多窗口 *** 作]需要以多用户为前提。v2新建用户的方法比chrome稍复杂一点,即:

在地址栏输入:

2.0以前的旧版本是chrome://settings)然后再创建并切换用户。这时候建议生成桌面快捷方式,省得自己切换不方便。多用户的好处是隔离书签同步,工作和日常可以分开来管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用到这么奇葩的书签备份策略)

这里需要理清一个概念次序,当代浏览器通常是这样管理会话(session)的:

        user-data >进程/userprofile::session >> 窗口[1,2,3..] >> 标签/标签组

注:目前firefox好像需要借助插件才可以实现标签组,opera新版和chrome貌似也是类似。而Vivaldi则继承了这个旧版opera的功能

为了方便新手理解,先反过来,从最基础的开始科普。v2使用标签组,主要有以下好处:

    1. 可以保存标签组为书签   // 当然,也可以[保存所有为书签],这时候会保留标签组结构

    2. 可以休眠除标签组外的其他tab

    3. 方便切换,以及移动到其他窗口

    4. 减少标签栏的tab平均宽度占用,避免过于拥挤而看不到标题

ref: 

    1.  https://vivaldi.com/zh-hans/features/

    2.  https://vivaldi.com/timeline/

v2比chrome方便的一点在于,可以通过手动[休眠后台标签]来节省内存占用。 *** 作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右键特定的当前标签或特定的标签组即可(为了方便,也可以设置快捷键,不过目前2.1好像还没有实现这个设定的快捷键绑定功能)。

除了休眠标签,常用的 *** 作还有:复制、重新打开(可以用快捷键,也可以点标签栏最右边的回收站图标)、合并 等。

为了方便管理标签/组,这里最好使用3个窗口,至于分工看个人需要。目前个人是这么分配的:

    1-左:日常,        3-中:当前,        2-右:任务/正经事相关

1/2/3分别代表标签的新建顺序,之所以要有这个序号,是因为windows切换组的时候方便(假设把v2固定到任务栏的第一位,则win+1可以循环切换三个窗口,win+ctrl+1切换时不显示预览/无停顿)。

至于左中右的布局,是相对当前桌面而言的。win8因为不自带虚拟桌面,如果是win10,可以把不同的窗口放到不同的虚拟桌面,那样会更方便一些。

另外,如果窗口因为不小心关掉了,可以在左侧的窗口面板重新打开(用起来有点类似edge的defer)。

建议 :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单profile用了多窗口,那么建议每次关闭的时候,直接在任务栏一次性关闭所有,这样下次还可以重新打开当前的窗口以及对应的标签(只打开不加载)。

最开始的时候chrome是没有多profile的,至于那个版本开始支持的这个功能已经不重要的,反正v2也可以用就行。profile是user-data的次一级结构,一个userdata可以有多个profile(默认情况是只用一个profile)。

这里个人建议用至少两个profile,目前我用了3个:历史遗留,日常,工作/任务。

多profile的好处主要在于,进程的加载命令行是各异的,所以可以在任务栏占用不同的位置。不足之处在于,窗口之间隔离,目前还没办法跨profile移动标签组,只能手动复制URL粘贴。

这个是很早以前就支持的chrome参数,大概在chrome还没有改图标之前就有了。不过有了profile以后,一般来说,没必要用多个data-dir。当然多个data-dir的好处在于,dir1的进程崩了不会影响到dir2.所以某些情况,两个dir要好于1dir+2profile。

5. 其他

珍爱生命,远离google/chrome。反正我是不会优先用太耗内存的浏览器,因为这样间接浪费资源和能源,不环保。类似的,能用vscode解决的,也不需要用pycharm了。

暂时没有什么要补充的了。

    2018.1130,坂田/深圳

以下是v2的一些功能介绍。个人目前常用的浏览器有:v2/opera,ie/Edge,火狐,chrome只在需要全文翻译的时候才用,日常用vivaldi。opera则主要用来看新闻/自带rss,另外还有很多历史数据存在firefox和opera的同步账号上。win8用的是ie10,win10/server2016/2019用的是ie11,edge只在win10上用。firefox的好处主要是自带socks代理。

v2除了定制性高以外,优势主要在于  完全开源  [ https://vivaldi.com/source/ ],不像某chrome,只开源一个chromium。技术方面,目前只知道UI部分用了react.js来实现,(因为内核是基于chromium/webkit:blink的,所以目前)具体没有深入了解。

另外,我感觉v2有复兴opera的意图。目前v2已经通过自己的webmail来实现数据同步,这一点很类似当年的opera link和my opera,如果再进一步,估计opera unite这样的东西也不远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11918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