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的加工程序

绿茶的加工程序,第1张

绿茶加工基本工序是:杀青→揉捻(造形)→干燥。

杀青是利用高温抑制酶活性,使茶叶保持绿色;同时,利用高温去除青草气形成茶香;还利用高温除去一部分水分,使叶子变软,有利于揉捻造形。杀青常用锅子或滚筒加热进行,也有用蒸汽杀青的。杀青时叶温要达75℃以上,温度过低,杀青不足,易产生红梗红叶,而且揉捻时易断碎,片末多;温度过高,易造成烟焦,叶子易焦边,碎末茶多。

揉捻是用揉捻机进行,使叶子揉成条,这是曲条形和直条形绿茶造形的方法。嫩茶宜轻揉,老茶要重揉。另有很多名优绿茶不进行揉捻,如扁形的龙井茶只在锅中边炒边压扁进行造形。兰花形的太平猴魁和江山绿牡丹也是在锅中轻抓轻拍进行造形。

干燥是定形和形成香气的工序,干燥的方法一般用锅子和烘干机进行。有不少绿茶是在干燥过程中边干燥边造形的,如珠茶是在炒干中卷曲成珠形的,又如碧螺春也是在边烘边搓团中卷曲成螺肉形的。千姿百态的名优绿茶,都是干燥过程中运用不同的造形方法而形成的。中国千姿百态的绿茶,都是由于造形不同而形成的,造形是在茶叶干燥之前,将茶叶塑造成要求的形状,可以通过揉捻成条,也可拍压至扁,可以搓理成直条,可以团搓成螺形,也可推压挤成珠粒,也可扎结成花朵,还可压制成或方或圆的饼茶等。

二、扁平形绿茶加工

以龙井茶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放→炒青锅→摊凉、筛分→辉锅。具体 *** 作如下:采摘一芽一、二叶鲜叶,室内薄摊4~10小时后,收叶炒青锅。锅底温180℃左右,锅面擦专用油。每锅投叶100~200克,运用抓、拉、翻掌抖散叶子、逐渐理条轻压,大约经15~20分钟,达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经60分钟左右,进行筛分。筛面和筛底茶分别进行辉锅,每锅投叶200克左右,锅温70℃左右,采用抓、扣、压、推、磨等手法进行炒制。最后形成扁平光滑的龙井茶。

现在不少扁形茶都可采用机器加工,先用杀青机杀青,用理条机理直茶条,再用多功能机进行压扁炒干,最后用手工辅助辉锅磨光。

三、单芽形绿茶加工

以雪水云绿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放→杀青→初烘→整形→复烘。具体 *** 作如下:采摘粗壮茶芽,经拣剔去除杂质后,摊放4~6小时,用杀青机进行杀青,使叶温达75℃以上,杀青变软后,进行初供,温度110℃左右,烘至六成干左右,用理条机整形理直茶条,然后烘干。

四、直条形绿茶加工

以南京雨花茶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整形锅炒→烘干。具体 *** 作如下:采摘一芽一、二叶鲜叶,摊放4小时左右,用杀青机进行杀青,使叶温达75℃以上,叶子变软后,摊凉至冷,用揉捻机进行轻揉成条。在锅中采用拉、搓、抖等手法进行整形,锅温70℃左右,在锅内反复拉条、搓直搓紧。当达到细直、浑圆,九成干左右起锅。在烘干机上60℃左右烘干。

现在直条形绿茶可用机器加工。用杀青机杀青,用揉捻机揉成条,用烘干机烘至六成干后,再用理条炒干机理直茶条,九成干后用烘干机烘干。

五、曲条形绿茶加工

以婺源茗眉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炒干→再烘。具体 *** 作如下:采摘一芽一、二叶鲜叶,摊放4~6小时后,用杀青机进行杀青,使叶温达75℃以上,叶子变软后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成条。110℃风温进行初烘至六成干,进行锅炒或滚炒至九成干,最后70℃左右烘干。茶条稍弯曲,白毫显露。

六、曲螺形绿茶加工

以碧螺春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具体 *** 作如下:采摘一芽一芽鲜叶,拣去杂质后,进行杀青,使叶温达75℃以上,叶子变软后,进行揉捻,使叶子成条。传统手工做法是在锅中采用抖、炒、揉结合手法,使茶条逐步形成。炒至六、七成干时,在锅中反复搓团、解散,使茶条卷曲并使茸毫显露,八成干后文火(40℃左右)烘干。现在曲螺形绿茶可用机器提毫,是揉捻、初烘后的茶叶,用提毫机(有反复推炒的炒手)进行提毫,然后用烘干机烘干。

七、珠粒形绿茶加工

以泉岗辉白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炒二青→炒三青。具体 *** 作如下:采摘一芽二叶鲜叶,摊放3小时左右,进行杀青,叶子变软后进行揉捻,初烘至六成干左右,用小型珠茶炒干机进行反复推炒2小时左右至基本成颗粒形后起锅摊凉。然后进行炒三青(辉锅),用珠茶炒干机进行反复推炒3小时左右,至茶叶成光整紧结的盘花珠粒形,色绿起霜。

用铁锅炒制绿茶的程序:

1、洗锅,生火烧热锅;

由于茶叶需要烘焙,量也较大,所以最好选用柴火灶。把锅洗净,生火并将锅烧热。

2、炒青;

倒入采摘回来的茶叶,用竹筷反复翻动,直到将茶叶炒软,此时需大火。

3、装入簸箕;

将炒软的茶叶盛出,装入簸箕。盛出茶叶后,将锅洗净。

4、揉搓(搓茶);

擦茶需趁热,用手反复揉搓,跟揉面差不多。将手在冷水中浸湿,这样就不怕烫啦。当茶叶揉搓成一团,感觉茶叶也凉了后,将揉成团的茶叶散开,这一遍搓茶就算结束啦。

5、重炒并重复揉搓;

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炒热。同样用筷子来回翻动至,直到茶叶充分加热,后再装出揉搓。重复5遍炒、搓过程才能制出好茶。

6、烘焙制干;

经过五遍反复炒、搓过程后,将最后一遍搓过的茶,放入热锅内,来回翻动五——十分钟,接近干燥时需停止翻动,避免碎。最后熄灭明火,用灶内余烬烘干即可。

五月天,少了三月的风和日丽,却另有一种别样风情。一阵阵雨过后,在采茶师傅的辛勤劳作下,春茶终于在茶客的“千呼万唤”中出来了,春茶飘香~

泡茶,看似简单,其实内有玄机。投茶有序,尤其是冲泡绿茶,先放茶叶还是先倒水,一切细节皆有讲究。今天小逸就来跟大家具体聊聊,可别再用错了,常用投茶方法有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投茶三法主要针对的是绿茶,器具主要用通透的玻璃杯。

上投法:先放水,后放茶

上投法主要是冲泡细嫩绿茶,通常是单芽或者一芽一叶,比如贵州都匀毛尖、洞庭碧螺春等嫩度较高的绿茶。

原因:细嫩的茶叶是茶树上刚刚生长出来的新生命,犹如刚出生的婴孩,珍贵且几乎没有防御力。冲泡这样的茶,不能用刚烧开的水,那样会烫伤它,一般80℃~85℃的水,有热度且安全。采用“先水后茶”的上投法,也是为了避免水直接冲击茶身带来的物理伤害。

中投法:先放水,然后放茶,再放水

中投法主要冲泡细嫩且高香的绿茶,或干茶呈自然状态的茶叶,如紫阳毛尖、汉中仙毫、雀舌等。

原因:细嫩且高香的茶叶经不得高温热力和水冲击的伤害,但是又需要温度来激发茶中的香气,所以采用“水-茶-水”的投茶顺序。先水后茶,保护茶叶不受热力的伤害,二次高冲注水,激发茶香。

下投法:先放茶,后放水

采用下投法泡茶, *** 作比较简单,茶叶舒展较快,茶汁容易浸出,茶香透发完全,而且整杯茶汤浓淡均匀。因此,有利于提高茶汤的色、香、味,此法也最为常见。

下投法主要冲泡粗壮、粗老茶叶,通常一芽二三叶或者更低等级,如:太平猴魁。

粗壮的茶,等级不高,身板强健,营养物质内敛。这样的茶要用高温的水来浸提它的内含物,同时利用热水注入时的冲击力激发它内含物的扩散。

冲泡温度

绿茶,尤其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冲泡一般以85℃左右为宜,不宜超过90℃(注:这里的水温是指水烧开之后再凉下来的水温),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

绿茶鲜爽、香醇、形态优美,芽叶明显,带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泡一杯清汤绿叶的绿茶,许你清凉一夏。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绿茶的评审我们通过茶叶感官审评确定茶叶的品质优劣,价值高低,从而划分等级。感官审评分为干评和湿评,常以湿评内质为主,因产销要求,偶有以干评为主。审评时,依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而行,顺序如下:

把盘:将茶样放入样盘里,持边沿,前后左右顺势回旋转动,使茶叶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不同次序分布,后反转收拢成馒头状。此后,茶叶可分成上段茶(面装茶)、中段茶(腰档或货肚)、下段茶。看茶时,顺序而下,需因比重分析评定干茶等级。在精茶审评时,要查看三档茶拼配比例是否恰当相符,平伏匀齐不脱档。

开汤:取3g投入审评杯(150mm),以滚沸适当的开水慢快慢冲泡,水量与杯口要保持一致。五分钟时将茶汤过滤至审评碗内,要完全滤尽。开汤后先嗅香气,次看汤色,再尝滋味,后评叶底。绿茶则应先看汤色再嗅香气。

嗅香气:依靠嗅觉辨别香气。此时,一手拿住审评杯,另一手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有将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增加嗅感。每次所嗅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S左右。:嗅香气要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进行。嗅香气以55℃最适宜,超65℃感到烫鼻,30℃茶香太低沉。

看汤色:依靠视觉审评。茶叶开汤后,茶叶的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又称水色,俗称汤门或者水碗。茶汤中的成分和空气接触后易发生变化,审评需及时,按汤色性质及深浅、明暗、清浊以及沉淀物多少等评比优次。

尝滋味:滋味是由味觉器官来区别。舌头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茶汤入口要在舌头上循环滚动,从而体味各种味感。舌尖感受甜味,舌两侧前部易为咸味,后部为酸味所兴奋,舌心对鲜涩味最敏感,近舌根为苦味所影响。审评前,尽量吃得清淡,少吃刺激大的食物。审评滋味时,按浓淡、强弱、鲜滞和纯异评定优劣,汤水温度以50℃为宜。尝味后的茶汤一般不宜咽下,尝第二碗时,匙中茶液应倒尽,或是在白开水中漂净,防止相互影响。

评叶底:依靠视觉和触觉来判别,根据叶底的老嫩、软硬、匀杂、整碎、色泽和开展与否来评定优次。将杯中冲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者放入审评杯的反面,用叶底盘将茶叶拌匀、铺开、揿平,如果感到不够明显时,可在盘里加茶汤揿平,再将茶汤徐徐倒出,使叶底平铺看或反转。用漂盘看,则可增加清水漂叶,使叶张漂在水中观察。可用手指按揿叶底的软硬、厚薄,再看芽头和嫩叶含量、叶张卷摊、光糙、色泽以及均匀度等区别好坏。

茶叶审评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无法单独反映出茶叶整体品质。每个审评环节需相辅相成,综合对比才能得出结论。感官审评的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评茶 *** 作程序和规则进行,并做好记录,取得最好的结果。

以上就是关于绿茶的加工程序全部的内容,包括:绿茶的加工程序、在家里用炒菜的铁锅如何炒制绿茶、绿茶的泡茶方法 绿茶的泡茶方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97781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