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硬盘格式怎么改

电脑硬盘格式怎么改,第1张

问题一:硬盘如何更改成NTFS格式 Windows 2000/XP提供了分区格式转换工具“Convertexe”。Convertexe是Windows 2000附带的一个DOS命令行程序,通过这个工具可以直接在不破坏FAT文件系统的前提下,将FAT转换为NTFS。需要注意的是,在转换开始前,你必须关闭所有的应用程序,否则系统会发出错误信息。现在让我们开始,我们要转换的磁盘是D盘:

1、单击“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

2、在“运行”命令窗口中输入“Convert D:/FS:骸TFS/V”,并单击“确定”按钮。

3、应用程序会给出磁盘空间总量、可用空间量及转换所需空间量等参数,此后转换就开始了。根据转换内容的数量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同。

4、转换完毕应用程序提示“文件系统转换完毕”。

5、确定并退出。

此外,在Win XP系统中,也可选择“开始-》程序-》命令提示符”,在d出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Convert D:/FS:NTFS/V”,并按“Enter”键。

问题二:win7如何更改硬盘格式 硬盘格式现在主流的是FAT32和NTFS,FAT32数据容易丢失,而且对文件碎片处理的不是很好,并且FAT32格式下的硬盘单个文件存储最大只允许4G,有些不方便,NTFS的话相对来说好点,格式间的转换只有在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才可以,具体方法右键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选定你要改变的分区--右键--格式化

如果是系统盘,点开始,运行,输入:convert c: /fs:ntfs确定后,会重新启动进行转换。

问题三:怎么更改硬盘模式 现在新的电脑都是用SATA接口硬盘,但硬盘传输方式有两种设置:

一种是SATA模式(AHCI、增强模式);另一种是IDE(ATA、兼容模式)。

开机进入bios,config,Serial ATA 设置成 patibility(兼容模式)

或者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 设置界面;按方向键,选择Onchip IDE Device ,按回车,进入Onchip IDE Divice设置界面;按方向键,选择SATA -Mode ,按回车,选择 IDE

安装好 *** 作系统后,再安装SATA驱动,再次重启,进入BIOS,把SATA Mode 设置为AHCI 模式。

百度经验:《安装 *** 作系统:[22]硬盘模式》jingyanbaidu/5

问题四:电脑硬盘格式怎么转换 你好

如果不能格式化的话,我只知道把FAT32转换为NTFS,后者在文件管理上有优势,方法是点击开始菜单-运行-输入cmd回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convert c:/fs:ntfs或者把c改成别的盘,回车,等待完成就好了

如果是NTFS转换为FAT32福那就没办法,只能格式化了,格式化时有个选项是选择磁盘格式,选择好后格式化就行了

希望能帮到你

问题五:如何更改硬盘格式? 开始→运行→键入cmd按回车,在窗口“mand prompt”下,输入命令“convert C: /FS:NTFS”按回车,重新启动电脑,即将FAT32 转换 NTSF 格式。注意:在“covert”的后面有一个空格,C是你要更改文件系统盘的卷标。如果是转换C分区的话,重新启动生效,其他分区立即生效。二、NTFS转换成FAT32用系统盘在重装系统时把C盘格式由NTFS转换成FAT32。1、光驱启动(1)Award Bion 451PG设置重启,按DEL进入BIOS Award 451PG界面,用功能键区方向键选第二行“BIOS Features Setup”(BIOS特性设置),回车进入BIOS Features Setup界面,找到第七行“Boot Sequence”,用PgUp或PgDn翻页将它右边显示的A,C,换成CDROM,C,A。 按ESC,按F10,再打Y保存退出。或Award BIOS 60设置重启,按Del进入BIOS 60设置界面,找到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参数设置)按回车进Advanced Bios Features界面,用键盘方向键盘选定First Boot Device ,用PgUp或PgDn翻页将它右边的HDD-O改为CDROM(光驱启动),按ESC,按F10,再打Y保存退出。(2)将XP安装光盘插入光驱,重启,在看到屏幕底部出现CD……字样的时候,及时按任意键,否则计算机跳过光启又从硬盘启动了。XP系统盘光启之后便是开始安装程序、复制文件、加载硬件驱动进到安装向导中文界面。2、在预前安装中(2)检查启动环境--回车;(3)协议,同意,按F8;(4)指定安装到那个分区,C--回车;(5)指定使用文件系统,选用FAT32格式化磁盘分区(快)--回车;这样就把C盘格式由NTFS转换成FAT32了。其它分区只要在我的电脑窗口,右击盘符,选“格式化”,在打开的菜单中,“文件系统”选“FAT32”,“格式化选项”勾选“快速格式化”,单击开始,即将选中的分区由NTFS转换成FAT32。此种方法也可将FAT32转换成NTFS。

问题六:怎么更改电脑磁盘的格式 根据您的需求,我选择为您提供用CMD命令的方式来更改现有磁盘的格式,因为这样可以不对文件做任何的干扰动作,

按照我的步骤来:开始-运行-CMD回车-然后输入convert d:/fs:ntfs(注意这里,我假设的是D,根据你自己需要更改。)

这里会出现询问,要强制卸下该卷嘛? (Y/N)选择Y然后回车

我可是一字一字辛苦回答噢,记得采纳我,绝不复制别人成果。

问题七:怎么样把电脑的硬盘格式从FAT32改为NTFS格式? 1、FAT32转NTFS

点击“开始”----->运行--->输入 CMD 回车,出现命令提示符,在命令提示符后 CONVERT C: /FS:NTFS 回车然后就会有提示了,然后按照提示去做就可以了。

2、NTFS转FAT32

点击“开始”----->运行--->输入 CMD 回车,出现命令提示符,在命令提示符后 CONVERT C: /FS:FAT32 回车然后就会有提示了,然后按照提示去做就可以了

其他盘只要把C换成DEF~~~就行了

迅雷地址《ys-dys168/任意文件删除bat_4shkk9d8e4bshkktnjtpmm0bsn1bsr5b5bt4bit0bsj6z98z97f16z》

问题八:电脑硬盘格式由gpt改为mbr怎么改 1使用Win7光盘或者U盘引导,进入系统安装界面。

2按Shift + F10打开命令提示符。 (我直接按win+r)直接进入允许即可:

3输入”Diskpart”(不用输入引号,下同),并按回车,进入 *** 作界面(首先在win或者pe下运行Diskpart分区工具):

4输入:”list disk”,查看磁盘信息。注意看磁盘容量来选择。图中465G的Disk 0是硬盘,3852M的Disk 1是用于Win7安装的U盘。

5输入:”select disk 0”,选择disk 0为当前 *** 作的磁盘

6输入:”Clean”,清空当前磁盘分区。

7输入:”convert mbr”,转换为MBR分区。

8 *** 作完成,关闭此命令提示符窗口,继续按照正常的方法安装Win7系统即可。

扩展知识:convert命令的其它用法:

convert basic -将磁盘从动态转换为基本。

convert dynamic -将磁盘从基本转换为动态。

convert gpt -将磁盘从MBR转换为GPT。

convert mbr -将磁盘从GPT转换为MBR。

好了 直接安装win7 搞定了 !

问题九:怎样转换硬盘格式 在XP/2003系统内自带了名为“co矗vertexe”的转换工具,它的作用是将FAT和FAT32分区转换成NTFS分区,其运行的格式如下∶

点“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这是Windows XP内置的一个类似于DOS的界面,内部所有的指令语句和DOS下的基本相同)。

如果你想将C盘转换成NTFS,后在开始--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指示符下输入“convert c: /fs:ntfs”即可。

如果你想将D盘转换成NTFS,后在开始--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指示符下输入“convert d: /fs:ntfs”即可。

如果你想将E盘转换成NTFS,后在开始--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指示符下输入“convert e: /fs:ntfs”即可。

类推

问题十:怎样修改硬盘格式,不用格式化的那种 将硬盘或分区转换为 NTFS 格式的步骤 关闭要转换的分区或逻辑驱动器上所有正在运行的打开程序。依次单击「开始」按钮 、“所有程序”和“附件”,右键单击“命令提示符”,然后单击“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如果系统提示您输入管理员密码或进行确认,请键入该密码或提供确认。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 convert drive_letter:/fs:ntfs,其中 drive_letter 是要转换的驱动器号,然后按 Enter。例如,convert E:/fs:ntfs 会将驱动器 E 转换为 NTFS 格式。

这次分享的文章是近期由,中科院何祖华研究员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国梁教授受邀在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撰写题为 “Exploiting Broad-Spectrum Disease Resistance in Crops: From Molecular Dissection to Breeding” 的综述论文。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1-3小节,主要是论述分子层面的抗病过程,第二大部分是4-5小节,提出了如何将BSR应用到育种过程中去,我主要关注的是第一大部分,后面的部分仅作了解。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BSR)是一个优良的性状因为它可以对超过一种病原菌或同一病原菌的大多数病原小种产生抗性。本文报道了不同物种BSR基因的鉴定和功能解析工作,并讨论了BSR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作物面临的病害有真菌,卵菌,细菌,病毒和线虫。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BSR): 植物能抵抗两种病原菌或对同一病原菌的多个病原小种产生抗性的。

Resistance(R) genes: 对病原菌产生抗性的基因,如编码表面受体(receptor-like kinases)的基因和细胞内受体NLRs(能直接或间接地检测同源的病原菌效应子)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 一段特定的染色体区域或负责生物体群体表型中数量性状变异的遗传位点。

Species-nonspecific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SNS BSR): 植物对多于一种病原菌产生抗性。

Race-nonspecific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RNS BSR): 植物对同一病原菌的多个小种产生抗性。

育种家早先使用单显性或隐性的R基因,因为它们效应强且容易选择。大多数基因具有对单一或少数病原菌的特异小种产生抗性;然而,致病菌种群的突变和毒力的转移使这些抗特异小种的R基因有效性很短,而由QTLs控制的部分抗病性通常没有小种特异性。尽管在同一遗传背景结合单一R基因和QTLs对抗病性是有效的,但是技术上是有难度的并且耗时长。因此,选择BSR就被提上了日程。

PTI和ETI。

PAMPs通常对于病原菌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进化上是保守的。植物的PRRs是膜定位的RLKs或RLPs。来自拟南芥,水稻和马铃薯的五个PRRs被报道是SNS BSR(T1)。拟南芥第一个RLK-PRR是FLS2,对包括假单胞菌在内的具有鞭毛蛋白细菌都有SNS BSR;在其他物种中异源表达FLS2增强了其对一些细菌的抗性。细菌的另一种PAMP,elf18,是EF-TU N端的抗原表位,被EFR识别,也作为一种SNS BSR蛋白来调节拟南芥对细菌病害的抗性。Xa21是作物中第一个RLK-PRR R基因,对Xoo和Xoc的大多数小种都有抗性。在柑橘、拟南芥、香蕉中异源表达Xa21增强了对多种细菌病害的抗性。水稻中包含Lysin motif的蛋白LYP4和LYP6是双功能PRRs,可以感知细菌肽聚糖和真菌几丁质,激活对细菌和真菌的抗性。拟南芥中RLP-PRR RLP23与LRR受体激酶SOBIR1和BAK1形成三聚体来调节微生物蛋白坏死和乙烯诱导(Necrosis and ethylene-inducing peptide 1-like protein,NLP)的免疫反应。因此可以说明,识别广泛的微生物模式的PRRs可能特别适合于设计作物免疫。

首次鉴定的SNS-BSR NLR蛋白是与拟南芥抗性相关的RRS1(RESISTANCE TO RALSTONIA SOLANACEARUM1)与RPS4(RESISTANCE TO PSEUDOMONAS SYRINGAE4),它们作为双重的R基因系统,对细菌和真菌都产生抗性。RPS4与RRS1成对工作,触发超敏反应(HR),对含有AvrRps4的丁香假单胞菌产生抗性。除了AvrRps4, RRS1/RPS4还能识别来自青枯菌的效应蛋白PopP2。此外,RRS1和RPS4都是抵抗真菌病原菌炭疽病所必需的,可能是通过识别一种未知的效应子。

Wall-associated kinases(WAKs): 植物的一类受体激酶,包含胞外的聚半乳糖醛酸结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内的Ser/Thr激酶结构域。

Defense-signaling genes: 在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功能的基因,与病原菌的识别和防卫激活联系起来。

Pathogenesis-related(PR) genes: 在防卫响应下游的基因,负责抗菌类物质的产生。

NHR(Nonhost resistance): 植物对所有非适应性病原菌的抗病性;植物对大多数可能致病的微生物表现出的最常见的抗病性。

总共42个防卫信号基因被认为参与到SNS BSR抗性中(Supplemental Table1)。

MAPKs是众所周知的防御信号蛋白,它将防御信号从免疫受体传递到下游蛋白;例如,OsMAPK5负向调节水稻对细菌性病原菌 细菌性古枯病和真菌稻瘟病的抗性。OsMPK15负调控PR基因表达和ROS积累,osmpk15敲除突变体增强了对Xoo和多个稻瘟病小种的SNS BSR。

除了MAPKs,其他的激酶,如RLKs和RLCKs,也在SNS-BSR中发挥功能。两个水稻的WAKs,OsWAK25和OsWAK91,对于SNS BSR抗稻瘟病和白叶枯是重要的。

蛋白质泛素化介导的降解也在SNS BSR中发挥重要作用。水稻U-box E3基因Spl11(SPOTTED LEAF11)编码了细胞死亡的负调控因子,而spl11突变体增加了对稻瘟病和Xoo的SNS BSR。敲除SPIN6(SPL11-interacting Protein 6)也增强了植物对这两种病原菌的抗性。另一个多亚基E3泛素连接酶OsCUL3a (Cullin3a)通过靶向和降解OsNPR1(NONEXPRESSE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1)负调节细胞死亡和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的SNS BSR。OsBAG4是人BAG(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在水稻中的同系物,它与RING结构域的E3泛素连接酶EBR1(Enhanced Blight and blast)形成一个模块,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和SNS BSR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的抗性。

表观调控SNS BSR。如水稻中沉默HDT701(HISTONE H4 DEACETYLASE GENE 701)增强了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的抗性。

转录因子是植物免疫信号中关键的成分,在调控防卫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WRKY类转录因子,过表达OsWRKY45-1 or OsWRKY45-2激活了对稻瘟病的抗性但是抑制了对纹枯病的抗性,此外这两个转录因子在调控水稻对细菌的抗性中发挥相反的作用:OsWRKY45-1负调控水稻对Xoo和Xoc的抗性,而OsWRKY45-2正调控水稻对Xoo和Xoc的抗性。在拟南芥中,过表达NPR1增强了对细菌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和卵菌的SNS BSR,且这种抗性是有剂量效应的。值得注意的是,NPR1过表达会导致自发免疫和多效表型。

抗菌物质(保卫酶,防卫素,次级代谢物如植物抗毒素,ROS,胼胝质的沉积,细胞壁修饰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产生通常受PR基因调控的,这在植物中是唯一的,并且对多种病原菌都有效。

这些PR基因的SNS BSR通常由过表达来实现,如在拟南芥中过表达CaAMP1(Capsicum annuum ANTIMICROBIAL PROTEIN1)增强了其对多种病原菌的抗性。

植物激素合成相关的蛋白也在BSR中发挥重要作用,如OsACS2(乙烯合成酶) 。过表达OsACS2增强了乙烯的产生,防卫基因表达,和对纹枯和大多数稻瘟病小种的抗性;但过表达OsACS2对农艺性状没有影响。

Susceptibility (S)gene: 促进感染过程或支持与病原菌感病性的任何植物基因。

S基因通常被病原菌靶向或诱导来负调控宿主抗病性。Xa5,编码TF IIA的γ亚基 ,是水稻中鉴定的第一个S基因和被发现负调节对Xoo和Xoc多个小种的SNS BSR。Xa13/OsSWEET11 编码一个糖运输蛋白,促进了细菌和真菌侵染,失活后增强了对Xoo和纹枯的抗性。

在水稻中克隆了Bsr-k1(BROAD -SPECTRUMRESISTANCE KITAAKE-1),发现其编码了一种肽重复结构域RNA结合蛋白,并且负调控SNS BSR。Bsr-k1敲除导致水稻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OsPALs)表达上调,并且增强了水稻对稻瘟病和Xoo的抗性。

与主要的基因介导的抗性相比,QTLs控制的数量抗性通常被认为是非物种特异性的,且更持久。

Lr34/Yr18/Pm38编码一种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该蛋白能部分抵抗小麦的叶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

NHR是植物对大多数潜在致病性微生物表现出的最常见的抗病形式。第一个被分离的NHR基因是拟南芥的NHO1(NONHOST 1),它正调节对几种非宿主病原体的SNS BSR,如丁香假单胞菌和灰霉病菌。

水稻6号染色体上的Pi2/Pi9位点包含多个RNS-BSR基因,包括Pi2、Pi9、Pi50、piz-t和Pigm。

9个RNS-BSR R基因编码非NLR蛋白(补充表2);例如,水稻基因Xa4编码WAK蛋白,并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提供了对Xoo的持久的RNS BSR。在未接病的植物中,XA4激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esA的转录,促进纤维素生物合成,抑制扩张素表达,增加植物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抑制Xoo侵染。

泛素化介导的信号通路通过激活NLRs和下游免疫信号从而在RNS BSR中发挥重要作用。水稻E3 OsBBI1(BLAST AND BTH-INDUCED 1)通过修改宿主细胞壁来对稻瘟病产生RNS BSR。过表达OsBBI1 增加了ROS,如H 2 O 2 的积累。水稻中另一种E3 OsPUB15与水稻稻瘟病的R蛋白Pid2互作,从而正调控细胞死亡和基础抗性,因此对稻瘟病有RNS BSR。

蛋白激酶类基因也参与RNS BSR。OsBRR1正调对稻瘟病的抗性;六倍体小麦克隆到的LecRK-V(L-type lectin receptor kinase V),在苗期和成熟期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

Pyramiding: 通过遗传策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结合起来形成优良品系或品种的过程。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这是传统育种的一个补充工具,其中个体的选择取决于多态分子标记和性状之间的联系。

目前为止已鉴定五种S基因来传递 RNS BSR。Mlo是大麦中鉴定的第一个S基因,后来发现在几乎所有高等植物中都存在。MLO定位在膜上,包含保守的跨膜结构域和C端的钙调蛋白结合结构域。

水稻中的S基因,Pi21(QTL)编码富含脯氨酸的蛋白,有一个重金属结合结构域和蛋白互作结构域。pi21的隐性等位基因(在富含脯氨酸的motif上发生突变)对一些稻瘟病小种有RNS BSR。另一个水稻RNS-BSR S基因 Bsr-d1(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Digu 1) 编码C2H2类TF,在Bsr-d1启动子区一个单核苷酸的突变增强了与MYB转录因子 MYBS1的结合,抑制了Bsr-d1的表达,增强了对多个稻瘟病小种的抗性。一些S基因也在rice-Xoo的病理系统中起作用,包括Xa25/OsSWEET13和Xa41(t)/OsSWEET14,它们编码促进细菌侵染的糖转运蛋白,减少了对Xoo的RNS BSR

三个RNS-BSR QTL已在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中被克隆。小麦中的Fbb1,玉米中的ZmWAK-RLK,马铃薯的R8

包含多个R基因的水稻通常比包含单个R基因的水稻抗谱要广。如,包含Pi2/Pi1, Pigm/Pi54,Pi2/Pi54, and Piz-t/Pi54对的水稻株系比只含单个R基因的抗性要好。使用MAS获得的Xa4、Xa21、Xa7、Xa23和Xa27聚合的优良水稻品种比只有一个基因的品系具有更广的抗性谱和更高的抗性水平。

当植物不受病原体侵袭时,通常严格控制植物基因的表达以避免自身免疫;然而,少数R基因的过表达可以激活免疫反应,产生抗多种病原菌的BSR,而不会引起高水平的细胞死亡。如使用不同的启动子,包括天然的WRKY13启动子和玉米ubi启动子,增加水稻R基因Xa3/Xa26的表达,可以增加对Xoo抗谱。过表达水稻PRRs OsLYP4和OsLYP6的使对Xoo和稻瘟病产生BSR。

利用防御信号和PR基因来设计BSR是可能的,因为它们通常在免疫受体的下游起作用。

使用TALEN/CRISPR靶向小麦的Mlo位点使得植物抗白粉病。番茄中,使用CRISPR敲除Mlo的同源基因SIMlo1导致抗白粉病。水稻中,CRISPR诱导的敲除Pi21的富含脯氨酸motif提供了对稻瘟病的RNS BSR,编辑三个SWEET基因的启动子区导致了籼梗稻中对所有测试的Xoo株系的BSR。

在水稻中,在多个地点混合种植两年的抗病和感病品种可以大大降低两个品种稻瘟病的严重程度。

pigm,bsr-d1,IPA1。

免疫受体、防御信号、PR和NHR基因等的过表达常常导致细胞死亡和侏儒表型。上游的开放阅读框,在5‘UTR区域,是翻译过程和mRNA周转强有力的顺势调控元件,在被子植物基因组中含量丰富。

BSR品种的广泛和长期种植可能会增加病原菌的选择压力,增加耐药群体的出现。建立用于评价不同品种抗病能力的自然病圃,也将有助于检验BSR基因的有效性。

将PRR和NLRs或QTLs结合,能够增强抗性水平和转基因的抗谱。

以前的研究表明,在一个金字塔中,一个R基因可能掩盖了其他基因的影响,这样一些R基因组合比其他组合提供更少的抗病性。含piz5和Pita的水稻抗病性低于单独含piz5的水稻。

活体性病原菌和死体性病原菌使用不同的策略:死体性病原体杀死宿主组织,因为它们在死细胞或垂死细胞的内容物上定植并茁壮成长,而活体性病原菌则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来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在许多情况下,对活体性病原菌具有抗性的植物容易受到死体性病原菌的感染,反之亦然。

1新品种BSR的选择是作物育种中重要的目标。

2BSR基因编码PRRs,NLRs和其他的防卫相关蛋白。

3以QTLs、感病性丢失、非宿主抗性为基础的基因也涉及到BSR。

4作物中长期的BSR能够通过不同的育种策略来实现。

5低成本的定位策略,如RenSeq,能够应用到野生品种BSR基因的快速分离。

6基因组编辑技术,如CRISPR,在BSR设计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论文链接: >

那是因为你后台把数据删除了

前台又把数据检索出来了 然后你又调用dwupdate方法了 DW检测到后台数据发生了变化 这是经典的脏数据错误 你前台使用DWUPDATE时 重新retrieve一下就行了 就是要保持前后台数据一至性 。

郭依群1,2,李桂菊3,乔少华3,庄新国3

郭依群(1968-),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E-mail:guo1180@163com。

注:本文曾发表于《现代地质》2010年第24卷第3期,本次出版有修改。

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 510760

2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北京 10083

3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基于南中国海东沙海域某地震剖面资料,利用Basin2二维模拟软件,结合研究区有关地温场、热流探测资料和ODP184航次调查的岩心数据,重塑了研究区沉降史、有机质生烃史、古地温场与热史变迁。进而利用“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系统”软件,模拟了水合物聚集的过程与分布范围。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合物稳定域较厚(200~250 m),有机质含量适中,生物成因甲烷主要在海底1 km以浅范围内形成。稳定域之下早先埋藏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形成的生物成因甲烷在压实流的作用下能够向浅部层位中运移聚集,从而对现在的矿层有所贡献。水合物主要赋存于稳定域底部以上50 m的层位内,富集带中水合物的平均质量分数在5%左右。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

Simulation of Reservoir Dynamic of Gas Hydrates of Dongsha Area of South China Sea

Guo Yi qun1,2,Li Guiju3,Qiao Shaohua3,Zhuang Xinguo3

1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 510760,China

2School of Marine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83,China

3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eismic profile data of Dongsha of the South China Sea,using a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 software,Basin2,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the geothermal field,heat flow and core of leg 184 of ODP,this paper rebuilt 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study area,the hydrocarbon-generating history of the organic matter,and the chang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geothermal field and thermalThe paper simulated the process of hydrat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with “Biogenic Gas Hydrate Reservoir Dynamics Simulation System” (Hydrate Dynamic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hydrate stability region is large (200~250 m)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s moderate,biogenic methane is generated 1000 m bsfBiogenic methane generated by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diments buried previously under the stability region can migrate to and accumulate in the shallow strata because of the compaction flow,and contribute to the current mineral depositHydrate occur in the stability region mainly for the thickness of 50m,and average saturation of hydrate is about 5%

Key words:gas hydrates ; reservoir dynamic; simulation

0 引言

研究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实际分布与赋存状态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的核心环节,水合物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掌握时空上水合物形成、分布与演化的规律。

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海底甲烷气产出动力学、流体运移动力学、水合物成核生长动力学等。构造条件、沉积条件和温压场条件的变化,都导致水合物的再分解与再聚集。因此,必须用系统、动态、整体的观念来分析水合物的成藏机理,指导评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动力学模拟主要研究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利用盆地分析技术、盆地模拟技术研究深水盆地沉积体系的构成和分布,反演沉积盆地动态演化的历史;2)模拟盆地内部温度场、压力场、流体动力场的变化对甲烷的生成、排出、运移、进入稳定带形成水合物这一过程的控制,模拟水合物动态聚集-消亡的过程;3)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对稳定带内水合物实际生成部位进行预测,实现水合物资源的定位预测与定量评价。

南海东沙海域具有丰富的水合物资源潜力,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通过地震手段发现了BSR等典型标志以及与水合物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4]。本文利用Basin2盆地模拟软件,基于东沙海域实际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结合ODP184航次的钻探资料,重塑了研究区沉降史、有机质生烃史、古地温场与热史变迁。在此基础上,利用“863”课题研发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软件,进一步模拟了该海域水合物在时空上的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

1 区域地质背景

东沙海域位于南海北部陆坡的东部,水深介于200~3 000 m之间(图1),覆盖了珠江口盆地、东沙群岛、台西南盆地和笔架南盆地的部分地区。东沙海域的地质发展历史与南海北部陆缘相似,经历了由板内裂陷演变为边缘坳陷的两大演化阶段。晚白垩世到早渐新世为裂陷阶段,在南海北部形成了一系列地堑或半地堑型拉张盆地,盆地内发育了充填型的陆相沉积。晚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陆缘区自东向西进入坳陷阶段,形成了海陆过渡相——以海相沉积为主导的区域性沉积层[1]。

图1 南海东沙DS-A地震剖面(虚线中为模拟选取的部分)

T2上新世/中新世;T3晚中新世/中中新世;T5中新世/渐新世;T7晚始新世/中始新世

本文通过对东沙群岛南部经过ODP184航次1146和1148钻孔的高分辨率地震测线DS-A(图1)进行盆地模拟和水合物成藏动力学的模拟,进一步了解水合物聚集的过程与分布范围。

2 研究区Basin2模拟

Basin2盆地模拟软件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发。它主要以地质流体为研究对象,可以对沉积盆地进行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演化、盆地压力场及流体势的演化、地质流体流动样式的演化、盆地古地温史的演化、地层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演化等工作[2]。

Basin2模拟主要需要地质、岩石物理学和流体力学3大类盆地数值模拟参数[3],这些参数的正确选取直接关系到模拟结果的可信度。在参数选取的过程中,尽量保证各种参数与东沙海区的实际情况一致,而目前没有从相关资料获得的参数则采用了程序设定的默认值。

21 模拟参数

模拟前首先根据地震剖面划分沉积层序(图1),确定各层序界面的时间,以及各个时期沉积厚度与沉积速率;依据实际调查资料确定或类比盆地中沉积充填物的岩性(孔隙度、压缩率)、有机质的含量与分布;依据地层古生物资料确定古水深、古地温及其变化,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模拟,处理和解释模拟结果。

211 地质参数

盆地数值模拟中的地质参数包括地层地质年代、地层厚度、地层岩性、古水深、古地表温度、古热流以及盆地发育过程中的地质事件等内容。

地层地质年代 本次模拟中各地层地质年代是:T2为上新世与中新世的分界,T3为晚中新世与中中新世分界,T5为中新世与渐新世分界,T7为晚始新世与中始新世分界[4-5]。此参数是根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研究成果和ODP184航次的钻探资料确定。

地层厚度 这是盆地数值模拟中最主要的参数,包括模拟区自下而上的分层地层厚度。根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地震反射界面的埋深图间接测量求取。

地层岩性 Basin2盆地模拟系统所能处理的岩性缺省的为砂岩、泥岩、灰岩等三类岩性。用户也可以根据模拟区域的实际情况定义多种岩性。本次模拟中,岩性参数主要是根据ODP184航次1148站位钻孔的岩性资料来确定(表1)。

表1 大洋钻探184航次东沙附近各站位新生代各时期沉积物组分平均体积分数值(砂/粉砂/黏土)[5]

古水深和古地表温度 盆地演化过程中不同时期沉积水体的古水深一般可根据古生物及地层岩性等资料分析确定。模拟中古水深的取值是根据ODP184航次调查结果的古生物资料[5]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确定的东沙海区的沉积相[4]粗略确定的。该地区自渐新世以来古海面变化范围在-17~0m[6],对模拟的结果影响不大,所以没有考虑古海面变化的影响。盆地演化期间不同时期的古地表温度一般可根据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并结合模拟区的古气候变化趋势和不同时期沉积水体的古水深,运用低纬度地区特别温暖、温暖和寒冷时期的不同深度水温变化曲线分析确定。本次模拟只是根据现今的地温梯度推算的。

古热流 一般来说,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古热流是无法测定的。但是,古热流值一方面可以根据构造地质学原理进行推导,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区域构造条件选择与现代相应的构造单元的大地热流值进行类比后而借用。姚伯初等[7]对南海新生代构造沉降史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自渐新世以来地幔热流总的呈递增的趋势,但在珠一坳陷和东沙群岛附近,现今的地幔热流不如早期高。由于缺少古热流资料,所以模拟过程只考虑了现今的热流值[7-9]。

212 岩性物理学参数

模拟过程中所要提供的岩石参数包括密度、孔隙度及其压缩系数、渗透率、热导率、热容和热膨胀系数等,其中岩石的渗透率是影响模拟结果的关键因素。

岩石密度 在计算中使用系统的缺省值,泥岩的密度是265 kg/m3,砂岩的密度是274 kg/m3。

岩石的孔隙度 本次模拟是将ODP184航次1148站位钻孔的孔隙度拟合曲线数值化,然后根据岩石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计算确定泥岩和砂岩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分别为

泥岩:

砂岩:

式中Z为埋深,单位:m。

岩石的渗透率 渗透率是流体模拟中至关重要的参数。模拟过程中采用系统默认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泥岩:lnkx=8φ-7;

砂岩:lnkx=15φ-3。

式中:φ是岩石孔隙度。

岩石的热导率 岩石热导率的确定在模拟盆地温度场时也很重要,热导率直接影响热流值,同时也控制了流体运动对地温场的影响。岩石的热导率与岩石的孔隙度相关: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专集

岩石热容 模拟过程中使用Basin2系统缺省的岩石热容-温度关系来确定岩石热容。

213 流体性质参数

盆地数值模拟中多孔介质流体的物性参数主要包括流体密度、粘度、流体热容、岩盐饱和度等。图2a、b分别表示了Basin2软件中采用的流体密度和盐度与溶液温度、盐度的计算关系图[10]。

22 模拟结果分析

本文用Basin 2软件反演了盆地地史演化、有机质成熟度演化、流体场的演化、温度-压力场演化。

图2 Basin2软件中流体密度、粘度的计算方法

a溶液的温度、盐度和压力与溶液密度的关系;b温度、盐度与溶液粘度的关系

构造沉降史 盆地的构造沉降是指由深部作用引起的基底沉降[11]。东沙海区在渐新世以来到上新世—第四纪基本上一直处于沉降阶段。渐新世以来,主要出现三次大的沉降速率,分别出现在渐新世、中中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纪。最大的沉降速率在中中新世。早中新世、晚中新世沉降速率较低。总体上沉降中心逐渐南移(图3)。

有机质热演化过程 对于新生代烃源岩,其热成熟度主要取决于地温。总的来说,在热流值差别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埋藏较深的烃源岩成熟时间早,埋藏浅的成熟时间晚。而在热流值差别大的情况下,成熟门限值存在较大差异。在热流较高的地区,埋藏较浅就可成熟。而热流较小的地区,要埋藏较深才能成熟[6]。有机质热演化Ro指数模拟结果(图4)表明:剖面穿过的2个小洼陷中沉积层有机质都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R。最大值为08%,而海底之下近2 500 m厚的沉积层中Ro均小于06%,中中新世以来,这些地层中有机质主要转化为生物成因气,是区内主要的水合物气体来源。

流体动力场演化过程 流体动力场的演化过程(图5)显示。流体总体由底部的泥岩向浅层运移,然后在水合物稳定带中向两侧运移。剖面两端都有流体下渗的现象,可能是海水下渗的缘故,而在中间段没有流体下渗的现象,这似乎可以说明浅层具有很好的盖层,阻碍了流体的下渗,这对水合物的形成也是极其有利的。从流体运动的方向来看,主要是从底部的泥岩向浅层运移,如果深部的水和气体到浅层一定的深度可以聚集下来,在特定的温压条件下可以在浅层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流体温压场演化过程 一般而言,水深在300 m以上,海底温度为0~4℃,海底压力已进入水合物稳定域压力[12]。研究区海底温度为2~5℃,模拟区段的地温梯度较高为83℃/100 m。压力场演化过程显示(图6),早中新世开始(~20 Ma),该段发生超压作用,这或许和渐新期的高沉积速率有关。第四纪以来的高沉积速率也造成异常高压,这种底辟区附近的高沉积速率沉积区容易形成欠压实区,可以提供良好的流体输导体系。中中新世时期,该处的水合物稳定带潜在厚度大约为140 m,晚中新世的稳定带厚度大约为170 m,现今的稳定带厚度在200 m左右,反映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随时间和水深变化的动态过程。

图3 南海东沙DS-A剖面地史演化模拟结果

图4 南海东沙DS-A剖面有机质演化(Ro)模拟结果

图5 南海东沙DS-A剖面流体场模拟结果

3 研究区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

水合物成藏是宏观地球动力学演化与微观物质-能量演化的统一。Hydrate Dynamics软件是将盆地分析思想、盆地模拟手段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型集成起来预测水合物资源分布和动态演化过程的一个二维可视化软件。它以盆地动力学演化为框架,以海底生物成因甲烷的产出、含甲烷流体在沉积物中的流动-反应、甲烷与水在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形成水合物这一动力学过程为纲,基于实际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正反演盆地尺度水合物在时空上的形成、演化、分布[13]。它能客观地揭示水合物成藏机理,分析水合物可能赋存空间的变化,预测水合物在二维空间上的分布,从而评价水合物的资源潜力。

基于Basin2的模拟结果,用Hydrate Dynamics软件正演模拟了水合物的分布。

从南海东沙DS-A剖面水合物分布的模拟结果(图7)来看,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水深2 200~2 500m的陆坡区,水合物稳定域较厚,可达250m。水合物分布比较集中,海底以下200~250 m沉积层段是天然气水合物最富集的地段,含水合物层厚约50 m,但水合物的饱和度较低,平均含量在5%左右。

综合分析2个模拟结果:研究区自晚渐新世以来一直处于沉降阶段;在中中新世时,区内的温压场环境具备形成水合物的温压条件,并且随着水体逐渐加深,水合物稳定域的厚度逐渐增大。由于沉积物的不断堆积充填被压实,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有机质成熟度也逐渐升高,生物成因甲烷主要在海底1 km以浅范围内形成,而早先埋藏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形成的生物成因甲烷在压实流的作用下也向浅部层位中运移,二者共同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气源条件。但水合物稳定域内并不是处处均有水合物的发育和赋存,只有在流体活动异常活跃的区域才是水合物的发育区。

图6 南海东沙DS-A剖面温度-压力演化模拟结果

图7 南海东沙DS-A剖面水合物分布模拟结果

4 结论

1)通过对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的模拟,认为研究区自晚渐新世以来(~233 Ma)一直处于下沉状况,在渐新世、中中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纪出现三次大的沉降速率,沉降中心逐渐南移。

2)有机质热演化Ro指数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始新统有机质一直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中中新世以来,这些地层中有机质主要转化为生物成因气,是区内主要的水合物气体来源。

3)温压场和流体场的模拟结果表明,第四纪以来的高沉积速率造成了研究区局部的高压异常,这种异常高压区往往是欠压实区,可以提供良好的流体输导体系,对水合物的形成有利。

4)流体动力场的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具有很好的盖层,阻碍了流体的下渗,有利于水合物的形成。

5)研究区水合物稳定域较厚(200~250 m),含水合物层厚50 m左右,水合物富集带中水合物的平均含量在5%左右。

参考文献

[1]龚再升,李思田,谢泰俊,等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肖军,王华,郭齐军,等南堡凹陷温度场、压力场及流体势模拟研究——基于Basin2盆地模拟软件[J]地质科技情报,2003,22(1):67-74

[3]姜涛,任建业基于盆地模拟技术的潮汕坳陷油气勘探前景预测[J]海洋地质动态,2004,20(6):20-27

[4]王宏斌,郭依群东沙群岛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报告(2002年度)[R]广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03

[5]Wang P,Prell W L,Blum P,et alProceedings of the Ocean Drilling Program[M]Initial Reports Volume 2000:184

[6]刘以宣,卓家伦从南海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试论该区地质环境的稳定性[J]热带海洋,1984,3(3):55-64

[7]姚伯初,DEHayes,曾维军,等中美合作调研南海地质专报[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8]汪集旸南海地区热流值等值线图[R]广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1995

[9]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构造研究室南海地质构造与陆缘扩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10]Bethke C M,X Zhao,T TorgersenGroundwater Flow and the 4He Distribution in the Great Artesian Basin of Australia[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99:104

[11]Ungerer PGeological and Geichemical Models in Oil ExplorationPriciples and Paractical examples[M]//Demaison G,Murris RPetrolum Geochemistry and Basin EvaluationTulsa:AAPG Memoir,1984,35:15-26

[12]祝有海,黄永祥,张光学,等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J]石油学报,2001,22(5):6-10

[13]吕万军“ 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及稳定带预测系统”说明书:中国,2004SR08516[P],2003

以上就是关于电脑硬盘格式怎么改全部的内容,包括:电脑硬盘格式怎么改、【文献分享】探索作物中的广谱抗病性、PB程序问题 希望大家帮我解答一下 我想从数据库里面直接删除错误的数据,结果程序就报错,具体如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97235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