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西方企业家经营管理战略发生重要影响的典籍是

对现代西方企业家经营管理战略发生重要影响的典籍是,第1张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北京大学北大国际MBA中方院长胡大源说:“《孙子兵法》是对两千多年前大量战争实例的精辟总结。当今MBA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现实问题进而找出其规律的能力。每个企业都欢迎善于解决问题的经理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徐二明说:“在国外学习战略是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参考书,他们认为战略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其实外国人喜欢看的书,反而是我们的《孙子兵法》,他们觉得很有用。近年来,很多管理学学者发现企业竞争与战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已经将《孙子兵法》的理念应用于管理运作上。” LG中国总裁卢庸岳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孙子兵法》,里面有很多智慧的东西。对于经营管理也很有用。” 20世纪60年代,日本将《孙子兵法》引进了企业管理。日本学者村山孚说:日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美国的现代管理制度,一个是《孙子兵法》的战略和策略。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撰写了《兵法经营学》,讲述如何将兵法理论运用于商战,其中特别强调以孙子兵法管理企业。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他说:“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日本麦肯齐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写了《孙子对日本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一文,指出日本企业所以能战胜欧美企业,原因就在于日本“采用中国兵法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美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更合理有效”。他在《战略家的头脑》一书中,大量引证《孙子兵法》的内容,宣称《孙子兵法》是日本企业的“最高经营教科书”。 美国的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在对孙子兵法顶礼膜拜上并不比日本人逊色。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则说:“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美国当今著名经营战略学家哈默在他的文章中多次引用孙子的语录。他说:“仅估计已知竞争者的当前战略优势无助于了解潜在竞争者的决心、持久力与创造力。孙子,一位中国军事战略家,3000年前就曾论证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美国福坦莫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说:“《孙子兵法》是战略理论领域的传世之作,是世界兵法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本企业致胜之道的巨著。” 其他国家的有头脑的成功企业家也同样看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意大利埃尼公司总裁贝尔纳贝说:“关于战略这一题目,我正在读《孙子兵法》,这是一本大约2500年前由一位中国将军孙子所写的经典教科书,这是一本关于战略的全面的教科书,今天仍能运用到人类的各种活动中去。” 孙子的思想已经在现代经济战略理论上打上深深的印迹。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也曾在其《营销管理》一书中,探讨了兵法在营销中的应用。日本企业家非常推崇孙子“上下同欲者胜”的思想,将其与儒家思想结合创立了温情主义的合作型管理模式。在现代经济战略管理学中,有一个叫做“SWOT”的概念(Strengths ,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s),即“强弱、机遇和风险”。来华讲授经济学的美国学者约翰·阿利,将“SWOT”与《孙子兵法·虚实篇》联系在一起。他指出:“《孙子兵法》的虚实之分及其倡导的以实击虚的效果,与现代SWOT分析方法的效果如出一辙。SWOT分析法是营销中流行的策略性方法。这种方法给出公司强弱的领域,给出市场的机会与风险。应用实力去追寻机遇的观点,可以说是《孙子兵法》的再版。这完全是换一种说法说出了我们计划要做的事情。”这位学者还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孙子七字谋略——营销经理如何应用孙子兵法》。他在文中写道:“《孙子兵法》虽然古老,却可能成为未来的蓝图。” 孙子兵法帮助许多企业家获得了巨大商战的战果。

“酒是陈酿好,书是旧籍珍”,即以陈酿比旧书,言之 旧书有佳趣,耐晶读,与品饮陈酿美酒在感受体味上有相 类相通之处。

这其中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书的版本,即 出版时间愈古愈旧的书籍,流传越来越少,愈稀缺珍贵。 这在收藏界意义尤其突出,藏书家收藏书籍所讲究看重的 就在于版本。

第二层意思是说,书愈旧年代愈久,经历史 156 的淘洗检验能流传下来,足见其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 社会进步性的町贵和进步。一般说来,好的东西才得以久 流传.那些很旧很旧的书,往往价值越丰富,可以说是淘 尽黄沙始到金。近年来古籍善本市场升温步伐正在进一步 地加快,不仅拍卖专场增多,而且价格水涨船高。多家图 书馆正是从这屿拍卖中购得了许多珍贵资料。除此之外, 收藏旧书的群体也日益庞大,参与收藏活动的人群越来越 广泛,旧书店(摊)的生意异常火爆,旧书成交的价格和 数蹙都呈上升趋势。例如,坐落在北京琉璃厂西街的中国 书店文化遗产书店,北京潘家园、报国寺的旧书市场,就 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旧书商汇聚。

在美国,1928年成立 的哈佛燕京图书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曾经收藏了宋、 元、明、清初的贵重旧刊本、手抄本、拓本等56万册,成 为令学者羡慕不已的珍贵资料。因此,书籍的收藏取舍不 能简单地以其“旧”与否为唯一的标准,还应当根据书籍 具有的知识价值来考查,在具体 *** 作上要慎之又慎,不应 该受到所谓的“半衰期”误导,也小要随意引用混乱的文 献老化定义和方程式,慎防在工作中进行“一刀切”的草 率处理方式。对那些内容老化而丧失保存与使用价值的图 书,尽管不“旧”,也必须不容置疑地予以剔除。反之,对 有较高使用价值的藏书,无论多旧都要收藏。当然,可采 用不同的收藏形式,如属于珍贵文献的可采取永久收藏, 多是收藏珍本、善本文献、名人真迹、重要文献原件等; 如果是普通文献,就采取长期收藏,一般是名著、文史典 籍、工具书、连续出版物以及其他重要文献等。

走出对旧书管理的误区 如今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藏 书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图书馆,需要收藏尽可能多的文献, 以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但是任何一个图书馆的馆舍和 收藏条件都是有限的,这是藏书剔旧的根本原因,但在剔 旧过程中却没有一个标准町依,只能依据主事者个人喜好 随便剔除旧书了。下架后的旧书往往是随便找个地方随意堆放,由于条件差,堆放一段时间后变质朽坏,最后就被走出对旧书利用的误区 当成废纸处理。数年前北京一个著名的图书馆曾经把众多 的民国书刊一次性处理掉,引得上百位旧书摊贩趋之若鹜。 这是因为民国书刊中,不乏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新善本,有 市场价已达上千元其至数于元一本的新文学毛边本之类绝 版珍贵文献。据2002年12月9日的《南方周末》报道:巴 金研究者、人民口报社编辑李辉致电巴金的女儿李小林, 称其在京城某旧书摊发现并买下了6本印有“巴金赠书” 字样的英文版(THEDIAL)(《日晷》)杂志,其中一本内页 有巴金的毛笔签名,摊主称足“国家图书馆外文期刊部处 理过期期刊时得到的”。 长期以来,图书馆对旧书的管理尚存在着大量的问 题。在人们的印象中,陈列在干净的书架上,处在环境优 雅、书韵氤氲、灯光明亮的一线书库里的好像只有新书, 旧书显得比新书低一等,不登“大雅”,一般出现在二线、 三线甚至是更偏僻的书库。存贮条件极差,图书层层堆积, 满库霉味,条件稍好些的也是长期闲置,无人问津,美其 名为永久收藏,实为束之高阁。许多需要重点保护的旧书, 需要按照《文物保护法》重点保护的珍善本,根本没有得 到应有的保护。就如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于2005年11 月,数十万册图书文物遭供暖水泄漏浸泡,藏自.60多万册 图书文献的地下书库灌进r大量的暖气热水。2008年3月1 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占籍名录和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f诳名单的通知》(国发〔2008) 9号),正式批准公布了首批《国家珍贵占籍名录》及全国 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包括国家图书馆、26家省市公共图书 馆、12家高校图书馆、5家专业图书馆、5家博物馆、2家 档案馆,其中图书馆占大多数,成为了古籍收藏和保护的 重镇。图书馆承担着保护古籍的重任,既要有珍爱古旧图 藏书楼之所以被视为传统图书馆的象征,是因为其对 书籍的管理方式是以保存为中心,一切业务活动都足围绕 着保存展开。

虽然藏书楼已转化为图书馆,但在严格意义 上,这种以藏为主的传统观念仍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在今天 的图书馆管理中。最典型的就是像占代欧洲把图书用链子 锁起来的做法一样,把许多书籍完好无损地锁在书柜或保 存库里,为了使珍贵书籍减少丢失、破损的风险,大多数 图书馆通行的方法就是将其秘不见人,或者是根据身份界 定借阅的凑者,严格的借阋制度使很大一部分读者望而却 步。然而,从读者的角度、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则希望 馆藏文献能够尽可能地方便利用。如何平衡保护文献和利 用文献之间的关系,是图书馆管理文献所必须解决好的一 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思路问题,文献 只有被利用,其知识价值才能实现。因此,向社会和公众 开放珍贵的书籍文献,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服务, 加强珍贵书籍文献的整理与提供服务。很多图书馆首选把 古籍变为电子版,通过网络让更多读者获取信息。例如上 海图书馆耗时十余年将汗牛充栋的馆藏珍贵图书、文献、 资料等“搬进”网络数据库。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占文献 资源库逐步实现馆藏古文献的数字化上网,并有专门的系 列元数据标准配套施行。有些图1{馆则推出善本再造工程, 如国家图书馆推出馆藏古籍1221种、15000余册为底本的 珍贵影印本。旨都图书馆与多家出版社合作,整理出版了 多部善本古籍。这样做既保护了原有版本,又使珍贵古籍 化身千百,为大众共享,较好地解决了古籍“藏”与“用” 的矛盾。 我们平时常说“藏以致用”,这里的“用”的表层意思 是对文献的“利用”,深层意思应该是对文献的“开发和利 书的意识,更要有保护它们的得力措施。第一是制度方面。 用”。一直以来,在图书馆里习惯地认为那螳既不属于有收 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权,健全 相关制约机制。第二是保护古籍要从领导做起,只有领导 的意识提高了,对此项工作重视了,才能加大保护的力度, 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给予更大的投入。第三是培养合格人才。 人才匮乏是古籍旧书保护利用的瓶颈之一。许多从事古籍 工作的人缺乏基本的书籍保护知识,鉴定、定级等业务工 作水平也存在较大的问题。这蟪通过在职培训可以使人员 的理论水平和理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第四是蕈视古 旧图书的收藏。图书馆Ⅱ『以建,谚自己的闪光点,报据本馆 的特点或区域位置来收藏有代表性的书籍,形成有特色的 藏书体系。第五加强管护。改善收藏条件是保护书籍的有 效保证,有条件的可以设屯专藏库,派专人管理、修复; 无条件的也要尽量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并做好防尘防 蛀的工作。

藏价值的珍贵文献,在本馆利用率又微乎其微的旧书,也 就失去了其开发利用价值,只能等同于废书,尽数往造纸 厂送。实际上,这是对旧书开发与利用的严重误解。对不 同的图书馆来说。某批旧书对这一个图书馆没有开发利用 的价值,可不见得说对另一个图书馆也没有开发利用的价 值。近几年的图书价位猛涨,2005年图书价位上涨幅度 30%一50%(与2004年相比),经业内专家估算:2004年的 1.80元/印张上升到2005年的2.40一2.80元/印张。一位出 版人按照图书成本上涨趋势估计,2007年的图书平均价格 差不多是25—28元,而2008年的势必是达到30元,甚至 可能突破35元左右,许多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倍感压力, 如果能建立一个你弃我取、各取所需的旧书流通体系,进 行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将各自认为无利用价值的旧书交 (下转第160页) 157 万方数据 2009年6月 图书馆论坛 (公示工作人员照片、岗位、编号)、读者意见箱,发放征 求读者意见表,接受社会监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85941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