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美厨娘的高价私房菜是怎样炼成的?

上海最美厨娘的高价私房菜是怎样炼成的?,第1张

昨天我和一个直男的真实对话:

问:你会花5000元请三五个朋友到一个普通人家吃顿私房菜吗?

答:5000块一顿饭,疯了吧?

问:如果厨师是下面这个上海妹子,你觉得值吗?

答:这个,还有点意思。。。

哈哈,食色性也, 图中这个妹子就是“小怡私房菜”的创始人,80后上海最美厨娘沈小怡。

如今,她是“私房菜老板+网红”,上海知名电视美食节目【淘最上海】、【人气美食】和【回家吃饭】都报道过她,9月,她还登陆了国内知名视频媒体【一条】旗下的【美食台】录制了“芋艿两吃”视频,获得10w+的阅读量。来来来,围观一下。

3年前,她在家却是“十指不沾泥、从不下厨房”的金融小资女, 是什么让她在3年里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沈小怡出生在上海一个小康家庭,姆妈慈爱贤惠,爹爹风趣能干,她的降生给这个原本普通的家庭带来了不一般的幸福,一家三口人把日子过得温润如玉,爹爹每日努力工作,姆妈则在家中烧好可口的饭菜,把小家打点得温馨整洁。

上海人习惯贵养女儿,小怡在家从不做家务,出阁前更是没有下过厨房,她每日在父母膝下承欢,春日赏花、夏日游湖、秋日品蟹、冬日弄梅,日子如水一般流过,一晃二十年,沈家有女初长成,小怡出落得亭亭玉立、明眸皓齿、聪敏乖巧、知书达理,里弄的主妇和阿婆们在一起聊家常的时候,她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大学毕业后,小怡踏入了上海滩最令人羡慕的热门行当——证券业,成为了一名金融小资女 (这曾经是她的微博昵称),自那以后,金融圈多了一个聪颖靓丽的白领佳人,我想象小怡身穿素色旗袍站在外滩的银行大楼前的样子,恍惚觉得自己回到了烽火连天、美人与英雄辈出的民国时代。

几年过去,小怡在公司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每年都会加薪或升职;然而,在她乖乖女的外表下,一颗心却渐渐开始向往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可是她又是怎么开始做私房菜的? 请稍安勿躁,且听我慢慢分解。

在人生的前20多年,小怡的生活可谓是顺风顺水,双亲慈爱、男友体贴、工作顺遂、朋友多多,除了女孩子们都有的一些小小烦恼之外,她的生活可谓羡煞旁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可能是老天嫉妒小怡的幸运,偏要给她的人生一些磨难, 就在2012年底,小怡和先生领证的第四天,妈妈竟然在睡梦中突然故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小怡和爸爸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呆了,特别是爸爸,女儿即将出嫁,却在这个时候失去了陪伴和照顾自己几十年的爱妻,坚强如他却依然无法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他不愿回家,因为回到家中再也没有人给他烧几十年吃惯的家常菜,自那以后,他常常以加班为由,吃住在单位,整个人日渐憔悴。

小怡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后悔自己没有在妈妈在世的时候学一点厨艺,自己是什么都不会,怎么能照顾好爸爸?伤心之余,小怡慢慢开始面对现实,因为要忙妈妈的丧事和自己的婚事, 在这样双重的压力之下,小怡辞去了证券公司的高薪工作,回归家庭。

回归家庭之后,小怡首先面对的就是要烧饭的问题,一个从来没有下过厨房的女孩子,现在要顶替妈妈来照顾爸爸,还有自己新婚的先生,小怡会怎么做呢?

我一直以为上海女子有一种天然的自信和勇敢,还有一种要把生活过精致的倔强和品味。小怡也不例外,她从零开始,一手抱着iPad,一手掌勺,一边看菜谱,一边烧菜,硬是在半年里面,让厨艺突飞猛进。常常在外面应酬,吃遍上海滩各大知名餐厅的小怡先生也成了她的铁杆粉丝,还在朋友圈里安利小怡的菜品,搞得她家变成了朋友们的聚会地,最多的一次家里一共来了17个客人,那时的小怡初出茅庐技艺还不娴熟,那天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才完工。

我还忘了说,上海女子还有天生的商业敏感和营销才能,因着她的好吃、好学和好客,小怡的私房菜在朋友圈里的名气越来越大,2014年,也就是小怡开始学做菜后一年,竟然还引来了电视台的采访,节目播出的当天晚上,小怡就接了30多个电话,有称赞她的,还有要付费到她家来吃私房菜的!

接下来,她还真的开始在家里接单了!OMG,此处应有掌声! 一个女生,要在家里招待一大桌不认识的陌生人吃饭,这不光需要厨艺,还需要勇气。 第一次私房菜接单,小怡先生全程躲在里间,生怕有什么不测,好在第一单一炮走红,小怡私房菜就此诞生了。

读到这里,你一定在想,小怡太幸运了,一夜之间就成为了网红,创业一次就成功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是,在做私房菜之前,她开过淘宝店、卖过服装、做过外卖,曾经为了送两只怡之鸽,开车20多公里,也曾经为了赶制1000多只馄饨,通宵不眠。

创业的开始自然都没有那么顺遂,家人和朋友是小怡最强大的后盾, 爸爸和先生疼爱她,让她放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必担心物质生活;公公婆婆宠着她,做她的私房菜小白鼠,鼓励她不断尝试;朋友是她最大的地推团队,秋叶PPT的创始人秋叶老师也曾为她的卤牛腱芯代言。

在这样的人生历练之中,曾经的金融小资女小怡放下矜持,挽起袖管,在厨房这片小小的天地之中大展拳脚。

小怡曾写一篇文章,题为《聊心得 | 不逼自己一把,你的世界永远是黑白》,里面有句话特别打动我:“越努力,越幸运。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她的确就是这样一个认真、努力、执着的人。

现在的小怡,是一个“三条腿走路的女人,私房菜+微店+自媒体”, 她的日常是:

现在,想吃小怡私房菜,需要提前3个月预定,关键是,还不一定能订到!

微店是给小怡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渠道,而且工作量还能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微信公众号是今年4月开始运营的,现在已经积累了超过1.5万粉丝,所以小怡“每隔两三天还会花上至少整整5小时到10小时来写文章,还不包括拍照修图的时间”。

即便如此努力,公众号的粉丝也不是一开始就自然积累起来的。起初,关于公众号运营,小怡并没找到感觉。直到今年5月,她加入了秋叶老师的知识型IP训练营一期,在上海小分队活动中,她请大家为自己的公众号做了一次“会诊”,明确了公众号的运营目标和方法,之后经过不断的努力,再加上和其他伙伴们的互动,终于实现了公众号粉丝过万的目标。

小怡的日常,在她的微信文章中经常会写到, 我翻遍了她的微信文章,却发现她很少写到自己的辛苦, 她的文章中也会配上她的照片,不论是自拍,还是别人拍,她始终都是美美的。

然而,在我们的采访中,她才告诉我做一次8个人的私房菜需要的工作量:

采购(3小时):早晨5点起床,简单洗漱之后,连早饭都来不及吃,骑上自行车,奔赴菜市场,保证在早晨采购最新鲜和最好的食材。因为食材需要根据客人最终确定的菜单采购,往往需要跑好几个菜市场,早饭就在路上随便买个饼解决。因为是私房菜,所有的工序都由小怡一个人亲自完成,采购也需要自己把关,保证每一个菜品中都有满满的诚意。

准备食材 (5-6小时):一上午都在准备食材,将各类食材洗净、切细,冷菜和点心需要先准备,以保证客人来了之后能够很快上桌。

餐桌准备 (1小时):在助手的配合下摆台,收拾屋子,为客人到来做好准备。

炒菜 (1-2小时):客人一般会在下午6点左右到达,所以炒菜的工作需要在他们到来之前开始,并且在客人吃的过程中保证菜品能够源源不断地端上桌。

打扫 (2小时):客人一般会在9点钟左右离开,小怡和助手还需要收拾台面和清洗碗碟,第二天白天再做房间的彻底打扫。

等到这一系列的工序完成之后,往往就已经是晚上11点了,再简单休息和洗漱一下,12点才能躺下来休息。

那天和小怡聊到这儿的时候,我算了一下, 每一次私房菜,小怡都需要连续工作18个小时 ,这样的劳动强度真的是她从前在证券公司不曾有过的,她说,每次做完私房菜就好像烧完一桌年夜饭一样,第二天一定要歇一歇。

写到这里,我忽然忆起《朱子家训》中的那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能够充满诚意地把做菜这件事情做好,就如同禅修中的日常禅一样,煮饭、砍柴、担水,都是修禅,修的是一种精神。

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小怡,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毅力和执行力,把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高质量地重复做下去。也不是每个女生都有这样的魄力,放下身段,抛掉金融证券行业的光环,投身私房菜这样一方小而美的天地。

在访问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小怡未来有什么打算,小怡的回答是很“小怡”的,她说:“保持这个状态就好,多结交一些朋友,把工作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我怕太忙了会累觉不爱。”

好了,文章写到这里,谜底揭晓了,5000元一顿的高价私房菜就是酱紫炼成的,这是一个姑娘用心、用手、用诚意做出来的,你说值不值?我反正觉得值。

加盟康师傅私房牛肉面是个很好的选择 近期,北京餐饮市场上扩张迅速的企业或品牌当属“康师傅私房牛肉面”。自去年(2006年)8月开始在市场上暂露头角,至今已有数十家店面开张。

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划颇具匠心,为北京乃至全国餐饮行业的发展史上所少见。它充分整合了各种资源并精心利用了一些市场概念,对其品牌认知度的提升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都利用了哪些资源和概念呢?

首先是“康师傅”的品牌效应。众所周知,康师傅的品牌是从方便面开始切入大陆食品市场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产品线扩展到饮料、调料和小食品等领域,成为食品行业中知名品牌,而用这一品牌的影响力进入食品行业的近亲——餐饮业,可谓借力打力,顺风顺水。特别是用“康师傅方便面”的原始概念打造“康师傅面馆”,其品牌延伸恰如其分、适得其所。

第二是“牛肉面”的产品概念及业种、业态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初“加州牛肉面大王”的风靡一时起,后续“马兰拉面”曾经的遍地开花,以及其他品牌“兰州牛肉拉面”前期的市场铺垫,“牛肉面”已经成为餐饮市场中的一个通用商品名。而品牌牛肉面馆的连锁经营、市场定位、店铺形象、经营规模、服务水平、质量标准、卫生程度、管理能力甚至经营文化等等诸多需要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已经被打包成一个总体概念,顺其自然地缩短了消费者对“康师傅私房牛肉面”这一新的餐饮品牌的认知、理解和接受的时间,降低了市场推广的难度,提高了市场推广的效率。

第三是“私房菜”或“私家菜”的精品概念。私房菜是近三、四年间在餐饮市场上开始流行的一种产品概念,是官府菜、宅门菜概念的延伸,其内涵是精工细做和精巧细致的精品概念。“面馆”这种业态,过去被归入“小吃”类,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在北京已经成为具有相当市场号召力的独立的业态,并进一步细分出一些小的类型,如,以“马兰拉面”为代表的兰州拉面系和以“面爱面”为代表是日(本)式拉面系的汤面类;以老北京炸酱面为主体的酱面类和以山西面食为主体的花式面类,这三种类型的面馆总体上差不多占有了北京面馆90%的市场,其他的如陕西面食、河南羊肉烩面等,基本上属于拾遗补缺的特色面馆,市场占有率极低,对市场的影响力不大。从总体上说,除日式拉面的市场定位为中档或中档偏高外,其余的面馆均为中档偏下甚或低档餐厅,因此,只用一个“牛肉面”的概念对“康师傅”面馆的实际市场定位而言,所传递的概念是错位的,而且会使“康师傅”陷入到产品同质化的泥淖,不利于市场竞争。而使用了“私房菜”的概念,则正确传递了市场定位的信息,使“康师傅”的市场形象从“牛肉面”堆里脱颖而出,直接提升到至少不低于日式拉面的档次。

第四是“顶级牛排”的炒作概念。先来看一则报道。

“98元碗面现身北京 光顾者多为京城显贵

[《北京科技报》2006年8月16日 姚世春]

一碗牛肉面居然卖98元!你相信吗?

八月初,康师傅在北京开了全国首家私房牛肉面馆,推出了98元一碗的顶级嫩排牛肉面。

每天限卖十碗

中午十一点过,安贞华联附近,康师傅全国首家私家牛肉面馆的玻璃门被服务员拉开,一位三四十岁的男子从餐馆里走了出来,而后迅速上了一辆黑色陆虎车,扬长而去。

专门负责点餐的小姑娘告诉记者,刚才已经有人来点过98元的牛肉面了。从这位小姑娘口中记者还得知,店内这种98元一份的招牌面每天限卖十碗。而且自推出以来生意一直不错,几乎每天都卖完十碗。

“那么都是些什么人来点这种面呢?”“大部份都是有钱人,也有个别图新鲜的年轻人来吃。”“这种面有回头客吗?”“有。感觉都是那种对钱不太在意的人。”负责点菜的小姑娘回答。

选自美国玉米牛

一碗牛肉面为什么就能卖98元?店内的负责人赵建平先生告诉记者,这种顶级嫩排牛肉面采用的是带肋骨的一整块肉,而这样的肉在一头牛身上总共就只有六块。因为他们只选择牛背脊上的第六根到第八根肋骨部位的肉。这六到八根是肋骨正当中的最大的那几根。另外,这牛选自美国完全吃玉米长大的最高级别的食用牛,其瘦肉肥肉间的油花分布得很均匀。

需单独用刀叉吃

在餐馆里等了近两小时,记者终于在出面窗口亲眼看到顶级嫩排牛肉面的模样,师傅正把一块十六七厘米左右长、七八厘米宽的肉夹到一个白色的餐盘里,肉的一边还露着约一寸宽的肋骨。看到服务员将肉和面及刀叉端到一位三四十岁的身穿红色条纹汗衫的男子面前。记者随即上前打招呼,表示希望能对他进行非常简短的采访。谁知那位客人仿佛没听见记者说话,头也没抬,只管自己继续切肉、夹肉。”

在这里,似乎“顶级牛排”是对“私房菜”概念的深化和强调(注意,这里还有故意混淆“牛扒”——通常叫“牛排”——与“牛排骨”之嫌),但仔细看来,与其说是“康师傅”对其产品线的精心设计,倒不如说是其精心策划的炒作方案。姑且不说,人均消费近百元的水平已接近高档餐厅,作为面馆这种业态(特别是推广连锁经营后)的实际销售能达到什么水平,即使全部销售掉,单店的单品销售总额也不过千元而已。然而,“98元一碗牛肉面”、“顶级牛排”、“每天限卖十碗”等等,这些概念足以吸引媒体的关注,进而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这是运作得较为成功的一起事件营销案例。

因此,“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的市场推广是成功运用整合营销的范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84249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