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微信小程序的火爆,很多人却陷入了这8个误

面对微信小程序的火爆,很多人却陷入了这8个误,第1张

面对微信小程序的火爆,很多人却陷入了这8个误

摘要:目前小程序被炒得火热,无数媒体和企业借机获取阅读流量。这再一次证明了微信想火的东西真的能火。中国已经没有人有这个能力了,政府也没有。但是很多流传的消息都是被歪曲的。废话不多说,先列出来。...

目前小程序被炒得火热,无数媒体和企业借机获取阅读流量。

这再一次证明了微信想火的东西真的能火。中国已经没有人有这个能力了,政府也没有。

不过周围传播的很多消息都是歪曲的,不要乱说。首先,列出大多数人错误的八个问题:

1.小程序是HTML5。

2.小程序是B/S。

3.换M站接入小程序。

4.小程序体验差

5.小程序适合低频长尾应用。

6.小程序是新的应用商店

7.小程序做不了,要求不高。

8.小程序会做,但会和原生应用长期共存。

以上八个结论是很多人凭直觉得出的,但深入研究思考后发现,直觉远非真理。

注:本文有技术也有业务,不懂技术的只能看业务相关的。

小程序不是Html5

小程序是微信新定义的规范,基于xml+js,不支持也不兼容HTML,兼容有限的css编写。

上图是一个小程序的代码目录,后缀是wxml,wxss,js。

但是微信对wxml的全称定义并不是微信xml,而是微信标记语言,非常霸气,有一种自成体系的感觉。自然,wxss也是WeiXin样式表。

因为很多人把xml读成叉女,现在不要读错了。不要念成叉妹,要念成微信妹。

下面是wxml的一个例子,与早期的xml相比,它扩展了花括号模板的编写。

虽然是xml需要强闭包,但是如果写的和标准xml不一样。

在Js部分,小程序支持ECMAScript6。因为没有web,自然dom和window都用不了,jquery也没啥关系。

很多白人说js不是HTML的一部分。HTML由W3C管理,js由ECMAInternational管理。Js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解释性脚本语言。除了浏览器,还有运行在服务器上的nodejs,运行在PC和mac上的nodewebkit…

也就是说,applet是微信基于xml和js定义的一套标记语言,一个全新的生态,一个轻OS。

开发工具和ui框架也是腾讯做的。以前web上的三方工具和框架生态完全没用。

也就是小程序开发者,将会是一个独立的职业。

有些培训机构很忙,在这个全新的生态下,一切都往后推了。

顺便澄清一个误解,小程序和腾讯X5引擎无关。X5属于QQ浏览器团队,基于HTML,但是小程序是微信团队开发的。

小程序不是b/s

微信宣传的一个重点就是触手可及,不需要安装。

但是小程序不是b/s的在线页面,是c/s架构。

在wxml中,通过wx.request(类似于ajax)或socket连接到服务器。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c/s应用程序也可以不用安装马上使用。其实这并不是微信的首创。第一个创作是DCloud的流媒体应用。只要是动态语言,加上合适的算法,就可以先下载一些程序运行,然后边下载边使用,类似流媒体。

别忘了微信还宣传其强大的线下能力。毕竟b/s的截屏体验太差,c/s可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只是不知道微信会如何管理小程序空占用的问题。反正微信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大。

m站不能改造成小程序。

其实理解了前两点,自然就理解了第三点。一个基于HTML的,b/s的M站和小程序没有任何关系。

老板们可能以为微信官方账号里的M站或者wap站简单改一下就可以访问小程序,然后就不理解工程师报的工期了。这时候工程师就可以把这篇文章转给老板了。小程序相当于重新创建了一个app,开发、设计、测试、运维升级都是单独一套。哦,还得加上学习成本和风险。这样的新事物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好。

如果你以前有一个服务号的wap站,你不能放弃服务号,只做一个小程序,所以你的业务要在多个岗位上维持。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做一个小版本的程序,ROI(投资回报率)是正的吗?新开一个产品线,长期维护,绝对是很贵的。对应的用户流量够大吗?ARPU(单位用户价值)足够高吗?你能收回投资吗?这个问题有点大。下面就来说说吧。

小程序的体验不如原生应用?反面的

我知道这个观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有点反直觉。但是世界在变。

用户体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以前我们讲的体验主要是进入应用后 *** 作的流畅度。关于这个维度,很多观点是:小程序, *** 作的流畅度是基于web和原生app的关系。

其实随着手机硬件和网络的发展,两年内上市的手机上,包括几百元的低端机,用户已经感觉不到小程序和原生的流畅度有什么区别了。其实在小程序之前,HTML5+和reactnative就已经这么做了。

你也可以反过来想。作为微信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最重要的战略,如果 *** 作流畅度不好,张小龙会出来站台,批准上线?

除了 *** 作的流畅度,用户体验也受到很多环节的影响。

其他开发者的生态里有一点不寻常,就是微信有UI框架,强调所有小程序的体验一致性。它希望用户在使用微信中的所有小程序时,UI基本一致,用户不会感到困惑,不需要学习和适应。

然后微信有统一的账号登录系统,再加上小程序本身触手可及的特点,那么想象一下用户的综合感受:一直使用各种触手可及的小程序,一次性,一致的UI体验,流畅的 *** 作,不需要登录注册,还是挺爽的。这种体验甚至比使用原生应用还要好。

当时代发展到app的 *** 作体验已经无法再有明显提升的时候,用户体验的痛点就从app内简单 *** 作的流畅度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如果还抱着旧观念不放,只能被改变思维的竞品超越。

小程序不仅仅适合低频或者长尾的应用。

iPhone刚出Appstore的时候,确实是创业者最先活跃在里面,但是最后大家都参与进来了。

小程序的设计目标是大生态,定位不是只吸收低频、长尾应用。大家都参与进来只是时间问题。

有人认为入口太深,会造成高频应用停留在桌面,但入口的深度会进化。如果微信觉得现在的入口深度影响了用户的便利性,会马上改进,会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如果有一天微信出了一个独立的桌面laucher或者小程序入口app,不要惊讶。

下一代微信的核心不再是微信的通讯App。核心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小程序生态,从哪个入口进入都无所谓。哦,对了,如果腾讯委托的手机不能安装原生应用,不要惊讶。哦,如果你支持iPhone用户0元换手机,不要惊讶。

我跑题了,但是目前小程序的生态发展确实是有先后关系的。低频的比高频的高级,赤脚的比有鞋的高级。

拥有大型原生应用的玩家穿着鞋子,他们希望用户将原生应用保留在桌面上。

在移动互联网的前半段,有一个游戏规则:因为app有偏差,一个用户手机里一个类别只装一个App,所以烧钱买流量最多的就是最后的赢家,竞品再抢用户就很难了。

剩下的大玩家,上半场烧钱无数,面对游戏规则的改变,心情一定非常复杂。

但是,没办法复杂。腾讯的亲儿子和养子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小程序,一开始会有大玩家。其他竞争对手跟不上,心情复杂的时候也要跟上。

当然最尴尬的还是阿里和百度,他们想不出办法看着别人抽你的血。

小程序不是应用商店,是 *** 作系统。

很多人说微信要做应用商店,只能说微信太小了。人们显然希望成为一个 *** 作系统。

2015年,张小龙在策划申请号。闭门造车一年多,怎么会是应用商店这种小生意?appstore只是OS生态中的一个分发环节,微信只是不打算从分发中挣钱。

国内的应用商店都是集中式的流量分发,从事的是卖流量的业务。用户看到的不是最好的,而是出价最高的。不仅仅是appstore,现在百度也有问题。对了,百度搜索第三定律:出价最高者对自己的网站最有信心,也就是对最终用户最有价值。

显然,这不是微信的想法。微信的去中心化,其实是一种保证好产品获得更多流量的机制。这种机制非常有利于生态的启动。

一个小程序,没有下载刷榜,微信会收集用户的实际使用量,重复使用量,新的传播趋势,为你推荐最好的。

不要谈论释放。小程序真的是按照OS标准搭建的,开发语言和IDE都是自带的。

脸书推出reactnative的时候没有做IDE,都是开源的,但是微信的野心不一样。它真的需要从头到尾去构建和控制生态,而且是一个封闭的生态,就像iOS的生态一样。即使是小程序的开发者,也要像iOS的开发者一样,每年支付几百元。

有人认为手机原生OS才是老大,这个二次元生态做不到。其实在PC上,windows上的互联网是二级生态,比windows的原生生态更大。当初flash是三级生态,如果不是HTML5打压,它已经很大了。但是,有一个问题。苹果是极度封闭的,在苹果上做一个大的二次元生态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安卓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中国,不像国外安卓都是谷歌控制的。如果有人在国外乱搞,Googleplay可以下架,但是在国内,没人拿微信。

说到这里,我要衷心感谢中国政府。你们的英明决策,为中国互联网创造了引领世界的机会。在国外,苹果和谷歌是既得利益者,现在还没有人能撼动,但是在国内有这样的机会。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中国终于要开始引领世界了!

如果中国政府能在苹果拿掉微信的时候,以反垄断法的名义干掉苹果,那又是帮了大忙了(微信该不该付给我咨询费?).

小程序需求不强?

以后的事,不亲身经历是想不到的。

福特说,如果你问用户想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用户会说想要一匹更快的马,没有人会认为汽车是未来。

iPhone发布的时候,诺基亚和黑莓都笑着说:全触屏不靠谱,按键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然后他死了说:“我们没做错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那么,小程序的核心思想:“触手可及”,是用户的需求还是未来的方向?

当然!和电容式触摸屏原理一样。它能让你的大脑皮层感受到打在人性最底层的凉意。

一切让人觉得好的东西都是发展的方向。而一旦有影响力的巨头做了,就成了不可逆转的方向。

微信是一个特别深入人性,善于让人产生好感的产品。一旦感觉好了,就回不去了。

想象一下上帝的感觉,一切都在你的指尖。手机里全是可以放心的服务,高质量,不用适应UI,不用登录注册。简直酷毙了,用完后触手可及,一跑了之。那么你就会成为它的拥护者,证明你更酷。如果有人在用原生应用,你会告诉他:嗨,你不知道小程序吗?你为什么还在使用这么庞大的程序?如果一个开发者的应用只有原生版,你会骂:这是什么老古董厂商,竟然还让我下载安装?不需要!

小程序和原生应用会长期共存吗?

土著肯定会衰落。

小程序生态是原生生态的下一代替代品,是时代的进化产物。Windows原生应用当然不会消失,但是大部分服务都在互联网上。这是小程序喜欢的,所以不要使用小程序中的邮件客户端,但是你目前在PC浏览器中使用的所有服务都会被纳入小程序的生态范围。

小程序出来后,原生生态及其对抗让历史倒退,毫无意义。就像微信冲击运营商短信服务一样,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对抗毫无意义。

小程序面临的将不是原生生态,而是触手可及的其他类小程序生态。

微信这条大鲶鱼进来后,苹果、谷歌等众多巨头会有什么反应。他们不是没有技术,只是舒服的躺着挣钱,不愿意改变生活。不过,要实施行动需要多长时间还不好说。毕竟,仅仅为了中国市场而改变世界市场的生活,似乎并不是很划算。

有人认为,改变原生应用的寿命需要很长时间。其实这个过程的进度是微信控制的。

微信越激进,旧的既得利益反d就越严重;但是温水煮青蛙扼杀了原生态,存在培养用户习惯成功率不高的问题。

小程序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个引爆点来培养C端用户的习惯。微信自然缺乏引爆能力。

刚开始的时候,玩游戏,开屏就是手淫,然后所有人都在手淫。

一开始要做支付,发起一群红包,然后全民都在抢红包,瞬间颠覆了支付宝的地位。

11月,小程序将向手机用户开放。现在,爆炸设计的草稿已经不止一份了。比如打开屏幕,推送一个很好玩的小程序,造成全民使用小程序的热潮,然后所有观望的开发者都会跳海。然后微信继续推出好友间比较手机清洁度之类的东西,继续把优质小程序和用户需求连接起来。半年后没有人下载原生应用,大部分原来安装的原生应用半年后都卸载了。

那些被颠覆的人能做什么?刚刚云在微信红包出来后叫嚣是偷袭珍珠港,但是你没有原子d还击。其实小程序不是偷袭珍珠港,而是降维攻击,就像三体人留下的那句话:消灭你与你无关。

微信小程序中的机遇与威胁

小程序的创业机会有:

1.人才市场,因为小程序工程师会有一个从0高速增长的红利,其中线上线下培训、招聘、图书出版等相关领域都会享受一个红利。

2.如果你是赤脚创业者,那就豁出去了,认真做小程序。抛弃原生产品,从微信用户特点重新设计产品,轻服务,一定要用完就走,第二天不考虑留着。那时候用凉最重要。

3.充分利用社交特性,做社交服务,比如多人互动,上下游联动。小程序可以群发,好友群发。想想群发红包之类的社交产品。想象一下空很大。

4.发挥线下优势,做好线下商业服务。线下扫码入口基本是微信的天下。

5.由于阿里、百度等一些巨头不会入驻小程序,给创业者留一个空的空间。

6.其实我公开讲的机会未必是机会。。。

小程序的威胁

1.如果你已经是原生App下的既得利益者,那么做小程序要有高ROI是不划算的。因为一个新产品,从产品研发、测试,到持续的运维升级,消耗的资源太多了。因为短时间内小程序的体量远远达不到你已经拥有的原虫量,选择一个精兵来做这个会让你很郁闷。如果你不担心小程序创业大潮中的新兵蛋子,那就暂时不用担心小程序了。否则,如果投资回报率为负,你就必须这样做。

2.很多在原生生态下生存的公司的商业模式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安卓应用市场、原生应用广告产业链、原生工程师培养都会受到影响。篇幅有限,如果你想得到如何减少影响的建议,你可以和weibo.com/wangan2000,微博私聊。

3.哦,通篇没说。虽然浏览器不是原生生态产品,但是会被屏蔽空。标准浏览器的体验比不上小程序。如果小程序的生态圈占据了用户的心智和时间,那么原生和浏览器生态圈都会受到影响。

4.就个人职业而言,原生开发、UI设计、流量运营等领域的人失业率会增加。微信有统一的UI要求,然后UI设计师放下q。获取流量的游戏也和原生不一样,在buybuy买不到。但是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后,很多公司的流量购买部门本身都在裁员。很多人仍然怀疑Android和iOS开发工程师是否真的会失业。你觉得iPhone出来后symbian的工程师会失业吗?尽管许多人确实认为他们不会失业。

最后作为技术人员吐槽:我不喜欢封闭!但是我们结婚吧。哦,对了,最后提醒一下被小程序冲击的人。心烦的时候不要喷我。不是我想影响你。提醒你是好事。

作者:王安数字天堂DCloud公司创始人兼CEO来源:汕头商学院

注:阅读相关建站技巧请移至建站教程频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7695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2
下一篇 2022-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