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网络营销成功案例

八大网络营销成功案例,第1张

经典案例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也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正可谓百花齐放,创意满天飞,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八大网络营销成功案例,希望你能满意。

案例一:天猫苏宁撕逼大战——妈妈再打我一次

“妈妈再打我一次”是2013年12月网络走红的一组妈妈打女儿耳光和母女间对话的四格漫画图片,其名字取自于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双十一期间,被苏宁易购取材改成“妈妈再打我一次”的广告“TM的双十一你该多一个选择”。不得不说,这次的广告非常有针对性,用天猫的红对比苏宁易购的蓝,既有嘲讽又有真相,大家“其乐融融”,不知道马云看了这个广告图作何感想啊。后来被网友传出了回扇版,果然吵吵不过瘾,真的是要动起手来啊。引发网友大量转发和围观热议。

案例二:百度——线下事件线上营销:“Hi,约吗?”

今年九月,在西半球的iPhone6以“比更大还更大”的姿态刷屏互联网时,东半球的百度输入法也首度打出了“更懂你的表达,以及你的iPhone”的概念,掀起了一场“懂你”风潮。连全民老公王思聪也加入其中,发微博力挺百度,因此百度输入法又被称为“王思聪同款输入法”。同时,百度输入法iPhone版还作为中国第一个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其面向全球华人邀约的线下广告文案:“Hi,约吗?”一时成为10月份流行一时的网络流行语,并引发大量网友的热议和跟风热潮。百度输入法利用纽约时代广场广告的线下事件,营造线上营销的案例,还得到1号店等诸多以营销见长的企业跟风模仿,可谓2014年非常抢眼的互联网营销事件。

案例三:褚橙——一颗互联网的橙子

本来生活网的创立者均曾经是《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网易等媒体的创业者。媒体人转型仍深谙媒体之道。本网曾主导了“回家吃饭”等热门社会话题之后,“褚橙”则是使本网更上一阶的阶梯。三大运作关键点:关键点1:禇橙禇时健种的冰糖橙。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这句话在网上传播非常广泛。然后用一些数字来概括禇老:85年跌宕人生,75岁再次创业,耕耘十载,结出24000万累累橙果。关键点2:个性化包装此外,把包装作为核心传播的素材,并且,包装上带着LOGO,图文被转发,LOGO一目了然。关键点3:10大青年励志微视频。后续又出效果:褚橙柳桃潘苹果。几番营销过后,生活网已经在全国100个城市拥有注册用户几百万,均是收入较高、素质高的文化界、白领人士和家庭用户,年龄层28-35岁,女性占55%。

案例四:滴滴打车——有钱任性

微信的滴滴打车投入10亿巨额补贴打起营销战,众多中小规模的打车软件纷纷落马。滴滴打车与微信支付合作已经启动第三轮营销,不仅将立减的金额从5元涨回到了10元,并推出了新用户首单立减15元的优惠,而且在今年的情人节、感恩节等节日里发出大数量红包,后又推出“四个小伙伴三个用滴滴”等一系列营销手段。着实实惠了价格战中的乘客和司机,用户活跃度高居不下。

案例五:辛巴达拯救仌族——7天7夜极致直播

双11后,微博账号@我是骑行家发出了一封辞职信,声情并茂的表达了下定决心转换人生跑道,辞去天猫商城运营总监一职,并阐述了电商运营的艰辛无奈,使公众的关注点迅速聚集在了这个备受库存压力大、量小没厂、订单延期等诸多难题折磨的电商群体,引发电商人共鸣,网友并为其命名“仌族”。其实,这是辛巴达服装小快生产营造的一系列事件营销,从辞职信到北京世贸天阶情侣仌举牌求拯救活动等等。“仌族”蹿红后,其借势在微博发起了辛巴达“7天7夜爆款挑战赛”,并承诺被随机选中的7位幸运卖家免费体验3天打版,7天生产50件服装的极致生产新模式。颠覆传统服装供应链的决心可见一斑。该活动吸引了近1000位服装电商卖家参加报名,值得称赞的是此次辛巴达采用全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同步直播形式,公开、透明化服装生产过程,得到大量媒体和网友的一致好评。从仌族铺垫到辛巴达出现,线上打造新族群,博同情、引共鸣,线下情侣仌站街举牌求拯救,线上线下相呼应,舆论到达巅峰之时话锋一转托举出辛巴达服装小快生产,将仌族围观流量悉数导入辛巴达爆款挑战赛,这背后营销手段接连精密值得细细品味。

案例六:魅族MX4——一次非典型营销

魅族变了。一改以前营销的弱势,以“自黑”的营销路数拿到了当日百度搜索风云榜 Top1。在微博平台,魅族科技#2014魅族新品发布会#、#魅族MX4#两大话题累计7亿阅读量。发布会开始仅40分钟,两个话题就成功占据微博话题排行榜榜首,包揽综合热搜榜冠亚军。魅族首次在百度贴吧直播的新品发布会,当天仅图文直播贴已获得超过862万关注量。从预热时的悬念营销,到发布会全程不忘对竞争对手的挖苦揶揄,“自黑”、“制造负面舆论”的做法当然并非魅族首创,魅族的非典型在于其将自黑和负面当作重要武器来用,并通过对信息、时间点和尺度的良好拿捏,赢得了足量关注,并最终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七:小米——“神文案”

小米在产品的文案策划和画面表达上有两个要求:一要直接,讲大白话,让用户一听就明白二要切中要害,可感知,能打动用户。三个经典案例:“小米手机就是快”、“小米活塞耳机”和“小米移动电源,10400毫安时,69元”。广告的信息输出是需要编码的,到消费者那里需要解码,然后中间会有干扰和耗损,所以最有效的是编码简单,解码直接,保真度最高。

案例八:阿里巴巴——一堂社会化营销课

阿里巴巴上市前,不论《阿里巴巴上市路演宣传片》在微信中的传播分分钟破10万阅读量,还是马云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告诉大家阿里巴巴是什么,都不出意外的博得一片满堂喝彩。另外还有《阿里巴巴美国路演PPT》和《阿里致投资者的信说了啥?》这样的内容从“探秘”、“内幕”的角度展开,吸引力还是有的,你看到会不会看看阿里到底说了什么呢?这就是在上市过程中的重要传播节点。简单总结如下:首先,明暗线传播互补另外,注重关键意见领袖最后,注意传播调性。

smr是标准化死亡比。

标准化死亡率是标准化组中实际死亡与预期死亡的比率,用SMR表示。如果SMR>为1,说明标准化人群的死亡率高于标准组。相反,如果SMR<1,则表示标准化人群的死亡率低于标准组。标准化死亡率反映了人口相对于标准人口的死亡水平。

计算的依据是,已知的只有人口中各年龄组的人数和死亡总人数,没有关于特定年龄死亡率的资料,但有标准人口的特定年龄死亡率。标准人口按年龄分列的死亡率可根据区域或国家数据计算。

应用:

(1)人寿保险公司根据死亡率定期更新与年龄相适应的保费。

(2)医学研究人员可以跟踪与疾病相关的死亡,转移资金和注意力,以解决风险增加或减少的问题。

(3)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利用这些统计数据来证明他们的使命。

乐视倒闭的真正原因

乐视和贾跃亭到底是得罪哪路神仙了?所有媒体众口一词,大有不搞死不罢休的势头,按理说,所有事情都有正反面,为什么在乐视这媒体就一边倒了呢?放心,人都是健忘的。等下一个贾跃亭出来,还会有很多人认为,“这次不一样”。所以贾跃亭们,也会层出不穷。也不知道贾跃亭什么时候回国,要是把快播还给大家,可能现在境地就不一样了……

这可以说是乐视或贾跃亭老折腾,比如自己看到什么领域热就一下扑上去,结果由于木有坚实的底层支撑(如某些经验积累或技术实力等),导致每个领域都不是在第一梯队。乐视在很多行业成为了一个搅局者,试想,谁愿意喜欢和一个来搅局的人为伍啊?所以在行业内无法取得同行的认可。

同时,由于乐视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设计艺术等领域以前基本都是零,从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个外行。我们退一万步讲,哪怕你是个搅局者,进来后凭借你自身的实力让同行服你也行!比如华为之前就有很多的同行都是巨头,最先华为扮演的也是一个搅局者,但华为重视技术研发,很快就展现出实力,让同行对自己刮目相看!反过来看乐视呢?

另外,你乐视搅局完后好好做产品也好啊!出的产品没有一个是和宣传符合的,尽打擦边球,玩儿文字游戏,你真当群众那么好忽悠呐?你把7080后骗完了,还想骗90后?人家现在是主力,引领这个时代发展,这帮90后能买你帐吗?也不知贾跃亭咋想的!

乐视为什么突然倒闭了_乐视倒闭的真正原因

乐视刚出手机时,大力宣称手机无边框,结果吸引了一批用户购买,拿到真机一开机,尼玛,结果是可以跑马的大边框,于是这批用户不干了,乐视就站出来,称自己所谓的无边框,是ID无边框,并非真正的无边框。就凭乐视的这种对待产品和用户的态度,把用户当哈儿的行为,大家难道不觉得这家公司就应该倒闭吗?

其实乐视手机,不仅仅是这一方面的问题,再继续列举几点乐视掩人耳目的套路:

1、手机用较好的处理器,其它配件却用非常垃圾便宜的,然后通过鼓吹处理器性能,达到掩人耳目的作用,一般不懂手机的朋友很容易上当;

2、乐视的自媒体集团军,经常爆出乐视手机销量一会儿1000万台,一会儿1500万台,一会儿又达到了2000万台,又是甩友商几条街了。大家纳闷,这么高的销量,加起来是不是就已经赶英超美了?其实这就是乐视玩的文字游戏,这些数据并非某一个节日或者节点的销量,而是从乐视几年前开始做手机,到现在手机的全部累计销量。这也能看出乐视在营销上的套路,是比较无节 *** 的。

3、再说乐视电视的内容问题,再看看乐视是如何误导消费者的。乐视一向对我宣称自己电视的内容第一,为什么懂行的人只会哈哈大笑?以乐视电视的直接竞争对手小米电视为例,小米电视在初期确实内容不多,赶不上乐视电视,但是后来,小米投资10亿美元,专门解决电视内容少的问题,先后与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搜狐视频、芒果TV、风行、PPTV等视频平台合作,集合了以上平台的所有内容资源(俗称视频大联盟),这样一来,谁的内容多,这很显而易见吧?但是乐视为什么还会总说自己是第一呢?又是ID无边框的套路吧:所谓的第一,是独立版权的内容第一,并非真正的内容第一。乐视的套路,还是基本就这样:产品做得不好无所谓,用营销去弥补;产品垃圾到营销都无法弥补的时候,用欺骗去弥补;用欺骗都骗不到的时候,那就拉友商来垫背。大家说,这样一个对用户,对行业都有害的企业,真有存在的必要吗?

总的来说,就以下几点:

第一,不论对错的话,身为同行,断人财路背后捅刀子这种卑劣的竞争手段是令人发指的。乐视投诉快播,投诉哔哩哔哩等等事件,是很拉仇恨的。

第二,乐视的手机在推出的时候宣扬的太过招摇,但是相比较起吹嘘的强大来看,乐视手机并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也并不好用。

第三,乐视不管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喜欢大肆吹嘘。这个本没有错,声势大了才有市场,但是宣扬的太过分了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第四,乐视视频这个软件,用过的都知道,并不比其他播放器好多少,视频量也不多到哪里去,付费的也太多,而且乐视会员也没怎么好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7599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