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讲了什么内容?

《山海经》讲了什么内容?,第1张

山海经》大概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大部分,可谓一本古代的相当全面的百科全书。山经占全书五分之三左右,其余二经只占不到五分之二。山经以各地的山为契机,延展介绍该地的矿产、动植物、医用药品与地质情况,有时也会涉及到古代的巫术祭祀之类。它从南山起笔,继而延伸,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地理画卷。《海经》以不同国家为主题,简洁记录了各地国家的民俗特征,奇形怪状的怪兽,其中很多成为如今神话故事的人物原型。《大荒经》叙述的是当年的历史以及流传下来的故事,亦成为后世很多神话传说故事的真正出处。 《山海经》中许多地方都是可以得到考证的。比如书中提到西南地区有一群肤色与我们不同的人种,也就是当时的黑人。甚至还提到了如今的刚果地区的一种特殊群体,他们的身材相对我们比较矮小。又譬如它是最早明确记载朝鲜半岛的文献,而且此类记载不止一处。分别见于: 《海内北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都),其人水居,偎人爱人。” 《海内东经》:“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海内经》:“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韩雁在海中,都州南。” 上文提到的“都州”、“郁州”是现在的连云港市。“韩雁”则指朝鲜半岛。按照书中记载,韩雁在海中,与郁州隔海相望,也应为朝鲜半岛之地。《山海经》也证明了,早在那个时代,朝鲜半岛便已文明开化,并已经与华夏中原地区有了密切来往。进一步分析,书中对朝鲜半岛地理相关信息的记载之准确,也足以说明早在《山海经》成书之时,韩国半岛便早已为九州所涉,禹迹所至,成为当时华夏文明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内北经》、《海内东经》中也提到了倭国,也就是如今的日本。燕,如今的辽东半岛。列姑射,如今的渤海中列岛。蓬莱、大人之市、琅琊台,如今胶东半岛。 按照书中的描述,自东到北到西到南,正好围绕黄渤海沿岸转了个大圈。其对于东北亚地区的地理叙述,不但准确可信,而且条理分明,方位更是准确。在历史地理的角度看,存在极高的史料价值。 《山海经》中对于动植物的描写许多都让21世纪的我们难以置信。不可否认也许那光怪陆离的描述中有着当地百姓信仰、亦或者幻想中的产物。卷十八,《海内经》中提到,“有青兽,人面,名曰猩猩。”还有一种青色的兽,长着人一样的面孔,名叫猩猩。书中提到的“猩猩”,经考证应为现代的金丝猴,到底是什么物种,我们只能凭借历史留给我们的线索顺藤摸瓜。招摇山大致位于云南广西一带,哀牢为古国名,也位于云南洱海湖畔,交_位于如今的越南北部。这三处地点与今天滇金丝猴的分布区域大致重合。这说明此三处地点很可能自古以来就是滇金丝猴的栖息地。而关于古人认为“食之善走”的描述,大致可以用古人一种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解释。比如方才提到的滇金丝猴,虽然样貌如人无两,也如《礼记》中叙述的那样:“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就算善人语,能说人话,在人类的眼中与鸡鸭鹅狗猪也无甚分明。既然鸡鸭鹅狗猪能吃,猴子也肯定是可以吃的。吃金丝猴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需要极大的勇气。一来我们已经习惯了食用市面上常见品种的动物,二来肆意食用野物容易引发病毒,况且金丝猴与人样貌相似,很多人认为食用金丝猴与吃人没什么分别。但是古代人却可以神情自若地食用,甚至记载到书中。这可能是因为在那个年代的原始社会,食物匮乏,往往吃什么食物百姓没有选择的余地。另一个原因很可能是金丝猴身手矫捷,既能似人一般直立行走,也能轻轻松松穿梭在森林中,身手灵活矫健。故而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中的“以形补形”来看,“食之善走”,吃了就可以健步如飞,在古人眼中也许就是可行的。 透过此中说法我们不难推断,《山海经》中对于食用特定动物获得某种能力的描述,原因之一也许是古人在“天人合一”的影响下,从“以形补形”这一观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理论。其二,从《山海经》中对于巫术祭祀的描述,我们同样可以推断,吃下某种东西,获得他的能力,同样属于某种原始的模仿巫术。模仿巫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医术原理,认为食用动物的某一部分,就能补救相应人体中缺失的不足。这一观念至今都可以在某些地区见到。 有人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鹦鹉早已灭绝,而假如如今的人们见到山海经中描写鹦鹉:“有鸟焉,色七彩,善口技,通人语”。是否有人愿意承认世界上会有一种会说人话的鸟呢?也许大部分人是不会的。《山海经》中的奇珍异兽,我们不能否认它们其中一些的存在,也许它们早在数千年前就在自然法则的优胜劣汰中灭绝。《山海经》的作者至今不详,其中描绘地图之广,我们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作者是如何搜罗到如此细致的信息,并条理清晰地记载下来。《山海经》中的智慧,中国深厚的华夏文明的智慧,丰富的底蕴,就像神秘女郎的面纱,等待着我们层层揭开。而其中的可开发性,仍然有很多未知的领域。 来源:现代营销·理论

正如这位网友所说,鸿蒙一词取自古书,观察者网小编查询发现,西汉著作《淮南子》中也对“鸿蒙”有记录:至德之世,甘瞑于溷之域......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这里也认为鸿濛与宇宙的出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使用古书中的意象来为产品命名,比如:

华为的手机芯片,取名麒麟;

华为的PC处理器芯片,取名鲲鹏;

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取名升腾;

华为的路由器芯片,取名凌霄......

观察者网注意到,今年4月初,华为还注册了一堆商标,有朱雀、玄机、海蓝兽、紫薇星、獬豸等,它们都是来自于《山海经》里的神兽。

这些商标将服务于华为的驱动及 *** 作系统软件开发、云计算、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恢复计算机数据、技术研究等相关产品。

事实上,把神话元素或历史人物应用到现代科技的命名上,华为并非第一个。

中国月球车叫玉兔,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太微”,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成长,也是“嫦娥奔月”的浪漫故事。

月球上是什么?荒凉一片,我们都知道。但现在,我们也可以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成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7128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