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民族艺术之花”的苗族蜡染文化

被誉为“民族艺术之花”的苗族蜡染文化,第1张

民族是我们中国一个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也是我们中国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已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苗族蜡染文化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创造的文化艺术。那么,大家对于苗族的蜡染文化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 民族文化 的角度一起来看看吧!

溯源与传说

苗族蜡染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叙述蜡染的起源。早在秦汉时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

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用蜡染衣料。民国年间,蜡染盛行于湘西、贵州、云南、川南的大部分苗族中,而以贵州的丹寨、安顺、郎岱(今六枝)、普定、惠水等地技艺最高。大多数地区都将蜡染成品作衣饰,湘西地区则用作床单、帐沿、枕巾等。

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

主要工艺

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其灵魂是“冰纹”。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如果仅仅是蓝地白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蓝印花布没什么两样。蜡染的灵魂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

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此外,蜡染还有制作蓝靛和发染缸等工序,各道工序前后连接,构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艺和 *** 作规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品的种类不断丰富,蜡染作为贵州苗族地区主流纺织品的地位已渐动摇。而伴随旅游业的发展,精致的蜡染手工艺制品正被当作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同时也亟待得到真正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

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我国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蓝色蜡缬毛织物,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蓝色缬绢和唐代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

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苗族以蜡染作为主要装饰,她们的头巾、围腰、衣服、绑腿等都是蜡染制成,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苗族蜡染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

随着苗乡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人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传统手工产品受到了冲击。过去由于居住在高山峡谷中,苗族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只能是祖辈所创造的文化。近年来,苗族地区的过剩劳动力大批加入全国劳动力迁移大军,当他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后,就有了比较和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念就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

以前苗族妇女画蜡染没有功利目的,艺术劳动和生产劳动完全一致,可以说那时的苗族蜡染是一种地道的生产者为本身需要而创造的生产者的艺术。当我们翻看苗族妇女出售的蜡染时,凭直觉就可明确地判断出这是新的还是老的。她们的前辈在淡泊平静的心态之下点蜡,每一笔都透着灵气,构图也用心良苦,整个画面精致而饱满。现在尽管还有画得不错的妇女,但比起人人都是点蜡高手的时代来说,苗族蜡染无疑呈退步趋势。经济时代改变了她们的价值观,近年来画的蜡染多是草草了事,制作速度较快,笔画也显得粗糙。

但新的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使苗族服饰工艺得到了肯定,服饰工艺的传承不仅关系到苗族服饰文化的保存,也关系到了苗族人谋生技能的延续,因此可以说包括苗族蜡染文化在内的服饰工艺文化比苗族其他文化因子的发展机会更多。

从审美角度来看,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这种“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的心灵,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的桥梁。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使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审美愉悦。

综上所述,苗族蜡染在新时代的发展虽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同样也存在着机遇。现代的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正渐渐同化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这显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保持发扬,还是任其自生自灭。

蜡染,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君友会王爱君文集《蜡染》篇释义:蜡染,是一种古老染色术,印度尼西亚或马来西亚人叫做Batik,日本人称为蜡缬染(亦称蜡染),利用这种方法染出来的图案,兼具了艺术的装饰趣味及实用价值。蜡染艺术出现在中国,历史悠久。根据二仪实录记载,秦汉间已有染缬,六朝时开始流行,隋代宫廷特别喜爱这种手工艺品,并且出现特殊花样。至于实物的出土,比文献记载还要早的,有长沙战国楚墓出现一面染缬模样的被面,花纹不详。晋代也有一片成品出土,图案是重叠斑花,也就是唐宋时代所谓玛瑙缬。中国蜡染在唐代尤为盛行,技术也成熟多了。当时的蜡染可分为两种:单色染与复色染;复色染可以套色四、五种之多。后人可从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中的两位妇女的衣裳及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几个骑马人物的衣服,窥见唐代蜡染图案之豪华美丽的情况。由于唐代中国文化对于日本影响颇大,奈良的正仓院,从唐代一直保存着各种唐代以来之中国工艺珍品,其中藏有一套蜡缬屏风,也是唐代由日本赴唐的留学和尚带回去的。蜡染在中国,自宋代以降开始衰退,而在同时的南洋各地(尤其爪哇、苏门答腊等岛)却大为盛行,至今,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人的平常衣服几乎都以蜡染布料制造。

主要源于苗族生活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等地区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

现代蜡染绘画以工艺制作的偶发性,揭示艺术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控制与非控制的自律的创作状态。蜡染艺术家特别重视利用蜡质材料,在绘画中媒介的转换作用,所产生的蜡纹肌理的纹络。强调艺术家所运用独有的蜡质,在作品中所展现蜡质材料本身的质感。以蜡造型,就是以蜡作为防染主旨材料,将艺术家构想的表现对象以蜡质塑造出来。在经过染涂颜色把艺术形象呈现出来,构成作品的主体内容,以蜡造型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蜡染绘画的一种新样式。艺术家利用蜡质覆盖或遮盖在画布的表层,覆盖是将蜡质永久地附着在画布上,同其他颜料一样作为作品的一部分。遮盖是将蜡质材料作为一种绘画的媒介,暂时的附贴在画布上,起到一种转换作用。这种遮盖的方式是传统蜡染的常规工艺方法,遮盖的工艺法,在现代蜡染绘画中的应用,有其继承的含义。覆盖的绘画技法,在现代蜡染绘画中的运用,有其颠覆传统的创新意识。蜡染艺术突出地体现蜡和染这两种材料,在蜡染绘画中的独有的作用。蜡染绘画是借用固体蜡热熔制成的蜡液,以蜡液图绘图像。利用蜡液冷却后还原为固体蜡层的物化原理,塑造绘画形象。被固化了的蜡层,易于龟裂成纹,经过染色出现自然干裂的蜡花纹饰。故称其为蜡纹,蜡纹又很像冰花花纹,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冰纹。由于蜡纹在蜡染中独有的艺术价值,有的学者和艺术家崇称它为蜡染的灵魂。

显然,蜡纹的纹饰在蜡染艺术造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审美的价值。这些特殊的蜡裂痕迹的肌理,都是由于利用了蜡的特性功能才得到实现,蜡质的特性:遇热融化为液体,遇冷固化为固体复原性的特性,给蜡染绘画的造型和制作蜡纹带来可能。固化的蜡质具有拒水的防染性,以蜡造型的图像绘染或涂色后,仍然能保留下清晰的蜡图纹饰。这种转移性的返转图像,在造型艺术的其他绘画门类是从未采用的。这种独有的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在绘画领域是独一无二的艺术样式,所以显得特别的独特。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表现都是取决于蜡性的物化过程所致。蜡品种的选用,蜡质的配置及其蜡温度的调控和施蜡的手法等因素,对蜡染绘画的创作,都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蜡的品类繁多,蜡的熔点也各不相同。蜡染人历经数千年的实际 *** 作,筛选了蜂蜡和石蜡作为蜡染防染的主体材料,并在实践中添置松香来增大脆性或将蜂蜡与石蜡以不同的比例,调制成脆柔程度各异的软硬蜡质。国内外现代蜡染艺术家,也摸索采米浆、树脂、油脂、胶脂等具有防染性能的各种物质,作为防染材料用于蜡染艺术的创作,非洲人还利用粘土作为防染材料,用于蜡染的绘制。防染是蜡染艺术核心工艺的主体内容。凡具有防染性能的任何材质,只要适合作为蜡染绘画材料的任何画材,都可以作为蜡染或是什么染的材料,应用在蜡染绘画上,它的核心功能是防染。只有具备防染特性的物质,在蜡染绘画创作中,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5903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