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0转怎么只显示4200转

7200转怎么只显示4200转,第1张

日立硬盘编号格式:
HTE726060M9AT00
H: 日立。
T: Travel Star
E: 用途。E代表服务器,S代表PC,C代表18英寸
72:转速,72当然就是7200转了。
60:本系列产品最大容量,60表示60GB,100G以上的10表示100,12表示120。。。
60:本硬盘容量(GB)

CPU生产基本上只有两个巨头了
Intel和AMD
编者按:任何东西从发展到壮大都会经历一个过程,CPU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和成就,其中的发展史更是耐人寻味。作为电脑之“芯”的CPU也不例外,本文让我们进入时间不长却风云激荡的CPU发展历程中去。在这个回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叙述了目前两大CPU巨头——Intel和AMD的产品发展历程,对于其他的CPU公司,例如Cyrix和IDT等,因为其产品我们极少见到,篇幅所限我们就不再累述了。
一、X86时代的CPU
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4004处理器核心架构图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机(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Intel 8086处理器
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枣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Intel 80286处理器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1990年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Intel 80386处理器
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INTEL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出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80486DX。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格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数学协处理器。80486 DX2由系用了时钟倍频技术,也就是说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通讯。80486 DX2的内部时钟频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 DX4也是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允许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为了支持这种提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16KB。80486 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 DX2快40%。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管理方式,用于便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
[Page: ]
二、奔腾时代的CPU
继承着80486大获成功的东风,赚翻了几倍资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奔腾。由于CPU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化,INTEL觉得不能再让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样的名字来抢自己的饭碗了,于是提出了商标注册,由于在美国的法律里面是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注册的,于是INTEL玩了哥花样,用拉丁文去注册商标。奔腾在拉丁文里面就是“五”的意思了。INTEL公司还替它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奔腾的厂家代号是P54C,奔腾的内部含有的晶体管数量高达310万个,时钟频率由最初推出的60MHZ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单单是最初版本的66MHZ的奔腾微处理器,它的运算性能比33MHZ的80486 DX就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奔腾则比33MHZ的80486 DX要快6至8倍。也就是从奔腾开始,我们大家有了超频这样一个用尽量少的钱换取尽量多的性能的好方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586级处理器,奔腾也是第一个令人超频的最多的处理器,由于奔腾的制造工艺优良,所以整个系列的CPU的浮点性能也是各种各样性能是CPU中最强的,可超频性能最大,因此赢得了586级CPU的大部分市场。奔腾家族里面的频率有60/66/75//90/100/120/133/150/166/200,至于CPU的内部频率则是从60MHz到66MHz不等。值得一提的是,从奔腾75开始,CPU的插座技术正式从以前的Socket4转换到同时支持Socket 5和7同时支持,其中Socket 7还一直沿用至今。而且所有的奔腾 CPU里面都已经内置了16K的一级缓存,这样使它的处理性能更加强大。
Intel 奔腾处理器
与此同时,AMD公司也不甘示弱推出了K5系列的CPU。(AMD公司也改名字了!)它的频率一共有六种:75/90/100/120/133/166,内部总线的频率和奔腾差不多,都是60或者66MHz,虽然它在浮点 运算方面比不上奔腾,但是由于K5系列CPU都内置了24KB的一级缓存,比奔腾内置的16KB多出了一半,因此在整数运算和系统整体性能方面甚至要高于同频率的奔腾。即便如此,因为k5系列的 交付日期一再后拖,AMD公司在“586”级别的竞争中最终还是败给了INTEL。
1、初受挫折——奔腾 Pro:
初步占据了一部分CPU市场的INTEL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其他公司还在不断追赶自己的奔腾之际,又在1996年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P6。P6只是它的研究代号,上市之后P6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奔腾 Pro。Pentimu Pro的内部含有高达550万个的晶体管,内部时钟频率为133MHZ,处理速度几乎是100MHZ的奔腾的2倍。Pentimu Pro的一级(片内)缓存为8KB指令和8KB数据。
Intel奔腾 Pro处理器
[Page: ]
值得注意的是在Pentimu Pro的一个封装中除Pentimu Pro芯片外还包括有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部通讯总线互连,处理器与高速缓存的连接线路也被安置在该封装中,这样就使高速缓存能更容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奔腾 Pro 200MHZCPU的L2 CACHE就是运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与处理器相同的频率上。这样的设计领奔腾 Pro达到了最高的性能。 而Pentimu Pro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一项称为“动态执行”的创新技术,这是继奔腾在超标量体系结构上实现实破之后的又一次飞跃。Pentimu Pro系列的工作频率是150/166/180/200,一级缓存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级缓存,至于频率为200的CPU还分为三种版本,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内置的缓存分别是256KB,512KB,1MB。不过由于当时缓存技术还没有成熟,加上当时缓存芯片还非常昂贵,因此尽管Pentimu Pro性能不错,但远没有达到抛离对手的程度,加上价格十分昂贵,一次Pentimu Pro实际上出售的数目非常至少,市场生命也非常的短,Pentimu Pro可以说是Intel第一个失败的产品。
2、辉煌的开始——奔腾 MMX:
INTEL吸取了奔腾 Pro的教训,在1996年底推出了奔腾系列的改进版本,厂家代号P55C,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奔腾 MMX(多能奔腾)。这款处理器并没有集成当时卖力不讨好的二级缓存,而是独辟蹊径,采用MMX技术去增强性能。
MMX技术是INTEL最新发明的一项多媒体增强指令集技术,它的英文全称可以翻译“多媒体扩展指令集”。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增强奔腾 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为CPU增加了57条MMX指令,除了指令集中增加MMX指令外,还将CPU芯片内的L1缓存由原来的16KB增加到32KB(16K指命+16K数据),因此MMX CPU比普通CPU在运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时,处理多媒体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MMX技术不但是一个创新,而且还开创了CPU开发的新纪元,后来的SSE,3D NOW!等指令集也是从MMX发展演变过来的。
Intel奔腾MMX处理器
在Intel推出奔腾 MMX的几个月后,AM也推出了自己研制的新产品K6。K6系列CPU一共有五种频率,分别是:166/200/ 233/266/300,五种型号都采用了66外频,但是后来推出的233/266/300已经可以通过升级主板的BIOS 而支持100外频,所以CPU的性能得到了一个飞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一级缓存都提高到了64KB,比MMX足足多了一倍,因此它的商业性能甚至还优于奔腾 MMX,但由于缺少了多媒体扩展指令集这道杀手锏,K6在包括游戏在内的多媒体性能要逊于奔腾 MMX。
3、优势的确立——奔腾 Ⅱ:
1997年五月,INTEL又推出了和奔腾 Pro同一个级别的产品,也就是影响力最大的CPU——奔腾 Ⅱ。第一代奔腾 Ⅱ核心称为Klamath。作为奔腾Ⅱ的第一代芯片,它运行在66MHz总线上,主频分233、266、300、333Mhz四种,接着又推出100Mhz总线的奔腾 Ⅱ,频率有300、350、400、450Mhz。奔腾II采用了与奔腾 Pro相同的核心结构,从而继承了原有奔腾 Pro处理器优秀的32位性能,但它加快了段寄存器写 *** 作的速度,并增加了MMX指令集,以加速16位 *** 作系统的执行速度。由于配备了可重命名的段寄存器,因此奔腾Ⅱ可以猜测地执行写 *** 作,并允许使用旧段值的指令与使用新段值的指令同时存在。在奔腾Ⅱ里面,Intel一改过去BiCMOS制造工艺的笨拙且耗电量大的双极硬件,将750万个晶体管压缩到一个203平方毫米的印模上。奔腾Ⅱ只比奔腾 Pro大6平方毫米,但它却比奔腾 Pro多容纳了200万个晶体管。由于使用只有028微米的扇出门尺寸,因此加快了这些晶体管的速度,从而达到了X86前所未有的时钟速度。
Intel奔腾Ⅱ处理器
[Page: ]
在接口技术方面,为了击跨INTEL的竞争对手,以及获得更加大的内部总线带宽,奔腾Ⅱ首次采用了最新的solt1接口标准,它不再用陶瓷封装,而是采用了一块带金属外壳的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不但集成了处理器部件,而且还包括32KB的一级缓存。如要将奔腾Ⅱ处理器与单边插接卡(也称SEC卡)相连,只需将该印刷电路板(PCB)直接卡在SEC卡上。SEC卡的塑料封装外壳称为单边插接卡盒,也称SEC(Single-edgecontactCartridge)卡盒,其上带有奔腾Ⅱ的标志和奔腾Ⅱ印模的彩色图像。在SEC卡盒中,处理器封装与L2高速缓存和TagRAM均被接在一个底座(即SEC卡)上,而该底座的一边(容纳处理器核心的那一边)安装有一个铝制散热片,另一边则用黑塑料封起来。奔腾ⅡCPU内部集合了32KB片内L1高速缓存(16K指令/16K数据);57条MMX指令;8个64位的MMX寄存器。750万个晶体管组成的核心部分,是以203平方毫米的工艺制造出来的。处理器被固定到一个很小的印刷电路板(PCB)上,对双向的SMP有很好的支持。至于L2高速缓存则有,512K,属于四路级联片外同步突发式SRAM高速缓存。这些高速缓存的运行速度相当于核心处理器速度的一半(对于一个266MHz的CPU来说,即为133MHz)。奔腾Ⅱ的这种SEC卡设计是插到Slot1(尺寸大约相当于一个ISA插槽那么大)中。所有的Slot1主板都有一个由两个塑料支架组成的固定机构。一个SEC卡可以从两个塑料支架之间滑入Slot1中。将该SEC卡插入到位后,就可以将一个散热槽附着到其铝制散热片上。266MHz的奔腾Ⅱ运行起来只比200MHz的奔腾Pro稍热一些(其功率分别为382瓦和379瓦),但是由于SEC卡的尺寸较大,奔腾Ⅱ的散热槽几乎相当于Socket7或Socket8处理器所用的散热槽的两倍那么大。
除了用于普通用途的奔腾Ⅱ之外,Intel还推出了用于服务器和高端工作站的Xeon系列处理器采用了Slot 2插口技术,32KB 一级高速缓存,512KB及1MB的二级高速缓存,双重独立总线结构,100MHz系统总线,支持多达8个CPU。
Intel奔腾Ⅱ Xeon处理器
为了对抗不可一世的奔腾 Ⅱ,在1998年中,AMD推出了K6-2处理器,它的核心电压是22伏特,所以发热量比较低,一级缓存是64KB,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抗衡Intel的MMX指令集,AMD也开发了自己的多媒体指令集,命名为3DNow!。3DNow!是一组共21条新指 令,可提高三维图形、多媒体、以及浮点运算密集的个人电脑应用程序的运算能力,使三维图形加速全面地发挥性能。K6-2的所有型号都内置了3DNow!指令集, 使AMD公司的产品首次在某些程序应用中,在整数性能以及浮点运算性能都同时超越INTEL,让INTEL感觉到了危机。不过和奔腾 Ⅱ相比,K6-2仍然没有集成二级缓存,因此尽管广受好评,但始终没有能在市场占有率上战胜奔腾Ⅱ。







>以下介绍几款常见硬盘的实例编号定义:
富士通硬盘编号格式:
MHT2080AH
MH: 前缀名
T: 系列编号
2: 25英寸
080:容量(GB)
A: ATA,若为B则为SATA
H: 5400转,若为T则为4200转
东芝硬盘编号格式:
MK1235GAS
MK: 前缀名
12: 容量,120GB
35G: 不知
A: 接口为ATA,S为SATA接口
S: 转速和缓存,S表示4200转,X的话那就是5400转加16M缓存 字串6
字串3
三星硬盘编号格式:
MP0804H
MP: 前缀,也和接口有关系(MP开头的为ATA,HM开头的为SATA)
080:容量(GB)
4: 好象是单碟容量为40GB
H: 接口类型ATA为H,SATA为I
西数硬盘编号格式::
WD800VE
WD: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
800:容量,少看个0就对了,80GB
V: 缓存。V为8M,U为2M
E: 不知道
字串9
日立硬盘编号格式:
HTE726060M9AT00
H: 日立。
T: Travel Star
E: 用途。E代表服务器,S代表PC,C代表18英寸
72:转速,72当然就是7200转了。
60:本系列产品最大容量,60表示60GB,100G以上的10表示100,12表示120。。。
60:本硬盘容量(GB)
M:
9: 厚度,单位mm,略去小数点后尾数。
AT:接口形式。AT=ATA,SA=SATA,CE=ZIF
00:保留位
IBM硬盘编号格式
字串5
IC25N080ATMR04-0
IC: IBM
25: 25英寸
N: 硬盘厚度,N代表95mm,T代表125mm
080:本块硬盘容量(GB)
AT: 接口,ATA
MR: 系列编号,MR=80GN,CS=40GN/40GNX/60GH,DA=30GN
04: 4200转,若05则为5400转
其中后缀:(GN:4200转,95mm)(GNX,5400转,95mm)

很多朋友可能在实际的linux服务器管理工作中,经常会为一些长时间运行的任务而头疼,当有事离开我们关掉了连接终端断开SSH后,刚才运行着的程序也自动被中断。下面就介绍下如何让我们的程序在断开SSH后继续在后行运行的方法。 一、使用nohup让程序在后台继续运行 常用命令:nohup /home/nginxsh & 如果运行成功刚默认会将标准输出重定向到当前目录的nohupout文件中,查看此文件,可以了解运行的进度; 二、使用screen让程序在后台执行 screen是一个可以在多个进程之间多路利用一个物理终端的窗口管理器。Screen中有会话的概念,用户可以在一个screen会话中创建多个screen窗口,在每一个screen窗口中就像 *** 作一个真实的telnet/SSH连接窗口那样。 1、安装screen yum install screen 2、创建screen会话 3、暂时离开,保留screen会话中的任务或程序 当需要临时离开时(会话中的程序不会关闭,仍在运行)可以用快捷键Ctrl+a d(即按住Ctrl,依次再按a,d) 4、恢复screen会话 当回来时可以再执行执行:screen -r wordname 即可恢复到离开前创建的lnmp会话的工作界面。 如果忘记或者刚开始没有指定会话名,执行screen -ls列出当前的会话列表; [root@LF ~]# screen -ls There are screens on: 12738wordname (Detached) 12839hte1 (Detached) 2 Sockets in /var/run/screen/S-root 12738wordname即为即才screen创建的会话,恢复回话:screen -r 12738 5、关闭screen会话 执行:exit 6、远程演示 首先在服务器上执行screen -S test创建一个screen的会话,观众可以链接到 远程服务器执行screen -x test 这样观众的屏幕上就会出现和演示者同步的内容。 7、常用的快捷键 Ctrl + a c 在当前screen会话中创建窗口 Ctrl + a w 窗口列表 Ctrl + a n 下一个窗口 Ctrl + a p 上一个窗口 Ctrl + a 0-9 在第0个窗口和第9个窗口之间切换 摘取于:/manage/screenhtml

、主频:计算公式:倍频外频
CPU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无疑就是频率了,对于一个不懂电脑的门外汉来说第一眼识别CPU好坏的标准一定就是这个频率。CPU的频率表示这款CPU的官方限制稳定状态工作下的最佳频率。在频率方面现在Intel暂时处于领先的地位,其CPU的最高主频已经达到了373G。
2、二级缓存
指CPU第二层的高速缓存,第一个采用L2高速缓存的是奔腾 Pro处理器,它的L2高速缓存和CPU运行在相同频率下的,但成本昂贵,市场生命很短,所以其后奔腾 II的L2高速缓存运行在相当于CPU频率一半下的。接下来的Celeron处理器又使用了和CPU同速运行的L2高速缓存,现在流行的CPU,无论是AthlonXP和P4,其L2高速缓存都是和CPU同速运行的。除了速度以外,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但是这点也不是绝对的也和CPU的其他参数有关,现在家庭用CPU的二级缓存已经达到了1M,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一般都在1M~3M之间。
3、核心代号
Intel和AMD系列的CPU都有其自己的核心代号,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只对现在市场的主流产品的核心代号进行介绍。
Intel现在市场上有的产品核心代号如下:
Willamette核心,NorthWood核心,Prescott核心
AMD现在市场上有的产品核心代号如下:
Duron的Spitfire,Morgan,Appletbred
AthlonXP的:Thunderbird A,Thunderbird B,Thunderbird C,Barton
Sempron的:Thunderbird B,Barton
Athlon64 754针脚的:Clawhammer old,Clawhammer,Newcaste,Semptron
Athlon64 939针脚的:Newcaste,Clawhammer,Winchester
Athlon64 FX940针脚的:Sledgehammer
Athlon64FX939针脚的:Clawhammer
4、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对于CPU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制造工艺的先进程度也直接影响CPU内部结构的复杂度以及CPU的工作频率。虽然制造工艺对CPU的性能的影响在某些程度范围内并不是很大,但是却直接表示了生产该CPU厂商的技术水平。CPU的制作工艺经历了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3微米乃至现在普遍使用的009微米这么多的阶段,其中的每一次工艺的改革都带来了CPU内部结构复杂度的成倍增长。
5、针脚
外面流传着这样一个理论:CPU针脚的多少直接影响CPU的性能,针脚越多意味着性能越强。虽然这个理论不能说完全正确,但是或多或少的也反映了些问题。从最早的Intel Pentium的321针脚到现在的LGA775的,AMD K5的310针脚到现在A64的939针脚,的确实每一次的制造工艺的提高带来的都是针脚数量的提高同时也伴随的性能上的增长。这个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Solt1,Solt A这类的过渡接口,但这毕竟是小插曲不影响主旋律。
6、是否支持HT
这个仅仅针对Intel P4系列的CPU,简单的说HT(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也就是超线程技术就是将一个物理CPU虚拟成两个逻辑CPU,让 *** 作系统认为它是两个独立工作的CPU,从而提高CPU运行效率。
7、发热量
发热量的问题以前一直是AMD的一个大问题,超大的发热量使得很多人都不敢使用AMD的CPU,因为发热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CPU工作的稳定性。但是现在由于CPU为了提升CPU的频率而不断改进工艺和增加流水线的深度导致CPU的功耗和发热量的不断提高。而AMD在改进工艺后由于设计合理使得CPU在这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好,大有和Intel对调地位的感觉。
8、前端总线(FSB)
前端总线(FSB)即Front Side Bus。它是CPU和北桥之间的连接总线,因此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前端总线的频率是由CPU和北桥共同决定的。在这当中我们要搞清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还是把CPU的外频和前端总线所混淆,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造成这个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在Intel发布P4处理器之前,CPU的前端总线就等于CPU的外频,在标称是这两个数据是相同的。但是在P4CPU发布之后Intel采用了一种新的技术来提高CPU的前端总线这个技术就叫(QDR)即(Quad Date Rate 四次数据传输)技术,这也就使得P4 CPU一下子成为了系统外频的4倍了。而AMD方面采用了DDR技术,也使得它们CPU的前端总线成了外频的两倍。现在Intel的最高FSB已经达到了1066而AMD只有400,在这方面Intel处于完全领先的地位。
(二):intel 与AMD CPU 的命名
(A) Intel CPU在命名方面历来都是比较简单的,以CPU的主频来命名,比如P4 30C也就是表面这个CPU的主频为3G。但是由于P4 CPU的生存周期很长故此在其的生存期内,由于核心的改变,制造工艺的提高先后出现了多款频率相同但是其他参数方面不同的产品。为了区分这些产品Intel P4系列就在原来的命名后面加上字母A,B,C,E来加以区分。早期423针脚的P4只采用P4+频率的命名方式。
自从Intel推出了Prescott核心90nm的P4E系列的CPU开始,Intel在命名方面又有了些改动,对于CeleornD系列除了按照频率以外还有了另外的一个代号这一点倒是有点像AMD的PR值了。
具体的命名如下:
P4系列:
A系列 NorthWood核心/478针脚/013微米/512K L2/400FSB。主要型号有P4 20A,P4 226A。 特别注意P4 24A的参数如下:Prescott核心/478针脚/009微米/1M L2/533FSB
B系列 NorthWood核心/478针脚/013微米/512K L2/533FSB。主要型号有P4 24B,P4 253B,P4 266B,P4 28B,P4 306B(HT)
C系列 NorthWood核心/478针脚/013微米/512K L2/800FSB/HT
E系列 Prescott核心/478针脚/009微米/1M L2/800FSB/HT频率从34G及以上Prescott核心/LGA775/009微米/1M L2/800FSB/HT 另外:P4 28E,P430E,P432E,P434E这几个型号同时存在478针脚和LGA775两种封装。特别注意:现在市场上有一款P4 293E的CPU,其参数如下:Prescott核心/LGA775/009微米/1M L2/533FSB
EE系列 NorthWood核心/478针脚/013微米/512K L2/2M L3/800FSB/HT
Celeorn系列:
Celeon Willamette核心/423针脚/018微米/128K L2/400FSB
Celeon4 NorthWood核心/478针脚/013微米/128K L2/400FSB
CeleonD Prescott核心/478针脚/009微米/256K L2/533FSB
(B) 在AMD方面由于自己CPU的频率暂时没有达到Intel的高度,但是AMD认为自己CPU的执行效率要高于Intel的CPU。因此为了在命名上比较好看,又方便大家和IntelCPU的频率有个对比选择,所以AMD启用了一种特别的命名规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PR值。
以下就是不同AMDCPU的PR值计算式:
1、AthlonXP、Sempron(Thoroughbred A/B核心,FSB266/333MHz):PR值=(3×实际频率)÷2-500
2、AthlonXP(Barton 核心,FSB333MHz):PR值=(3×实际频率)÷2-200
3、AthlonXP(Barton 核心,FSB400MHz):PR值=(3×实际频率)÷2-100
4、Athlon64(ClawHammer 核心,FSB800MHz):PR值=(3×实际频率)÷2+400
(三):建议
和别的硬件产品不用,在CPU上面由于都是由Intel和AMD两家的厂商直接供货渠道相对简单,这样大家选择起来就没有像选择其他硬件时那样眼花缭乱拿不定主意。在对于CPU的选择上,小编的建议是:
1、按需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对的,不用看别人用什么就选什么。试想如果你仅仅用你的电脑打打word文档,而却是用了FX55的CPU难道你就不觉得浪费吗?
2、对于现在CPU来说就有性能来讲,目前AMD 64位系统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大。在各项游戏测试中AMD的CPU都有不同程度的领先,因此如果要选购游戏性CPU的话AMD系列还是比较好的选择。而IntelCPU却在多媒体方面略有领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日立硬盘编号格式:
HTE726060M9AT00
H: 日立。
T: Travel Star
E: 用途。E代表服务器,S代表PC,C代表18英寸
72:转速,72当然就是7200转了。
60:本系列产品最大容量,60表示60GB,100G以上的10表示100,12表示120。。。
60:本硬盘容量(GB)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4666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 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