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存储服务器 戴尔的存储梦

戴尔存储服务器 戴尔的存储梦,第1张

凭借直销和零库存,戴尔创造了PC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当年制造出的第一台设备并不是PC,而是存储。也许在20多年前,迈克尔・戴尔的心中已经播下了存储的种子。2011年,当戴尔存储不再依靠EMC这根拐杖,戴尔EqualLogic、Compellent等自有产品成了戴尔存储业务的中流砥柱,迈克尔・戴尔可以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的存储梦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如果有人问谁是2011年中国市场上最活跃的存储厂商,很多人可能会给出一致的答案:戴尔公司。在经历了一系列成功的收购之后,戴尔自有存储业务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流动数据”存储理念的提出也让戴尔在存储市场上独树一帜。
戴尔存储更具远见
戴尔201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戴尔自身的存储业务增长了15%。以EqualLogic为例,该存储产品线持续获得高利润。此外,Compellent存储业务收入实现了97%的增长。2011年,戴尔存储表现出非常强的活力。
过去十年是全球存储市场快速发展的十年。存储从服务器的附属发展到现在,已经能与服务器平起平坐。随着数据量的不断累积,我们在短短几年之内就经历了从GB级时代到TB级时代再到PB级时代的飞跃。存储产品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用来存储数据的盒子,而是具有了更多智能化的功能,成为IT基础架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存储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让将存储业务重心转移到自有存储产品上来的戴尔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一系列成功的收购不仅让戴尔获得了全新的存储技术,而且使戴尔积蓄了多年的存储力量得以全部释放。
2011年上半年,戴尔公司曾预测,到2014年,其存储业务的收入将增加一倍,达到 40亿~50 亿美元。戴尔全球副总裁、存储业务总经理Darren Thomas表示:“存储业务是我们的一项关键资产。我们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销售存储产品的利润也相当丰厚。未来,我们的存储业务将主要围绕自己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展开。存储业务对于戴尔提高利润率和落实企业解决方案战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戴尔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包括EqualLogic和Compellent在内的戴尔品牌的存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据记者了解,戴尔自己开发的存储产品的收入已占公司存储业务总收入的80%左右,利润的90%以上,而戴尔与EMC的联合品牌产品对利润率的贡献小于10%。
2011年,戴尔停止了与EMC多年的合作,曾经是戴尔存储中坚力量的Dell|EMC联合品牌的产品将彻底从市场上消失。此次在许多人预料之中的分手并没有引来业界的扼腕叹息,反而被看成是戴尔存储走向成熟的新起点。
戴尔企业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Brad Andersen介绍说:“在中小企业市场上,戴尔自己的存储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其中EqualLogic仍然是iSCSI存储市场的领头羊。Compellent已经在47个国家进行销售,自并购之后增加了 20 个新的国家和地区。”戴尔自有知识产品权存储产品收入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戴尔在存储方面的底气,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戴尔在中端和低端存储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一次次成功的收购也增强了市场和用户对戴尔存储的关注度。
戴尔存储异军突起不仅得益于存储产品线实力的增强,而且得益于戴尔在整个数据中心领域整体实力的提升。数据中心的演进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理数据中心的优化,第二阶段是建设虚拟化的数据中心,第三阶段是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ESG分析师王丛表示:“戴尔EqualLogic、Compellent等中端存储基于虚拟化、横向扩展等创新技术,因此在数据中心演进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能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戴尔VIS(虚拟集成系统)的推出有利于戴尔在数据中心虚拟化管理层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齐全的产品线不仅可以让戴尔在存储层面实现横向集成,而且可以在数据中心层面实现纵向集成,从而帮助用户轻松实现系统的整合和资源的调配,达到戴尔‘流动数据’的目标。”
“流动数据”曾经是Compellent倡导的存储理念。在Compellent并入戴尔后,“流动数据”演变成了戴尔整个存储战略的核心。戴尔企业级存储产品营销执行总监Travis Vigil表示:“所谓流动数据,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将数据以适合的成本存储到正确的存储系统中。原来,‘流动数据’仅指Compellent系列解决方案。现在,‘流动数据’涵盖戴尔所有的存储产品线,不仅包括模块化的存储系统,而且包括文件存储系统。戴尔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处理块数据和并行文件系统。‘流动数据’理念与戴尔存储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以前,戴尔存储并没有一个鲜明、统一的理念做指导,“流动数据”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戴尔在存储市场已经自成一派。
存储只是数据中心整体架构中的一小部分。如今,用户更倾向于站在数据中心的高度去考量IT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无论从理念还是技术架构的角度看,戴尔存储都能与其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相适合。这让戴尔存储在整个数据中心领域变得游刃有余。Darren Thomas表示:“戴尔正在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以便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存储创新将IT从一个僵化的成本中心转变为一个灵活的生产中心。构建‘流动数据’产品组合的目的是,让存储产品达到一定的自动化水平,并且能够不断搜寻客户的最大利益点,而无需等待客户主动采取行动。”
整合不是生拉硬扯
最让戴尔引以为豪的是,所有被收购的存储业务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尤以EqualLogic和Compellent的业务表现最为亮眼。收购EqualLogic之后,戴尔在三年中让EqualLogic的收入增长了8倍。
近几年,存储市场上的并购事件层出不穷。EMC进行的并购主要侧重于市场层面,目的是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从而迅速增加公司的整体营收。因此,EMC收购的厂商并不限于存储厂商,而是扩展到了与存储相关的服务器虚拟化、安全甚至是数据分析等领域。NetApp在并购上比较谨慎,其收购侧重于技术层面,主要看有没有新的技术能弥补其现有方案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想增加业务收入。戴尔在存储领域的收购策略是市场、技术兼顾。2008年2月,戴尔完成了对EqualLogic的收购。当时的市场是FC SAN一统天下,而iSCSI存储才刚刚兴起,用户对这种新兴存储技术还有许多疑问和争论。IDC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亚太区外部磁盘存储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戴尔以272%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iSCSI存储市场第一。今天,EqualLogic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戴尔在iSCSI存储领域领头羊的地位说明,戴尔别具慧眼。
戴尔整体存储业务的增长得益于其强大的整合能力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戴尔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如果把业务单纯建立在成本和价格之上,那种优势是不会持久的,因为迟早有人会推出比戴尔的产品更便宜的产品。因此,维护客户以及员工的忠诚度才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上策。在戴尔刚刚完成对Compellent的收购后不久,记者曾去过戴尔公司北京办公室,发现从前台到办公区的显眼位置都摆放着印有Compellent员工头像的易拉宝。据戴尔公司的公关人员介绍,这些来自Compellent的同事已经成了戴尔办公室里的明星。2011年8 月 22 日是戴尔并购 Compellent 公司6个月的纪念日。在过去半年中,Compellent的客户增加了700多个,销售渠道的规模扩大了 4 倍,员工人数增长超过 60%。
戴尔对被收购公司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尊重人才这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戴尔在进行产品线整合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被收购公司的特色。在服务器领域,戴尔的一贯追求是标准化、通用化。在整合EqualLogic和Compellent的产品时,戴尔并没有一刀切,硬把收购来的产品往标准化、通用化的道路上拉,反而是保证了EqualLogic和Compellent血统的纯正,没有改变其架构,而是将虚拟化、横向扩展、动态分层、精简配置等技术继续发扬光大。
Travis Vigil介绍说:“每收购一个厂商,戴尔都会增加对被收购技术的研发投入。比如,EqualLogic被收购后,其产品的研发人员到现在已经增加了一倍。”戴尔擅长将收购来的不同技术进行整合。举例来说,最新推出的EqualLogic FS7500就是被戴尔收购的Exanet的并行文件技术与EqualLogic存储系统的结晶。
未来,戴尔还计划将通过收购Ocarina获得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加入到Compellent存储系统中。Travis Vigil介绍说:“戴尔存储目前的策略是,让收购来的各条存储产品线保持相对独立,同时将研发的重点放在文件系统上。戴尔已经将文件系统处理功能加入到PowerVault和EqualLogic两条产品线中,未来还将把文件系统处理功能引入到Compellent产品中。”戴尔现在的许多存储研发工作都是由多个实验室协同完成的。比如,EqualLogic FS7500就是3个实验室协同工作的成果。未来,将Ocarina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融入到所有存储产品线中的工作可能要由5个实验室共同完成。
Darren Thomas表示:“戴尔正逐渐成为存储市场上技术与理念的领导者。这一点已为广大客户所接受。Compellent和EqualLogic本身都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因此,能够继承这些品牌的优良血统并继续前进,让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对于客户来说,戴尔的‘流动数据’方案不仅包括一系列存储产品组合,而且涵盖了存储设备内部以及整个IT环境中的数据管理和移动。戴尔的‘流动数据’解决方案是应客户需求而生的,旨在让数据在服务器、存储和云之间无缝、自动化地移动。”
戴尔存储是潜力股
在过去6个月中,戴尔的服务器和存储业务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许多人看好戴尔存储,不仅仅因为戴尔存储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活力,而是更看重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若论存储产品线的广度,戴尔不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弱。戴尔存储覆盖了直连存储、SAN、NAS、iSCSI存储、统一存储、存储交换机,就连现在比较冷门的产品,比如磁带、对象存储等,戴尔也都在耕耘。在云计算时代,那些曾经在FC SAN时代称雄的存储厂商明显感觉到了压力。这些厂商虽然在金融、电信等领域拥有相当大的装机量,但其现在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客户旧有设备的升级改造。为了维护现有的客户群,这些厂商只能在原有的SAN设备上进行扩展和改进,而不是采用革命性的技术。现在,新兴的用户群主要来自于Web 20、富媒体等领域。这些用户需要的是更具创新性的且能满足其灵活扩展需求的存储产品。王丛表示:“与那些束手束脚的传统SAN厂商相比,戴尔不会背上历史遗留技术的沉重包袱,而是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存储技术的创新中,因此其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
中端存储市场是戴尔的一个优势领域。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存储产品架构都是基于20年前的用户需求设计的,因此在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需求。戴尔EqualLogic存储采用的是革命性的横向扩展架构,并且充分利用了虚拟化技术,因此更受云用户的肯睐。
据戴尔公司的统计,一套FC SAN 系统5年的整体拥有成本是一套EqualLogic解决方案的3倍。在服务器虚拟化环境当中,iSCSI SAN已经渐渐成为主流。ESG 对虚拟化用户的调研结果显示,55%的用户为服务器虚拟化应用部署了iSCSI SAN,46%的用户将10Gb以太网作为首选的存储网络。iSCSI SAN正在成为云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端存储领域,戴尔还有一件利器,那就是Compellent存储。以前,Compellent公司之所以没有向高端发展是因为受到资金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从技术架构的角度看,Compellent存储从现在的中端延伸至高端是不存在技术障碍的。如今, Compellent已归入戴尔旗下,一切阻碍Compellent走向高端的限制条件都已不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戴尔公司愿不愿意向高端市场推进。毕竟戴尔存储的主要优势还是集中体现在中端市场。另外,从整个公司的层面看,戴尔还是致力于服务x86服务器市场,而高端存储主要以服务大型机、小型机客户为主,这不是戴尔业务的重点。
时至今日,并购似乎已经成了存储市场的主旋律。12月12日,ASG Software Solutions宣布正式收购数据保护和归档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安腾普公司。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的数据备份和数据保护软件厂商越来越少。2011年,戴尔虽然在虚拟化管理软件和方案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在存储管理、数据备份、数据保护软件方面一直按兵不动。戴尔已经拥有了比较齐全的存储硬件产品线,按照“木桶理论”推断,戴尔下一步应该在其短板――存储软件上实现突破。这只是时间早晚的事。Darren Thomas表示:“戴尔将继续新技术的开发,并且加强对现有产品的集成,同时还将寻求新的收购机会。业界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合作关系。我们还将继续为戴尔和EMC共同的客户提供支持。EqualLogic和Compellent是出色的解决方案,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将把业务重点转向提供使用戴尔自己技术的存储产品。”
虽然迈克尔・戴尔早就表示,戴尔公司已经不再是PC公司,而是转向企业级解决方案与服务领域,但是戴尔的直销模式及其在IT消费产品市场上取得的成功,让戴尔公司身上一直留有很深的销售型公司的印记。在存储领域,用户更信赖那些专业性的技术型公司。因此,除了继续发挥销售上的优势以外,戴尔还应该不断增强技术上的领先性,提升专业度,通过对软硬件以及服务的整合,树立一个专业顾问式的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象。
Darren Thomas表示:“通过收购EqualLogic与Compellent,我们可以向客户交付行业领先的存储技术及解决方案。通过收购Exanet、Ocarina等,我们还在不断集成新的关键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戴尔的‘流动数据’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已经拥有比传统存储厂商更具优势的核心技术。我们还将继续开发并推出能够在整体解决方案中始终保持一致性的数据压缩技术,并将通过加强存储与服务器、网络技术的紧密集成,为客户提供易用的且具有更高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未来,我们的解决方案将更加完善。”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 RAID)
● 硬件RAID (硬件 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 *** 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 *** 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好处是外置的存储往往可以连接更多的硬盘,不会受系统机箱的大小所影响。而一些高级的技术,如双机容错,是需要多个服务器外连到一个外置储存上,以提供容错能力。
·配置RAID磁盘阵列
一、 为什么要创建逻辑磁盘?
 当硬盘连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 *** 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和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
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他们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
二、 创建逻辑磁盘的方式
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即阵列卡的BIOS。(一般用于重装系统或没有安装 *** 作系统的情况下去创建容器(Adaptec阵列卡)/逻辑驱动器(AMI/LSI阵列卡)。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这些软件用于服务器上已经安装有 *** 作系统)
三、 正确识别您的阵列卡的型号(本文以Dell为例,其实都大同小异)
识别您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器为可选项, 如果没有购买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话以该步骤可以省去)
如果您有一块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 2,PERC2/SI,PERC3/SI,PERC3/DI),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3/Di, BIOS V27-x [Build xxxx](c)1998-2002 Adapte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PressCTRL+A for Configuration Utility! >>>
如果您有一块 AMI/LSI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 PERC4/DI, PERC4/DC), 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Jun 262001 Copyright (C)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或者: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Feb 03,2003 Copyright (C) LSI Logic Corp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Part 1: 在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Raid——PERC2,PERC2/SI,PERC3/SI,PERC3/DI
创建一个容器步骤(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在具有四通道的PERC2卡进行配置,因此可能您的阵列卡因为通道不同的原因,与之略有差异)
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您的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1) 首先当系统在自检的过程中出现一下提示时,同时按下"Ctrl+A"键:
2) 进入了阵列卡的配置程序,然后选择"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
3) 进入 "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此时,你将要选择"Initialize Drivers"选项去对新的或是需要重新创建容器的硬盘进行初始化。(注意: 初始话硬盘将删去当前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4) 窗口便出现RAID卡的通道和连接到该通道上的硬盘,您可以使用"Insert"键选中需要被初始化的硬盘。请注意窗口下面的帮助提示。
5) 当您选择完成并按"Enter"键之后,系统键出现一下警告。如果您确认,选择"Y"即可。
6) 硬盘初始化后就可以根据您的需要创建相应级别(RAID1,RAID0等)的容器了。这里我们以RAID5为例去说明怎样创建它。在主菜单中(Main Menu)选中"Create container"并回车。
7) 用"insert"键选中需要用于创建Container的硬盘到右边的列表中去。按下"Enter"。
在d出来的下窗口中用回车选择RAID级别,输入Container的卷标和大小。其它均保持默认不变。然后选择"Done"即可。
9) 这是系统会出现如下提示,即当这个"Container"没有被成功完成"Scrub"之前,这个"Container"是没有"冗余"功能。
10)此时,您可以通过"Managecontainers"选项选中相应的容器,检查这个"Container"的"Status"为"Scrub"。当它变为"Ok"。这个新创建的Container便具有了冗余功能(如果这个Container是支持冗余的 Scrub 将是个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在Scrub的过程,您可以退出该管理界面, 重新启动或安装 *** 作系统 在这段时间内Container还不在冗余的状态下)
11) Containers创建完成。使用"ESC"键推出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Part 2: 在AIM/LSI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Logical Drive (逻辑磁盘)---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PERC3/DCL,PERC4 DI/DC (略有不同,请仔细阅读下列文档)
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您的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1) 在自检过程中,当提示按< Control>< M> 键,按下并进入RAID的配置界面。
2) 如果服务器在Cluster 模式下,下列信息将会显示"按任意键继续"。
3) 选中 Configure,并按回车。
4) 如果需要重新配置一个RAID,请选中 New Configuration, 并按回车。
 如果已经存在一个可以使用的逻辑磁盘,请选中 View/Add Configuration,并按回车。
 本文,我们将会选择 "New Configuration"为例(注意: 选择New Configuration将删去原有磁盘阵列上的配置信息)
5) 选中 YES ,并按回车。
6) 按空格键选中准备要创建逻辑磁盘的硬盘,当该逻辑磁盘里最后的一个硬盘被选中后,按回车键。
7) 如果只创建一个逻辑磁盘,则进入步骤8;
 7-1) 按空格键选中第二个逻辑磁盘里的硬盘。
 7-2) 当该逻辑磁盘里最后一个硬盘被选中后,按回车键。
 7-3) 当需要配置更多的逻辑磁盘,重复71和72步骤直到所有逻辑磁盘被创建。
按F10进行逻辑磁盘的配置。
 当您的阵列卡的类型是PERC4 DI/DC,将显示下列信息,否则请直接到步骤11。
9) 按空格键选择阵列。
跨接信息,例如Span-1(跨接-1),出现在阵列框内。 可以创建多个阵列,然后选择将其跨接。
10) 按F10配置逻辑磁盘。
11) 选择合适的RAID类型,其余接受默认值。
注:Dell 推荐把所有的阵列空间分配给一个逻辑盘。
选中 Accept ,并按回车。
12) 重复 *** 作每个逻辑磁盘,选中Accept ,并按回车。
13) 按ESC键退回,选中 YES ,并按回车。
14) 按任意键继续。
15) 初始话逻辑磁盘(Logical driver)(刚创建的逻辑磁盘需要经过初始话,才能使用)
 按ESC 键退回主菜单,选中 Initialize ,并按回车。
16) 选中需要初始化的逻辑磁盘,并按空格键接受。
17) 选中 YES ,并按回车。
1 按任意键继续,并重启系统,RAID配置完成。

戴尔电脑在我们日常生中的使用的人非常多,特别是很多大学生,其价格适中,质量也比较可靠,得到了很多的人的信赖。可是有时候系统使用过程中系统会奔溃,这时候会需要重装系统,可是目前装系统的步骤并不算太复杂,如何在家自己装系统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dell服务器重装系统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dell服务器重装系统的方法
第一步请将时区设置为北京,香港,重庆,乌鲁木齐等属于你自己城市的时区。

第二步选择您要安装的 *** 作系统。

第三步确认出厂有做好raid,选择跳过raid配置。

第四步引导分区大小为C盘大小,请根据自己的要求设置足够。

第五步可以跳过此设置,网络配置可以等系统安装完成后再进行配置(DELL提醒您安装 *** 作系统时请拔除网线,待打好系统补丁后再插上网线,以防止病毒入侵)

第六步本页可以默认不更改继续下一步。

ProductID为您所购买的 *** 作系统的安装系列号

请勿选择加入域,除非您请出您的网络环境为域环境,并且您知道您的域环境设置,否则请安装完系统后请你公司的IT部门设置。

第七步确认安装摘要后,d出CD已选中,然后选择继续。

第八步请将 系统光盘 插入,放入您的 *** 作系统光盘,文件复制将开始,如果提示复制错误或者光盘错误,请更换你的系统光盘。

第八步以后执行以下 *** 作

1、在开机自检时按F10 进入dosa 安装界面

2、进入F10界面,这里需要耐心等待5分钟左右

3、进入安装界面选择os deployment

4、配置raid (在raid卡bios 中也可进行配置,这里就可以选择跳过raid 配置):注重新配置raid 会格式化硬盘如果确定要配置一定要备份好数据。

Raid配置界面

(1):现有的raid配置,如果需要重新设置可选下一步

(2)确认raid卡型号,点击下一步

(3)可以选择高级或快速配置(本文选择快速向导)

(4)选择要配置的raid 级别

(5):raid 配置完成。

5确认要安装的系统,选择下一步

读取文件需要一些时间:

6:确认放入系统盘

注意会有以下界面提示(截图是中文的),意思是USC安装会创建临时的闪存分区,占用盘符C,请确认将系统安装在正确的盘符C上,关于分区盘符的问题,请参考微软KB。

7:点击完成重启机器。

8、进入windows 安装界面(让其自动引导不需要按F6)

9:识别到硬盘

有可能盘符C会被临时闪盘占用,按照下面方法 *** 作

在本地启动硬盘上创建新分区,盘符自动分配成F或其他盘符

把刚创建的分区F:删除, 看到盘符C:被释放出来。

再在本地启动硬盘上创建新的分区,就自动分配盘符C了。

如果这样 *** 作盘符C还是不能释放出来,创建一个F:盘,然后不格式化,强制重启,重新自检分配盘符就会正常了。

如果强行重启还不能解决,就只有初始化虚拟磁盘了,(注意数据全部丢失,无法恢复。只针对于新机器,之前安装没有正常完成或退出的情况。使用中的机器,如果有数据,请联系工程师)

10将光标移动到未指派分区按C 创建分区(默认为所有的容量,需要手动更改建议C盘20G)

11将光标移动到C盘位置选择回车进行安装,选择NTFS快速格。

12文件复制完成重启后进入系统

13至此系统安装完成。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有关戴尔电脑 *** 作系统的有关安装系统以及注意事项。在此写,我要提醒大家,由于戴尔光盘的驱动光盘以及服务器系统是配套的,如果你的光盘与戴尔不配套,装系统就有可能不成功,甚至会出现电脑的硬盘损害。好了,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这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看了“dell服务器重装系统的方法”还想看:

1 戴尔服务器重装系统的方法

2 ddell戴尔笔记本PE下安装GHOST XP系统详解

Dell PowerEdge R900服务器详细信息 配置 参数 报价 最新价格 评测 综述
处理器
最多配置4颗英特尔® 至强® 7300系列四核处理器:
X7350:293GHz,1066MHz前端总线,8MB高速缓存
E7330:240GHz,1066MHz前端总线,6MB高速缓存
E7320:213GHz,1066MHz前端总线,4MB高速缓存
E7310:160GHz,1066MHz前端总线,4MB高速缓存
最多配置4颗英特尔® 至强® 7200系列双核处理器:
E7220:293GHz,1066MHz前端总线,8MB高速缓存
内存
高达128GB (32个DIMM插槽):512MB/1GB/2GB/4GB FBD,667MHz
可选的高可用性功能包括热插拔内存,备用和镜像
*** 作系统
工厂预装: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R2企业版(含SP2)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R2标准版(含SP2)
Red Hat® Linux® Enterprise v4 Enterprise Server
SUSE® Linux®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0 EM64T
验证可用: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标准版
Red Hat® Linux® Enterprise v4 Enterprise Server
Red Hat® Linux® Enterprise v4 Advanced Server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9 EM64T SP3
VMWare ESX Server® Server 302+
VMware Virtual Node®
存储容量
硬盘:
25英寸SAS硬盘(10k rpm):73GB1,146GB1
25英寸SAS硬盘(15k rpm):36GB1,73GB1
35英寸SAS硬盘(10k rpm):300GB1
35英寸SAS硬盘(15k rpm):73GB1,146GB1和300GB1
最大内部存储容量:
15TB1热插拔SAS硬盘(5 X 300GB)
外部存储选件:
PowerVault NX 1950统一存储解决方案
PowerVault MD3000模块化磁盘存储阵列
PowerValut MD1000 SAS外置存储系统
可选光纤通道主机总线适配器(Qlogic和Emulex)
可选Dell / EMC光纤通道和/或iSCSI外部存储,包括Dell/EMC AX150、AX150i、CX300、CX3-10c、CX3-20、CX3-40和CX3-80
外置磁带备份选项:
磁带库
PowerVault ML6000模块化磁带库
PowerVault TL2000和TL4000外形小巧的磁带库
磁带自动加载机:
PowerVault 124T磁带自动加载机
PowerVault LTO磁带机
PowerVault机架式磁带机
单驱动器:
PowerVault RD1000移动硬盘
PowerVault LTO磁带机
PowerVault机架式磁带机
硬盘托架
内置硬盘托架可支持5块35英寸SAS热插拔硬盘
内置硬盘托架可支持8块25英寸SAS热插拔硬盘
专用光学介质托架可支持1个最高8倍速DVDRW、8倍速DVD-ROM或24倍速CD-RW/DVD光驱;可选专用软驱托架
I/O
7个热插拔PCI-Express插槽(4个x8,3个x4)
除了第4个和第5个插槽(半长),其它插槽均为全高,全长
可选集成RAID控制器和远程访问控制器(无需插槽)
硬盘控制器
PCI-e SCSI控制器LSI2032
SAS/5E (可选):8端口SAS无RAID外部控制器,适合MD3000,x8 PCI-e
RAID控制器(可选)
可选内插式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控制器:
PERC 6/E:SAS 30Gb/s端口,具有256MB或512MB电池供电缓存,用于连接SAS外部存储系统
PERC 6/i:SAS 30Gb端口,具有256MB电池供电缓存,用于内部存储
通讯
4个嵌入式Broadcom® NetXtreme IITM 5708 Gigabit5以太网卡,具故障恢复和负载平衡功能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SP1或具可扩展网络软件包的更高版本,支持TOE (TCP/IP减负引擎)
可选插入式网卡:
英特尔PRO/1000 PT双端口服务器适配器,千兆,铜线,PCI-E x4
英特尔PRO/1000 PT单端口服务器适配器,千兆,铜线,PCI-E x1
英特尔PRO/1000 VT四端口服务器适配器,千兆,铜线,PCI-E x8
英特尔PRO/1000 PF单端口服务器适配器,千兆,光纤,PCI-E x4
Broadcom® NetXtreme IITM 5708单端口千兆以太网卡,含TOE,铜线,PCI-E x4
英特尔单端口服务器适配器,万兆,SR Optical,PCI-E x8
机箱
外形规格:4U机架式
高:1727厘米(68英寸)
宽:4470厘米(176英寸)
深:7010厘米(276英寸)
重量:4173公斤(92磅),最大配置
端口
后部:2个通用串行总线(USB) 20端口,9针串行端口,视频接口,适合DRAC的千兆以太网接口,带有蓝/橙色LED指示灯的ID按钮
前部:2个通用串行总线(USB) 20端口,带有系统警报滚动显示屏的LCD面板,15针视频接口,系统电源开/关按钮
内部:1个通用串行总线(USB) 20端口
电源
1570W (180 - 240 VAC输入电压)或1030W (90V - 180 VAC输入电压)热插拔冗余电源(1+1)
冷却
热插拔冗余冷却风扇
输入设备(可选)
USB鼠标,USB键盘,USB KVM dongle
显卡
ATI-Radeon ES1000集成显卡,含32MB SDRAM
管理
集成主板管理控制器(BMC)符合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 20标准,可通过OpenManage或其它任何符合IPMI标准的管理工具进行基于标准的管理。 BMC负责监控服务器和服务器系统主板连接的各个组件的运行状态。

戴尔服务器R720主流配置 基本系统 PowerEdge R720 机箱配置 25 机箱含高至8块硬盘 处理器 英特尔至强E5-2603 (180GHz,10M 高速缓存, 64GT/s QPI, No Turbo), 4C, 80W 附加处理器 不含添加的处理器 内存 DIMM 类型与速度 1333 MHz RDIMMs 内存配置类型 性能优化 内存容量 4GB RDIMM, 1333 MHz, 低电压, 单列, x4 带宽 RAID 配置 C1 - 无 Raid,用于 H310, 1-16 硬盘, 最大值取决于机箱 RAID 控制器 PERC H310 集成 RAID 控制器 硬盘 300GB 10K RPM SAS 6Gbps 25英寸热插拔硬盘 硬盘 (第二组) 无 硬盘 (第三组) 无 SATA 硬盘信息 无 嵌入式系统管理 iDRAC7 Express 选择网络适配器 Broadcom 5720 QP 1Gb 网络子卡 PCIe Riser 卡 Risers 最高至 6, x8 PCIe 插槽 + 1, x16 PCIe 插槽 附加网络适配器 无 主机总线适配器/整合网络适配器 无 附加PCIe 卡 无 GPU 无 电源 单个, 热插拔电源 (1+0), 495W 电源线 用于 UPS/PDU 连接的带IEC C13-C14插头的电源线 附加电源线 无 电源管理 BIOS 设置 节能戴尔活动电源控制器 高级系统配置 无 戴尔服务: 硬件支持 3 年专业支持与关键任务: (7x24) 4-小时上门服务 戴尔服务 : IT 咨询服务 无 戴尔服务:安装 不含安装服务 戴尔服务: 其他安装 无 戴尔服务: 远程咨询服务 无 戴尔服务: 数据保护 无 戴尔服务: 未来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戴尔服务: 主动维护 无

戴尔服务器重装系统的方法

第一步请将时区设置为北京,香港,重庆,乌鲁木齐等属于你自己城市的时区。

第二步选择您要安装的 *** 作系统。

第三步确认出厂有做好raid,选择跳过raid配置。

第四步引导分区大小为C盘大小,请根据自己的要求设置足够。

第五步可以跳过此设置,网络配置可以等系统安装完成后再进行配置(DELL提醒您安装 *** 作系统时请拔除网线,待打好系统补丁后再插上网线,以防止病毒入侵)

第六步本页可以默认不更改继续下一步。

ProductID为您所购买的 *** 作系统的安装系列号

请勿选择加入域,除非您请出您的网络环境为域环境,并且您知道您的域环境设置,否则请安装完系统后请你公司的'IT部门设置。

第七步确认安装摘要后,d出CD已选中,然后选择继续。

第八步请将 系统光盘 插入,放入您的 *** 作系统光盘,文件复制将开始,如果提示复制错误或者光盘错误,请更换你的系统光盘。

第八步以后执行以下 *** 作

1、在开机自检时按F10 进入dosa 安装界面

2、进入F10界面,这里需要耐心等待5分钟左右

3、进入安装界面选择os deployment

4、配置raid (在raid卡bios 中也可进行配置,这里就可以选择跳过raid 配置):注重新配置raid 会格式化硬盘如果确定要配置一定要备份好数据。

Raid配置界面

(1):现有的raid配置,如果需要重新设置可选下一步

(2)确认raid卡型号,点击下一步

(3)可以选择高级或快速配置(本文选择快速向导)

(4)选择要配置的raid 级别

(5):raid 配置完成。

5确认要安装的系统,选择下一步

读取文件需要一些时间:

6:确认放入系统盘

注意会有以下界面提示(截图是中文的),意思是USC安装会创建临时的闪存分区,占用盘符C,请确认将系统安装在正确的盘符C上,关于分区盘符的问题,请参考微软KB。

7:点击完成重启机器。

8、进入windows 安装界面(让其自动引导不需要按F6)

9:识别到硬盘

有可能盘符C会被临时闪盘占用,按照下面方法 *** 作

在本地启动硬盘上创建新分区,盘符自动分配成F或其他盘符

把刚创建的分区F:删除, 看到盘符C:被释放出来。

再在本地启动硬盘上创建新的分区,就自动分配盘符C了。

如果这样 *** 作盘符C还是不能释放出来,创建一个F:盘,然后不格式化,强制重启,重新自检分配盘符就会正常了。

如果强行重启还不能解决,就只有初始化虚拟磁盘了,(注意数据全部丢失,无法恢复。只针对于新机器,之前安装没有正常完成或退出的情况。使用中的机器,如果有数据,请联系工程师)

10将光标移动到未指派分区按C 创建分区(默认为所有的容量,需要手动更改建议C盘20G)

11将光标移动到C盘位置选择回车进行安装,选择NTFS快速格。

12文件复制完成重启后进入系统

13至此系统安装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425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3
下一篇 2023-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