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几个主流服务器提供商?

国内有几个主流服务器提供商?,第1张

国内主流服务提供商有:
目前主流的服务器是X86架构的微机服务器,卖得最好的是HP的DL系列,DL380,DL580。还有被联想收购的IBM X系列,X3850,X3650。另外X86架构的刀片服务器销量也在上涨,HP的BL系列,IBM的pure flex刀片。稍微高端点的小型机服务器因为政策与价格原因节节败退,也还占有一部分的市场,主要包括IBM 的power系列与Hp的superdome系列,作为信息中心维护与管理人员个人还是比较喜欢power系列,性能高稳定性好维护省心。

人工智能算法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传统的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已经不能满足它们越来越高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性能计算也需要比普通计算更高的耐用性和安全性,这正是运营商服务器的长处之一。运营商的服务器具备高性能、高存储容量、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等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搭建高性能的人工智能应用平台,而且它们还具有许多其他优点。首先,运营商的服务器通常具备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大的处理能力。这是因为它们使用的是更加先进的处理器,并且可以使用多个处理器同时处理数据和任务,从而提高处理速度和效率。其次,服务器通常具有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和备用电源,这极大地减少了由于停电或停机造成的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风险。此外,服务器还可以通过专用的软件进行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最后,服务器通常可以承载更多的网络访问和用户请求,并能够更好地应对负载均衡的问题,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能力和稳定性。总之,运营商的服务器是进行人工智能开发的理想平台,拥有更加高端的硬件配置和优越的网络环境,这可以降低装备成本、提高应用性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等。因此,运营商也为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保障。

日前,由三大运营商、阿里、网易、广电华数等9家企业共同参股,在杭州联合成立的一家新公司——浙江省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

有三大运营商、广电,还有互联网巨头们这些几乎囊括整个通信及互联网圈的“豪华”阵容参与,这个新公司肯定是个非常重要且前景远大的项目了。
那么,这些通信及互联网圈的顶级豪门联合在一起,是要干什么呢?当然是为了促进互联网更好的发展了。

目前,随着5G的发展,今后高清视频、VR/AR,还是人工智能、车联网等各类新的数据业务对互联网网络性能的要求都急剧提升。而依靠还依靠骨干直连与传统交换中心的数据流量交互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

更何况目前的互联网直接和传统交换中心模式还存有因三大运营商之间明里暗里竞争导致的互联网互联互通问题、带宽资源问题的痼疾。
因此,这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不仅将打通彻底基础电信企业多方互联互通的网络,还有利于实现运营商、云服务、CDN企业等各层级网络间流量的快速疏导,降低网络绕转和流量交换成本,提升网络互联互通效率。更是将能有效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作为“新基建”关键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

对于移动、电信、联通以及广电这些基础运营商来说,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模式,将使网间互联互通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此外,因为在三大运营商网络中数据流量交换产生的网间结算费用也是影响运营商通信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投入运营,则不仅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公平的宽带市场竞争秩序,还能降低运营商之间的结算成本。
今后,在接入新型互联网中心后,互联网及IDC企业则可以根据运营商提供的端口流量大小和传输线路资源快慢来选择购买哪家的服务。这就好比我们选择购买通信资费套餐一样,三家运营商里哪家网速最快、服务最好、资费还合适,我们就用哪家。

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具备“一点接入、多点连通”优势的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则可以实现多类互联网络主体的全方位接入。不仅进一步实现更便捷的数据、信息、资源互通,还避免了因为互联互通问题需要在三大运营商服务器上多点部署服务器的难度及成本投入。同时,还能节省数据流量交换时支付的网间结算费用。

这些对阿里、网易等有大流量需求,但基础网络与IDC资源却依赖运营商服务的企业来说,无疑就是件好事了。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能简化了互联网网间流量交换步序,解决了传统交换过程中存在的网间带宽不足、数据丢包率高、时延长等缺陷,提升了企业间互联互通的质量和效率。”据业内专家介绍。

据了解,目前, 已经完成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和包括网银互联、中移杭研、云之盟等40余家企业接入了交换中心,接入总带宽达到了422G。涵盖三大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云计算企业、内容分发企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多类网络主体。
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成立运营,则将提供更便捷的数据、信息、资源互通,助力推动电子商务、云计算、 游戏 等互联网产业的繁荣发展。也为将来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领域的合作创新、业务创新、模式创新带来更多可能。

边缘服务器为用户提供一个进入网络的通道和与其它服务器设备通讯的功能,通常边缘服务器是一组完成单一功能的服务器,如防火墙服务器,高速缓存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DNS服务器等。

对物联网而言,边缘计算技术取得突破,意味着许多控制将通过本地设备实现而无需交由云端,处理过程将在本地边缘计算层完成。这无疑将大大提升处理效率,减轻云端的负荷。由于更加靠近用户,还可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响应,将需求在边缘端解决。

物联网应用

全球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移动终端和“边缘计算”的发展。而万物互联、万物感知的智能社会,则是跟物联网发展相伴而生,边缘计算系统也因此应声而出。

事实上,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提出有超过15年的历史,然而,物联网却并未成为一个火热的应用。一个概念到真正的应用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与之匹配的技术、产品设备的成本、接受程度、试错过程都是漫长的,因此往往不能很快形成大量使用的市场。

根据Gartner的技术成熟曲线理论来说,在2015年IoT从概念上而言,已经到达顶峰位置。因此,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开始加速。因此未来5-10年内IoT会进入一个应用爆发期,边缘计算也随之被预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4059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0
下一篇 2023-07-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