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基础架构和传统IT基础架构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超融合基础架构和传统IT基础架构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第1张

相比传统FC SAN架构,超融合架构有了如下显著的变化:

不再使用专有的存储硬件和网络,而是使用标准和易于维护的 x86 服务器与万兆以太网交换机;

核心是分布式存储,每个服务器就是一个存储控制器,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每个节点都需要配置SSD盘作为缓存,缓存容量远大于传统存储的易失性内存,且多节点并发带来更强的聚合性能;

逻辑上看,存储不再是由RAID构成的不同存储空间,而是一个统一可d性扩展的存储池,并且具备更强的扩展能力;

分布式存储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在统一的资源池内性能和容量都可以按需配置,而且数据可以自动均衡;

计算虚拟化和存储部署于同一服务器节点。

通过以上架构的对比我们看到,超融合架构的变革首先是分布式存储对传统存储的替代,其他更多的优势(例如基于x86服务器构建、并发与易于扩展)都是基于这种替代而带来的。

当然,分布式存储和虚拟化这种独有的部署模式,进一步简化了用户的 IT 架构,降低了使用成本和运维难度,这些价值也大大的加速了用户对分布式存储模式的接受。

超融合节点是什么意思?

在超融合一体机中,一个节点相当于一个服务器,它包含了多个组件,同时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

超融合一体机与超融合节点什么关系

目前超融合一体机性能也在快速提升,由之前的1U单节点到2U4节点等,即1台超融合一体机有4个节点。

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什么是Server SAN

Server SAN这个名词源于Wikibon,简单来说是由多个独立的服务器直连存储组成的一个存储资源池。DAS之间实现高速互联(如InfiniBand或低延迟以太网),通过软件进行统一管理。Server SAN可以用标准的X86服务器、高速通用网络来实现,省去了专用设备和网络成本,为企业实现一个更高的性价比。Server SAN架构集合了hyperscale、融合和闪存等技术优势,计算和存储可以共享网络,在扩展性和易管理上亦有不俗表现。超大规模公司,如Facebook、Google和亚马逊等已经开发了Server SAN解决方案。

超融合架构与Server SAN是什么关系

二者都是软件定义存储的一种实现形式,不同的是超融合架构强调集成了虚拟化功能,是在虚拟化环境中进行类似的部署,而Server SAN是把用于替代传统SAN的软件定义存储(SDS)部署在多个物理节点上。

<h1><div class="image-package"><img src=">

超融合中“超”是什么含义?其实这个“Hyper”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存粹是美国it工蔽斗程师比较喜欢使用这个词而已,为了区别于传统的融合架构,用户问这个问题也主要是为了知道超融合于传统融合架构的区别是什么。

通过国外的Nutanix、VMware(vSAN),中国的SmartX等超融合厂商的案例描述中看到,他们所替代的产品大量的是郑岁老牌存储厂商EMC、HDS等公司的存储产品。所以,用户采购超融合并不必须替换原有的服务器品牌(比如Dell)或者虚拟宏丛磨化品牌(比如VMware),只有存储(比如EMC)是一定需要替换的。所以最重大的区别是存储架构不同,超融合使用的是分布式存储,它可以很好地基于X86服务器构建一个易扩展、高可靠的存储资源池,这是超融合的基础,也是核心技术点。

超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底层采用标准化的x86硬件平台,上层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集成在一起,既简化了部署,又提高了运维效率。以前,有多少种不同的硬件设备,就需要多少个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现在采用超融合统一的硬件平台,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搞定。运维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平均可以降低30%-60%。
联想ThinkCloud-H1000针对KVM以及开源软件进行适配和优化,能与企业用户现有的OpenStack环境顺畅集成,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灵活的被集成能力。一小时快速交付,让企业用户彻底摆脱了构建云平台时复杂的设计、安装和部署等过程。H1000适用于水平扩展和容错的水平扩展应用架构、社区、电商平台、企业办公自动化平台、分支机构、灾备系统和研发测试环境等场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3914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 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