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搭建简易文件服务器

Win10搭建简易文件服务器,第1张

前置条件: 安装Python

进入dos命令行窗口:

检测python是否可用,在命令行窗口直接输入 python ,回车
检测python可用后,进入到自己指定要搭建服务的目录(比如:D:/SimpleServer),然后输入如下命令:
浏览器中输入: >这个要看同时访问量的多少,一般文件服务器,要求CPU 和内存一般,硬盘容量要大些,还有就是扩展的空间要多。有2个选择,第一个选择:高端的服务器一台,第2个选择:普通服务器 挂一个磁盘存储。 如果从长远角度来看,最好选第2个。 先给你2个参考配置吧 1: 服务器塔式 55061(213主频) 内存 4G DDR3代 硬盘就用 1TSAS8 (SAS盘支持热插拔,硬盘出故障,不用关机可以直接换掉,数据不丢。) 用 6I卡 做个 RD5,DVD (做RD5后 实际容量就是6TB,2TB 是备份用) DVD 价位要在 21500 2: 用一个小服务器机架 55061 内存4G DDR3代 硬盘250G SATA 6IR卡 DVD 连接个存储 低端的(存储可以放15个硬盘) 存储里面8个1TSAS 。 配置下来 28000 价格有点高 不知道能接受不

在前面一个章节学习的FTP文件传输服务确确实实让咱们在主机之间传输文件变得非常方便,但FTP协议的本质是传输文件,并不是共享文件,要想让客户端能够直接在服务端上面修改文件内容还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于是在1987年时,由微软和英特尔公司共同制订了SMB服务器通信协议(Server Messages Block),这项技术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局域网内的文件或打印机等资源的共享服务问题,让多个主机之间共享文件变成越来越简单。

后来到了1991年,当年还在读大学的学生Tridgwell为了解决Linux与Windows系统之间的文件共享问题,便基于了这项SMB技术协议开发出了SMBserver这一款服务程序,SMBserver服务程序是一款基于SMB协议并由服务端和客户端组成的开源文件共享软件,通过非常简单的配置就能够实现Linux系统与Windows系统之间的文件共享工作。当时还在上学的Tridgwell想要把这款SMBServer软件注册成为商标,但却被商标局以SMB是没有意义的字符而拒绝了他的申请,经过Tridgwell不断的翻看词典,突然看到一个拉丁舞蹈的名字——SAMBA,如图12-1所示,这个热情洋溢的舞蹈名字中又恰好包含了SMB(SAMBA),于是这便是Samba服务程序名字的由来,现在已经成为了Linux系统与Windows系统之间共享文件的最佳选择。

Samba服务程序的配置方法跟咱们以前学习过的服务很相似,首先咱们需要先通过yum软件仓库来安装samba服务程序,这款软件也恰巧是软件包的名字,很好记吧~:

[root@linuxprobe ~ ]# yum install samba
Loaded plugins: langpacks, product-id, subscription-manager
………………省略部分输出信息………………
Installing:
 samba x86_64 411-31el7 rhel 527 k
Transaction Summary
================================================================================
Install 1 Package
Total download size: 527 k
Installed size: 15 M
Is this ok [y/d/N]: y
Downloading packages: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Running transaction test
Transaction test succeeded
Running transaction
 Installing : samba-411-31el7x86_64 1/1 
 Verifying : samba-411-31el7x86_64 1/1 
Installed:
 sambax86_64 0:411-31el7 
Complete!

安装后打开Samba服务程序的主配置后发现竟然有320行呢!有没有被吓到?但仔细一看发现其实大多都是以#(井号)开头的注释信息行,既然您手中已经拥有了刘遄老师的经验之书,就肯定不会让您去“死啃”这些东东的~:

[root@linuxprobe ~]# cat /etc/samba/smbconf
# This is the main Samba configuration file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 options listed here, refer to the smbconf(5) manual page Samba has a huge
# number of configurable options, most of which are not shown in this example
#
# The Official Samba 32x HOWTO and Reference Guide contains step-by-step
# guides for installing, configuring, and using Samba:
# >

由于这次配置文件中的注释信息行实在太多,不便于分析里面的重要参数,因此咱们可以先将配置文件改个名字,然后使用cat命令读入主配置文件内容后通过grep命令-v参数(反向选择)分别去掉所有以#(井号)和;(分号)开头的注释信息行,对于剩余的空白行可以再用^$来表示并反选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可用参数信息通过重定向符覆盖写入到原始文件名称中即可。samba服务程序过滤后的参数并不复杂,为了更方便同学们查阅参数功能,刘遄老师在重要参数行后面都写上了注释说明:

[root@linuxprobe ~]# mv /etc/samba/smbconf /etc/samba/smbconfbak
[root@linuxprobe ~]# cat /etc/samba/smbconfbak | grep -v "#" | grep -v ";" | grep -v "^$" > /etc/samba/smbconf
[root@linuxprobe ~]# cat /etc/samba/smbconf

NAS作为一次安装,终身不理的设备向来是主机越简单越好,24X7的时候越不容易出问题,而且出了问题直接替换无需二次配置。windows很难做到
还配什么E1230,现在最低端的G530性能也绰绰有余,NAS性能瓶颈一向是网速,再就是硬盘。
楼主先考虑好自己的网络环境是什么,百兆共享?千兆共享?抑或更高的iscsi共享?
考虑为哪些设备提供共享,手机系统?平板系统?
然后是raid5,用windows上raid5很蛋疼,多盘raid之后换主板导入必须硬盘顺序按原来的,扩容更是麻烦事,必须用三方软件,否则只能对拷。你上了5盘raid5之后扩容最好考虑能通过直接替换大容量硬盘扩容的方案,不要考虑再增加数量的,这种动态扩容很不安全,容易所有数据损毁。再增加数量的只有前面5盘raid5不变,后面的盘单独做raid5,浪费2个盘,而且盘的数量超过6个最好做raid6才能安全,因为同一时期购入的硬盘容易因为坏一盘替换重建时另一盘也寿终正寝导致全部损毁。可以3T X5,以后升级6T X5这样升级。raid5盘的数量一步到位最好,看你需求单盘容量再定。比如我就是640G X6,然后现在不够了直接2T X6替换,扩容时不用设置,全自动。
而且windows上共享对现在的移动设备也不友好,配置麻烦。
用windows作NAS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一点都不懂也不愿意了解其他NAS系统,只会next->next->next的用户使用。
Windows从来不是一个好的文件服务器系统,也不适合家庭用户使用,你看看WHS的用户群多少就知道了。
freeNAS是现阶段最完美,最安全,最方便的NAS系统,一次配置,以后更换硬件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导入原配置文件即可。
用ZFS文件系统的raid5(ZFS上叫raidz1)管理多盘无需关心盘序,在主板上随便插什么顺序raid信息不丢失。大容量硬盘替换小容量硬盘,自动扩容。
DLNA就是freenas里的uPnP配置,除了标准DLNA协议外 可以支持多种设备协议,如Playstation3,xbox360都行
可以很方便的支持apple的itune协议,iphone ipad共享,支持Mac OSX的time machine备份,当然windows备份也支持了。
iscsi也支持的非常好,配置也简单
最主要的支持现在大多数网络电视,高清播放机的NFS共享,播放视频也很方便。,依然设置简单
反正只要是NAS共享需要的,freeNAS可以说都支持,而且配置简单。
freeNAS硬件性能要求很低,新配机来个g530+H61+4G 内存即可,主板6个插口,接5个硬盘。这年头哪家硬盘都不靠谱,建议ST买2个,WD买2个,三星也买2个搭配使用,同容量就行。系统安装在2G的U盘上,设置完成后,启动从U盘启动即可。哪怕以后你换到AMD平台也只要直接更换无需配置。

是,NAS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连接到一群计算机上,所以NAS可以无需服务器直接上网,不依赖通用的 *** 作系统。

这些服务都可以用NAS做到,包括多媒体服务器,FTP服务器,WEB服务器,苹果服务器等等,个人或者小企业用都很适合,比搭建专门的服务器简单实用,且占地极小,功耗很低。

但是有个前提,不论你在家中或者单位建服务器你的宽带上传量必须考虑进去,否则别人访问起来也是很痛苦的事情。

我所了解的NAS只是非常简单的在一个局域添加一个NAS的存储,就可以实现存储,但是里面很多细节不太了解。NAS在我所接触到的案子中,客户都不会考虑用并且不会提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3708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 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