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延禧攻略》和《如懿传》2020年9月28日突然下架?

如何评价《延禧攻略》和《如懿传》2020年9月28日突然下架?,第1张

这两部人气不错的剧突然下架实在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我是挺看不惯这种宫斗剧的,基本上是看几分钟看不下去。即使他们拍得再好,群众间口碑再好,我都看不下去。在我看来这些宫斗剧从故事内容上来看大概可以概括成几个女性角色之间勾心斗角,相互暗算,目的是为了在男主角面前争宠。故事情节过于简单,缺乏营养,使得这些电视剧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可言,只有 娱乐 价值。

2虽然宫斗剧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艺术价值,我自己也不爱看,但我觉得把他们都禁掉的做法就略显过分了。很多时候, 娱乐 的意义就是为了工作学习之外的纯粹放松。在我们感到疲劳的时候,那些高大上的,内容丰富三观正,文化艺术价值高的作品,并不适合放松我们的心情。就像很多男生爱看足球,篮球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些球类运动从本质上说是不是也可以概括成一群男的为了抢下一个球,不惜拼得刺刀见红,拼得你死我活今天莫名其妙把宫斗剧给禁了,明天就可能莫名其妙把其他东西也禁了,都是一样的道理。

3我们应该鼓励在文化市场上的百花齐放。一个成熟的市场上不可能只有内涵高的产品,也一定存在内涵低的产品。不同文化层次以及不同爱好的人,喜欢的文化产品类型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去喜欢某些高大上的文化类纪录片,因为我们很多人根本看不懂,根本看不下去。

4宫斗剧其实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很受欢迎的,因为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在国外非常罕见。我们仔细想想,欧美国家的那些超级英雄系列的大片,究竟又有多少文化艺术价值呢但这些超级英雄大片却成为了欧美国家文化输出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宫斗剧的宣传和包装得当,它完全有机会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工具和纽带。

综上,虽然大部分宫斗剧的艺术价值偏低,但是盲目且武断的对这些剧进行下架和封禁,就显得过分了。文化产品的好坏应该有市场决定,由观众决定,而不是人为进行干预。

自2018年《延禧攻略》《如懿传》上映之后,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口碑更是爆棚。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一直居高不下,甚至霸屏 ,不少热衷粉,会选择多次观看,如今视频被下架,网友们表示无奈。

《延禧》《如懿》双双被下架,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是两部书中的人物设定矛盾有关系?

两部剧的背景都是说着清朝乾隆年间后宫争斗的故事,人物和角色也高度相似,可角色的设定却截然不同。《延禧》中的正面角色,到了《如懿》这却成了大反派了。

都是令妃《延禧》的魏璎珞,性格直爽,是非分明,敢爱敢恨,对待敌人绝不心慈手软;而魏燕婉,却是《如懿传》中最反面的角色,他机关算尽,阴险毒辣,野心勃勃,最后九死一生,确没落得好下场。

佘诗曼和周迅的娴妃角色也是大有差异。富察皇后,高贵妃,纯妃、愉如等等人物角色,两部剧里都做了相反的人物设定。同一时期的两部剧对 历史 人物这样的各执一词,难免会让观众对 历史 人物的认识出现偏驳。

其实今年年初《北京日报》对宫斗剧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为其列出了工作组的五宗罪。可能这五宗罪也是引起《延禧》和《如懿》下架原因之一。1,过于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甚至演变当下的流行 时尚 。2,精心演绎宫斗情节,恶化 社会 生态。3不吝美化帝王丞相,淡化清朝阴谋光辉。4宣传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5追求商业利益,缺少正面的精神引导。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都是“下饭神剧”突然被下架,心里还有一些不太好受。《如懿传》的下架对于主周顺来说影响不大,但《延禧攻略》对于吴谨言却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他的巅峰之作。

怎么讲呢,从甄嬛给雍正绿帽子,雍正的老娘同样给康熙绿帽子。然后到她侄女人生各种阴谋诡计中生存,脱离 历史 太多了。这如果让不了解 历史 的小孩子直观记住了很难改变印象的,其实是很不妥的。

前几年有部电视剧叫《陆贞传奇》,赵丽颖的那部。 女主在 历史 上算得上可以被鞭尸的那种大奸大恶之人,结果给美化的高大上,整成女性奋斗史了。

同样男主,加上男主整个皇室家族那就是一个 *** 蛋的精神病家族,什么恶心事都做绝了。结果呢整成了一个深情又有担当的男人了。。。

其实以咱中国人对 历史 的热爱来说,戏说剧要拍就别拍成正剧风,太误导观众了。

想想那部被下架的《太子妃升职记》,哪个不吐槽,哪个都叫好。

戏说的很彻底,观众也晓得这不是一部严肃的 历史 剧,它下架的原因吗大家懂得!只说戏说这部分做的很成功啊。

在从另一方面讲讲,宫斗!什么勾心斗角,争宠媚上,后宫,大家主母各个打胎小能手。要不然就是恶毒妾室,恶毒的还合法。整天都是这样的戏,风气能好吗?

“贱人就是矫情”,“小贱人”,“毒妇”,“负心汉”。。。。。。宫斗除了这些还留给观众啥了,大家看着是爽了,主角逆袭虐渣渣,可之后自己的情绪也受影响的,不易察觉的暴躁是存在的。

戏说,没有史实记载,凭空虚构的几个人就和 历史 著名人物联系起来了,就连服饰,布景,化妆,饮食,也完全没有 历史 的痕迹,更不要说语言,人物和事件了!就不应该花钱拍这种片!

我真的受不了了,观点不同就被举报,随即我就被通知要修改答案

我只是单纯的说了一下我对两部剧的看法,就只是单纯的表达个人喜好,就这样都不能被容下

所以我删了原回答的上半部分,但我还是要捍卫我表达喜恶的权利,所以我把上半部分的回答用代替

不喜欢的可以在评论区友好交流

我原答案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就是下面的回答

相较于某些宫斗剧来说,这两部剧称得上制作精良,角色至少有过一些基本的 历史 原型作为参考, 比起那些胡乱改编、不尊重 历史 的宫斗剧来说,这已经是制作人的良心了

第二,这两部剧的服化道考究,比如《延禧攻略》的莫兰迪色系就很出圈,是 时尚 圈搭配的宠儿

过往的某些宫斗剧不是大红就是大紫,口红甚至还有死亡芭比粉,色调简直辣眼睛

第三,演员演技在线,角色塑造得很丰满

《延禧攻略》里的佘诗曼断发那里简直是演技爆发的巅峰,而《如懿传》里的演员里估计也就霍建华演技差了点,其他的女性角色哪个不是演技在线,连李纯饰演的卫嬿婉都让人恨得牙痒痒

相较于宫斗剧的鼻祖《金枝欲孽》来说,这两部剧确实算不上出彩

在所有的的宫斗剧中,我一直认为它俩可以算中上水平了

然而它俩接连被下架,那我真的不知道留给我们观众的是怎样的电视剧,是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尴尬到脚趾在地上扣城堡吗?还是剧情逻辑不在线,把观众当傻子吗?还是套着外壳借机夹带私货,荼毒观众思想吗?

我们有基本的判断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能判断什么剧是好剧,什么思想应该接受

文娱市场不应该这样一刀切,在良莠不齐的市场上随便找来这么一两个靶子,减少我们的选择的同时也辜负了我们的期待

宫斗剧和抗日神剧,哪一个对 社会 危害更大呢?前者对女性,后者对青少年,均是有毒害的。


古装片尤其是宫斗剧,90%以上的观众,肯定是女性。究竟是什么剧情,如此吸引女性如此着迷呢?应该是满足了广大女性内心里,潜藏的攻击欲望。

这类剧往往都是一个套路:一个胸怀大志但出身卑微的年轻女孩,深入后宫,一路升级打怪、将一个个竞争对手打败,最后得到帝王欢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女性在感情生活中,主要还处在被动地位,等待男性的挑选。而宫斗剧中,女主天生丽质、自强不息、聪明伶俐、不择手段,最后大功告成,整部剧像一场紧张激烈、悬念迭生、危在旦夕,却最后大逆转的比赛,看的人大呼过瘾,欲罢不能。


打个不恰当的类比:美国好莱坞漫威中,塑造出来的黑寡妇,有点我们宫斗剧女主的意思,精神内核差不多。

可见,东西方对于女性审美和内心需求,基本还是一致的。

宫斗戏充分满足了女性内心里,最隐秘也最敏感、最渴求的那点需求,一下就击中了她们的小心脏,马上就爱的死去活来,并迅速产生心理依赖。

这是商业剧集制作的成功之处,就是要充分满足人性最真实部分的需求。

但如果过于泛滥,甚至泥沙俱下,恐怕也会对 社会 风气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采取限制的动作,应该是正确的和及时的。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魏璎宁进宫后改名为阿满,只因她冲撞了高贵妃的闺名,不过她的死更受关注,特别好奇阿满到底怎么死的魏璎珞最后找到姐姐死因了吗魏璎珞不顾父亲反对只身潜入后宫,从姐姐遗物中发现富察傅恒的玉佩,然后开始为姐姐复仇。

魏璎宁被谁杀死的

《延禧攻略》剧照

魏璎珞原以为傅恒是杀姐仇人,多次设计陷害傅恒,可傅恒用性命发誓从未害过阿满,魏璎珞顺着傅恒的玉佩和朝带查到弘昼身上,为了证实弘昼是玷污阿满的凶手,魏璎珞在皇亲贵族出宫的路上用反光来吓唬弘昼,在惊吓之余弘昼承认强暴过阿满。

知道弘昼是罪魁祸首后,魏璎珞展开对弘昼的报复计划,可她低估了弘昼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只要弘昼没犯下谋反之罪,乾隆便稍加训斥,不会对弘昼怎么样,这让魏璎珞十分不满,却也只能忍气吞声,待时机成熟再次出击。

《延禧攻略》剧照

弘昼只是玷污阿满没有杀人,他虽然荒唐也敢作敢当的人,杀害阿满的凶手是弘昼母亲裕太妃,她佛面兽心,为了保住弘昼不择手段,最后魏璎珞将裕太妃给杀死了。

魏璎宁是否有原型

《延禧攻略》阿满

魏璎珞的历史原型是孝仪纯皇后,在正史记载中孝仪纯皇后没有姐妹,只有两个兄弟,分别是吉庆和德馨,而阿满在剧中是魏璎珞的姐姐,所以历史上不存在阿满这个人,只是编剧虚构的人物。

魏璎珞也就是《还珠格格》中的令妃,在那部剧里令妃也有姐姐,还是福伦的原配妻子,看来影视剧跟历史还是有出入的,只不过为了迎合剧情,不得不安排新角色来推动故事发展,像《延禧攻略》中的阿满可是贯穿整部剧,她永远活在剧透中。

据说乾隆一生先后分封了四十多位妃嫔。清代后宫编制:皇后一人,皇贵妃 一人,贵妃 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不限数目。乾隆皇帝先后册封过五位皇贵妃,其中两名是生前赐封,三位是死后晋升的。

除了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在乾隆帝即位前夕薨逝,(1736年追封为哲妃,1745年追封皇贵妃,谥哲悯皇贵妃,衬葬裕陵地宫),其他四位都在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出现过。

《延禧攻略》是反映乾隆后宫生活的一部片子。那么,电视剧中的妃嫔们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结局,和电视剧演绎的是否一样呢?我们来粗略地对比一下:

《延禧攻略》高贵妃——慧贤皇贵妃高氏

高氏是大学士高斌之女,原为包衣,后入满洲镶黄旗。雍正年间选为四阿哥弘历使女;1734年三月,雍正帝将高氏从使女中超拔为宝亲王侧福晋。1735年封贵妃,1745年薨,终年在35岁以下。衬葬裕陵地宫,追谥:慧贤皇贵妃。

剧中高贵妃飞扬跋扈,颇步《甄嬛传》华妃后尘,不过其一生没有子女记载但却能久宠不衰,一直晋升至皇贵妃来看,也是相当美貌聪慧的女子,盛年而卒也说明了高氏不过是无数后宫薄命红颜中的一位。

《延禧攻略》纯妃——纯惠皇贵妃苏氏

苏氏为苏召南之女,生于1713年五月二十一日。初入侍藩邸,1735年生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后封纯嫔。1737年晋纯妃。1743年生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1745年晋纯贵妃,同年生皇四女。1760年四月十一日晋皇贵妃,四月十九日薨,终年47岁。谥:纯惠皇贵妃,葬于裕陵妃园寝。

纯妃一出场就是温柔典雅,聪慧可人,没有锋芒毕露,却是绵里藏针,非常精细的一个女子,她一直和皇后统一阵线,避宠而能居于妃位实在是不简单。当与傅恒鸳梦破灭,纯妃开始争宠,从而一路飙升。

《延禧攻略》嘉妃——淑嘉皇贵妃金氏

(1713--1755),武备院卿三保之女,其兄为工部尚书金简,正黄旗包衣人。1735年封金贵人,1737年晋嘉嫔,1739年生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1741年晋嘉妃。1746年生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1748年晋嘉贵妃。1752年生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1755年薨,终年42岁。谥:淑嘉皇贵妃,衬葬裕陵地宫。

嘉妃是以高贵妃的党羽出现的,是一个很阴险的女子,后来被打入冷宫。但是真实的嘉妃剩余二个儿子,晋封贵妃,终年42岁。死后谥皇贵妃,说明其命运还是不错的。

《延禧攻略》庆妃——庆恭皇贵妃陆氏

(1724--1774)陆士隆之女,生于1724年六月二十四日。1748年已封陆常在,1751年晋庆嫔,1759年晋庆妃,1768年晋庆贵妃。1774年七月十五日薨,终年50岁,葬于裕陵妃园寝。她在乾隆年间虽然不断晋升,但是并未得到皇贵妃之号。因为她曾经在嘉庆帝年幼时抚育过他,关怀备至,嘉庆帝感念其恩,1799年追谥庆恭皇贵妃。

庆妃在电视剧中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但事实上她相对来说却是命运最好的一个女子。也许因为她和令贵妃交好,抚养过嘉庆帝有关系。

历史记载都是干巴巴的,电视剧演绎的人物血肉丰满,棱角分明,个性十足,但是却有相当多的戏说成分。历史上的后宫真的如电视剧一般波谲云诡,瞬息万变吗?我一直表示怀疑。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排除后宫女子的心机,但是她们的生活受到的局限是很多的,能够变化万千的争宠、宫斗是很困难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347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 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