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硬盘应该怎样分区?

服务器硬盘应该怎样分区?,第1张

使用磁盘阵列,以备不时之需
参考资料:
磁盘阵列是RAID的中文名称,也就是将多个物理磁盘组成一个逻辑磁盘。目前RAID常用的有RAID0,RAID1,RAID0+1/1+0,RAID5。
我们以两个80GB的磁盘为例。
RAID0是将两个磁盘连接变成一个逻辑磁盘,结果是我们得到了一个120GB的逻辑磁盘,数据是分别写在2个磁盘中的,读取时从2个盘中一起读,可以成倍的提高存储子系统的性能。但这种方法安全性是最差的,一旦有一个硬盘损坏,所有数据就都没有了。
RAID1是将2个硬盘划分为两部分,一个存数据,另一个做备份,也就是说80GB存数据80GB做备份。这样的数据安全性是最好的,但磁盘空间利用率很低,只有50%。
至于RAID0+1/1+0和RAID5是要用4个或以上的硬盘才能组建的。RAID1+0/0+1是结合了RAID0和RAID1各自的优点,即既有安全性有可以提高系统性能,但组建成本太高,一般只用在服务器上。
现在的硬盘分为PATA和SATA两种接口,其中PATA硬盘就是我们常说的并口硬盘,最高传输速率是133Mb/s,而SATA是串口的,目前主流的产品最高传输速率是150Mb/s,下一代标准是300Mb/s(就是SATA2)。但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不高,只有60-70Mb/s,所以SATA接口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性能提升,但由于SATA的数据线只有7根,所以会比80线的PATA硬盘传输距离更远,机箱内的散热也会更好一些。
PATA硬盘现在的所有主板都支持,是一个40针的长方形接口。而SATA只有从865时代才开始由主板直接支持,是一个7针的L型接口。
关于缓存,其大小和主板的支持无关,但和性能密切相关,8M的当然比2M的好,但价格也会高一些。
具体原理和组建方式,由于这里没办法上传大量的步骤 所以请你到这里下载一下就可以了 这里有详细图文说明以及安装步骤:下载地址
>磁盘分区是用分区编辑器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部分。 一旦磁盘被分成几个分区,不同种类的目录和文件可以存储在不同的分区。分区越多,异地越多,可以更精细的区分文件的性质,存放在不同的地方,按照更细分的性质来管理文件;但是太多的分区会成为一个问题。空间管理、访问权限和目录搜索的方式取决于安装在分区上的文件系统。当更改大小的能力取决于分区上安装的文件系统时,需要仔细考虑分区的大小。硬盘分区本质上是硬盘的一种格式,然后你就可以用硬盘保存各种信息了。创建分区时,硬盘的物理参数已经设置好,主引导记录(MBR)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储位置也已经指定。对于文件系统和其他 *** 作系统,管理硬盘所需的信息是通过高级格式,即format命令来实现的。事实上,您可以只创建一个分区,并使用全部或部分硬盘空间。但无论分多少个分区,无论使用SCSI硬盘还是IDE硬盘,都必须将硬盘的主分区设置为活动分区,才能通过硬盘启动系统。

服务器如果做了raid1 没必要再特别分区
数据最关键,分区不能挽救数据
就算你mysql,serve-u转载非系统盘,只要系统盘(c盘)比如中病毒,无法启动等等。存在mysql数据库里头的文件一样弄不出来。用计划任务备份mysql工具备份数据才是好方法
建议你分两个区,C盘大一点,D盘放点安装源文件什么的
经常备份mysql数据,再做个全硬盘ghost,就算系统坏了,ghost一下硬盘,导入mysql数据就能把数据损失降到最低

划分办法:1点“我的电脑”右健-管理-->2选择磁盘管理-->3点下一步-->4一直执行“下一步”-->5选择“未指派磁盘”点右键,新建卷-->6执行下一步,空间容量自己划定分区的大小,如果不改,默认只分一个区-->7执行下一步,指派驱动器号-->8卷区格式化,选择执行快速格式化-->9完成。希望八度网络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以ext4文件系统为例,设计的时候分为4个部分

由于 ls -l 获取的是i节点记录的数据使用的数据块个数,而 du 则是通过i节点获取实际大小, 所以 ls -l 和 du 显示的数据大小不同。

RAID全称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也就是磁盘阵列,通过整合多块硬盘从而提升服务器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提高数据处理时的I/O性能。

RAID目前常用的是RAID5, 至少需要3块硬盘,其中一块硬盘用于奇偶校验,保证数据安全,其余硬盘同时读写,提高性能。此外,你还需要知道最原始的是RAID0,同时将数据读写到所有硬盘里,速度就变成了原来的N倍。RAID1至少需要两块盘,其中一块硬盘是另外硬盘的镜像。它不提高读写效率,只提高了数据安全性。RAID10是RAID0和RAID1的组合。

目前的服务器都配备了硬件RAID卡,因此在为服务器增加或更换硬盘时,需要 格外注意

fdisk只能对不多于2TB的硬盘进行分区

假如你的硬盘大于2TB,那么会输出如下信息

提示信息中的警告中,就建议"Use parted(1) and GUID partition table format (GPT)"

因此,对于大于2TB的硬盘就需要用 parted 进行分区

输出信息如下

创建新的GPT标签,例如

设置单位

创建分区, 比如我将原来的10T分成2TB和8TB

查看分区表

输出如下

退出

此时会提示"Information: You may need to update /etc/fstab" /etc/fstab 用于设置开机硬盘自动挂载。如果硬盘被拔走了,而 /etc/fstab 没有修改,那么会就提示进行修复模式。

在挂载硬盘之前,需要先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用的命令为 mkfs , 使用 -t 指定文件系统,或者用 mkfsxxx ,其中xxx就是对应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有如下几类

目前最流行的是ext4和xfs,足够稳定。其中xfs是CentOS7之后的默认文件系统。

之后用 mount 进行硬盘挂载,分别两种情况考虑

一种是新建一个文件路径,进行挂载。

另一种是挂载一个已有目录,比如说临时文件目录 /tmp 挂载到新的设备中。

第一步: 新建一个挂载点,将原有数据移动到该目录下

第二步: 删除原来的 /tmp 下内容

第三步: 重新挂载

和mount相关的文件如下

此外mount在挂载的时候还可以设置文件系统参数,例如是否支持磁盘配额,对应 -o 参数

第零步: 检查服务器是否具备RAID阵列卡,如果有,则需要先为硬盘做RAID。

第一步: 使用 fdisk -l 检查硬盘是否能被系统检测到

第二步(可选): 假如需要 硬盘分区 ,则用 fdisk/gdisk/parted 对硬盘划分磁盘

第三步: 使用mkfs进行磁盘 格式化 ,有如下几种可选,

第四步: 用mkdir新建一个目录,然后用mount将格式化的硬盘挂载到指定目录下。卸载硬盘,则是 umout

第五步: 修改 /etc/fstab 将硬盘在重启的时候自动挂载。 注意 : 如果硬盘不在了,则需要将对应行注释掉,否则会进入到emergency模式。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 进行许可。

1、右键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以下是已经分好的磁盘,如果需要更改容量,需要确认磁盘无文件,否则将导致所有数据丢失,C盘为系统盘一般默认不要动磁盘文件以及容量)。
2、磁盘已分配的情况下,需要首先删除原分配的磁盘,右键删除——磁盘分区。
3、删除完后,所有容量会自动合并,右键——添加磁盘分区进入分区向导。
4、选择——主磁盘分区。
5、选择想分配的磁盘大小(1G=1024M)。
6、选择磁盘符号——默认按照C(系统盘)、D、E依次排列。
7、勾选——执行快速格式化。
8、点击完成即可,如果想多分些磁盘按此 *** 作,计算好总容量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346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 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