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专网,剖析三大运营商的战略布局

5G专网,剖析三大运营商的战略布局,第1张

2021年7月24日,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主办、SDNLAB承办的2021中国5G网络创新论坛上,多位嘉宾提到5G专网的发展与应用。SDNLAB对此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会上,中国电信研究院行业应用研究所赵婧博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垂直行业面临着IT架构变化、云网融合、云边协同、OT/IT/CT融合等挑战,传统专网方式在覆盖能力、传输能力、连接能力、可靠性、安全性、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无法很好满足行业客户的业务需求。


传统专网模式下,企业从生产、管理、物流到办公需要部署多张独立专网,运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另外由于各种制式的网络来自不同供应商、不同时期,导致后台无法连通、频段存在干扰。



5G专网高度契合数字化转型需求,是OT+IT+CT的全面融合与提升,也将是5G垂直行业应用的第一爆点。


根据3GPP标准定义,5G专网分为独立部署模式(SNPN)和公网集成模式(PNI-NPN),其中公网集成模式又根据与公网共享程度不同分为“与公网部分共享(共享RAN或共享RAN及核心网控制面)”与“与公网端到端共享”。


独立部署模式是国家提供专用的5G频段,用于行业用户自建5G专网。公网集成模式是依靠运营商,利用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技术为企业建设/租赁专网。


网络切片还是专用频谱


分配到专用的5G频谱资源,企业想要独立建网还要拥有基站、核心网等整套网络资产,在建网过程中投资的成本很高,普通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无法承担购买和部署全套5G网络的费用,另外后期还需要一些专业的运维人员来维护网络。


企业自建5G专网


但通过此方式建立的专网隔离好、时延低、安全性高,网络环境更加自主可控,可以不依赖于运营商提供自己所需的服务。


网络切片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5G的核心网、无线网分割成多个部分,分别支撑不同业务,保证各个切片网络之间互相隔离,从而保证专网的时延和可靠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向运营商定制网络切片服务,无需自建网络基础设施,节省了建设网络的成本,后期运维成本也较低。同时可以定制不同的网络切片,在不同程度上共享专网,不需要分配单独的频谱资源。但利用切片技术其实是属于虚拟专网,尽管在不通切片上,但物理网络、供电、传输系统等还是同一个,在安全性及隔离性上没有自建专网高。



那么5G专网究竟是分配专用频谱还是采用切片技术好比较好?


自建专网对企业实力有着一定的硬性要求,且专用频谱难以获取。公安、军队等对安全性要求高的行业会选择自建专网模式,而传统的一些企业对这方面要求没那么严苛,会选择利用切片技术的公网集成模式。


赵婧博表示,5G专网不光对于行业是一个机会,对于运营商来说同样也是重要的转型契机。针对不同行业的用户,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和业务需求,打造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5G专网,从而让5G最大化的使能千行百业。


三大运营商的5G专网


三大运营商的5G专网业务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


中国移动5G专网包括优享模式、专享模式、尊享模式;中国电信推出5G专网致远模式、比邻模式、如翼模式;中国联通推出5G虚拟专网、5G混合专网、5G独立专网产品。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姜怡在会上介绍了中国移动基于“优享、专享、尊享”的5G专网产品体系。



#

优享模式

通过QoS、网络切片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业务优先保障和业务隔离,满足网络速率、时延、可靠性优先保障的需求,达到业务逻辑隔离、按需灵活配置的效果。该种模式面向大部分广域业务和部分局域业务,如工业园区视频监控、人员及物品跟踪、数据采集类业务等。

#

专享模式

在公共网络基础上提供定制化无线网络(如无线网络增强覆盖),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数据流量卸载、本地业务处理,满足数据不出场、超低时延等业务需求,为客户提供专属网络服务。

#

尊享模式

尊享服务模式通过基站、频率、核心网设备的专建专享,进一步满足超高安全性、超高隔离度、定制化网络的需求,达到专用5G网络、VIP驻场服务的效果,适用于局域场景,如矿区、井下等。


中国移动“果核”产品是基于一体化集成模式,按需集成UPF、5GC、边缘计算、小型SPN、BBU、IMS等能力的5G专网定制化集成解决方案。



在中国移动对外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显示,中国移动上半年全网共签约 900 个省级区域特色项目,拓展 452 个 5G 专网项目,合同金额超千万,DICT 大单 122 笔,带动DICT 增量收入超 60 亿元,政企客户数达到 1553 万家。


中国移动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了5G智慧园区专网,在杭州移动布设的5G网络基础上,XG实验室研发出一套全新的5G专网安全架构体系,大幅提高5G专网的安全性和易用性。


据阿里介绍,达摩院XG实验室通过自研基于5G核心网的EAC(Enterprise Access Controller),创新实现5G鉴权信息与企业认证信息的打通,搭建起一个安全、智能、灵活扩展的5G企业专网。


中国移动还与南方电网展开了合作,针对深圳市南方电网业务中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智能分布式配网差动保护和配网自动化三遥)、电网应急通信保障及配网计量等4个业务特性,基于5G SA架构和切片技术提供系统性的5G指挥电网解决方案,该案例旨在 探索 面向垂直行业的5G创新业务及需求,验证5G网络及业务的能力,并为5G商用奠定基础。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研究院陈运清表示,中国电信 5G 专网是“网定制、边智能、云协同、X 随选”融合协同的综合解决方案,“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致力于“云改数转”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电信推出三类模式:以“致远、比邻、如翼”三类服务模式为基础服务不同行业客户,实现“云网一体、按需定制”。



#

致远模式

致远模式是面向安全组网型政企客户提供的定制网服务模式。该模式基于中国电信5G 2B专网资源,通过VPDN、QoS、灵活资源调度、DNN定制和切片等技术,为交通、物流、教育、农业、卫健、应急、政法、居民服务、住建、能源、工业等11个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差异化保障的网络连接服务,同时可以直通天翼云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行业应用与服务。


典型案例:深圳智慧警务


中国电信联合深圳公安率先 探索 5G专网技术和警务实战系统的应用结合方案,可满足新型警务设备(如无人巡逻车,警务AR,警用无人机)需要大范围移动视频回传;满足支持立体化、快速部署要求,支撑警务快速部署能力;满足警务连接高可靠和安全隔离要求,提供专网隔离,组网安全对接,空口优先保障。

#

比邻模式

比邻模式是面向时延敏感型企业客户提供的定制专网服务模式。该模式基于5G 2B专网资源,通过多频协同、载波聚合、超级上行、边缘节点、QoS增强、无线资源预留、DNN、切片、边缘节点等技术的灵活定制,为企业客户提供一张带宽增强、低时延、数据本地卸载的专有网络,配合MEC、天翼云,最大化发挥边缘计算、云边协同优势,为企业客户的数字化应用赋能。


典型案例:广东美的智慧园区


美的向个性化生产、柔性化制造转型方向明确,但当前业务面临较多问题,中国电信携手美的打造了基于5G+MEC支撑智慧工厂应用场景。


#

如翼模式

如翼模式是面向安全敏感型企业客户提供的定制专网服务模式。该模式基于中国电信5G 2B专网资源,充分利用超级上行、干扰规避、5G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等技术,按需定制专用基站、专用频率和专用园区级UPF等专用网络设备,为客户提供一张隔离的、端到端高性能的专用接入网络。同时可以按需定制MEC与行业应用,对专网提供专属运维支撑服务。


典型案例:青岛国网


中国电信联合华为、青岛国网首次依托边缘计算及5G端到端切片实现毫秒级精准负荷控制装置负荷量上送及整组传动测试试验,测试结果显示5G通道时延满足毫秒级需求。随着测试的成功落地,国网全国范围内首套5G公网专用模式下的毫秒级精准负荷控制装置在青岛供电公司投入试运行。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研究院黄蓉介绍道,中国联通的5G专网分为虚拟专网、混合专网、独立专网三种部署方式。

5G虚拟专网

基于中国联通 5G 公众网络资源,利用端到端 QoS 或切片技术,为客户提供一张时延和带宽有保障的、与中国联通公众网络普通用户数据隔离的虚拟专有网络。适用于广域专网业务,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新媒体、高端小区及办公、智能交通(包含自动驾驶)等场景。

#

5G混合专网

以5G数据分流技术为基础,通过无线和控制网元的灵活定制,为行业用户构建一张增强带宽、低时延、数据不出园的基础连接网络。核心网用户面网元UPF为行业用户私有化部署,无线基站、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根据客户需求灵活部署,为用户提供部分物理独享的5G专用网络。适用于局域开放园区,包括交通物流/港口码头、高端景区、城市安防、工业制造等。

#

5G独立专网

采用专有无线设备和核心网一体化设备,为行业用户端到端构建一张与公网数据完全隔离的独立专网,包括gNB、AMF、SMF、UPF、MEC等5G系统的所有网元功能。适用于局域封闭区域,包括矿井、油田、核电、高精制造、监狱、军队等。


在山西霍州庞庞塔煤矿800米的井下,中国联通搭建了全国第一张井下5G专网,解决了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问题。


中国联通与湛江钢铁案也展开了合作,业务首先通过基站专用无线通道到达企业的5G核心网,然后路由到了自己的业务服务器,从而实现了企业业务和公网业务的隔离。


湛江钢铁通过投建5G核心网打造了智能化钢铁工厂技术平台,目前已实现了炼钢厂风机在线检测与诊断、焦炉四大车、硅钢移动 *** 控、机器人远程 *** 控、智能头盔远程指导等应用场景的落地。


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5G专网架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三大运营商5G专网的架构基本一致,都可以灵活满足行业客户的差异化诉求。


挑 战


5G专网市场空间巨大,部署的案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企业能否自建5G专网,最重要的还是频谱的获取,频谱资源有限,并非随需随得。在大多数国家,频谱被视为一种自然资源,其使用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控制,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需求分配资源。GSMA建议监管机构应避免在关键的频段中为垂直市场留出频谱,其认为这种做法将阻碍5G最大使用效率的全面释放,并浪费频谱资源。


2市场上行业项目需求差异性较大,产品标准化不足,针对具体项目,运营商难以快速构建解决方案并快速开通。


3 赵婧博表示5G专网的ToB能力尚不完备,短板需要逐步补齐:5G网络差异化能力不完备;行业和场景化解决方案未产品化;定制化化规建维优营需完善;商业模式需创新。


虽有挑战,但总体来说5G专网发展前景巨大,GrandView Research预计全球5G专网市场规模在2020年至2027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78%,到2027年达到71亿美元。


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除了运营商,云服务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都有意抢占5G专网市场。相信随着技术的升级,未来5G专网将会在各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文章转发自SDNLAB

5G对于云计算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5G本质上讲的是端到基站通信的问题,但实际上应用的链很长,5G只是其中的一段。当5G这个技术出来后,高可靠、低时延、大规模机器连接,移动带宽会变化非常大。
第一,高可靠。超低时延的确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应用层面短时间看比较少,后端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出来。如果5G无线的时延降低后,带来的挑战是后面的环节要想办法降低,同时这也是一个比例的问题。
第二,边缘计算。边缘计算的好处在于延时,很多的处理从端到边缘就结束,而不用到云上面,包括安全控制,有的边缘计算可以控制的场景下可能安全性好一些。还有一些服务,因为后面很长链路出问题很大,如果端到边缘距离比较短,出问题的概率比较低,当后台断了还是可行的,这是重要的边缘计算方面。
从时延角度来讲,目前互联网用的比较多的是CDN,在5G下CDN的重要性会大大提升,因为大家追求低时延的要求,当5G的时延低了,带宽大了对内容响应有很大的提升,CDN有很多结合的地方。
第三,异构资源。对用户体验,从前端传输到后台设备的传输,这是一个大的周期。如果对花在传输上的时间变短,客户要求计算是否可以更快,这是自然的选择。如果计算慢存储时间短那用户体验就不好。
现在有了异构计算,比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GPU的方式,现在计算不仅仅是由GPU还有各种各样的加速,可能有FPGA还有AM不同的计算,这是大的趋势,按照统一的方式,所有的计算都是X86的。
第四,存储。5G从低时延的角度来讲,要更快更好,。很多存储计算体系结构来说,很多体系都在存储结构当中,这个趋势也是可以匹配起来的,在存储领域力度要高,而且速度要快。业界在研究内存和外存和的方式,内存掉链了也不会掉技术,整个体系架构,冯诺伊曼的体系架构在某些点在改造,使得在传统的性能改变,甚至在存储加处理器来提升处理速度,缩短处理周期的时延。
第五,网络的整体改造。5G本质上解决的只是终端的最后一公里,当然可能连最后一公里都到不了,如果频率高了距离会近一些,这只是传输链当中最小的一段。从云平台构建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把整个网络统一考虑规划,不仅仅是最后一公里那一段,比如DC的网络要更加低时延,还有网络整体架构,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利用5G端时延下降的情况,而且使得时延更加降低,也就是端到端的网络时延降低,不能依靠5G那一端。
第六,大规模连接方面,包括大规模的机器通讯,对整体云上的影响也是比较大,我们知道5G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每平方公里的连接速度可以超过200万个,传统的通讯不需要这么大的通讯量,因为没有这么多的人,在互联网的发展往万物互联的方向走,需要更多的物件、器械、小设备都会连上来,对5G带来一个大的推动作用,从云端来讲需要结合起来看怎么做。

5G作为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峰值速度达到了10Gbps,下载一部1G的,几秒钟即可完成,是当前4G网络传输速率的数百倍。 实际使用过程中,其下载速率也能保证1G以上,几乎可以秒杀我们现在使用的宽带。 所以很多人认为,可以剪掉家中的网线,彻底拥抱5G网络。真的是这样吗,下文分析分析。

稳定性和信号覆盖


流量资费问题


总之,5G网络的普及,不会淘汰家庭宽带。5G网络的主要应用在于万物互联,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转眼2020年5G很可能就商用了,再之后要不了几年,5G自然就会普及。

5G的普及必然会带来手机上网的高速时代。

那么问题来了,5G普及之后,有线宽带和无线WiFi会不会被淘汰掉?

我看到过一个概念

5G无线固定接入

大概就是小区里面一个基站,然后每家每户通过自家接收机和基站对接,实现固定接入

这似乎在农村会比每家架光纤成本低多了?或是甚至在城里完成光纤最后一公里的任务?这样成本似乎也会比家家架光纤低得多

但是取代WiFi估计不现实,除非5g不再按流量计费

先说有限宽带。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

5G改变的只是技术层面的,不能改变商业。

要想淘汰有线宽带和WiFi,和技术有关系,但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商业上的问题。

不同的成本模型,导致不同的收费方式,导致用户不同的使用习惯,一切都是商业。

5G会带来改变吗,不会,因为成本模型没有本质变化。

再说WiFi。

处于技术爆炸时代的我们,生活方式近十年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家中的PC是不是已经许久没有开过机了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快速发展,让传统的PC机已经退居二线。往常我们浏览网页、网络 游戏 、观看在线视频、社交聊天等需要PC才能进行的行为,现在只需要使用移动设备就可以进行。而且,传统PC需要网线连接才能接入互联网;现在,我们的移动设备只需通过WiFi便可以畅游互联网世界。

无论是3G/4G以及正在研究中的5G,移动网络和WIFI的关系会一直是融合和互补的关系。WIFI作为无线局域网WLAN的最经济也最有效的部署方式,会长期存在。

以国外4G较发达国家的4G网络为例,当各种视频类应用越来越普及的时候,4G网络负荷越来越高,用户可分配资源越来越少,用户实际得到的速率很低。部分运营商开始用WIFI来分流。最基本的业务配置是Voice over LTE, Video over WIFI。WIFI作为非授信的无线网络接入4G核心网,成为4G网络很有效的补充。对于WIFI技术后续的演进,80211x也在极力扩展自己支持移动通信的能力。

所以,WIFI不会消失,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商业层面(成本),WIFI都会继续存在,它和移动网络都会是不断融合与互补的关系

你认同吗?

5G网络和WiFi各有自己的使用场景和对象,及时5G时代来临,也不会淘汰WiFi。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手机能够上网两个途径就是通过手机自身的移动网络,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通过WiFi,最终接入云端或者ICP服务器。据统计,目前所有的数据流量中有70%是通过Wi-Fi网络进行传输的。仅就看智能手机的话,目前有50%的数据流量通过Wi-Fi网络承载,而到2020年这一占比将会进一步增长,达到60%的水平。

移动网络技术从1G发展到现在的5G,从最开始的语音作为主要需求,到3G和4G时期,以数据作为主要需求的电子支付和电子商务等应用场景极大的拉高了对更高速率的需求,一方面移动网络技术往5GNR演进,另外一方面,WiFi也演进到WiFi 6的80211ax标准。

对比了5GNR和WiFi 6的技术发现,它们都是基于OFDM编码技术,都有支持MIMO技术,支持很高的调制方式,这些技术都是保证了5G和WiFi 6能提供较高网速的保证,比如5GNR协议中的峰值速度可以达到20Gbps,而WiFi 6也就是80211ax也可以到98Gbps,这样看上去,5G确实在速度上面占有不小优势,那是否能让5G直接取代WiFi呢?

答案显然是不行。

首先,WiFi offload的概念已经提了很多年了,这是一种让移动网络和WiFi融合的方案。在4G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移动网络和WiFi offload的案例就是VoWifi的应用。VoWiFi对于国人可能还很陌生,主要是国内运营商并没有商用这个技术。

其实VoWiFi就是voice over WiFi的意思,跟Volte是不是有点类似,在4G时,已经考虑到4G基站和承载网等资源有限,尝试打电话直接通过WiFi的接入IMS核心网,再走出的方案。

5G同样有这样的方案,比较无线网络的基站资源还是有限的。在 3GPP 定义的5G标准中,5G核心网可以同时接入和管理基于3GPP标准的RAN(NG-RAN)以及非3GPP标准的RAN(如Wi-Fi),这个架构是4G到5G非常重要的变化。这意味着5G和Wi-Fi的进一步 融合 ,将能够使用户可以在室内外移动时,实现无感知的Wi-Fi与5G网络切换。

其次,5G网络使用的频谱频率很高,特别是毫米波段的5G更是使用着28GHz和39GHz的频率,这样一来,5G的弱点就非常明显,信号衰减大,容易受阻挡,覆盖距离短等问题,毫米波在大气传播中主要受氧气、湿度、雾和雨的影响特别严重。

1、60GHz必须承受约20dB/km的氧气吸收损耗,而28GHz、38GHz与73GHz情况就好多了,这也正是目前一些运营商将28GHz定为主要测试对象的原因。

2、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其信号在1公里内可衰减一半(3dB/km)。和湿度同理,毫米波在通过雾和云层时,也会产生衰减。

3、极端情况下,在特大暴雨天气下(降雨强度为50毫米/小时),毫米波传播损耗可达到184dB/km。

为此,人们想出了大规模天线阵列和波束赋形等技术来改善,但效果有待实网中检验。

第三,最后就是费用问题。为了追求更好的5G网络覆盖,到2025年,5G基站可能会部署到450万座,而运营商的成本要由谁来买单呢,那肯定还是消费者。消费者向移动运营商支付的月租费和数据流量成本仍然相对较高,短期内5G数据服务价格并不会降至太低水平。

综上所述,5G和WiFi短期内不会谁取代谁的问题,相反,他们会更加融合,并相互补充。

感谢阅读! 如果有不对之处,敬请指出,如果觉得还OK,请留下你的赞和关注。再谢

如果你指的是传统的2m宽带,那说1000倍倒是没有问题,如果是指现有的百兆千兆宽带,那5G是没有这个水平的。

5G现代4G也就是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时延,更大的接入能力,至于能够带来哪些变化,可以预见的是流量资费的进一步下降,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成本越来越低,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会更频繁的停留在互联网上面。

其他的就是互联网上的高清视频会成为主流,高清全景视频直播业务得以实现。跨平台控制传输也由于时延降低到毫秒级得以让人感觉无缝衔接。

至于淘汰宽带,暂时那是不可能,现有的情况下有线的成本更低,可以提供的服务质量也更稳定。

这是一个讨论性的话题,对于未来的5G,或者说现在已经到来的5G技术,它的宣传相当的厉害,比较当初的4G宣传也是很厉害的,说它的速度有多快多快,可是实际上大家也发现了,它还是没有WIFI快,它还是没有10M的光纤快。5G加是一样的,虽然它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现在宽带的1000倍,但是要知道它不可能淘汰宽带的,因为它还是要用宽带。

对于现在的宽带其实它是承载,正如5G加是一样的,虽然对于用户来说,使用的是无法的,但是实际的传输还是光纤,这个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所以说5G再快,还是跑的光纤,5G只是一种传输的方式,并不是传输的载体,这个是根本性的,所以对于是载体的宽带来说,并不会被淘汰,相反,随着5G的深入和商业化,宽带会更加便宜,也会有更多指把它共享化,所以未来的使用网络成本会直线下降,这才是真的。这就是我的个人理解吧,并不一定正确,也许需要相对专业的人士来解答一下。

关注黑米桃,和我一起交流互动。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关注:「温暖阳光的味道」,不定时为大家放送福利哦。

首先题主问题的答案是暂时不会的,将来的话就不一定了,因为现在时代进步的这么快,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整个人类的前进速度,我以前小时候就在想我们人类会不会有一天到其他的星球上去生活呢?也许到那时我们真的发明出了可以把其他的介质转化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不在需要基站什么的也能上网呢!


好啦,我们把思绪拉回来,有点扯远了,下面就来说说我的个人观点,为什么暂时取代不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更新换代

首先每一样新的事物出现,我们大家都是持观望的态度,就像这次的5G,多少年前就已经在说这个事了,经过了这么久,到目前为止还是才刚刚开始有点样子。 就拿我们现在的手机来说,5G手机最近才上市,可见其是经过了很久很多次的测试,研发等等工序才发布出来,所以说就更别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宽带网络了,需要电脑也接收从5G信号转发过来的信号,以及我们平常关于生活公共的方方面面的设备,都要来一次变革,推陈出新, 可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还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稳定性

刚才说了设备都要更新换代,那么新技术出来,前期肯定是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期,而且我们现在的电脑大多数都是插网线的,还有监控,以及其他领域的设备都是插网线的居多。 其实我想说的是,主要还是要考虑到实不实用,换了之后玩不稳定,要说就目前的技术来说,无线的传输方式肯定是没有有线稳定的,尤其现在打 游戏 ,以及直播等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一旦掉线,可想后果是很严重的。


对人的影响

如果说要全部使用5G的信号来完成生活的全部工作,首先那5G的基站得建设的非常的密集,而且在大型的公共场所,要布置更多的基站,才能满足同时非常多的人去连接而产生的流量,对设备也是很大的一种考验, 这样密集的设备每天在我们的周围24小时365天不间断的工作着,时刻发出信号,虽说都要经过国家的检测后才能使用,但是这么一直长期的持续的信号,日积月累多多少少还对人体有点影响的, 大家说是吧!


总结

综上几个方面来说就目前来说暂时是不可能替代的,传统宽带还是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待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也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作者最关注的一点就是有线宽带非常稳定,不知道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呢?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美国都6G了,5G只是一个过渡产品,美国永远都走在中国前面。5G只是速度快点而已,那也是理论上的,实际也不是那么快,和有线上网差不多,不要报太大幻想。

5g会不会辐射大,影响 健康 ?

记住有一天即使能替代宽带,也不会用这个技术的,因为通讯公司明白多条宽带多条财路,他们不会砸自己饭碗的!

要看怎么使用了

这种东西,一般只适用于商用,分分钟几个G流量没了。

普及也需要手机的全面更新换代(5G网络基带)

也就是说,不换个手机用不了5G。

再快也是理论速度,然而根本没有任何设备去供你达到最大峰值,如果按照宽带的方式的话,也许宽带会被淘汰(毕竟是信号,不太稳定)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相比于4G,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多的连接数、更快的移动速率、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灵活的业务部署能力。体验的速率可以达到2Gbps,比如下载一部高清只需要几秒钟。
温馨提示:办理联通5G套餐可以享受到更高的速率。

5G一旦得到应用并大规模普及,对 社会 意义重大,目前信息 科技 由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转变,但受制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限制,导致物联网并没有规模化应用,当5G商用后,万物互联才能成为可能。

5G运用后,我觉得以下行业会迎来爆发式发展:

1、虚拟现实(VR/AR),前两年炒的火热的虚拟现实没有爆发,很大原因受制于网络宽带,5G一旦得到应用,网络足以支撑虚拟现实的运营,届时 娱乐 、 游戏 、购物等场景会大量使用VR/AR。来自爱立信的报告指出,VR和AR将随着5G技术的到来成为主流。

2、大视频,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大视频是核心战略之一,整个互联网流量绝大部分是来自视频流量,但5G得到应用,大视频将会为运营商带来巨大财富,从 体育 赛事到城市安防等。

3、无人驾到,5G是无人驾驶 汽车 商业落地基础设施,没有低延时、超高速的网络,无人驾驶落落地就遥遥无期,目前大多数无人驾驶测试,都是超慢速测试,去年优步在低速下测试还造成严重事故,所以5G的部署将会使得无人驾驶落地核心,这个时间窗口在2020年。

由于5G在保障高稳定性与移动性下,以及瞬时响应下,从而大幅提升自动驾驶的性能,当无人驶 汽车 技术日益成熟,甚至还将催生全新的乘客经济,英特尔做出预测,无人驾驶将催生7万亿美元的“乘客经济”。

第一个是通讯设备行业

因为通讯设备是5G的基础,只要基础设备做好了,我们才能用上5G。而且,几乎大部分地区都在部署5G,需要用到的通讯设备非常庞大。这种情况下,通讯设备行业必然会迎来一波红利。但是考虑到通讯设备已经是老制造业了,利润并没有以前的多,现在算是一个小回暖吧。

第二个是智能手机

5G虽然不是为智能手机准备的,但是在智能上的运用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陷入了瓶颈的智能手机行业会迎来一波换机潮。智能手机行业也会用来一波红利,没有那么快的衰退。

第三个是高清视频行业

5G来了之后,流量就便宜很多,而且非常快。所以,在手机上或者是平板上进行看高清视频的话就变成了可能了。

所以,高清视频行业会迎来一波发展,而且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风口。大家看,这两年短视频的发展真的非常快,但是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开始而已。

至于自动驾驶、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未来的技术是需要用到5G技术的,但是5G技术只不过是一个基础技术而已,决定这些新技术能否出现的是这些技术是否足够成熟,能否应用。

大家都知道,马上 5G 时代就要来了,5G 号称网速能达到 4G 时代的 100 倍,那么 5G 的来临会让那些行业获得新生呢?

1、 手机行业。

现在几乎人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机,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只能手机了。

而 5G 的到来,第一个受益的就是手机行业了。

现在的手机都是 4G 手机,如果要用上 5G 的功能,必须要换 5G 手机。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全球移动手机的用户高达 33 亿左右。

如果按照这样计算,这个换机潮,有上万亿的市场的规模。

2、无人驾驶

就目前来讲,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了。

Google 已经开展了定点试验,而我国的无人驾驶技术也弱,早前已经在深圳开展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试验。

而目前大多数无人驾驶测试,都是超慢速测试,去年优步在低速下测试还造成严重事故。

无人驾驶由于对于网络与延迟的容错性较差。

而 5G 在保障高稳定性与移动性下,以及瞬时响应下,能大幅提升自动驾驶的性能,当无人驶 汽车 技术日益成熟,甚至还将催生全新的乘客经济,英特尔做出预测,无人驾驶将催生7万亿美元的“乘客经济”。

3、VR/AR

前两年炒的火热的虚拟现实没有爆发, 2014 年 Facebook 以 20 亿美元收购 Oculus VR 后,掀起了高潮,在当时被视为下一场计算机革命的重要趋势。

遗憾的是经过多年,虚拟现实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由于受制于网络的。

而 5G 一旦得到应用,网络足以支撑虚拟现实的运营,虚拟现实以及其它形式的沉浸式体验,届时 娱乐 、 游戏 、购物等场景会大量使用 VR/AR。

有报告指出,VR 和 AR 将随着 5G 技术的到来成为主流,5G 的到来,将为发展虚拟现实带来新的动力,并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自从今年的5G标准确定之后,通讯行业的激情被瞬间点燃了,大家都加快进军5G的步伐,谁都想在这个新兴的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那么在5G时代中存在哪些机会了,下面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首先在智能 健康 方面,5G可以推动智能 健康 解决方案和服务的普及。借助更安全、低延迟5G的连接,急救、远程诊疗护理、 健康 管理、医疗器械与药品监控管理、数字化医院等领域将会完成较大的飞跃。另外随着5G网络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大大降低就医成本,进一步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另外通过应用到设备和数据上,可以极大的颠覆传统的媒体体验。通过5G的应用,可以让超高分辨率的视频更流畅,让AR/VR和 游戏 的体验达到极致。大家都知道,大多数 游戏 都比较大,PC端的 游戏 少则两三G,多则上10G,下载的超长等待时间实在让人崩溃。这几年手游十分火热,但这对手机要求越来越高,而5G正好更加省电,延迟较低,这对手游爱好者来说真是福音,玩王者、吃鸡再也不担心电量问题和延迟卡住的问题了。



近年来,人工智能也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也不断的涌现,而5G与人工智能的完美结合将会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是基于海量的数据,而在5G网络下,数据的收集将变得更加容易,让很多线下的海量数据可以瞬间被采集到,并加以训练。如在自动驾驶领域,可以实时,低延迟的传输更加复杂、更加详细的交通情况,让机器学习的更及时,更准确。

5G运用后,哪些行业会爆炸性发展?

个人观点:

会迎来爆炸性发展的行业会是:

一、通信行业

首先表现在网络运营商这块。当5G商用后,各种应用层面都会发力,对数据流量会特别大,对服务器和网路的要求更加高,这些都是靠网络运营商来建设和处理。

二、网络设备制造行业

5G网络所有的应用基础就是靠强大的设备来支撑,5G应用的越广网络设备使用的就会越多。目前,能够研发生产制造5G设备的产商不多,后来者会沦为主要的几家5G网络设备制造商的打工仔。

三、智能家居行业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家居也会像手机一样普遍。目前的智能家居缺少了网络的支持,显得还没那么智慧,当5g网络应用后,智能家居产品不会离线,人们对智能家居设备体验会更好,所以人们对智能家居的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5G的到来可能带来的改变,我想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与现在的信息技术相对比;另外一个方面是关于物联网的。

首先,与4G对比上。5G的频率高,自然波长短,频宽要求大,速度自然快。而按照天线和波长的关系,5G的天线必然要比4G的短,另外由于频率越高,传统能力越差,自然对于相应设备的采购也就越多,比如以前的景观塔(大基站)对于5G的覆盖效果就会不好,可能小基站、室分基站的效果往往更好。

如果基站的需求数量增加, 那么相应的基站设备的数量也会增加 。那么对应的就是华为和中兴通讯这些基站设备厂商。

当然,基站天线、射频器件以及光模块的需求数量也会增加,对应的是光迅 科技 、东山精密、华为等众多的公司厂商。

而传输设备当然也会增加,像光纤光缆、等等,这都是5G的发展带来的直接受益。

当然,这些逻辑只需要一个公式,香农定理 。

下面看看5G全览图吧。

谢谢您的问题。随着5G的发展,要求速率和流量的行业会大受益。

我认为5G到来会使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遍地开花!

人工智能这一块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很多了,但远远未达到巅峰普及人类的生活!如这两年比较火的无人驾驶。5G的问世,未无人驾驶进行快速的通讯提供了保证。据报道未来的5G手机都支持无人驾驶!也许你还不明白,5G跟无人驾驶有什么挂钩?无人驾驶除了摄像头的计算处理外,还要联网收集导航系统的大数据,这些数据的通讯快慢直接影响到无人驾驶的反应快慢,间接决定着无人驾驶的安全性!

其次是物联网,物联网早早你提出了。但目前市场上只有少量的物 “连上网”!刚开始提出的物联网假象是世界万物都可以联网通讯。一张报纸、一本纸质版的书都能联网更新内容!当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以猜到的是这么多“物”要联网,没有快速稳定的网络又怎么行呢?因此,5G是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的前提!

最后一个就是大数据了!大数据技术相对于前面两个成熟。现在的引擎、导航系统、自媒体等等很多市面上的产品都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值得说的我们使用百度引擎或者去新榜查看大数据时跟普通的上网没区别啊,这也跟5G有关吗?表面上无关,但是背后很大关联。使用大数据的前提是不断的挖掘、分析数据,这是一个很复杂过程。拿百度来说,中国的8亿网民假如有四五亿用百度,那么百度引擎就要把谢谢用户的数据都爬去,然后通过处理分析用户行为。这些数据的传送需要用网络通讯来实现,5G的到来使得集群服务器快速的爬去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没有5G前,你发一篇文章完过几天才被引擎收录,但5G后很可能一天的事情!

当然,以上仅仅是个人看法。如有更独特的看法,别忘共同探讨哦!

5G运用后,网速将是现在4G的20倍以上,很多智能化设备将能够实现商用,过去人们的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将得以实现。比如: 汽车 自动驾驶、物联网、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能制造等等,更多的传统业务会通过“互联网+”而重生,新兴的创新业务更是会像雨后春笋一样让人目不暇接。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创新材料(能量存储、数据存储材料)、微型传感器等行业将出现爆炸式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到两个问题,5G技术能带给我们什么?各个行业目前的局限又是什么?

我们先说说5g可以带来什么吧,它可以带来更大的带宽,网速是4g的100倍,让网络数据传输更加快,延迟更加低。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首先,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物联网吧,智能家居、无人驾驶能够更快的收集数据信息并迅速的返回数据信息,低延迟高效率这一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顺势而为应该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当城市里5G网络普及的时候,5G网络将连接城市里的一切;

其次,移动端行业,手机、直播,短视频的等领域将更加快速的流行,出行服务都被数据化覆盖,这将使得移动端能做更多的事情,更有意思的事情;

其中VR/AR以及多人在线 游戏 提供了基础,5G能让人们在在更好的网络环境下 游戏 ,让人们的 游戏 体验更加丰富,更加的顺畅。

最后我觉得智慧城市,也会得到迅速发展,毕竟现在网络的覆盖和网速还是没能那么理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3322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 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