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站级别电脑配置

工作站级别电脑配置,第1张

工作站基本就是服务器了。32核心有的板子可以上双CPU 。一个8核心超线程
Intel Xeon E5-2650
产品类别:服务器CPU 品牌:Intel
主频:2000MHz
核心数量:八核心
然后超线程就是16核心
然后找服务器主板支持双CPU。不就是16+16=32核了
2个CPU 都在一万多。。。
然后你要做3D建模内存硬盘阵列这些都是小时
关键要专业的显卡。高端丽台这些牌子的显卡一个就在好几万了。看你投资多少了
丽台Quadro K6000专业图形显卡 史上最强高端显卡
品牌: 丽台
定价:¥ 34,00000
然后自己考虑吧。机箱电源和这个比都是小钱了。。。。哥哥档次就是CPU12核心 24核心就便宜了
然后丽台几千块的显卡这样就下来。

主板黄灯亮无法开机的原因可能有:电源问题、主板问题、显卡和内存问题等。

1、电源问题

如果打开电源,按下开机按钮后,电脑无任何动静。此时电源应向主板和各硬件供电,无任何动静说明是供电部分出了问题。市电电源问题,请检查电源插座是否正常,电源线是否正常;机箱电源问题,请检查是否有5伏待机电压,主板与电源之间的连线是否松动,如果不会测量电压可以找个电源调换一下试试。

2、主板问题

如果上述没有问题,那么主板故障的可能性就比较大。首先检查主板和开机按钮的连线有无松动,开关是否正常。可以将开关用电线短接一下试试。如不行,只有更换一块主板试试。

3、显卡和内存问题

按下开机按钮,风扇转动,但显示器无图象,电脑无法进入正常工作状态。风扇转动说明电源已开始供电,显示器无图象,电脑无法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说明电脑未通过系统自检,主板BIOS设定还没输出到显示器,故障应出在主板,显卡和内存上。但有时劣质电源和显示器损坏也会引起此故障。

主板结构:

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

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

CPU:C4306
520元+
内存DDR400
512M
420+
主板INTEL865
400+
显卡
GF
FX5700LE
500+
机箱电源150-200+
显示器
买些差点的600-700一台,三星的大概850-800一台
鼠键套。40一套。
硬盘40G的
320+
80G370+
这种配置是非常好的网吧用的。CPU你可以降为C4
24的,350+一个吧。可能还不到。显卡可以用GF
FX5200的,用400以下的吧。下面这种配置也是很不错的配置了。很多网吧都用GF
MX440的显卡玩魔兽也蛮好的。内存一定要512M不然会没生意的。主板最好是865的。太好了浪费。差了速度跟随不上,另外显示器的价格可以降一大笔下来。批量买嘛。具体可以去卖电脑的地方咨询
服务器P4
24或者28的。内存2G
硬盘可能要好几块了。具体看用途。主板要非常不错的。显示卡可以用个最垃圾的都没关系。主要的是内存。CPU,主板。硬盘
机箱也要买个非常好的,这样算起来也不多。因为网吧服务器也是个人PC机。另外还要买大集线器。可能要2000-3000一个吧。不知道有30个接口没。50台工作站可能要3台服务器或2台。最好是三台。两台也过得去。
价格可以去太平洋在线查看。只有得便宜没有比上面贵的。

说简单点就是主板面积大小的差别 一般ATX大于MATX大于UATX\x0d\ \x0d\由于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而这些设备的各不相同的,而且主板本身也有芯片组,各种I/O控制芯片,扩展插槽,扩展接口,电源插座等元器件,因此制定一个标准以协调各种设备的关系是必须的。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 \x0d\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 \x0d\在PC推出后的第三年即1984年,IBM公布了PCAT。AT主板的尺寸为13"×12",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8个I/0扩充插槽。由于AT主板尺寸较大,因此系统单元(机箱)水平方向增加了2英寸,高度增加了1英寸,这一改变也是为了支持新的较大尺寸的AT格式适配卡。将8位数据、20位地址的XT扩展槽改变到16位数据、24位地址的AT扩展槽。为了保持向下兼容,它保留62脚的XT扩展槽,然后在同列增加36脚的扩展槽。XT扩展卡仍使用62脚扩展槽(每侧31脚),AT扩展卡使用共98脚的的两个同列扩展槽。这种PC AT总线结构演变策略使得它仍能在当今的任何一个PC Pentium/PCI系统上正常运行。 \x0d\PC AT的初始设计是让扩展总线以微处理器相同的时钟速率来运行,即6MHz 的286,总线也是6MHz;8MHz的微处理器,则总线就是8MHz。随着微处理器速度的增加,增加扩展总线的速度也很简单。后来一些PC AT系统的扩展总线速度达到了10和12MHz。不幸的是,某些适配器不能以这样的速度工作或者能很好得工作。因此,绝大多数的PC AT仍以8或833MHz为扩展总线的速率,在此速度下绝大多数适配器都不能稳定工作。 \x0d\AT主板尺寸较大,板上能放置较多的元件和扩充插槽。但随着电子元件集成化程度的提高,相同功能的主板不再需要全AT的尺寸。因此在1990年推出了Baby/Mini AT主板规范,简称为Baby AT主板。 \x0d\Baby AT主板是从最早的XT主板继承来的,它的大小为15"×85",比AT主板是略长,而宽度大大窄于AT主板。Baby AT主板沿袭了AT主板的I/0扩展插槽、键盘插座等外设接口及元件的摆放位置,而对内存槽等内部元件结构进行了紧缩,再加上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内部元件减少,使得Baby AT主板比AT主板布局紧凑而功能不减。 \x0d\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主板上集成功能越来越多,Baby AT主板有点不负重荷,而AT主板又过于庞大,于是很多主板商又采取另一种折衷的方案,即一方面取消主板上使用较少的零部件以压缩空间(如将I/0扩展槽减为7个甚至6个,另一方面将Baby AT主板适当加宽,增加使用面积,这就形成了众多的规格不一的Baby AT主板。当然这些主板对基本I/0插槽、外围设备接口及主板固定孔的位置不加改动,使得即使是最小的Baby AT主板也能在标准机箱上使用。最常见的Baby AT主板尺寸是3/4Baby AT主板(265cm×22cm即107"×87"),采用7个I/0扩展槽。 \x0d\由于Baby AT主板市场的不规范和AT主板结构过于陈旧,英特尔在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板结构,即ATX(AT extended)主板标准。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厂商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97年2月推出了ATX201版。 \x0d\Baby AT结构标准的首先表现在主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22cm),使得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载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其次,Baby AT主板上CPU和I/0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CPU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CPU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CPU的高度。在AT结构标准里CPU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CPU风扇运转。内存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主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内存插槽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内存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板,很不方便。内存条散热条件也不好。此外,由于软硬盘控制器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中靠性。甚至由于硬盘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盘的转速受到影响。ATX主板针对AT和Baby AT主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x0d\主板外形在Baby 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度,其几何尺寸改为305cm×244cm。 \x0d\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x0d\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 \x0d\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x0d\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x0d\Micro ATX保持了ATX标准主板背板上的外设接口位置,与ATX兼容。 \x0d\Micro ATX主板把扩展插槽减少为3-4只,DIMM插槽为2-3个,从横向减小了主板宽度,其总面积减小约092平方英寸,比ATX标准主板结构更为紧凑。按照Micro ATX标准,板上还应该集成图形和音频处理功能。目前很多品牌机主板使用了Micro ATX标准,在DIY市场上也常能见到Micro ATX主板。 \x0d\BTX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板架构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简称,是ATX结构的替代者,这类似于前几年ATX取代AT和Baby AT一样。革命性的改变是新的BTX规格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体积。新架构对接口、总线、设备将有新的要求。重要的是目前所有的杂乱无章,接线凌乱,充满噪音的PC机将很快过时。当然,新架构仍然提供某种程度的向后兼容,以便实现技术革命的顺利过渡。 \x0d\BTX具有如下特点: \x0d\支持Low-profile,也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 \x0d\针对散热和气流的运动,对主板的线路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 \x0d\主板的安装将更加简便,机械性能也将经过最优化设计。 \x0d\而且,BTX提供了很好的兼容性。目前已经有数种BTX的派生版本推出,根据板型宽度的不同分为标准BTX (32512mm), microBTX (26416mm)及Low-profile的picoBTX (20320mm),以及未来针对服务器的Extended BTX。而且,目前流行的新总线和接口,如PCI Express和串行ATA等,也将在BTX架构主板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x0d\值得一提的是,新型BTX主板将通过预装的SRM(支持及保持模块)优化散热系统,特别是对CPU而言。另外,散热系统在BTX的术语中也被称为热模块。一般来说,该模块包括散热器和气流通道。目前已经开发的热模块有两种类型,即full-size及low-profile。 \x0d\得益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来的BTX主板还将完全取消传统的串口、并口、PS/2等接口。

配置是32核心有的板子上双CPU。

工作站是一种高端的通用微型计算机。通常配有高分辨率的大屏幕显示器及容量很大的内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并且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功能和高性能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以及联网功能。另外,连接到服务器的终端机也可称为工作站。

工作站是一种以个人计算机和分布式网络计算为基础,主要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为满足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而设计开发的高性能计算机。

CPU:在80年代早期,RISC架构的处理器在单位成本上提供比CISC处理器高几个数量级的性能。正是在这个时期,CISC处理器的一族(Intel的x86)渐渐侵占市场份额。到了大约90年代中期,Intel的CPU终于拥有了同 RISC 相提并论的性能(虽然以高的多的芯片复杂性为代价),并将后者赶进了一个狭窄的市场。

而在当前英特尔至强系列处理器,专为服务器和工作站来设计的专用CPU,具有几种不同的构架,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处理性能。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成了QPI内存控制器,内存和CPU之间的数据通信不再经过北桥控制芯片,突破了CPU和内存之前数据交换的瓶颈。

随着英特尔32纳米技术的普及,英特尔至强四核或者六核以其强大的运算能力成为当前服务器/工作站CPU的不二选择。

高速网络连接 (1000 Mbit/s 或者更高): 当今的工作站集成基本都是1000Mbit的网卡

大屏幕的显示器: 传统的CRT和普通液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专业图形处理和模拟仿真等在色彩和屏分的需求,高端专业的显示器如DELL U2410已经成为主流。

电脑主机内电源线的接法?
1 电源上有个很多电线的尾巴,很简单的主板上是2个,一个4口正方形的插头插到主板对应的口,还有一个扁形的主板上也有相应的接口。还有就是硬盘和光驱也是要通电源线对应插上去。

2 板供电目前主板多数是24PIN接口,我们电源中也有24PIN接口,对应插入即可,该接法有防呆设计,因此一般都不会插错。

3 主板供电连接完成之后,接下来将安装好的CPU供电4PIN接口连接到对应插槽位置即可。

4 再接下来就是硬盘供电了,硬盘供电也是4PIN接口,电源接口如下图,只要对应接入硬盘接口即可。
5 如果您电脑中还安装有独立显卡的话,一般比较好的独立显卡都需要电源单独供电,比较差的独立显卡则由插入的主板处主板供电。一般需要单独供电的显卡接口也为4PIN。类似与CPU供电接口。

6 实际上可以乱接的接口主要都为主板连接机箱的接口,而且目前前置音频接口,USB接口以及1394接口都采用了非常标准的一体化模块设计,永远不会插错,唯一需要注意的仅仅剩下了前置面板的开关、重启以及开机、硬盘指示灯了。

7 再说的细一点儿,在主板与机箱接线中,其中开关以及重启是不分正负级的,只要插对位置就好。而两个灯却是不可以插错的,但是如果插错也不会引起什么事故。此时如果不放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着机箱盖,在开机状态下自己尝试各种插法,不会引起各种事故,敬请放心。
台式机电源怎么选 组装台式电脑机箱电源线接法图解
台式机电源怎么选 组装台式电脑机箱电源线接法图解 电脑电源是电脑各部件供电的枢纽,是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220V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分别输送到各个元件。电源分类1、PC/XT电源 IBM最先推出个人PC/XT机时制定的标准。

2、AT电源 也是由IBM早期推出PC/AT机时所提出的标准,当时能够提供192W的电力供应。3、ATX 电源 ATX规范是Intel公司于1995年提出的一个工业标准,时至今日,ATX架构电源已经称为业界的主流标准。

ATX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可以翻译为“AT扩展”标准,而ATX 电源就是根据这一规格设计的电源。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家用电脑电源,一般都遵循ATX 规范。

标准尺寸为150x140x86mm。4、BTX 电源 BTX(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电源是也就遵从BTX 标准设计的PC 电源。

可以理解为是intel为了品牌机厂商生产便利的一个变通。BTX 电源兼容了ATX 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内部结构基本同ATX相同,输出标准与目前的ATX12V 20 规范一样,电源输出要求、接口等支持ATX12V、SFX12V、CFX12V和LFX12V。

这种电源与以前的电源虽然在技术上没有变化,但为了适应尺寸的要求,采用了不规则的外型。目前定义了220W、240W、275W 三种规格,其中275W 的电源采用相互独立的双路+12V输出。

BTX相对于ATX并不是一个革新性的电源标准。5、EPS电源 EPS电源和紧急供电系统(UPS)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2002年开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为新生的工作组(WorkStation)和服务器机箱供电的SSI EPS标准。ATX电源的标准ATX203规定的主板电源是20pin,CPU电源为4pin。

而EPS的特点是主板电源24pin,CPU电源8pin。所以现在经常看到的主板电源为20+4pin,CPU电源为4+4pin的ATX电源其实是ATX电源的扩展,正确名称应该为“ATX/EPS”。

现在流行的家用机主板CPU电源经常会有8pin的接口,普通的ATX电源上的4pin就可以完全满足其用电量(剩下4pin)。ATX电源上会有8pin接口这样的出现是因为intel的至强系列CPU被要求必须有8pin的供电——现行普通CPU的耗电量已经达到了70W以上,这样服务器双CPU就会超过140W,用12V换算的话就是超过12A以上的电流,4pin的四根细线线很明显对主板供电会不稳定,而且这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ATX的20pin也是一样的道理,考虑到向更远的未来发展,主板厂商在普通家用主板上首先推出了24pin主板,而后ATX的单CPU上也出现了8pin接口,完全兼容了EPS标准。而这样的主板使用标准ATX电源也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出于安全考虑,最好把所有的线都接上。

6、WTX电源 WTX电源(Workstations TX)就是工作站电源,介于服务器和家用机之间,也可以理解为ATX电源的加强版本。当时由于PentiumIII Xeon(Slot2)的出现而提出的标准。

尺寸上比ATX电源大,供电能力也比比ATX电源强,常用于服务器和大型电脑。WTX电源属于IA服务器电源的架构之一。

7、SFX、CFX、LFX电源 SFX电源、CFX电源、LFX电源同WTX电源一样,都可以说是ATX的变种,都在尺寸,功率上都有各自的规范,都同BTX电源一样兼容现在ATX系列主板。这些电源都是为了适应现在小型机箱没有独立显卡,体积小的特点而规定的标准,以方便个人组装电脑时选购不同的机箱等配件。

CFX12V 适用于系统总容量在10~15 升的机箱;而LFX12V 则适用于系统容量6~9 升的机箱,目前有180W 和200W 两种规格;SFX电源尺寸125x100x635mm。台式电脑电源连接线 对于不同定位的电源,它的输出导线的数量有所不同,但都离不开花花绿绿的这9种颜色:黄、红、橙、紫、蓝、白、灰、绿、黑。

健全的PC电源中都具备这9种颜色的导线(目前主流电源都省去了白线)。:+12V(标准范围:+1140-+1260) 蓝色:-12V(标准范围:-1080--1320) 红色:+5V(标准范围:+475-+525) 白色:-5V(标准范围:-450--550) 橙色:+33V(标准范围:+314-+345) 绿色:P-ON(电源开关端) 灰色:PG信号线 组装电脑电源线接法 主板需要接电源的部件主要有:主板供电、CPU风扇供电、硬盘供电、独立显卡供电、以及主板跳线等。

下面分别详细介绍下。首先主板供电目前主板多数是24PIN接口,我们电源中也有24PIN接口,对应插入即可,该接法有防呆设计,因此一般都不会插错,。
电脑电源线怎么接
电脑电源线接法如下: 1,首先, 机箱上几乎所有的接线都会有表明各自身份的英文或者英文字母缩写进行标注,这样就很清楚哪根是什么作用的; 2,其次,主板上也有众多线路针脚,如开关/重启/LED灯针脚,这个针脚通常位于主板的右下角,针脚旁边一般也会有相应的字母标示,如图,PWR LED表示电源灯、RST表示重启等;找到这些之后,只要将相应线头连接插好就行。

: 电脑电源线是指把220v交流电输入到电脑主机atx电源,电脑电源线是电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就是接主板供电和cpu供电。

需要注意的是主机电源线的两边接头焊接点处理不好,两边接头是指电源线的两边接头,由于导线要和接头焊接在一起,如果焊接点面积过小,电阻会过大,也很容易瞬间在接触点位置烧坏熔断。 即使不瞬间烧坏也会因为长期电阻过大发热量过大,而发热量过大是导致氧化加速的一个主要原因,氧化到一定程度所表现的电阻也越大,最终也是瞬间烧坏。
主板电源线怎么接组装电脑电源线接法
主板需要接电源的部件主要有:主板供电、CPU风扇供电、硬盘供电、独立显卡供电、以及主板跳线等,下面分别详细介绍下; 首先主板供电目前主板多数是24PIN接口,电源中也有24PIN接口,对应插入即可,该接法有防呆设计,因此一般都不会插错,24PIN主板供电插槽,电源24PIN接口 用于连接主板24PIN插槽如图: 连接的最终效果如图: 主板供电连接完成之后,接下来将安装好的CPU供电4PIN接口连接到对应插槽位置即可,如图: 电源上硬盘供电接口,如果电脑中还安装有独立显卡的话,一般比较好的独立显卡都需要电源单独供电,比较差的独立显卡则由插入的主板处主板供电,一般需要单独供电的显卡接口也为6PIN或者双6PIN: 最后主板跳线,这也是很多新手朋友装机十分头疼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到电源机箱开机按钮、重新启动按钮以及机箱电源指示等线的连接。

接法对照如下图: 主板跳线接法对照;实际上可以乱接的接口主要都为主板连接机箱的接口,而且目前前置音频接口,USB接口以及1394接口都采用了非常标准的一体化模块设计,永远不会插错,唯一需要注意的仅仅剩下了前置面板的开关、重启以及开机、硬盘指示灯了;再说的细一点儿,在主板与机箱接线中,其中开关以及重启是不分正负级的,只要插对位置就好,而两个灯却是不可以插错的,但是如果插错也不会引起什么事故,此时如果不放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着机箱盖,在开机状态下自己尝试各种插法,不会引起各种事故,请放心。
机箱主板跳线的接法
1、电源开关连接线连接电源开关连接线时,先从机箱面板连线上找到标有“power sw”的两针插头,分别是白棕两种颜色,然后插在主板上标有“ pwr sw”或是“RWR”字样的插针上就可以了。

2、复位开关连接线用来热启动计算机用的。连接时,先找到标有“RESET SW”的两针插头,分别是白蓝两种颜色,然后插在主板上标有“Reset sw”或是“RSR”字样的插针上就可以了。

3、电源指示灯连接线先找到标有“Power LED”的三针插头,中间一根线空两缺,两端分别是白绿两种颜色,然后将它插在主板上标有“PWR LED”或是“P LED”字样的插针上。提醒:电源开关连接线和复位开关连接线两处在插入时可以不用注意插接的正反问题,怎么插都可以。

但由于电源指示灯边接线是采用发光二级管来显示作息的,所以连接是有方向性的。有些主板上会标示“P LED+”和“P LED-”字样,我们只要将绿色的一端对应连接在P LED+插针上,白线连接在P LED-插针上。

4、硬盘指示灯连接线先找到标有“HDDLED”的两头插头,连线分别是白红两种颜色,将它插在主板上标有“HDD LED”或“IED LED”字样的插针上。插时要注意方向性。

一般主板会标有“HDD LED+”、“HDD LED-”,将红色一端对应连接在HDD LED+插针上,白色插在标有“HDD LED-”插针上。5、扬声器连接线先找到“SPEAKER”的四针插头,中间两根线空缺,两端分别是红黑两种颜色,将它插在主板上标有“PEAKER”或是“SPK”字样的插针上。

红色插正极,黑色插负极。实际电源开关:白色+正极,棕色—负极正反插均可复位开关:白蓝两种颜色,正反插可随便。

电源开关:绿色的插在P LED+插针上,白色的插在P LED插针上。硬盘指示灯:绿色插在“PLED+”,白色插在“HDD LED-”插针上。

扬声器:红色插正极,黑色插负极。把机箱上的那些插头仔细看一下,基本上会标为以下几种1POWER SW也有叫PW SW的(这个是机箱电源开关,用于机箱按钮控制通断的),在主板上会有对应的接口, 去即可如果不懂可以看说明书,上面标的非常清楚(以下同)正负极插反没关系,不会烧任何东西2RESET SW (机箱复位键),用于重启电脑同样正负极插反也没关系不会烧东西3HDD LED有的也叫IDE LED 这个通常用来连接硬盘,显示硬盘工作状态这个插反也仍然没关系,但硬盘灯不会亮,如果发现不亮,调换顺序即可4port + port - 有的只标P+ P-(电源指示灯) 这两根针通常会分开,中间可能会空一针但有的主板是连在一起的同样需要参考说明书有的机箱连接线则会做在一起,中间空一针插反也没关系,如果打开电脑电源灯不亮,调换顺序即可5speaker 这个是机箱喇叭电源,用于提示用户各组件工作状态通常为两排,八针设置,中间缺一针,可以在主板说明书上找到说明,有的主板上会有跳线帽,将其拔掉,而机箱插头线上会堵住其中一个孔,插反是不可能 去的6AUDIO 机箱前置音频插针按照说明书也仍然可以轻松插好上面会非常清楚地告诉你插针的位置和方向如果发现跳线帽将其拔掉插反发现不工作同样可以调换方向不会损坏硬件有的机箱没有前置音频接口,则不需要考虑7前置USB插针(非常重要!!!),插这个,你几乎没有机会去试验到底插没插反,插反以后在你使用USB设备的时候,轻则烧坏USB设备,重则主板损坏!所以一定要分清方向USB插针和插头为四针设置,线的排序为VCC(+5V) PORT - PORT + GROND(接地)在插这个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看说明书,主板上的USB插针会按照两排十针设置缺一根即上面5针,下面4针,有的是相反新手插之前首先插缺针的那一排,只要找到VCC所对应的插孔就能轻松接好主板说明书上会有详细说明,分清方向如果实在没把握就别插了免得付出重大代价不过有个小小的诀窍,当你不确定是否插反,你可以做如下尝试:手抓住USB连接线,通电,开机,插入USB设备,当感觉连接线发热立即将其拔掉最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主板上的每根针都需要插的,这主要看你的机箱和你需要的设备而定以上介绍的是最常见的接线法轻易别拔掉主板上的跳线帽,除非你需要否则可能会造成主板的损坏。

适用类型 主板适用类型,是指该主板所适用的应用类型。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不同应用范围,主板被设计成各不相同的类型,即分为台式机主板和服务器/工作站主板。 台式机主板 台式机主板 台式机主板,就是平常大部分场合所提到的应用于PC的主板,板型是ATX或Micro ATX结构,使用普通的机箱电源,采用的是台式机芯片组,只支持单CPU,内存最大只能支持到4GB,而且一般都不支持ECC内存。存储设备接口也是采用IDE或SATA接口,某些高档产品会支持RAID。显卡接口多半都是采用AGP 4X或AGP 8X,某些高档产品也会采用AGP Pro接口以支持某些高能耗的高档显卡。扩展接口也比较丰富,有多个USB20/11,IEEE1394,COM,LPT,IrDA等接口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扩展插槽的类型和数量也比较多,有多个PCI,CNR,AMR等插槽适应用户的需求。部分带有整合的网卡芯片,有低档的10/100Mbps自适应网卡,也有高档的千兆网卡。在价格方面,既有几百元的入门级或主流产品,也有一二千元的高档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台式机主板的生产厂商和品牌也非常多,市场上常见的就有几十种之多。 服务器/工作站主板 服务器/工作站主板,则是专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的主板产品,板型为较大的ATX,EATX或WATX,使用专用的服务器机箱电源。其中,某些低端的入门级产品会采用高端的台式机芯片组,例如英特尔的I875P芯片组就被广泛用在低端入门级产品上;而中高端产品则都会采用专用的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例如英特尔 E7501,Sever Works GC-SL等芯片组。对服务器/工作站主板而言,最重要的是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次才是高性能。因为大多数的服务器都要满足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满负荷工作要求。由于服务器/工作站数据处理量很大,需要采用多CPU并行处理结构,即一台服务器/工作站中安装2、4、8等多个CPU;对于服务器而言,多处理器可用于数据库处理等高负荷高速度应用;而对于工作站,多处理器系统则可以用于三维图形制作和动画文件编码等单处理器无法实现的高处理速度应用。为适应长时间,大流量的高速数据处理任务,在内存方面,服务器/工作站主板能支持高达十几GB甚至几十GB的内存容量,而且大多支持ECC内存以提高可靠性。 服务器主板 服务器主板在存储设备接口方面,中高端产品也多采用SCSI接口而非IDE接口,并且支持RAID方式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安全性。在显示设备方面,服务器与工作站有很大不同,服务器对显示设备要求不高,一般多采用整合显卡的芯片组,例如在许多服务器芯片组中都整合有ATI的RAGE XL显示芯片,要求稍高点的采用普通的AGP显卡,甚至是PCI显卡;而图形工作站对显卡的要求非常高,主板上的显卡接口也多采用AGP Pro 150,而且多采用高端的3DLabs、ATI等显卡公司的专业显卡,如3DLabs的“野猫”系列显卡,中低端则采用NVIDIA的Quandro系列以及ATI的Fire GL系列显卡等等。在扩展插槽方面,服务器/工作站主板与台式机主板也有所不同,例如PCI插槽,台式机主板采用的是标准的33MHz的32位PCI插槽,而服务器/工作站主板则多采用64位的PCI X-66甚至PCI X-133,其工作频率分别为66MHz和133MHz,数据传输带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支持热插拔,其电气规范以及外型尺寸都与普通的PCI插槽不同。在网络接口方面,服务器/工作站主板也与台式机主板不同,服务器主板大多配备双网卡,甚至是双千兆网卡以满足局域网与Internet的不同需求。服务器主板技术要求非常高,所以与台式机主板相比,生产厂商也就少得多了,比较出名的也就是英特尔、超微、华硕、技嘉、泰安、艾崴等品牌,在价格方面,从一千多元的入门级产品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高档产品都有 芯片组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电脑系统的心脏,那么芯片组将是整个身体的躯干。在电脑界称设计芯片组的厂家为Core Logic,Core的中文意义是核心或中心,光从字面的意义就足以看出其重要性。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这是因为目前CPU的型号与种类繁多、功能特点不一,如果芯片组不能与CPU良好地协同工作,将严重地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主板芯片组几乎决定着主板的全部功能,其中CPU的类型、主板的系统总线频率,内存类型、容量和性能,显卡插槽规格是由芯片组中的北桥芯片决定的;而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USB20/11,IEEE1394,串口,并口,笔记本的VGA输出接口)等,是由芯片组的南桥决定的。还有些芯片组由于纳入了3D加速显示(集成显示芯片)、AC'97声音解码等功能,还决定着计算机系统的显示性能和音频播放性能等。 现在的芯片组,是由过去286时代的所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门阵列控制芯片演变而来的。芯片组的分类,按用途可分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等类型,按芯片数量可分为单芯片芯片组,标准的南、北桥芯片组和多芯片芯片组(主要用于高档服务器/工作站),按整合程度的高低,还可分为整合型芯片组和非整合型芯片组等等。 台式机芯片组要求有强大的性能,良好的兼容性,互换性和扩展性,对性价比要求也最高,并适度考虑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的可升级性,扩展能力在三者中最高。在最早期的笔记本设计中并没有单独的笔记本芯片组,均采用与台式机相同的芯片组,随着技术的发展,笔记本专用CPU的出现,就有了与之配套的笔记本专用芯片组。笔记本芯片组要求较低的能耗,良好的稳定性,但综合性能和扩展能力在三者中却也是最低的。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的综合性能和稳定性在三者中最高,部分产品甚至要求全年满负荷工作,在支持的内存容量方面也是三者中最高,能支持高达十几GB甚至几十GB的内存容量,而且其对数据传输速度和数据安全性要求最高,所以其存储设备也多采用SCSI接口而非IDE接口,而且多采用RAID方式提高性能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到目前为止,能够生产芯片组的厂家有英特尔(美国)、VIA(中国台湾)、SiS(中国台湾)、ALi(中国台湾)、AMD(美国)、NVIDIA(美国)、ATI(加拿大)、Server Works(美国)等几家,其中以英特尔和VIA的芯片组最为常见。在台式机的英特尔平台上,英特尔自家的芯片组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产品线齐全,高、中、低端以及整合型产品都有,VIA、SIS、ALI和最新加入的ATI几家加起来都只能占有比较小的市场份额,而且主要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在AMD平台上,AMD自身通常是扮演一个开路先锋的角色,产品少,市场份额也很小,而VIA却占有AMD平台芯片组最大的市场份额,但现在却收到受到后起之秀NVIDIA的强劲挑战,后者凭借其nForce2芯片组的强大性能,成为AMD平台最优秀的芯片组产品,进而从VIA手里夺得了许多市场份额,。而SIS与ALi依旧是扮演配角,主要也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笔记本方面,英特尔平台具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英特尔的笔记本芯片组也占据了最大的市场分额,其它厂家都只能扮演配角以及为市场份额极小的AMD平台设计产品。服务器/工作站方面,英特尔平台更是绝对的优势地位,英特尔自家的服务器芯片组产品占据着绝大多数中、低端市场,而Server Works由于获得了英特尔的授权,在中高端领域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甚至英特尔原厂服务器主板也有采用Server Works芯片组的产品,在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领域,Server Works芯片组就意味着高性能产品;而AMD服务器/工作站平台由于市场份额较小,主要都是采用AMD自家的芯片组产品。 芯片组的技术这几年来也是突飞猛进,从ISA、PCI到AGP,从ATA到SATA,Ultra DMA技术,双通道内存技术,高速前端总线等等 ,每一次新技术的进步都带来电脑性能的提高。2004年,芯片组技术又会面临重大变革,最引人注目的就是PCI Express总线技术,它将取代PCI和AGP,极大的提高设备带宽,从而带来一场电脑技术的革命。另一方面,芯片组技术也在向着高整合性方向发展,例如AMD Athlon 64 CPU内部已经整合了内存控制器,这大大降低了芯片组厂家设计产品的难度,而且现在的芯片组产品已经整合了音频,网络,SATA,RAID等功能,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成本 支持CPU类型 是指能在该主板上所采用的CPU类型。CPU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不同时期CPU的类型是不同的,而主板支持此类型就代表着属于此类的CPU大多能在该主板上运行(在主板所能支持的CPU频率限制范围内)。CPU类型从早期的386、486、Pentium、K5、K6、K6-2、Pentium II、Pentium III等,到今天的Pentium 4、Duron、AthlonXP、至强(XEON)、Athlon 64经历了很多代的改进。每种类型的CPU在针脚、主频、工作电压、接口类型、封装等方面都有差异,尤其在速度性能上差异很大。只有购买与主板支持CPU类型相同的CPU,二者才能配套工作。 CPU插槽类型 我们知道,CPU需要通过某个接口与主板连接的才能进行工作。CPU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采用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不同类型的CPU具有不同的CPU插槽,因此选择CPU,就必须选择带有与之对应插槽类型的主板。主板CPU插槽类型不同,在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1 Socket 775 2 Socket 754 3 Socket 939 4 Socket 940 5 Socket 603 6 Socket 604 7 Socket 478 8 Socket A 9 Socket 423 10 Socket 370 11 SLOT 1 12 SLOT 2 13 SLOT A 14 Socket 7 Socket 775 Socket 775又称为Socket T,是目前应用于Intel LGA775封装的CPU所对应的处理器插槽,能支持LGA775封装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等CPU。Socket 775插槽与目前广泛采用的Socket 478插槽明显不同,非常复杂,没有Socket 478插槽那样的CPU针脚插孔,取而代之的是775根有d性的触须状针脚(其实是非常纤细的弯曲的d性金属丝),通过与CPU底部对应的触点相接触而获得信号。因为触点有775个,比以前的Socket 478的478pin增加不少,封装的尺寸也有所增大,为375mm×375mm。另外,与以前的Socket 478/423/370等插槽采用工程塑料制造不同,Socket 775插槽为全金属制造,原因在于这种新的CPU的固定方式对插槽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并且新的prescott核心的CPU的功率增加很多,CPU的表面温度也提高不少,金属材质的插槽比较耐得住高温。在插槽的盖子上还卡着一块保护盖。 Socket 775插槽由于其内部的触针非常柔软和纤薄,如果在安装的时候用力不当就非常容易造成触针的损坏;其针脚实在是太容易变形了,相邻的针脚很容易搭在一起,而短路有时候会引起烧毁设备的可怕后果;此外,过多地拆卸CPU也将导致触针失去d性进而造成硬件方面的彻底损坏,这是其目前的最大缺点。 目前,采用Socket 775插槽的主板数量并不太多,主要是Intel 915/925系列芯片组主板,也有采用比较成熟的老芯片组例如Intel 865/875/848系列以及VIA PT800/PT880等芯片组的主板。不过随着Intel加大LGA775平台的推广力度,Socket 775插槽最终将会取代Socket 478插槽,成为Intel平台的主流CPU插槽。 Socket 939 Socket 939是AMD公司2004年6月才发布的64位桌面平台标准,是目前高端的Athlon 64以及Athlon 64 FX所对应的插槽标准,具有939个CPU针脚插孔,支持200MHz外频和1000MHz的HyperTransport总线频率,并且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 Socket 939目前的配套主板也逐渐增多,将是AMD64位桌面平台以后的主流平台。

参考如下:

1、电源灯跳线和硬盘灯跳线,如下图中内容所表示。

2、电源开关跳线和重启复位跳线,如下图中内容所表示。

3、主板上电源开关、重启复位、电源灯、硬盘灯跳线(9Pin)安装的位置,如下图中内容所表示。

4、复位左边插硬盘灯(硬盘灯跳线:HDD LED)负极靠近复位线(正在左负在右),如下图中内容所表示。

5、安装电源开关、重启复位、电源灯、硬盘灯跳线示意图,如下图中内容所表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310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 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