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数据隔离与交换系统|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

安全的数据隔离与交换系统|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第1张

VoLTE网络包括许多的网络实体,为简便描述,在本文中将VoLTE网络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无线接入侧Access、LTE核心网侧Evolved packet core以及控制侧Control。
其中,LTE核心网侧主要包括三个功能实体: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服务网关SGW(Serving Gateway)以及PDN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MME是由GPRS网络中SGSN实体演进而来,主要提供EPC部分核心控制功能。SGW提供用户面的控制功能,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并支持终端移动性切换用户数据功能。PGW主要负责终端和外部分组数据网络的数据传输,在VoLTE网络中,PGW分配终端IP地址并提供EPC部分到IMS部分的接入。
LTE无线接入侧ENodeB
随着3G网络的演进,EnodeB具有3G网络中NodeB功能和大部分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功能,包括物理层功能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MAC、RCC、调度、无线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功能等。LTE无线接入侧节点EnodeB架构。
EnodeB架构分为物理接入层、MAC层(Media Access Control)、RLC层(Radio Link Control)、PDCP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以及RRC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其中,EnodeB通过S1_MME接口与MME通信,用于控制信令;通过S1_U接口与SGW通信,负责用户数据的传输。而不同EnoceB之间的通讯则采用X2接口,主要用于移动终端在不同的EnodeB之前切换时,快速实现用户资源管理以及数据迁移。
核心网EPC架构
核心网EPC部分主要包括MME、SGW以及PGW三个实体。MME是由GPRS网络中SGSN节点演进而来的。MME是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 负责空闲模式下用户设备的跟踪和寻呼控制,其中包括用户设备的注册与注销过程,同时帮助用户选择不同SGW,以完成LTE系统内核心网(CN)节点切换。通过与用户归属服务器(HSS)的通信,MME完成移动用户在EPC部分鉴权功能。SGW主要负责用户面处理,负责用户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同时也负责用户终端在EnodeB之间和LTE与其他3GPP技术之间移动时的用户面数据交换。
控制侧IMS网络架构
VoLTE网络架构中,控制侧主要包括三个部分:PCRF、HSS以及IMS系统。PCRF主要负责计费以及基于会话媒体的策略控制功能。PCRF主要与IMS系统接入节点P-CSCF互通,检查、控制应用侧所需的媒体资源的分配,例如媒体类型、IP地址以及媒体通讯端口等。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主要负责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HSS包含IMS功能、PS域、CS域内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功能以及鉴权功能。用户终端在附着在LTE网络时,EPC部分会通过HSS获取EPC部分鉴权向量,MME完成终端用户在EPC部分的鉴权;在该用户在IMS系统注册时,IMS系统服务器SCSCF(Server CSCF)会再次向HSS获取IMS内部鉴权向量,对用户再次进行鉴权,保证用户的有效性。
IMS系统中AS(Application Server)可以提供多种业务,如PSTN网络中的传统业务、会议、彩铃彩像等。这些用户业务数据也同样保存在HSS之中。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P多媒体子系统,是由3GPP组织为移动网络定义的。经过R5、R6两个版本,现在IMS网络技术日趋稳定。在3GPP的R6版本中,IMS已经被定义为支持所有IP接入网的多媒体业务核心网,可以支持任何一种移动的或固定的、有线的或无线的IP_CAN,同时意味着支持传统2G/3G网络接入。

lbs和es的区别:
1含义不同---B/S: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结构,C/S: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
2成本不同---B/S结构只需要升级服务器系统,重新登录即可,维护成本低;C/S结构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端开发不同的程序,需要进行安装、调试和升级,维护成本高
3安全不同---B/S系统使用人数很多,安全性低,C/S系统一般适用于较少人,或单人,安全性高
3负载不同---B/S结构系统将业务逻辑处理交给了服务器,客户端只负责展示;C/S结构系统客户端不仅跟用户进行交互,还需要跟服务器进行交互,负载较高
4作用不同---B/S结构系统一般用于广域网,而C/S结构系统一般用于局域网
5响应不同---B/S结构系统响应速度慢,而C/S结构系统响应速度快。

网上商城系统架构

四架构两保障

网络架构--由办公区局域网和市民中心机房核心网络组成,网络间通过政务外网连接。

硬件架构--分为两个核心系统,一个是采购系统,另一个是加密规则的系统。核心系统由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磁盘阵列、负载均衡等系列设备组成。

软件架构--系统采用三层架构,B/S模式,通过中间件WebLogic访问Oracle数据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安全架构--采购统一平台定为等级保护三级、门户网站定为等级保护二级、OA系统及档案管理系统定为等级保护一级。

安全防护保障:使用下一代防火墙;使用入侵防御设备;使用运维监控系统;使用容灾备份系统;1024位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和128位SSL加密协议的电子身份认证系统。

标书安全保障: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解密时间和责任主体,对电子投标进行加密,到达解密时间后,由事先指定的责任主体解密,确保投标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七大功能模块

XX网上政府采购系统有七大功能模块:采购业务功能、业务辅助功能、基础信息库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信息交换功能、业务监督功能、系统管理功能。

其中,采购业务子系统是重要版块之一,政府采购中心、监管部门、采购人、评审专家、供应商等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均要求通过系统协同作业,执行采购申报、发布公告、招标、投标、评标、网上竞价采购等工作。

此外,XX网上政府采购系统还包括以下子系统:统一平台业务流程子系统、辅助评标子系统、标书加解密子系统、预选采购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报表查询子系统、供应商管理子系统、网上商城子系统、电子监察子系统等。

按照功能分类,XX网上政府采购系统能够实现招投标、网上谈判、网上竞价、预选供应商采购、网上商城、合同备案6种业务性功能,以及门户网站、用户权限管理、业务流程配置、供应商库管理、电子辅助评标、评标行为及质量管理、商品展示、信息公开、报表统计、数据决策分析等10种支持性功能。

此外,系统还实现了与“金财工程”阳光政府采购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市企业信用网、银行系统、电商数据等系统的对接。

网上商城系统特点

架构科学化 实现标准管理

引入公共服务平台及公共资源平台的公共层结构,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引入第三方CA认证,实现多个CA间的交叉认证;法定流程实现统一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分类体系、领域模型等,实现结构、流程、安全体系和信息等五个方面的标准化。

采购集中化 实现统一管理

所有项目必须通过财政部门导入政府采购系统集中管理;采购项目均通过网上政府采购系统集中受理;采购单位、财政部门、采购中心、供应商和专家集中在网上协同工作,达到项目、计划和采购当事人的集中。

参与最大化 形成有效竞争

采购系统在互联网上运行,信息公开范围广、招投标 *** 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方便各地供应商参与项目投标。系统可将不同采购单位的项目进行打包采购,提高单次采购规模,提高供应商参与积极性。

流程自动化 避免人为因素

基于网上政府采购系统,专家独立评标、采购环节自动流转、采购流程规范化,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预警实时化 堵塞采购漏洞

采购申报预警:系统自动提示和限制不合规申报。

投标响应预警:投标响应供应商不足时,系统自动预警。

履约评价预警:对履约评价差的供应商进行预警。

业务公开化 全面接受监督

采购流程、采购信息、违规处理、采购需求、投标文件、评审相关信息、履约抽检等信息,全部公开。


;   

         移动通信和宽带技术的发展给整个电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怎样顺应向下一代网络转型的历史潮流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业务应用,从而打造可持续盈利的运营模式,成为当今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现在以tdm交换为主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宽带化、智能化的业务和运营要求,在网络核心层面,我们急需一种先进架构的出现,在这一背景下移动软交换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技术主流。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开始全面引入移动软交换,核心网新一轮的演进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先进架构符合网络演进趋势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有人提出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移动服务器的设想,形成了日后的软交换思想。近几年来,电信网逐步走向ip化,固定网与移动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跟固网一样,移动网同样要从pstn向ip网过渡。因此,3gpp在制定wcdmar4规范时正式在移动核心网中引入了软交换的概念,促进了移动网络的演进及与固定网络的融合。

        移动软交换主要针对核心网络的交换部分,其核心概念是实现了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移动交换中心(msc)被分解为msc服务器(mss)和媒体网关(mgw),所有的控制功能集中在mss中,所有的交换功能在mgw中完成。mss通过标准的h248接口控制mgw完成话务的交换。同时,mss通过传统的map信令与hlr交互,通过传统的信令完成对接入网络的控制。

        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决定了移动软交换技术符合未来电信网络面向全ip发展的趋势,同时兼顾原有的tdm承载需要。而建立在多承载基础上的trfo技术通过减少编解码过程,同时解决了提高话音质量与节约核心网带宽的需求。由于软交换技术在r4中被定义,因此很多新的电路交换功能也在移动软交换设备中被引入,从而为运营商发展更丰富的电路交换业务提供了可能。这种架构上的先进性还使得移动软交换在网络优化方面的效率大为提高。处于控制面的mss容量相对原有交换机大大提高,而且可以集中放置在省会与地区中心的机房,负责交换的mgw则放置在各个本地网中,由此就实现了清晰的网络结构。这样一来,主要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将可以集中完成,新业务的引入也可以集中在mss中进行,而mss与mgw之间可以通过ip连接。此外,当引入ip承载话音时,可以将话音承载平面化。由于ip网络本身具备路由与交换的特性,因此原有的汇接局将不再需要,而且整个网络的结构将趋于简单,使得网络优化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成本也随之下降。

业务和技术驱动移动软交换快速发展

       传统的移动交换中心不是开放的计算机硬件和平台,其业务承载和呼叫控制集中在一起。由于不同厂家采用自己专有的 *** 作平台和软硬件,造成了传统交换机在购买设备、软硬件升级和维护等方面的费用很高。面对业务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移动软交换因其强大的业务支持能力和低成本获得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移动运营商想通过各种促销手段来增加移动用户数量,吸引用户延长使用移动电话的时 间,增加使用频度,但是由于竞争的加剧和资费的降低,运营收入并没有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成正比例增长。因此,移动运营商就面临了很大的压力,要在不断推出新业务的同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收益。但是,传统交换机的维护成本很高。此外,必须构建一个全业务网络,而不断成熟的3g等领先移动通信技术又逼迫运营商进行大量投资,将移动设备更新换代,使其能提供数据、多媒体等新业务。运营商拥有的大量程控电话交换机是为传统电话业务设计的,所采用的资源独占的电路交换方式,以及为通信双方提供的对等固定带宽通道的方式,不适用于承载突发数据量大、上下行数据流量差异大的数据业务。在这样的情形下,移动软交换快速发展起来,因为它不仅能以一种更经济的方式继续服务现有的用户,还能满足未来网络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ip化。对于专为电话业务而设计的传统交换设备来说,在基于二进制的优化平台上实现那些大多基于文本的ip协议,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设计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使传统交换机开发者很难在其专有平台上开发ip接口,而且任何ip接口的实现都是从零开始的,开发成本巨大,无法利用市场上成熟的ip技术和产品,使制造商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此情况下,移动软交换这种基于开放标准的计算机平台的呼叫服务器和媒体网关,成为传统电信网向前发展的关键一步。

全球商用浪潮风起云涌

         依靠移动软交换技术网络架构等方面的先进理念,运营商在网络建设、运维成本方面节约了大量开支,同时业务提供和控制更加灵活有效,彩铃等基于软交换的杀手级业务使他们获益颇丰。这些优势使得全球各地的移动运营商都对移动软交换关注有加,并且努力对自身的移动交换机进行改造,全球的移动软交换市场呈现出增长态势。据相关市场调查机构的乐观预测,未来几年软交换市场将保持高增长率。今年全球运营商将投资高达390亿美元于软交换技术,该投资将实现全球服务收入850亿美元。这种服务收入大大超过投资支出的情况,反映出包括移动软交换在内的软交换技术在促进网络演进和业务发展中的强大推动作用。

        在中国市场,目前移动软交换正逐步走向成熟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几年来,中国的各大运营商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移动软交换的试验和规模部署。而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客观上要求中国的运营商更加注重移动软交换的发展,于是他们纷纷进行网络改造,引入软交换这一先进架构,网络的部署卓有成效。早在2004年12月,中国移动就用软交换成功替换传统的长途电路交换机;中国联通则构造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基于分组技术的全新业务网。200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长途汇接软交换网络二期工程启动。软交换的各种应用在中国呈现出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之态。

      从2003年移动软交换快速发展的开始,越来越多的移动服务供应商宣布了他们向基于r4网络的第三代移动通信项目的演进策略。同时,业界普遍相信移动软交换的演进是通向ims服务的桥梁,也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运营商借助移动软交换在capex和opex两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因此,伴随向ims体系架构的不断演进,我们有理由相信移动软交换的市场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2957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 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