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虚拟化软件(虚拟化常用软件)

有哪些虚拟化软件(虚拟化常用软件),第1张

服务器虚拟化主要的有三种

CitrixXenServer

微软WindowsServer2008Hyper-V

VMwareESXServer这是最常用的

总特点:

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或者让几台服务器变成一台服务器来用,我们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

VMwareESXServerESXServer

运行在服务器裸机上,是基于硬件之上的架构。属于企业级应用。用同一台服务器底层硬件,划分出若干虚机,集中管理,很方便的做集群,负载均衡,热迁移等功能。

XenCenter是Citrix的虚拟化图形接口管理工具,可在同一界面,管理多台的XenServer服务器。管理上,通常会先在XenCenter建立一个服务器群组(Pool),然后将位于同一机房内的XenServer服务器加入。

和大多数服务器半虚拟化产品相同的是,当数台XenServer服务器连接到同一台共享磁盘驱动器,且将虚拟档案放置于此的前提下,可以通过Xen-Motion这项功能,将虚拟机以手动方式在线转移到其它的XenServer服务器,从事主机的维护,或者降低硬件资源的消耗。

微软Hyper-V虚拟化平台,是以Xen的虚拟化技术为基础开发而成的,而这个虚拟化平台目前已整合在64位的WindowsServer2008 *** 作系统,我是从IT号外知道的。

IBMSystemW1500v10和W1700v10(以下简称System)提供了一种在云中运行工作负载的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它提供了大量具备同时运行数千个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硬件。为了有效管理并利用这种硬件,该系统采用几种行业最佳实践来虚拟化其硬件资源,并给予工作负载极大灵活性以实现在云中随处运行。通过了解这些技术以及该产品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您将更好地了解System所提供的云环境。

本文是一个三部分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该系列文章介绍System为托管应用程序运行时环境提供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硬件:AtourofthehardwareinIBMSystem介绍了由System组成的硬件。

虚拟化硬件:您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了System如何虚拟化硬件以实现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

运行时环境:在IBMSystem中管理应用程序运行时环境介绍了如何使用System中的虚拟化硬件实现工作负载所部署到的应用程序运行时环境。

每篇文章都以上一篇为基础,全面地解释了这一基础。

为了理解System中的资源虚拟化,我们将探讨合并到云计算系统中的交付模型(该方法用于虚拟化不同类型的资源)以及该产品如何利用这些方法。

云交付模型

虚拟化硬件资源通常称为“基础架构即服务”。它是三种云交付模型(又称为云服务模型)之一:

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为计算、存储和网络提供了一种虚拟化硬件资源的环境。

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了一种虚拟化的应用程序运行时环境,包括 *** 作系统;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和消息传递之类的中间件;以及缓存、监控和安全之类的共享服务。

软件即服务(SaaS)在一个集中托管环境中提供网络可访问的业务应用程序,该环境是高度可靠且可伸缩的。

模型是渐增的,且每个模型以前一个模型为基础。图1说明了云交付模型。

图1云交付模型

如何使用虚拟机(VM)来虚拟化计算资源

文章导航IBM云,第1部分:云技术入门更加详细地介绍了云交付模型。这些交付模型不是特定技术,而是云计算系统的架构目标。本文着重介绍第一层基础架构即服务,并讲述如何在System中实现基础架构即服务。

资源虚拟化

基础架构即服务是一个可通过资源虚拟化实现的目标。资源虚拟化将工作负载(即,正在运行的程序)从其运行的底层硬件进行解耦。对于要运行的程序,它肯定需要硬件资源。但是,对于“在云中”运行的工作负载,它们肯定不能被特定硬件集所束缚。这意味着工作负载必须在多个冗余硬件集中的任何一个中运行。要实现此目标,云应该虚拟化硬件资源以将工作负载与硬件分离并使云能够管理这些资源的工作负载使用情况。

云将组织其硬件资源以使工作负载运行延续到三个主要类型,这是所有计算的基础:

计算资源:这是任意程序运行所需的CPU和内存。

网络资源:这在程序之间的连接,支持程序进行通信。

存储资源:这使程序能持续保存其状态。

System采用了虚拟化各种资源的技术:

使用虚拟机(VM)虚拟化计算资源。

使用虚拟局域网(VLAN)虚拟化网络资源。

使用存储区域网(SAN)虚拟化存储资源。

转载

虚拟化有IBM、VMware、Citrix(XenSource)、Parallels(SWsoft)等大型厂商。但从近两年开始,随着微软的加入,国内虚拟化阵营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众多虚拟化厂商,例如华美科技(桌面虚拟化)等。

IBM
在2007年11月的IBM虚拟科技大会上,IBM就提出了“新一代虚拟化”的概念。只是时之今日,成功的案例全并不多见,像陕西榆林地区的中国神华分公司的失败案例到是不少。不过笔者认为IBM虚拟化还是具备以下两点优势:第一,IBM丰富的产品线;对自有品牌良好的兼容性,第二,强大的研发实力,可以提供较全面的咨询方案,只是成本过高,不是每一个客户都这么富有的。加上其对第三方支持兼容较差,运维 *** 作也比较复杂,对于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并且IBM所谓的虚拟化只是服务器虚拟化,而非真正的虚拟化。

VMware
做为业内虚拟化领先的厂商VMware公司,一直以其易用性和管理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只是受其架构的影响限制,VMware还主要是在X86平台服务器上有较大优势,而非真正的IT信息虚拟化。加上,其本身只是软件方案解决商,而非像IBM与微软这样拥用各自己阵地用户基础的厂商。所以当前,对于VMware公司来说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其中包括微软、XenSource(目前被Citrix购得)以及Parallels、IBM公司。所以,未来对于VMware公司来说这条道虚拟化之道能否继续顺风顺水下去还真不好说。

微软
2008年,随着微软Virtualization的正式推出,微软已经拥有了从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到应用虚拟化、展现层虚拟化的完备的产品线。至此,其全面出击的虚拟化战略已经完全浮出水面。

因为,在微软眼中虚拟化绝非简单的加固服务器和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他还意味着帮助更多的IT部门最大化ROI,并在整个企业范围内降低成本,同时强化业务持续性。这也是微软为什么研发了一系列的产品,用以支持整个物理和虚拟基础架构。

并且,近两年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化技术已经走出了局域网,从而延伸到了整个广域网。随着网络、通讯等各种技术的日趋成熟,这也正附合微软提出的对物理和虚拟机基础架构理念—--因为服务器、网络、应用程序、桌面—--跨多个管理程序的基础架构应用微软虚拟化技术,将可以通过单一的集中式控制台方便地实现对整个基础架构的管理。
华美科技
来自硅谷的一家IT企业,推出桌面虚拟化产品,专为NVIDIA GRID™ 图形加速虚拟桌面及应用而优化。基于全新NVIDIA GRID的服务器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增加处理器密度,在大规模虚拟化环境下依然为终端用户提供最完美的性能体验,为技术工人提供最大生产效率(GRID K1),为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提供最强计算性能(GRID K2)。

可以说微软在业内拥有的良好用户基础,不论是在行业应用案例推广,还是跨平台兼容都比其它厂家具备拥有更大的优势

云终端一般在600-800左右一台吧。你可以看看国产服务器品牌正睿的云终端方案,20台终端加1台服务器,总计也就在2万左右。80台的话,也在10万以内。
正睿®虚拟桌面成长套包整合了服务器、云终端、虚拟化套件三部分。它可为您缩减75%的硬件开销和技术支持开销。它安装便捷(其中内置背板架,轻松挂在显示器后端)、设置简单、维护容易,安全性高;它小巧可靠、节能环保(仅5瓦功耗,无风扇无磁盘设计),包含强大的vSpace虚拟化软件,是企业规模化部署客户端电脑的最佳性价比之选。
产品型号:虚拟桌面成长包
产品类型:优惠套包
套 件 一:I143739S-E
套 件 二:Z130×20
价 格:¥22199
银牌服务
重庆五年免费上门服务,全国三年免费上门服务,关键部件三年以上免费质保。
给你推荐的是国产品牌正睿的服务器产品,他们的产品性价比很高,做工很专业,兼容性,质量之类的都有保障,售后也很完善,3年免费质保,3年免费上门服务,在业界口碑很不错。

亿万克亚当R822N5基于Intel Purley平台,采用第二代INTEL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拥有超强的处理性能,拥有灵活的RAID配置方案,可以实现2个双槽位全高全长GPU加速卡。此款产品广泛适用于服务器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VDI及深度学习等应用领域。感兴趣的话点击此处,免费了解一下

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它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价格更贵。服务器在网络中为其它客户机(如PC机、智能手机、ATM等终端甚至是火车系统等大型设备)提供计算或者应用服务。服务器具有高速的CPU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I/O外部数据吞吐能力以及更好的扩展性。

深圳市亿万克数据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是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研祥集团作为中国企业500强,持续运营30年。研祥集团全球49个分支机构,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拥有1100多项授权专利,1300项非专利核心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2426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5
下一篇 2023-06-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