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一个主板的好坏

怎么看一个主板的好坏,第1张

看一个主板的好坏,可以从品牌、做工、价格三个方面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1、从品牌来看

一线的品牌有:微星、华硕、技嘉,这些一般都没问题,质量较好,但要注意看是否是代工厂的产品;接下来是七彩虹、双敏、萨巴达克这类,性价比较高,价格实惠,但是总体性能一般。

2、从做工上看,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模块:

(1)PCB是印刷电路板的简称,由于它是采用印刷技术进行电路走向设计,电路用绝缘层一层一层的隔开来,普遍用于比较精密的电路设计。

早期的一些主板是四层PCB,现在则为六层或是八层,而在显卡或内存的PCB甚至可以达到十二层。也并不是说PCB印刷层多越多越好,PCB的层数越多意味着工序越复杂,对设计者的布线功底要求也越高。PCB的印刷层数只能做为一个参考,并不起主导作用。

(2)插件,拿到一片主板首先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插槽、接口,这些插槽被俗称为插件。看主板的外置接口是否丰富。主板的外置接口可以为电脑提供更好的扩展性,选购主板的时候建议主要参看USB接口的个数,视频接口,内存插槽,显卡插槽,网络接口,音频接口等。

世界一流主板厂商像Intel、ASUS等大厂很多时候都会使用富士康(Foxconn)做的插件,从PCI插槽、鼠标键盘接口到CPU底座都会有Foxconn的标致在上面。富士康也是好的插件的代名词。

(3)看供电系统,电感和Mosfet管,这个要数一下主板上的电感有多少个,现在大多使用铁素体电感,因此也很容易数的。

我们常说的主板有四相、六相供电实际上指的就是CPU周围电感所能提供电源的相数。主板的供电相数可以通过数CPU周围电感的数目得出,有些高端的华硕或是技嘉主板甚至采用了32相供电。采用多相供电的好处就是每一相供电线路的负载都很均衡,CPU在更稳定的电压与电流下工作,计算机性能就越稳定。以前的电感是完全开放式,也就是立在主板表面一个磁环上缠绕着线圈的东西。

而现在的电感则是全封闭,做的像个立方体一样在主板上,相比之前的开方式电感,全封闭的电源具有发热小,效率高等优点。现在不少主板上出现了陶瓷电感和烤漆电感。Mosfet管长的有点像三极管,一般分布在电感附近。通常一个电感对应两个或三个Mosftp管,当然对应的越多就越好。

当然你要考虑进去有些主板是带有内存控制器的,因此内存控制器会需要一个单独的供电。每个供电铁素体电感都会有MOS管和电容搭配,看MOS管的数量有多少,看电容是全固态还是液态的。这些都是做工好坏的差异。

(4)电容是主板最容易偷工减料的地方。电容起到保证电压及电流的移动作用,过虑掉不利的杂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高端的主板电容通常全部采用固态电容,低端的则部分采用固态电容。

液态电容用过一段时间就会失效,具体表现为发鼓,而固态电容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固态电容又分为好多种,以日本产的电容最为出名。一般的固态电容寿命长、耐高温,能在100度的温度下工作50余年,稳定性自然不用多说。

(5)插件排列整齐,走线细而不乱是大厂的一贯作风。当拿到一款主板,如果看到的是电容或电感排列杂乱,布线没有头绪就不用指望是什么好主板了。

(6)使用芯片,芯片组以VIA(威盛)、SIS(矽统)的比较差。PCB的颜色并不重要,要知道作为常年不关机的服务器主板,几乎是清一色的绿色PCB,它的稳定性就足以说明一切。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服务器主板的PCB所用的芯片却是最好的,网卡的芯片用的最多的是Intel、Broadcom、3com,没有最常见的Realtek。显示芯片通常是ATI,虽然集成,但并不由北桥控制,它集成的是一个独立的显示芯片,在桌面电脑的主板中这种方式的集成芯片极为罕见。

目前桌面常见的芯片组有三家,INTEL自家就产芯片组,比如P43,P45,X58之类。然后是AMD(ATI)770,790,这类。还有NVIDIA的芯片组。NVIDIA的芯片组大多集成了了显卡,并支持SLI,对两家的CPU各有支持。

(7)观察扩展槽插卡方法是先仔细观察槽孔的d簧片的位置形状,再把板卡插入槽中后拔出,观察现在槽孔内的d簧片位置形状是否与原来相同,若有较大偏差,则说明该插槽的d簧片d性不好,质量较差。

(8)看散热系统,散热系统一般不宜过于庞大,一体式最好。MOS管附近和南北桥芯片(P55无北桥)上最好有散热。

(9)看硬件接口支持,包括PCI-E口,S-ATA口,磁盘RAID阵列,内存口,CPU接口。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技嘉现在有款P55A-UD3R的主板就主持USB30接口,这对以后的升级也会很有帮助。

扩展资料:

芯片组成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 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 北桥芯片和 南桥芯片。北桥芯片提供对 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 ISA/ PCI/ AGP插槽、 ECC纠错等支持。南桥芯片则提供对 KBC(键盘控制器)、 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 通用串行总线)、Ultra DMA/33(66)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 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Host Bridge)。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主板


方法大体有(一)(二)两种:

(一)学会看主板的cpu插槽,以及cpu的插槽类型,两者相同,就支持。这些参数都可以在百度搜索。如果觉得看型号复杂,没关系,往下看。

(二)在主板官网搜索主板型号(主板型号可以通过鲁大师、aida64等软件查看),然后搜索结果会显示这个型号所支持的cpu。以技嘉B75M D3V主板为例:

百度搜索“技嘉主板”,点击进入红色箭头所指,如下图:

在技嘉主板官网右上角输入主板型号“B75M D3V”,如下图:

搜索结果靠下,往下拉就看到了,不算难找,点击它,如下图:

点击“产品规格”选项卡,如下图箭头②,即可看到这块主板所支持的cpu的列表了:

(一)外观查看法:

(1)主要通过内存表面标签标注的型号来查看。举例说明,如下图,Kingston金士顿单面4GB DDR3 1333内存的标签型号为KVR13N9S8/4-SP,“KVR”代表“Kingston ValueRAM”(即主流消费级内存),“16”代表“1600MHz等效频率”,“N11”代表“时序CL11”,“S8”代表“8颗粒芯片”,“/4”代表“4GB内存总容量”。

(2)主板身上也印有品牌和型号,比如下图主板中央的“ASUS B85-PRO GAMER”,其中“ASUS”就是“华硕”,网上偶尔看到别人说“糕贵的阿苏斯”,“阿苏斯”就是“ASUS”的音译,“B85”就是这块主板的芯片组型号,这个是最重要的一项,“PRO GAMER”等类似后缀,只是厂商提升逼格的命名手段,意为“专业玩家版”,不过这种系列的做工和用料确实比一般的系列更考究更精致。

(二)不建议单纯从外观识别内存和主板

(1)由于内存标签太容易窜改,所以单纯从标签识别并不可靠,建议使用cpu-z、aida64等软件,查看内存参数,以及内存跑分,来确认内存货真价实,同时电子产品注意购买渠道,以免买到返修货翻新货,甚至劣质颗粒的山寨内存条。

(2)主板部件众多,结构开放,可以做手脚的地方太多,从软件参数只能判断型号正确与否,只有鉴别外观(新旧与做工,需要经验和眼力)和靠谱的购买渠道,才能完全避免山寨、返修、翻新,因此建议在正规的大型电商平台购买。前面提到的cpu-z等软件,同样能查看主板型号。

如果不考虑用料,可以从主板的型号上面来看:
首先要看主板的芯片组:芯片组性能从高到低分别为X(X用的CPU和我们平时的CPU不一样,比如X79用的是非常高端的LGA2011的CPU)、Z、p、B、H。其中因为6系列和7系列的平台兼容。所以一般新平台要高端一点。
然后你可以从主板名称上面看出主板的档次。一般主板命名后面会有后缀比如:-V,-LE,-LX,delux(豪华),pro(专业),plus(用料好)等,从高档到低档一般是-V,-LE,-LX。
其中-V pro等是专业版,最贵的就是这个了。比如这块板子P8Z77-V pro说明是Z77的芯片组,专业版。一看就很牛逼。
-LE是商业版。
-LX是实惠版。比如这块板子P8H61-LX3 plus 说明是H61的芯片组实惠装第三代,这个肯定不牛逼,但是是全固电容的,比较稳定。

判断的方法如下:

1、看针脚数。比如Intel的处理器的针脚对应很严格,台式机的每一系列主板都会对应同一种针脚数的CPU。

2、看总线。比如P43主板的FSB是1066MHz的。接口为Socket775,E8000系列处理器接口为LGA775,和P43对应。

3、看芯片解决方案。比如I3处理器,内部集成了GPU,如果想用这个集成GPU就只能用H55或者H57的主板。虽然P55的板子一样能用,但是,就要另配独立显卡,因为P55不具备调动集成GPU的功能。


扩展材料:

1、主板的种类:

(1)AT:标准尺寸的主板,IBM PC/A机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采用AT结构布局。

(2)Baby AT: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装机的一体化主板首先采用此主板结构。

(3)ATX:改进型的AT主板,对主板上元件布局作了优化,有更好的散热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专门的ATX机箱使用。

(4)BTX:是ATX主板的改进型,它使用窄板(Low-profile)设计,使部件布局更加紧凑。针对机箱内外气流的运动特性,主板工程师们对主板的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使计算机的散热性能和效率更高,噪声更小,主板的安装拆卸也变得更加简便。

(5)BTX在一开始就制定了3种规格,分别是BTX、Micro BTX和Pico BTX。3种BTX的宽度都相同,都是2667mm,不同之处在于主板的大小和扩展性有所不同。

(6)一体化(All in one)主板:集成了声音,显示等多种电路,一般不需再插卡就能工作,具有高集成度和节省空间的优点,但也有维修不便和升级困难的缺点,在原装品牌机中采用较多。

(7)NLX:Intel最新的主板结构,最大特点是主板、CPU的升级灵活方便有效,不再需要每推出一种CPU就必须更新主板设计此外还有一些上述主板的变形结构,如华硕主板就大量采用了3/4 Baby AT尺寸的主板结构。

2、主板的选购原则:

电脑的主板对电脑的性能来说,影响是很重大的。曾经有人将主板比喻成建筑物的地基,其质量决定了建筑物坚固耐用与否;也有人形象地将主板比作高架桥,其好坏关系着交通的畅通力与流速。

(1)工作稳定,兼容性好。

(2)功能完善,扩充力强。

(3)使用方便,可以在BIOS中对尽量多参数进行调整。

(4)厂商有更新及时、内容丰富的网站,维修方便快捷。

(5)价格相对便宜,即性价比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主板

电脑机箱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分为商用主板和工业主板两种。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以下是我整理的主板知识全面解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在学习后对你们有所帮助。

1 BIOS和CMOS简介:

(1)BIOS:

BIOS是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的缩写。它是PC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一块装入了启动和自检程序的 EPROM 或 EEPROM 集成电路,也就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个ROM(只读存储)芯片。其中保存有PC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信息设置程序、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

(2)CMOS:

CMOS英文全称Comple-mentary Metal-Oxicle-Semiconductor,中文译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

CMOS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主要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 *** 作人员对某些参数的设定。CMOS RAM芯片由系统通过一块后备电池供电,因此无论是在关机状态中,还是遇到系统掉电情况,CMOS信息都不会丢失。由于CMOS ROM芯片本身只是一块存储器,只具有保存数据的功能,所以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专门的程序,现在多数厂家将CMOS设置程序做到了BIOS芯片中,在开机时通过按下“DEL”键进入CMOS设置程序而方便地对系统进行设置,因此CMOS设置又通常叫做BIOS设置。

(3)BIOS和CMOS的关系:

BIOS中的系统设置程序是完成CMOS参数设置的手段;CMOS RAM既是BIOS设定系统参数的存放场所,又是BIOS设定系统参数的结果。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

(4)BIOS和CMOS的区别:(感谢网友deng1231000提供建议)

CMOS只是一块存储器,而 BIOS才是PC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程序。由于 BIOS和CMOS都跟系统设置密切相关,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造成了BIOS设置和CMOS设置的说法,其实指的都是同一回事,但BIOS与CMOS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千万不可搞混淆。

2 PCB简介:

PCB,即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它几乎会出现在每一种电子设备当中。如果在某样设备中有电子零件,那么它们也都是镶在大小各异的PCB上。除了固定各种小零件外,PCB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上头各项零件的相互电气连接。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需要的零件越来越多,PCB上头的线路与零件也越来越密集了。

电脑的主板在不放电阻、芯片、电容等零件的时候就是一块PCB板。

3 主板的南北桥芯片:

(1)北桥芯片(North Bridge)是主板芯片组中起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称为主桥(Host Bridge)。一般来说,芯片组的名称就是以北桥芯片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英特尔 845E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是82845E,875P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是82875P等等。北桥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AGP或PCI-E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系统的前端总线频率、内存的类型(SDRAM,DDR SDRAM以及RDRAM等等)和最大容量、AGP或PCI-E插槽、ECC纠错等支持。整合型芯片组的北桥芯片还集成了显示核心。

北桥芯片就是主板上离CPU最近的芯片,这主要是考虑到北桥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最密切,为了提高通信性能而缩短传输距离。因为北桥芯片的数据处理量非常大,发热量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的北桥芯片都覆盖着散热片用来加强北桥芯片的散热,有些主板的北桥芯片还会配合风扇进行散热。因为北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内存,而内存标准与处理器一样变化比较频繁,所以不同芯片组中北桥芯片是肯定不同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采用的内存技术就完全不一样,而是不同的芯片组北桥芯片间肯定在一些地方有差别。

(2)南桥芯片(South Bridge)是主板芯片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位于主板上离CPU插槽较远的下方,PCI插槽的附近,这种布局是考虑到它所连接的I/O总线较多,离处理器远一点有利于布线。相对于北桥芯片来说,其数据处理量并不算大,所以南桥芯片一般都没有覆盖散热片。南桥芯片不与处理器直接相连,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不同厂商各种芯片组有所不同,例如英特尔的英特尔Hub Architecture以及SIS的Multi-Threaded“妙渠”)与北桥芯片相连。

南桥芯片负责I/O总线之间的通信,如PCI总线、USB、LAN、ATA、SATA、音频控制器、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高级电源管理等,这些技术一般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所以不同芯片组中可能南桥芯片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北桥芯片。所以现在主板芯片组中北桥芯片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南桥芯片。南桥芯片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集成更多的功能,例如网卡、RAID、IEEE 1394、甚至WI-FI无线网络等等。

4 主板上的扩展插槽:

扩展插槽是主板上用于固定扩展卡并将其连接到系统总线上的插槽,也叫扩展槽、扩充插槽。扩展槽是一种添加或增强电脑特性及功能的方法。例如,不满意主板整合显卡的性能,可以添加独立显卡以增强显示性能;不满意板载声卡的音质,可以添加独立声卡以增强音效;不支持USB20或IEEE1394的主板可以通过添加相应的USB20扩展卡或IEEE1394扩展卡以获得该功能等。

目前扩展插槽的种类主要有ISA,PCI,AGP,CNR,AMR,ACR和比较少见的WI-FI,VXB,以及笔记本电脑专用的PCMCIA等。历史上出现过,早已经被淘汰掉的还有MCA插槽,EISA插槽以及VESA插槽等等。目前的主流扩展插槽是PCI Express插槽。

(1)AGP插槽(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在PCI总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针对图形显示方面进行优化,专门用于图形显示卡。AGP标准也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AGP 10、AGP20 ,发展到现在的AGP 30,如果按倍速来区分的话,主要经历了AGP 1X、AGP 2X、AGP 4X、AGP PRO,目前最新片版本就是AGP 30,即AGP 8X。AGP 8X的传输速率可达到21GB/s,是AGP 4X传输速度的两倍。AGP插槽通常都是棕色(以上三种接口用不同颜色区分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用户识别),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它不与PCI、ISA插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是内进一些,这使得PCI、ISA卡不可能插得进去

(2)PCI-Express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它原来的名称为“3GIO”,是由英特尔提出的,很明显英特尔的意思是它代表着下一代I/O接口标准。交由PCI-SIG(PCI特殊兴趣组织)认证发布后才改名为“PCI-Express”。这个新标准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它的主要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率高,目前最高可达到10GB/s以上,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PCI Express也有多种规格,从PCI Express 1X到PCI Express 16X,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低速设备和高速设备的需求。

PCI-E和AGP的区别:

第一,PCI-E x16总线通道比AGP更宽、“最高速度限制”更高;

第二,PCI-E通道是“双车道”,也就是“双工传输”,同一时间段允许“进”和“出”的两路数字信号同时通过,而AGP只是单车道,即一个时间允许一个方向的数据流。而这些改进得到的结果是,PCI-E x16传输带宽能达到2×4Gb/s=8Gb/s,而AGP 8x规范最高只有2Gb/s,PCI-E的优势可见一斑。

(3)PCI插槽是基于PCI局部总线(Pedpherd Component Interconnect,周边元件扩展接口)的扩展插槽,其颜色一般为乳白色,位于主板上AGP插槽的下方,ISA插槽的上方。其位宽为32位或64位,工作频率为33MHz,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33MB/sec(32位)和266MB/sec(64位)。可插接显卡、声卡、网卡、内置Modem、内置ADSL Modem、USB20卡、IEEE1394卡、IDE接口卡、RAID卡、电视卡、视频采集卡以及其它种类繁多的扩展卡。PCI插槽是主板的主要扩展插槽,通过插接不同的扩展卡可以获得目前电脑能实现的几乎所有外接功能。

(4)PCI-X是PCI总线的一种扩展架构,它与PCI总线不同的是,PCI总线必须频繁的于目标设备和总线之间交换数据,而PCI-X则允许目标设备仅于单个PCI-X设备看已进行交换,同时,如果PCI-X设备没有任何数据传送,总线会自动将PCI-X设备移除,以减少PCI设备间的等待周期。所以,在相同的频率下,PCI-X将能提供比PCI高14-35%的性能。

PCI-X又一有利因素就是它有可扩展的频率,也就是说,PCI-X的频率将不再像PCI那样固定的,而是可随设备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某一设备工作于66MHz,那么它就将工作于66MHz,而如果设备支持100MHz的话,PCI-X就将于100MHz下工作。PCI-X可以支持66,100,133MHz这些频率,而在未来,可能将提供更多的频率支持。

5 内存控制器

内存控制器(Memory Controller)是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内存并且通过内存控制器使内存与CPU之间交换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存控制器决定了计算机系统所能使用的最大内存容量、内存BANK数、内存类型和速度、内存颗粒数据深度和数据宽度等等重要参数,也就是说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性能,从而也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其内存控制器位于主板芯片组的北桥芯片内部,CPU要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需要经过“CPU--北桥--内存--北桥--CPU”五个步骤,在此模式下数据经由多级传输,数据延迟显然比较大从而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而AMD的K8系列CPU(包括Socket 754/939/940等接口的各种处理器)内部则整合了内存控制器,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过程就简化为“CPU--内存--CPU”三个步骤,省略了两个步骤,与传统的内存控制器方案相比显然具有更低的数据延迟,这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

CPU内部整合内存控制器的优点,就是可以有效控制内存控制器工作在与CPU核心同样的频率上,而且由于内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交换无需经过北桥,可以有效降低传输延迟。打个比方,这就如同将货物仓库直接搬到了加工车间旁边,大大减少了原材料和制成品在货物仓库和加工车间之间往返运输所需要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样一来系统的整体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CPU内部整合内存控制器的最大缺点,就是对内存的适应性比较差,灵活性比较差,只能使用特定类型的内存,而且对内存的容量和速度也有限制,要支持新类型的内存就必须更新CPU内部整合的内存控制器,也就是说必须更换新的CPU;而传统方案的内存控制器由于位于主板芯片组的北桥芯片内部,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只需要更换主板,甚至不更换主板也能使用不同类型的内存,例如Intel Pentium 4系列CPU,如果原来配的是不支持DDR2的主板,那么只要更换一块支持DDR2的主板就能使用DDR2,如果配的是同时支持DDR和DDR2的主板,则不必更换主板就能直接使用DDR2。

6 内存控制器的分频效应

系统工作时,内存运行频率是根据CPU运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控制这种变化的元件就是内存控制器,内存控制器的这种根据CPU的实际频率来调节内存运行频率的方式称作内存控制器的分频效应。具体的分频方式因不同平台而异。

(1)AMD平台

目前主流的AMD CPU都在内部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所以无论搭配什么主板,其内存分频机制都是一定的。每一个确定了硬件配置的AMD平台都有其固定的内存分频系数,这些系数影响着内存的实际运行频率。

AMD平台内存分频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分频系数N=CPU默认主频×2÷内存标称频率

得到的数字再用“进一法”取整数。注意,“进一法”不是四舍五入,而是把小数点后的数字舍掉,在前面的整数部分加1。

这时,内存实际运行频率=CPU实际运行主频÷分频系数N。

例如,AM2接口的Athlon64 3000+搭配DDR2 667内存时,我们在BIOS里把内存频率设置为DDR2 667,而此时内存实际工作在DDR2 600下,这就是由内存分频系数引起的。由于此时BIOS的设置值并非内存的实际工作频率,因此我们把BIOS中的设置值称为内存标称频率。

以上面所说的AM2 Athlon64 3000+搭配DDR2 667内存为例:

N=1800×2÷667≈5397,取整数=6,

此时内存的实际运行频率=1800MHz÷6=300MHz,即DDR2 600。

如果在BIOS中把内存设置为DDR2 533,则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出其分频系数N=7,内存实际工作在DDR2 517下。

不同频率的内存搭配不同主频的CPU时,其内存分频系数又各不相同。

如果CPU换成3200+,默认频率为2GHz,

则在DDR2 667时:N=2000×2÷667,取整数为6,

DDR2 533时,N=2000×2÷533,取整数为8,

平台的硬件配置不同,则系数N不同。

对AMD平台而言,直接关系到超频幅度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分别为:CPU、内存、HT总线,其中任何一项拖了后腿,整个平台的超频幅度都大受影响。我们可以人为地降低CPU倍频和HT总线倍频,以减少CPU和HT总线对超频结果的影响,这时进行超频就可以确定内存的超频极限。

(2)Intel平台

Intel平台的内存控制器一般集成在主板芯片上,其分频机制也由不同的主板芯片来决定。

Intel平台的内存分频系数=CPU外频:内存运行频率。

以目前主流的Intel 965/975芯片组为例,其分频机制非常明了,在BIOS中直接提供几个固定的分频系数。例如1∶1、1∶133、1∶166等等,

E6300的默认外频为266MHz,如果分频系数设置为1∶133,

则内存实际运行频率=266MHz×133=35378MHz,即DDR2 707。

Intel 平台上直接关系到超频幅度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分别为:CPU、内存、FSB总线,其中FSB总线值固定为CPU外频的四倍。Intel 965/975芯片组的分频系数都小于1,分频系数越小,内存运行频率相对于CPU外频的倍数就越大,我们选择越小的分频系数,就可以降低CPU体质对平台整体超频结果的影响,从而测试出内存的极限超频频率。在NVIDIA的nForce680i芯片组上还提供大于1的分频系数,可以让内存低于CPU外频频率运行。

7 图解ATX主板上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位置

(以华硕 P5B-E PLUS主板为例)

>按照CPU插座类型分类
想了解这种分类方法先要了解CPU的接口, CPU主要有3种接口方式:卡式,针脚式和 触点式,目前卡式的基本看不到了,主要的 就是针脚式和触点式接口,但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了解CPU针脚数目!
最常见的CPU针脚数:
Intel系列:242针(卡式的),370针,478针,775针(socket T)
AMD系列:462针(也叫socket A)、754针、939针、940针
不常见的还有Intel系列的273、320、235、321、387针脚和一些服务器CPU
我们就不用特意去记了
根据这些CPU针脚数我们就可以把和他们对应的主板称为socket XXX主板,或直接就叫XXX主板,比如支持AMD462针cpu的主板就可以叫socket 462主板或462主板或socket A主板你可以直接看主板上cpu插座上一般都标着针脚数。
二 按照主板芯片组分类
主板芯片组是主板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哈,大道理我就不讲了,本来知道的也不多),主要包括了我们常说的南桥和北桥,别说你连南桥北桥都不知道,那你就要恶补一下硬件知识了!北桥就是离cpu比较近的那个主板上最大的芯片,也叫主桥,常说的按芯片组分类的芯片组主要就是指北桥芯片。
到目前为止,能够生产芯片组的厂家有Intel(美国,英特尔),VIA(台湾,威盛)SiS(台湾,矽统)和AMD,NVIDIA,ATi,Server Works等几家,我们最常见的就是Intel,VIA和SiS
Intel系列芯片组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是8xx系列,其中大概有
82810/810E/815EP/82845E/82845GL/82845G/82845GV/82845GE/82845PE,
865系列的82865P/82865G/82865PE/82865GV/82848P/,还有875系列的
82875P,还有i9xx系列的i915/i945/i965和现在P43,P45等,按照芯片组命名
就是845E主板的北桥芯片组是82845E,如果82865PE北桥芯片组的主板就叫
865PE主板,其中带“G"的整合了图形核心
VIA的主板芯片组常见的有PT800/PT880/PM800/PM880,以及较早的
P4X400/P4X333/P4X266/P4X266A/P4X266E/P4M266/69X等,其中”M"整合了
图形核心以上支持 Intel系列cpu
VIA支持AMD系列cpu的芯片组主要KT880/KT600/KT400较早的有
AKT400/KM400/KT333/KT266A/KT266/KT133/KT133A支持K8系列cpu的
K8T800K、8M800等
SiS芯片组主要有SiS648/SiS648FX/SiS655/SiS655FX/SiS655XT/SiS661FX
SiS芯片组支持AMDK7系列cpu的
SiS748/SiS746/SiS746FX/SiS745/SiS741/SiS741GX/SiS740/SiS735以及支持
K8系列的SiS755/SiS755FX/SiS760
好了,磨磨唧唧写这么多只是想帮助喜欢电脑硬件的朋友了解一下最主要最常见的芯片组型号,要想知道主板型号就可以直接看北桥上印着的型号,如果正在使用中的主板可以用软件查看北桥芯片组,就可以大概知道主板型号了我们还需要自己平时经常接触这些知识,如果你只知道主板型号那就只是知道了一个代号,要把各个方面知识综合起来才能让这些变得有意义,比如同是845主板,但845PE的就比其他845系列的多支持赛扬D的CPU,848/865以后的主板支持SATA硬盘,848以前的主板不支持SATA硬盘,如果你能做到
了解这些主板的参数和区别以及支持的硬件类型,你就会成为硬件方面的高手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熟能生巧
马鞍山电脑网收集的一些识别主板型号的方法
1、看看包装盒和说明书
新主板刚买回来时,都是装在包装盒里的,还附有产品介绍和使用说明,这些资料上都明确地标明了主板的生产厂家和产品型号,如图是硕泰克主板的中文 *** 作说明书,在说明书上,主板型号有明显的标注。
2、查看开机画面请重新开机!!
当您看到ASUS xxxx ACPI BIOS Revision" 时请按下"Pause/Break" 键
例如::A7N8X-VM 即代表主板
如果找不到主板的包装和说明资料,你可以在电脑启动进行自检时看到关于主板和BIOS的信息。具体方法是当系统检测内存时按下键盘上的Pause/Break键,这样系统的检测过程就会暂停。通常这时屏幕上的第一行(或前两行)为BIOS的相关信息,能够查知BIOS的出品公司名称、主板型号、主板所用的芯片组及所用的BIOS当前版本;左图是捷波主板的开机画面,从上面可知该主板使用的是AWARD的BIOS,BIOS版本为AV18S981。
此时,从屏幕的最后一行也可以得知机器的相关信息,如“03/03/2000-694X-686A-2A6LJPA9C-00”,“03/03/2000”代表BIOS更新的日期;“694X”代表该主板所使用的芯片组;“2A6LJPA9C”就是所谓的BIOS-ID。但有的主板因为使用日久或主板标注不清或无法识别,使用上述方法并无法得知,这时可以用相应的测试软件来测出电脑的主板类型。利用BIOS-ID可以获得主板的芯片组及BIOS的厂家,关于BIOS-ID,请参考本站的BIOS-ID部分,那里有详尽的BIOS代码介绍。
3、仔细查看主板上的标注请在主板面查询主板的型号!!
必要时,可打开机箱来验证
例如:P4C800-E 即代表主板
许多主板上标注有厂商标志和产品型号,如捷波主板,在两个PCI插槽中间,贴有产品序列号标签(下左图);在BIOS芯片的旁边,有主板的型号及PCB版本号。另外,产品序列号及产品批次在ISA插槽上也可以找到。
4、查看BIOS的版本号
在捷波主板的BIOS芯片上,贴有BIOS版本的标签,上面清楚地标明了主板的名称。
5、使用测试软件
有一些测试软件可以测出电脑的各项硬件配置,如主板、CPU、显卡、声卡等,可以用它们来测电脑的主板类型。
在网上流行的一些测试软件,象CTBIOSEXE可以较好地测出主板的类型、生产厂家、AWARD BIOS的版本甚至BIOS的下载网址;
AMIMBIDEXE文件能测出使用AMI公司的BIOS的版本及主板的型号。Award公司提供的BIOS Wizard软件能测出主板的芯片组类型等相关数据,并可以在线注册升级本机的BIOS,按下BIOS Wizard软件的“Get BIOS Info”按钮后,显示的芯片组及BIOS信息,按下“Submit Online”按钮后,就可以在线注册找到所需的BIOS升级文件
但是所有这些测试软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可能无法辨认新近出品的硬件类型,有时会出现错误分类的情况。 检测主板工具: AMIMBIDEXE
6、上网查寻
有时,主板上的标记并不全面,但我们可以根据主板上的一些蛛丝马迹,上网来搜索有关该主板的相关信息。
1、看看包装盒和说明书
新主板刚买回来时,都是装在包装盒里的,还附有产品介绍和使用说明,这些资料上都明确地标明了主板的生产厂家和产品型号,如图是硕泰克主板的中文 *** 作说明书,在说明书上,主板型号有明显的标注。
2、查看开机画面1、看看包装盒和说明书
新主板刚买回来时,都是装在包装盒里的,还附有产品介绍和使用说明,这些资料上都明确地标明了主板的生产厂家和产品型号,如图是硕泰克主板的中文 *** 作说明书,在说明书上,主板型号有明显的标注。
2、查看开机画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212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1
下一篇 2023-06-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