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硬盘的技术指标?如何挑选服务器硬盘?

1、简述硬盘的技术指标?如何挑选服务器硬盘?,第1张

服务器硬盘其实就是和普通台式电脑电脑的硬盘作用是一样,不过服务器硬盘多数是SCSI接口的,所以人家也叫服务器硬盘啊。就是用来保存服务器上所有文件和资料信息的。

衡量硬盘性能的指标主要包括:

1、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是一个在硬盘的所有指标中除了容量之外,最应该引人注目的性能参数,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速度和持续传输速度的第一决定因素。如今硬盘的转速多为7200rpm、10000rpm和15000rpm。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0000rpm的SCSI硬盘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是目前硬盘的主流,而7200rpm及其以下级别的硬盘在逐步淡出硬盘市场。15000rpm产品在高端领域采用。

2、内部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硬盘数据传输率分为内外部传输率;通常称外部传输率也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指从硬盘的缓存中向外输出数据的速度,目前采用Ultra 320 SCSI技术的外部传输率已经达到了320MB/s;内部传输率也称最大或最小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在盘片上读写数据的速度,现在的主流硬盘大多在30MB/s到60MB/s之间。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要小于外部传输率,所以只有内部传输率才可以作为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

3、单碟容量:

除了对于容量增长的贡献之外,单碟容量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升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单碟容量的提高得益于磁道数的增加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加。磁道数的增加对于减少磁头的寻道时间大有好处,因为磁片的半径是固定的,磁道数的增加意味着磁道间距离的缩短,而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到另一个磁道所需的就位时间就会缩短。这将有助于随机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长则和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磁道内线性密度的增加使得每个磁道内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从而在碟片的每个圆周运动中有更多的数据被从磁头读至硬盘的缓冲区里。

不需要设置 要确定你买的服务器的硬盘跟原来的参数一致或是关机重新启动服务器进RAID配置里看看能检测到硬盘啊如果检测到那把硬盘初始化下在系统里就可以看到了如果在RAID里看不到硬盘那就是你没插好或是其他原因如果需要硬盘可以联系我 400-081-8101

所谓双机热备,就是将中心服务器安装成互为备份的两台服务器,并且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台服务器运行。当其中运行着的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无法启动时,另一台备份服务器会迅速的自动启动并运行。我们来看看在WIN2000服务器版下的实现过程。

一、 硬件准备及基本安装综述

网络服务器 两台

网络服务网卡 四块

服务器硬盘 两块

SCSI磁盘阵列 一个

SCSI硬盘 三块

首先是将两台服务器都配置成双网卡,并分别安装Win2000 Advance Server(高级服务器版)。之后配置网络环境使之畅通:将两台服务器加入到域当中,成为域成员,并在每台服务器上设置管理员权限。

另外就是注意所有磁盘必须设置成基本盘并做成采用NTFS格式分区,磁盘阵列分区一定要大于2个。最后将三块SCSI硬盘做成磁盘阵列,笔者建议为RAID5(在配置阵列时,一定注意单独分一个至少1G的分区出来,用于存放配置数据库的检测点以及日志文件)。

二、 具体安装要点。

配置服务器网络环境要点

1、 在前一步中,我们将两台服务器都安装了双网卡,一个用于连接公网(internet),一个连接内部局域网。

将连接内部局域网的网卡建立点对点的通信和群集状态信号,然后每个终端的公网适配器连接该群集到公网上,并在此驻留客户。

2、 待win2000高级服务器版安装好后,开始配置每台服务器的网络参数。在网络连接将连接公网的改为“外网”,连接局域网的改为“内网”,然后将两台服务器的各自网卡分别指定IP地址为:

服务器A:外网IP为:1921680160,内网IP为:10101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网关为:19216801(此处网关为你主域控制器的IP地址)

服务器B:外网IP为:1921680161,内网IP为:101010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网关为:19216801

安装服务软件要点

配置服务器A

1、 所有的设备都先关闭后再开启磁盘阵列。

2、 启动服务器A,用事先设置的管理员帐号登陆到域;然后在添加/删除程序选项里添加“集群服务”组件,并注意在安装过程中将此组件设置为集群的首节点,接着创建集群名称(任取即可,比如

myserver)。

3、 由于我们只有一个共享的磁盘阵列,所以应该将此阵列中的分区都配置成群集磁盘。

4、 开始配置群集网络。外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1015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