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数据库的功能模块

PI数据库的功能模块,第1张

当前,为推进IT支撑系统集约化建设和运营,进一步发挥集中化能力优势,IT云成为运营商IT支撑系统建设的基础架构。但在IT云资源池部署过程中,服务器技术面临多个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在性能方面,人工智能(AI)应用快速扩张,要求IT云采用高性能GPU服务器。AI已在电信业网络覆盖优化、批量投诉定界、异常检测/诊断、业务识别、用户定位等场景规模化应用。AI应用需求的大量出现,要求数据中心部署的服务器具有更好的计算效能、吞吐能力和延迟性能,以传统通用x86服务器为核心的计算平台显得力不从心,GPU服务器因此登上运营商IT建设的历史舞台。


在效率成本方面,IT云部署通用服务器存在弊端,催生定制化整机柜服务器应用需求。在IT云建设过程中,由于业务需求增长快速,IT云资源池扩容压力较大,云资源池中的服务器数量快速递增,上线效率亟需提高。同时,传统通用服务器部署模式周期长、部署密度低的劣势,给数据中心空间、电力、建设成本和高效维护管理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整机柜服务器成为IT云建设的另一可选方案。


在节能方面,AI等高密度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驱动液冷服务器成为热点。随着AI高密度业务应用的发展,未来数据中心服务器功率将从3kW~5kW向20kW甚至100kW以上规模发展,传统的风冷式服务器制冷系统解决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制冷需求,液冷服务器成为AI应用场景下的有效解决方案。


GPU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GPU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GPU服务器是单指令、多数据处理架构,通过与CPU协同进行工作。从CPU和GPU之间的互联架构进行划分,GPU服务器又可分为基于传统PCIe架构的GPU服务器和基于NVLink架构的GPU服务器两类。GPU服务器具有通用性强、生态系统完善的显著优势,因此牢牢占据了AI基础架构市场的主导地位,国内外主流厂商均推出不同规格的GPU服务器。


GPU服务器在运营商IT云建设中的应用


当前,电信业开始推动GPU服务器在IT云资源池中的应用,省公司现网中已经部署了部分GPU服务器。同时,考虑到GPU成本较高,集团公司层面通过建设统一AI平台,集中化部署一批GPU服务器,形成AI资源优化配置。从技术选型来看,目前运营商IT云资源池采用英伟达、英特尔等厂商相关产品居多。


GPU服务器在IT云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现网部署的GPU服务器中,与训练和推理相关的深度学习应用占主要部分,占比超过70%,支撑的业务包括网络覆盖智能优化、用户智能定位、智能营销、智能稽核等,这些智能应用减少了人工投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以智能稽核为例,以往无纸化业务单据的人工稽核平均耗时约48秒/单,而AI稽核平均耗时仅约5秒/单,稽核效率提升达 90%。同时,无纸化业务单据人工稽核成本约15元/单,采用GPU进行AI稽核成本约0048元/单,稽核成本降低达968%。


整机柜服务器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整机柜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整机柜服务器是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打造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架构由机柜、网络、供电、服务器节点、集中散热、集中管理6个子系统组成,是对数据中心服务器设计技术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整机柜服务器将供电单元、散热单元池化,通过节约空间来提高部署密度,其部署密度通常可以翻倍。集中供电和散热的设计,使整机柜服务器仅需配置传统机柜式服务器10%的电源数量就可满足供电需要,电源效率可以提升10%以上,且单台服务器的能耗可降低5%。


整机柜服务器在运营商IT云建设中的应用


国内运营商在IT云建设中已经推进了整机柜服务器部署,经过实际应用检验,在如下方面优势明显。


一是工厂预制,交付工时大幅缩短。传统服务器交付效率低,采用整机柜服务器将原来在数据中心现场进行的服务器拆包、上架、布线等工作转移到工厂完成,部署的颗粒度从1台上升到几十台,交付效率大大提升。以一次性交付1500台服务器为例,交付工作量可减少170~210人天,按每天配10人计算,现场交付时间可节省约17~21天。


二是资源池化带来部件数量降低,故障率大幅下降。整机柜服务器通过将供电、制冷等部件资源池化,大幅减少了部件数量,带来故障率的大幅降低。图1比较了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与传统1U、2U服务器机型各自的电源部件数量及在一年内的月度故障率情况。由于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含10个电源部件,而32台1U通用服务器的电源部件为64个,相较而言,整机柜电源部件数减少844%。由于电源部件数量的降低,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相对于32台1U通用服务器的月度故障率也大幅缩减。



三是运维效率提升60%以上。整机柜服务器在工厂预制机柜布线,网络线缆在工厂经过预处理,线缆长度精确匹配,理线简洁,接线方式统一规范,配合运维标签,在运维中可以更方便简洁地对节点实施维护 *** 作,有效降低运维误 *** 作,提升运维效率60%以上,并大幅减少发生故障后的故障恢复时间。


液冷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液冷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液冷服务器技术也称为服务器芯片液体冷却技术,采用特种或经特殊处理的液体,直接或近距离间接换热冷却芯片或者IT整体设备,具体包括冷板式冷却、浸没式冷却和喷淋式冷却3种形态。液冷服务器可以针对CPU热岛精确定点冷却,精确控制制冷分配,能真正将高密度部署带到前所未有的更高层级(例如20kW~100kW高密度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3种液冷技术对比如表1所示。




液冷服务器在运营商IT建设中的应用


液冷服务器技术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应用初期,产业链尚不完备、设备采购成本偏高、采购渠道少、电子元器件的兼容性低、液冷服务器专用冷却液成本高等问题是液冷服务器尚未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原因。从液冷服务器在运营商数据中心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来看,运营商在IT云资源池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对液冷服务器的发展现状、技术成熟度等进行分析论证。


考虑到目前液冷服务器规模化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3~5年的引入期,因此暂时未在IT云资源池建设中进行大规模落地部署,但在部分地区有小规模应用,如中国移动南方基地数据中心已经开展液冷服务器试点应用,中国联通研究院也在开展边缘数据中心服务器喷淋式液冷系统的开发。未来,随着IT云建设规模、建设密度的继续攀升,以及液冷产业生态体系的逐步成熟,液冷服务器在IT云建设中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总体来看,运营商IT云资源池建设对服务器计算性能、延迟、吞吐、制冷、定制化、分布式部署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GPU服务器、定制化整机柜服务器、液冷服务器等新兴服务器技术将快速迭代,为运营商数据中心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带来新的思路和路径。

分布式系统的前端模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用户界面是分布式系统的前端模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窗口。用户界面需要提供友好的交互方式,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系统。
2 客户端(Client):客户端是分布式系统的前端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入口。客户端需要提供安全、高效的通信方式,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系统。
3 网络通信(Network Communication):网络通信是分布式系统的前端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桥梁。网络通信需要提供高效、安全的通信方式,以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
4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是分布式系统的前端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存储系统数据的地方。数据库需要提供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安全性(Security):安全性是分布式系统的前端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证系统数据和用户信息安全的关键。安全性需要提供高效、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6 日志(Log):日志是分布式系统的前端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记录系统运行状态和用户 *** 作的地方。日志需要提供高效、可靠的记录方式,以便于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管理和维护。

信息及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

1、项目概况

2015 年 10 月 9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充电基础设施是指为电动 汽车 提供电能补给的各类充换电设施,是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2017 年 1 月 15 日,《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 健康 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并优化布局内容分发网络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2020 年 5 月 22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 汽车 ,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中国长城作为网信产业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把握中央关于新基建战略布局,前瞻积累云服务、新能源 汽车 控制系统及充电桩、特种装备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核心技术及关键产品。本次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到以下新基建领域项目中:(1)国内重点地区信创云示范工程项目;(2)新能源 汽车 三电控制及充电桩产品研发生产及试验环境建设项目;(3)特种装备新能源及应用建设项目。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借助政策东风,促使企业腾飞

2020 年 1 月 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2020 年 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新基建的本质是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的融合,使得经济能够在数字化的辅助之下产生新的质变。公司业务和产品契合国家“新基建”战略,借助产业政策的东风,着力发展云计算、新能源 汽车 领域是企业腾飞的源动力,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

(2)突破核心技术、提升生产能力,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战略布局

目前,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关键技术快速发展,整车技术稳步提升,成本显著下降。但存在专业水平低、规模小,自主开发体系不成熟, 汽车 零部件自配率低,产品无系列或系列发展滞后,难以支撑整车产业发展等诸多问题。突破新能源 汽车 整车和“三电”系统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成为核心,可实现未来几年充电桩业务的大量交付需求。

中国长城目前的生产能力无法匹配行业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制约了充电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将大大提高对客户的交付能力,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要,有效提高公司充电桩生产的专业化和工作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

(3)特种装备新能源电池应用需求强烈

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配套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池已成为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武器装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满足武器装备的特殊要求,特种装备电池在产品性能上不断向比能量高、储存寿命长、安全可靠性高、高低温特性优的方向发展,在使用方式上从数十只电池组合应用逐步向数千只电池大规模模块化组合应用的方向发展,由此带来武器装备用锂电池的快速发展,其市场潜力巨大。

2010 年起,中国长城开始布局研制锂离子电池,在高新电子领域、泛物联网领域、特种储能动力领域、特种无人装备领域市场需求强烈。由于受到生产场地和产能的限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实施特种装备新能源及应用建设项目将有效扩大产能,提升盈利能力。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中国长城具备打造国产化云安全领域的基石产品及技术

中国长城依托中国电子的资源优势,铸造了 PKS 网络安全产业生态体系,其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均基于国产飞腾高性能处理器、国产化 BIOS 固件和 *** 作系统。产品突破以往 CPU、OS、基础软件及整机系统的设计技术难点,具有核心多、吞吐率高、单线程能力强、整数计算性能高等特点,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自主安全,具备打造高度自主安全、多领域应用的云数据平台的坚实基础。

公司拥有自己的云计算研发团队,开发了自有云平台系统,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和云产品销售许可证;获得工信部信通院核发的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IDC、ISP、CDN、云计算),具备开展云计算业务的资质。

(2)中国长城具备完善的新能源充电设备业务解决能力

中国长城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技术创新,把握电动 汽车 发展的机遇,目前,已掌握了涵盖新能源 汽车 整车控制、电池管理、电机控制三大类的核心技术,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整车控制、电池管理、电机控制三大类产品研制能力的企业。

公司拓展新能源充电设备产品线,提供新能源充电桩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一体化服务,现已形成充电设备制造、充电场站建设、充电维护运营的整体业务解决能力,业务产品涵盖充电设备、场站建设、运营平台等。与同类企业相比,公司在新能源 汽车 三电控制产品具有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特点,关键技术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3)中国长城在特种装备新能源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

在特种装备新能源领域,公司已建成化验室、例行试验室、环境试验室、材料合成实验室、材料评价实验室、电性能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循环实验室、模组实验室及电池研发小试线,具备了电池材料合成、理化检测、研发设计、电芯及电池模组设计试制的能力,目前已开发出涵盖深低温高安全型、深低温高能量密度型、深低温倍率型等各类产品,技术储备丰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3059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