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网络硬盘挂载到本地

如何将网络硬盘挂载到本地,第1张

下面的批处理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echo offnet use x: /delete /y
net use Y: /delete /y
net use w: /delete /y
net use z: /delete /ynet use x:\\服务器名或IP地址\技术科net use Y: \\
服务器名或IP地址\采购科net use w: \\
服务器名或IP地址\生产科net use z:\\服务器名或IP地址\设计科解释:第一句是隐藏显示信息
下面4句是删除原来X、Y、W、Z的链接
接着的4句可是正式挂载硬盘的指定,将服务器上的指定文件夹挂载到本地的指定盘符上
当然,你可以指定更多。使用方法:将上面的句子复制到记事本中,并修改成你要的内容,然后保存为bat的批处理文件,假如误保存成txt的文件也不要紧,只要将扩展名改成bat就好了,然后你只要双击运行一下就可以了,并且以后也不用再次运行。直到你想更改内容时。

1、什么是NFS?

全称是 network file system 网络文件系统

什么是文件系统?

存取和组织文件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网络文件系统

通过网络存取和组织文件得一种方法机制

2、为什么要用共享存储

前端所有的应用服务器接受到用户上传的、文件、视频,都会通一的放到后端的存储上。

为什么要共享?

所有节点服务器都需要将内容存到存储上,要取的统一来取。

3、共享存储的种类

单点存储系统就是NFS,中小型企业,阿里云服务的NFS服务,OSS对象存储

NFS性能不太高

大型企业会用分布式存储FastDFS、GlsterFS、Mfs

4、NFS的工作原理

NFS网络文件系统

启动NFS 服务,而且还有启动很多端口。

NFS功能,需要很多服务。每个服务都有端口,而且经常变化。

如何让客户端找到这些端口呢?就需要一个经纪人(rpc服务)

NFS服务:

1、NFS服务(有很多进程和端口) 把自己的端口告诉RPC

2、RPC服务(对外固定端口111)

客户端请求NFS服务,先找RPC 111,查到NFS的端口,发送给客户。

[上传失败(image-1da904-1555779833017)]

[上传失败(image-b0cdd-1555779833017)]

[上传失败(image-a1d9be-1555779833017)]

[上传失败(image-dcd4de-1555779833017)]

[上传失败(image-6c3472-1555779833017)]

5、安装

服务端和客户端都要安装

yum install nfs-utils rpcbind -y

rpm -qa nfs-utils rpbind

先起rpcbind 后起nfs不然注册不了

[root@nfs01 ~]# rpm -qa nfs-utils rpcbind ####

nfs-utils-130-061el7x86_64

rpcbind-020-47el7x86_64

rpcinfo -p 127001 #####查看有没有注册端口

program vers proto port service

100000 4 tcp 111 portmapper

100000 3 tcp 111 portmapper

100000 2 tcp 111 portmapper

100000 4 udp 111 portmapper

100000 3 udp 111 portmapper

100000 2 udp 111 portmapper

启动NFS

systemctl start nfs

systemctl enable nfs

[root@nfs01 ~]# netstat -lntup|egrep "rpc|nfs"

tcp 0 0 0000:20048 0000: LISTEN 9516/rpcmountd

tcp 0 0 0000:59204 0000: LISTEN 9463/rpcstatd

tcp6 0 0 :::20048 ::: LISTEN 9516/rpcmountd

tcp6 0 0 :::14450 ::: LISTEN 9463/rpcstatd

udp 0 0 0000:44521 0000: 9463/rpcstatd

udp 0 0 0000:20048 0000: 9516/rpcmountd

udp 0 0 0000:695 0000: 9424/rpcbind

udp 0 0 127001:735 0000: 9463/rpcstatd

udp6 0 0 :::20048 ::: 9516/rpcmountd

udp6 0 0 :::695 ::: 9424/rpcbind

udp6 0 0 :::4835 ::: 9463/rpcstatd

6、配置nfs

NFS配置文件 /etc/exports

[root@nfs01 ~]# man exports

EXAMPLE

/ master(rw) trusty(rw,no_root_squash)

/projects projlocaldomain(rw)

/usr localdomain(ro) @trusted(rw)

/home/joe pc001(rw,all_squash,anonuid=150,anongid=100)

/pub (ro,insecure,all_squash)

/srv/>win7访问linux下的NFS服务器
C:\Windows\system32>showmount -e 1921687212
导出列表在 1921687212:
/var 1921687211
/home/huage
/opt
C:\Windows\system32>mount \\1921687212\opt z:
z: 现已成功连接到 \\1921687212\opt
命令已成功完成。
C:\Windows\system32>umount z:
正在断开 z: \\1921687212\opt
命令已成功完成。
Win7 NFS客户端访问Linux NFS服务问题Win7 NFS客户端使用mount命令挂载NFS服务之后,
文件系统对Win7只读,无法写入文件,无法新建文件夹,此时使用mount命令可以查看到如下状态:
可以看到UID=-2由于在存储设备上共享出来的NFS文件系统归属于root权限,并且无法修改
该所属用户,而Windows通过UID=-2的用户去写,肯定写不进去。
解决办法就是让Win7在挂载NFS的时候将UID和GID改成0即可:打开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ClientForNFS\CurrentVersion\Default,增加两项:AnonymousUid,AnonymousGid
重新启动计算机,重新mount

以ext4文件系统为例,设计的时候分为4个部分

由于 ls -l 获取的是i节点记录的数据使用的数据块个数,而 du 则是通过i节点获取实际大小, 所以 ls -l 和 du 显示的数据大小不同。

RAID全称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也就是磁盘阵列,通过整合多块硬盘从而提升服务器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提高数据处理时的I/O性能。

RAID目前常用的是RAID5, 至少需要3块硬盘,其中一块硬盘用于奇偶校验,保证数据安全,其余硬盘同时读写,提高性能。此外,你还需要知道最原始的是RAID0,同时将数据读写到所有硬盘里,速度就变成了原来的N倍。RAID1至少需要两块盘,其中一块硬盘是另外硬盘的镜像。它不提高读写效率,只提高了数据安全性。RAID10是RAID0和RAID1的组合。

目前的服务器都配备了硬件RAID卡,因此在为服务器增加或更换硬盘时,需要 格外注意

fdisk只能对不多于2TB的硬盘进行分区

假如你的硬盘大于2TB,那么会输出如下信息

提示信息中的警告中,就建议"Use parted(1) and GUID partition table format (GPT)"

因此,对于大于2TB的硬盘就需要用 parted 进行分区

输出信息如下

创建新的GPT标签,例如

设置单位

创建分区, 比如我将原来的10T分成2TB和8TB

查看分区表

输出如下

退出

此时会提示"Information: You may need to update /etc/fstab" /etc/fstab 用于设置开机硬盘自动挂载。如果硬盘被拔走了,而 /etc/fstab 没有修改,那么会就提示进行修复模式。

在挂载硬盘之前,需要先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用的命令为 mkfs , 使用 -t 指定文件系统,或者用 mkfsxxx ,其中xxx就是对应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有如下几类

目前最流行的是ext4和xfs,足够稳定。其中xfs是CentOS7之后的默认文件系统。

之后用 mount 进行硬盘挂载,分别两种情况考虑

一种是新建一个文件路径,进行挂载。

另一种是挂载一个已有目录,比如说临时文件目录 /tmp 挂载到新的设备中。

第一步: 新建一个挂载点,将原有数据移动到该目录下

第二步: 删除原来的 /tmp 下内容

第三步: 重新挂载

和mount相关的文件如下

此外mount在挂载的时候还可以设置文件系统参数,例如是否支持磁盘配额,对应 -o 参数

第零步: 检查服务器是否具备RAID阵列卡,如果有,则需要先为硬盘做RAID。

第一步: 使用 fdisk -l 检查硬盘是否能被系统检测到

第二步(可选): 假如需要 硬盘分区 ,则用 fdisk/gdisk/parted 对硬盘划分磁盘

第三步: 使用mkfs进行磁盘 格式化 ,有如下几种可选,

第四步: 用mkdir新建一个目录,然后用mount将格式化的硬盘挂载到指定目录下。卸载硬盘,则是 umout

第五步: 修改 /etc/fstab 将硬盘在重启的时候自动挂载。 注意 : 如果硬盘不在了,则需要将对应行注释掉,否则会进入到emergency模式。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 进行许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0637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