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镇乐界村的历史

同安镇乐界村的历史,第1张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
简介
同安镇位于福州市永泰县西部,距县城28公里,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458亩,林地面积
同安镇
168111亩。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327万。该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主要有席草、新蔺草、茶叶、水果、反季节蔬菜等。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788万元,农业总产值12254万元,财政总收入4892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28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7元。引资开发龙潭一级、月洲溪大坪电站,引进福州市商会等客商到西安片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村镇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同安、文际、上庄、云台、占柄、西安、芹草、红阳、联坪等9条公路建设,总长2607公里;配套完善同安科技服务中心大楼功能;中心小学综合楼和西安小学教学楼正在建设中;兰口、云台、三捷等村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正在进行中;完成洋头、丹洋、西安、红阳、尾林等村的通水工程;完成闭路电视的扩容和升级。名胜古迹主要有百际沟景区、凤凰寺和青石寨。
沿革
1956年置同安乡,1958年改大洋公社同安管理区,1961年置同安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岚口、新村、荷洋、连山、上坊、官路、樟坂、丹洋、文际、同安、上庄、云台、三捷、洋尾、坂头、洋中、洋头、联坪、占柄、西安、红阳、芹草、尾林23个村委会。
乡镇建设
同安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新农村建设中的产
同安镇
业支撑、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强势推进。同安镇重点突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首要的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同安镇立足长远,制订出茶饮一业率先突破,畜、药跟进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强村大户带动的战略,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道路,在同安镇20个村分别建立了茶业、畜牧、药材专业村,培植了一批大户能人,并在能人大户中组建了专业协会,为产业走规模、集约化道路打基础。 同安镇抢抓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公路通村率达到90%以上;把握农业综合开发机遇,配套房、水、电、渠、沼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完善灌溉设施配套。新修渠道14公里,机耕路8公里,梯田埂11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拦水坝3座,饮水工程1处,新建徽派房屋140户,新建沼气池近百余口,实施土壤改良6000余亩。同安镇还从抓农民提素,培育新型农民着手,把农民提素工程做为促推新农村建设
同安镇
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在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争做新型农民等活动的基础上,同安镇政府积极与慈溪市人劳局、畜牧中心、茶业局等单位联系,先后多次举办了养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班,累培训计万余人次,使大部分农民都掌握了能够致富的适用养殖加工技术。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788万元,农业总产值12254万元,财政总收入4892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28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7元。引资开发龙潭一级、月洲溪大坪电站,引进福州市商会等客商到西安片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村镇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文际、上庄、云台、占柄、西安、芹草、红阳、联坪等9条公路建设,总长2607公里;配套完善同安科技服务中心大楼功能;中心小学综合楼和西安小学教学楼正在建设中;兰口、云台、三捷等村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正在进行中;完成洋头、丹洋、西安、红阳、尾林等村的通水工程;完成闭路电视的扩容和升级。
经济建设
同安镇处于沪、杭、闽“金三角”的交通支点区域,毗邻中国最大的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上海,距浙沪经济动脉—沪杭甬高速公路18公里,离东方深水大港—北仑港65公里,离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仅11公里,同安镇融入以上海为核心的2小时经济圈,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同安镇构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安,工业迅速发展壮大。同安镇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理念,迅速发展壮大个私企业。同安镇有大小企业1880家,已形成水暖件、家电、婴儿推车等三大工业特色支柱产业,生产水暖件、取暖器、电风扇、饮水机、洗衣机、婴儿推车等产品,形成三条配置半径短、物流成本低、就地配套、就地取材、从零配件生产到整机制造的庞大产业链。为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同安镇已建立三大工业区块,区块总
同安镇
面积达3700亩。同安,发展前景一片辉煌。同安的特点在于“新”,一粒热土都跳动着财富。富有“勤劳、开拓、创新”精神的同安人民,正以极大的勇气和执着的热情,迎接大桥经济的到来。 一是强化创新。借助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鼓励、引导企业加大人才、项目引进力度,加快研发中心建设步伐,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同安镇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5只;高新技术产业销售达18亿元,同比增长30%,高新技术产值占同安镇工业总产值的186%。二是强化创汇。做大做强规模企业出口文章,引导企业打造自主出口品牌,同安镇的神马、浪木等4家企业已申报商务部重点出口名牌;大力开展进料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总计达7000余万美元,同安镇外贸出口交货值32亿元,实现自营出口近3亿美元;同时,延伸外向型发展战线提升外贸效益,同安镇的心连心已在韩国投资51万美元创办带料加工企业,宁波博德艾普电气有限公司已在美国投资建厂。三是强化创牌。以“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品牌强镇”为主攻方向,积极落实激励政策及配套服务措施,致力推进品牌创建工作。同安镇黎阳村新增中国名牌1只、中国驰名商标2只、国家免检产品7只、国家重点新产品1只、福建省名牌产品1只、名牌产品1只,同安镇实现工业产值995亿元。
特产
同安镇是福建省最大的连篇大棚葡萄种植基地。同安镇南山北海,气候独特,勤劳的新浦人辛劳出一片生机盎然的葡萄绿洲。同安镇境内已形成由六塘南、马潭路、胜北、杭州湾等村为葡萄重点种植分布格局,万亩葡萄连片种植,每当盛夏季节,碧叶云天,景色宜人,成熟季节的葡萄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品尝着甜美而像似珍珠的葡萄,消暑休闲,观赏着田野风光,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同安镇主要有“金皇后”、“巨峰”、“红富士”、“藤稔”等葡萄种植品种;从当初的露地栽培发展到现在避雨、大棚设施栽培;从裸果管理演进到套袋培育,现在的新浦葡萄已由原传统的数字型转变到现在的质量型,同安镇种植面积为8000余亩,涌现出了以“黎阳”为代表的绿色品牌。“黎阳”牌葡萄已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已申领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合格证书,新浦“黎阳”牌葡萄参加优质葡萄评比会中“巨峰”、“红富士”二只品种荣获金奖。葡萄种植讲究科学,注重质量,慈溪同安镇黎阳牌葡萄知名度越来越高,被评为名牌农副产品。同安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以上。同安镇黎阳村楼家是开发葡萄种植的发源地。品种以巨丰为主,此外尚有金皇后、藤稔等。黎阳村靠葡萄起家,平均亩产3000斤。同安镇黎阳村阴凉舒适,绿叶、紫果,环境十分幽美。葡萄收摘季节,黄岩、舟山等地客商,纷纷上门采购,同安葡萄逐渐名声远扬。葡萄,明嘉靖年间,永泰县已有种植。人们生活大大改善,葡萄发展趋势甚快,成为永泰县主要水果特产之一。长河国营农场辟地99亩建立园艺场进行葡萄栽培技术研究。由于同安镇黎阳村土地肥沃松软,土质与新浦近似,生长状况极为良好,葡萄质量上乘,口感甜美,皆可与媲美。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同安镇
同安镇位于平乐县城东部,总面积13715平方公里,距县城33公里。东与钟山县花山乡毗连;南于源头镇接壤;西南与阳安乡相邻;西北与张家镇相连;北与恭城县莲花乡相依。同安镇辖13个行政村(街),总人口47828人。刚开通的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在同安设置了上下道口,国道323线从镇中心贯穿而过,自古便是商贸重镇,特别是近年来,冷库的建设投入使用,综合批发市场的建设,逐渐使同安成为桂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该镇属岭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的自然条件,使得该镇物产丰富、种类繁多、农产品(包括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柑桔、柿子、桃子、大水李、西红柿、马铃薯等,历史是全县生产粮食蔬菜基地。同安镇内为花岗岩低山区及丘陵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藏储量列广西之首,在花岗岩、磁铁矿、河沙、钛铁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尤以花岗岩较为丰富,主要品种有:桂林大红、中红、浅红系列,有开采价值的矿点达8000万立方米以上。乡镇企业发展潜力大,目前,共有乡镇企业近600家,上规模、上档次的乡镇企业有32家,其中有石材加工厂26家及冷库、电站等企业,石材开采和加工仍具有较大潜力。同安镇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明代慕名的地理学家、旅游地、探险家徐霞客曾游历至此,并留下“五马归槽”的美誉。著名的景点有8处,分别为:五马归槽、大塘春晓、雪莲盛开、大窝冷泉、大冲玉带、古榕幽洞、九板月夜、李家奇岩。尤其是座落在海拔1200米的杨梅岭半山腰上的大窝冷泉游泳池即使在气温高达37℃的情况下,泉水仍然保持在20℃以下,每年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位于乐界的古榕直径达5米多,高达45粘,树冠的覆盖面达5亩多地,堪称广西之最,吸引了众多游客。位于古榕旁的一个岩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内宽可容纳上处、千人聚会。
[]
四川省成都市同安镇
抓住机遇迎挑战
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历史性的发展。同安人一次又一次地抓住了机遇,巩固和发展了大好形势,而在这次大好机遇面前,镇党委、镇政府又经历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挑战。同安镇的发展和建设深受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镇党委、镇政府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念,抓住了成都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机遇,千方百计寻求发展。自2003年省体育局与龙泉驿区政府及大行宏业签定了《四川省专用足球场建设协议》后,同安镇党委政府就高度重视,按照省、市、区的要求把此项工作列为了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分工负责,一抓到底。虽然在工作中任务繁重、压力大,但镇政府想尽了千方百计,克服了时间紧、资金紧等困难,最终全力确保了四川省专用足球场投资9321万元的周边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工作的按时完成。同安人民经历了1992年开发建设以来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一、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变,10年前的农民都逐步变成了城镇居民。现在,整个同安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比例已缩小到不足30%,粮经比例达1:99,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城区面积接近5平方公里,较之1992年只有一个四合院的乡政府增长了近100倍。同安镇怎会出现如此惊人的速度是什么改变着同安
同安精神聚热土
同安人在发展中凝聚了“敢于创新、负重拼搏、团结奋进、富民兴镇”的同安精神,同安精神改变了同安面貌,促进了同安经济的发展。2004年1-5月全镇实现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00%。更为重要的是,同安经济的发展积极因素还在不断地增多,新的增长的动能还在积聚和释放,发展的后劲足,潜力大。一是三个转变开辟了加快发展的新空间,经营城市的力度在加大,城市建设成为投资增长和扩大内需的重要的拉动力量。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这有利于带动城乡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迅速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人才资源资本化进程加快,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得到有效的调控和发展。二是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增强。阳光城一些项目,在政府投资引导下,民间投资增长强劲。三是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增多。旅游方面,阳光城是成都市风景名胜旅游开发区之一,又是成都市龙泉花果山风景片区,以博瑞花园酒店为龙头的星级酒店多达6个,许多国家、省、市、区以及大型企业的会议在这些宾馆酒店召开,成为会务、休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商贸方面:走多元化建市场的路子,狠抓了市场配套建设和现有市场启动运转工作,繁荣的商业贸易区,阳光商业世界、明星花苑市场、阳光水果市场等已经在阳光城逐步形成;以新志实业、阳光服装、阳光铝业、皇冠建材、现代彩钢、锦宏彩瓦、公路口岸、红星钢模、利佰处、黎明食品、大光热喷涂料等为龙头的一批工业企业逐年壮大。房地产方面:房产业迅猛发展,全力打造“21世纪最佳生态区域品牌”。阳光大道沿山一带的高档生态别墅区和阳光城特色的住宅小区的开发,掀起了阳光城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天泉聚龙生态别墅区、阳光假日别墅、优诗美地、国一澳乡等房地产开发销售火爆,特别是明星花苑楼盘全部实现生态洋房别墅化,并于近两年先后荣获龙泉区“园林式单位”、成都市房地产业协会、成都市精品住宅发展促进中心“群众信得过品牌”等称号,不仅客户反映好,评价高,而且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教育方面:四川省职业教育园区已成功引进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四川联合经济学院、四川自修大学等大中专院校。体育开发:阳光体育城是集运动、度假、投资、居家为一体的“四合一生活方式”基地。这些既在近期拉动了经济增长,也形成了长远发展的持续支撑力量。同安镇它所占的面积只是整个龙泉驿区的1/10,但它的经济总量却位居龙泉驿区第三位,从成都市向东发展这个趋势看,同安镇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是一块令投资者刮目相看的热土。
统筹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不断总结、认识自身优势,提出了符合同安实际的科学的发展战略,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一体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同安镇党委、镇政府据此对城镇建设规划进行再次修编,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加大力度地投入,美好的发展前景,为同安镇城乡一体化增光添彩。毫不夸张地说,同安镇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同安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规划。城乡布局一体化,给农民50年以上的稳定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镇坝区片(阳光城)以旅游、商贸、教育、体育、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为主,山区片区在抓住第三产业的同时,优化种、养业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务工和安居,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将土地被征占的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快城乡路网建设,力争在2005年前完成组组通公路的目标,同时加强城乡水利和生态建设。山区农民房屋修建一律别墅化,而且相对集中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和结构,加快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和农村卫生事业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农民每人每年筹资10元(特困户、五保户由政府代交),政府财政为每个农民补助20元,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致贫、返贫的问题,农民住院医疗费可以按规定报销,每一位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最高可报销额度为12万元。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对本镇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按实际居民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同时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产权制度,实现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变。同安镇是从农业乡成长起来的一座新兴城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快城镇硬件建设,强化城市功能配套,城镇建设突飞猛进,现在,城区道路总长达15公里,雨污水管网铺设总长30公里,自来水使用率达95%,天然气使用率达80%,人均住房30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635平方米,城镇绿化率257%。在红星村、望场坡村、四堰村、万家村得知,同安每个村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十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就整个同安镇,分别形成特色农业优势、科技园区技术优势、养殖业优势及六大产业优势。2003年统筹水果面积14989亩,主要品种有水蜜桃、葡萄、丰水梨、枇杷,其中桃子4500亩,葡萄2600亩、枇杷200亩,其它2300亩,水果总产量达2609万公斤;国家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发展优质花卉、优势果苗,技术力量雄厚,其中苗木繁育场35亩,园区的花卉、果苗种植面积达60亩;发挥山区生态优势,在山区6个村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2003年出栏山羊198万只,出栏生猪235万头,成鱼起水量48万公斤;阳光城区主要发挥旅游、商贸、高科技工业、教育、体育、房地产等6大优势。
魅力四射“阳光城”
同安镇小城镇建设飞速发展,被市委、市政府规划为成都向东发展的城市新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小城镇”。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人民安定团结,安居乐业。乡镇企业、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立体农业不断攀升,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成绩斐然。全镇经济、社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安镇虽然进入全省2002年乡镇经济综合实力30强,城区高楼林立,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但至今镇党委政府还是租用办公楼办公。在这种情况下全体镇干部全心全意地敬业拼搏精神有增无减。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分工合作,处处为5万多同安百姓着想,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同安默默无闻作奉献。

1、赵州石桥

唐朝的赵州从谂禅师幼年出家,依止南泉普愿禅师20年,80岁时驻锡于赵州城东的观音院。赵州石桥某天,一位年轻的禅僧前来参礼,谈起他在路途中见到的石桥。

禅僧说:“赵州石桥,远近驰名,学人向往一睹风采已久,没想到亲眼见到,也但是是一座普通的小桥而已。”

从谂禅师微微一笑,说:“可惜呀,你远道而来,只见到一般的石桥,并没有看到真正的赵州石桥。”

禅僧被从谂禅师这么一提点,顿时心生惭愧,赶紧再问:“请问禅师,什么才是真正的赵州石桥呢?”

从谂禅师淡淡地说:“度人来往。”

“假如没有人来往呢?”

“那就是石桥功德圆满了。”

40年前,佛光山初建时,在东山建了一尊接引大佛。那时受制于经济的困难、建材的局限,大部分佛像都是用水泥塑成的。之后,各地人士前来参访,看到接引大佛身边那一圈水泥塑造的佛像,就批评说:“可惜,都是水泥文化,没有什么价值。”

2、神仙桥

丰隆村位于中都市的东南方,是个人稠物穰、风光奇异的地方,村的西北角至今还有一座用石碑搭建起来的小桥,名叫神仙桥。解放前,它是丰隆村通往中都市的必经之地。据说这座小桥始建于明代中叶,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用供奉在自我庙内的石碑搭建起来的。说起来,还颇有一段传闻呢!

神仙桥由于丰隆村背靠南泉河,因而地下水质十分优良,用此刻喝过丰隆村水的外地人的话说,就是清爽甘甜。即使寒冬腊月,村里人也敢喝从井里刚打上来的水。因此,丰隆会造酒的人个性多。那时,著名的酒坊有两家,一是前街的史家,一是后街的刘家。

刘家酿酒时光较长,大多销往济南等地;史家酿酒稍晚,主要销往中都市。甭看史家后起,由于使用的是村南古井里的水酿造的,因而入口很爽,咂之香味弥久不去。当时丰隆村西有一条排泄南泉河水用的泄洪沟,沟上原建有一座木桥,但因年久失修,早已颓坏不堪。

好在泄洪沟已几年没用,所以人们去中都时,都要从沟底爬上爬下,十分吃力。史家酒坊主人老史有四十多岁,因为起步晚,没敢雇工。老史两口子负责酿酒,往中都市送酒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大儿子和大女儿身上。那时进城不像此刻有许多交通工具,靠的就是一双脚。

史家有一辆独轮小车,俗称红车。纯木器制作,连车轱辘都是木头做的,推起来很费劲。史家兄妹往县城送酒只能靠这辆红车。每隔三五天,鸡刚叫过三遍,兄妹俩便一个在后推,一个在前拉,将酿好的酒送往中都市。兄妹俩最头疼的就是过那条沟,每次过都得折腾出一身臭汗。

有一次,兄妹俩又要过沟时,来了一位倒骑毛驴的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问兄妹俩要不要帮忙?兄妹俩当然巴不能得。于是没用兄妹俩动手,那辆装有两大篓酒的红车便在白胡子老爷爷的推扶下轻飘飘地过了沟。

兄妹俩既惊讶又感激,妹妹见白胡子老爷爷身上有个酒葫芦,便说:“老爷爷,俺给你盛点酒吧!俺家的酒可好喝了。”白胡子老爷爷一脸馋像地解下葫芦递过来。妹妹灌满酒刚递过去,他就情不自禁地咂着嘴喝开了。

从此,只要兄妹俩过沟,白胡子老爷爷准在那里帮忙。兄妹俩每次都给老爷爷灌满酒葫芦。

三个月后,老史去中都市结账,发现酒钱比往常少些,回来细诘儿女,方知兄妹俩遇到白胡子老爷爷的事。老史想,哪能这么巧?说不定这个白胡子是个老神仙!于是对兄妹俩说:“再遇见白胡子老爷爷时,就把车上的酒都给他,让他在沟上给咱建座桥。”

隔了没几天,兄妹俩又往中都送酒时,白胡子老爷爷又和他们不期而遇了。妹妹没等白胡子开口,便甜甜地说:“老爷爷,这次俺把车上的酒都给您,求您在沟上给俺建座桥行不行?”老爷爷抚着白胡子笑眯眯地问:“谁让你这样说的?”

“俺爹呗!”妹妹笑嘻嘻地答道。“好!”白胡子老爷爷点点头,然后解下酒葫芦递给了妹妹。奇怪,以前往葫芦里灌酒,只几下就灌满了,这一次装了快一篓也不满。兄妹俩又继续装下去,两篓酒光了,酒葫芦也满了。

白胡子老爷爷用手一指,那葫芦轻飘飘地就到了他手里。他一边咂嘴弄舌地喝着,一边对兄妹俩说:“回去告诉恁爹,下次再来时,桥就修好了。”

到了兄妹俩再次送酒,来到泄洪沟前时,一座造型俭朴,结实耐用的小石桥果然横亘在沟上。左右望望,白胡子老爷爷却不见了。

3、昔人桥

昔人桥了,据说是与苏小小有关,苏小小是当时有名的歌妓,才女。酷爱山水景色,不明白她的感情怎样,但红颜早逝。死与西泠,葬于西泠桥畔,却为实事。今日的西泠桥不明白是不是当年的昔人桥,我没看到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不便多说。

因桥留下的感情故事绝不仅仅仅如此,却能给人留下无尽的思索和遐想,也显示出了桥的寓意和韵味。

4、碎盘桥

解放初,庄行有个小桥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风水先生相中为“三元不败”的风水宝地。一天,有两个风水先生带了罗盘来到小桥村,都想定块“来龙秀地”。

看见村头歌声嘹亮,红旗招展,翻身农民们正在大搞春耕。这两个风水先生见状,摇头叹息:“风水本无灵,不可再骗人。”说罢,将手中罗盘往桥上狠狠一摔,碎片横飞。从此,该小桥便呼为“碎盘桥”。

5、赵州桥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搞笑的神话故事。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问鲁班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

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布袋,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

桥上也因此留下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05985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