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7.8亿重金布局工业互联网

中联重科7.8亿重金布局工业互联网,第1张

公告显示,中联重科拟通过本次交易成为路畅 科技 的控股股东,后续公司将视届时情况,拟继续收购比例不低于目标公司总股本的1883%,确保公司持有股份比例不少于4882%。

对于这一举动,中联重科的解读是,收购股份的目的主要为了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转型是公司近几年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而路畅 科技 的业务涉及智能制造、 汽车 智能化解决方案等工业互联网业务,因此比较看好其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中联重科的目标是在2023年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之王。而当前,机械龙头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优势均已展开工业互联网布局大计,中联重科在未来两年将如何打破传统制造,实现预定目标?

跨界工业互联网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曾在去年两会期间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工业制造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是实现工业强国的关键。

其实,早在2015年,中联重科就已经开始借“云”转型,谋变“互联网+”。而在2018年,中联重科在工业互联网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了工业互联网高 科技 公司中科云谷,其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以工业互联网高 科技 公司为定位,赋能传统产业领域、驱动传统商业模式变革。

据了解,基于中联重科十余年的 探索 与积累,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连接超过20万台套价值千亿级别的设备资产、采集超过9000余种数据参数、存量数据已达到PB级别,具备为设备制造商、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设备使用者、维修服务商等提供设备连接、工业互联平台、大数据分析、微服务应用APP等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价值服务的能力。

未来,中科云谷也将以应用场景为核心,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产业金融等重点领域全面发力,为客户提供自主、领先的垂直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工业APP解决企业经营、城市建设、农业种植、应急救灾等典型业务场景中的关键痛点。

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

当前,中联重科正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互联网”的转型升级,以40智能产品作为载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传感、互联等技术连结设备、企业与客户,不断挖掘创新的经营模式。

2018年,中联重科推进智能化40产品的优化与上市,仅半年时间就开发出了9款40智能化工程机械产品,ZTC251、ZTC800智能 汽车 起重机搭载大数据及单机智能技术,远程故障诊断、设备管理被集成于手机APP,实现了施工安全、精准、高效,深受市场好评。

另外,中联重科与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联重科高起点跨入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成为国内首家AI农业装备制造企业,为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新动能。

中科云谷的打造,在继承和发展中联重科工业互联网优质基因的同时,提升了中联重科一直以来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并将加速推动中联重科从“设备生产商”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据悉,目前中联重科数字化转型年均投入4亿至5亿元,其中每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研发投入超过4000万元,工业互联网应用产品开发费用超过2500万元,大数据和工业机理模型研究应用开发投入超过1800万元,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每年扩容费用10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联重科旗下年产值千亿规模的智慧产业城也正式开工,这意味着中联重科2021年四季度的产能将在原有800亿的规模基础上再叠加至少1000亿,有望在2022年突破2000亿产值规模。

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公司有望凭借国际化、数字化、电动化等优势走向全球龙头工程机械行业地位。

龙头企业“各显神通”

专家认为,就目前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到了后期博弈的红海竞争环节,在进入后期红海竞争阶段之后,部分企业选择转型探寻工业互联网“蓝海领域”

与中联重科同属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三一重工,从2008年开始就已筹划进军工业互联网,其孵化的树根互联依托三一重工在机械领域的背景,主要以机器为对象做万物互联,建立机器的数字模型,包括各种装备、机械等,同时以机器为中心,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其核心能力之一。

据悉,树根互联以PaaS平台为核心,在自研产品的基础上连接各个环节上很好的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整体方案。同时,“根云平台”更是融合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把工厂打造成一个完整的智慧体。

此外,还有另外一家企业徐工集团于2014年孵化工业互联网公司——徐工信息,也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代表。目前,徐工信息着力于5G技术与汉云平台的融合发展,主要聚焦于三个场景:5G智能终端应用试验、5G通信的遥 *** 作技术、5G智能工厂典型应用打造

而中联重科工业互联网目前正积极推进“2+2+3”战略转型,即立足产品和资本两个市场,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产业和金融两个融合,做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智慧农业”、“新型建筑材料”三个板块。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付玲表示,中联重科自主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进工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核心承载平台,承担着实现中联重科“产品在网上、数据在云上、市场在掌上”新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

不难看出,国内机械龙头企业均已率先发力工业互联网,并且具备一定的优势。第一,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具备丰富的工业经验;第二,在接入能力上具备优势,其覆盖的工业协议和通讯协议足够广泛,并且数据的流向具备双向性;第三,具备跨行业、跨领域的实力。

未来,随着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布局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中小企业也会搭上工业互联网快车,为客户及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大价值。

常用的组态软件有:

1、组态王

组态王是国内第一家较有影响的组态软件开发公司(更早的品牌多数已经湮灭)。组态王提供了资源管理器式的 *** 作主界面,并且提供了以汉字作为关键字的脚本语言支持。组态王也提供多种硬件驱动程序。

2、MCGS(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

是通态软件公司开发的组态软件,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上位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系统,可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 95/98/Me/NT/2000等 *** 作系统。

3、Kinco DTools组态软件

由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

4、InTouch

Wonderware的InTouch软件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组态软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于Windows31的InTouch软件曾让我们耳目一新,并且InTouch提供了丰富的图库。

5、iFix

Intellution公司以Fix组态软件起家,1995年被爱默生收购,现在是爱默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Fix6x软件提供工控人员熟悉的概念和 *** 作界面,并提供完备的驱动程序。

6、Citech

CiT公司的Citech也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Citech具有简洁的 *** 作方式,但其 *** 作方式更多的是面向程序员,而不是工控用户。Citech提供了类似C语言的脚本语言进行二次开发,但与iFix不同的是,Citech的脚本语言并非是面向对象的,而是类似于C语言,这无疑为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增加了难度。

7、WinCC

Simens的WinCC也是一套完备的组态开发环境,Simens提供类C语言的脚本,包括一个调试环境。WinCC内嵌OPC支持,并可对分布式系统进行组态。但WinCC的结构较复杂,用户最好经过Simens的培训以掌握WinCC的应用。

8、Controx(开物)

华富计算机公司的Controx2000是全32位的组态开发平台,为工控用户提供了强大的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报警、数据报表及报告功能。作为国内最早加入OPC组织的软件开发商,Controx内建OPC支持,并提供数十种高性能驱动程序。

9、ForceControl(力控)

大庆三维公司的ForceControl(力控)从时间概念上来说,力控也是国内较早就已经出现的组态软件之一。只是因为早期力控一直没有作为正式商品广泛推广,所以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10、RSView Supervisory Edition

是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的,基于Windows2000 *** 作系统的人机界面软件,它用于监视,控制并获得全企业内所有的生产 *** 作的数据。

11、NI Lookout

NI Lookout是市场上最为易用的工控组态软件,运用Lookout,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工业过程的监控和数据采集。Lookout支持数十种PLC的通信协议,比如Modbus,AB和Siemens等。Lookout同样支持OPC通信。Lookout还可以同NI的硬件产品FieldPoint无缝集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z/10481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