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第1张

   

 

        “十二段锦”又称“文八段锦”,实际内容与一般所说的“八段锦”差别很大,曾被少林寺僧作为主要练功内容之一,此后逐渐被广大练功者采用。

          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势。

        “十二段锦”功法虽然简单,但健身益寿、抗老防衰的功效显著,适合于患慢性、虚弱性疾病者的调摄,有助于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食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肺气肿、溃疡病、胃下垂、腰肌劳损、慢性肾炎、肾虚腰痛等患者的康复。

                    十二段锦总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十二段锦"又称"文八段锦"。是道教打坐之动功,,是内功的锻炼功法。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健身运动方法

歌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

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 ( 或大方凳或床上 ) 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 ( 轻细无声 )10 分钟。坐姿要求身体正直 ( 脊梁挺直,腰不可软 ) ,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 ( 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 。呼吸 9 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 ( 与叩齿同时做 ) 。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 9 次。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d在后脑上,状如击鼓 ( 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 ) ,左右指同时d击 24 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 24 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 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 26 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方法:吸气后闭气,用意念引此气向下行至神阙,觉神阙穴发热后,则将气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注:神阙穴即肚脐,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一个区域。

以意引导,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学者若是气不会行,可用手指点在脐下,以加强条件反射,练习既久,气自会下行。

第八段锦:左右辘轳转。

方法:弯曲两臂,先以左手连肩圆转 ( 用摇辘轳状 ) 三十六次,然后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第九段锦: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方法:两脚自然前伸,两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托时要用力,好似向上托举重物一般,托后缓缓放下,收于额前,连续上托 9 次。

第十段锦:低头攀足顿。

方法:两手向前伸,握住双足,用力扳,扳时身体向前倾,头向下低,12 次,做完后仍收腿盘膝而坐,收手握固。此式抻筋拔骨,壮腰健肾。

第十一段锦: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方法:舌抵上腭,闭目静坐,待津液满口时,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咽下。前次一度 ( 即第五段锦 ) ,此次两度,所以说:"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第十二段锦: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尖第。

方法:意念脐下丹田似有一团热气 ( 初练此功时,脐下热感不明显,一般练功百日后,就会有明显的感觉,这时真的产生了热气团,并非只是意念 ) ,将此热气引导下行,冲过会阴穴,过尾闾,沿后背上升腰间命门穴,再升至脊背、后脑 ( 玉枕穴 ) 、头顶心 ( 百会穴 ) ,然后顺着两太阳穴、经耳根前、面颊、降至喉头、心窝 ( 膻中 ) ,再下行至神阙,归于下丹田。存想此一团热气如发火烧身,行至何处,热至何处,一吸一呼,可存想热气从身前到身后,上升头顶,再沿任脉降下,完成一个循环。这最后一式初练时,每次 5 ― 10 分钟,随着功夫的逐步加深,时间自然会延长,能坐多久就坐多长,实在坐不住了,就收功,缓缓睁开双眼,下坐,再散步几分钟就全部练完了。

注意事项

最后提醒学练此功者,每月阴历三十日晚上不要练功,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夜晚练功后如感到腹饥,应吃点东西。另外所谓子后午前行,是指最好在子时以后午时之前修炼。(古人养生理念的根本之一是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运行应该符合天地中阴阳二气的变化。子时到午时正是由阴转阳的过程,正是有柔弱到强健的过程,符合“生”;而由午时到子时,则是由阳转阴,由强健转为柔弱,却是不符合锻炼养生的目的了。从中国传统气功中的养气来说也是上午最好,一般下午只适合静坐冥思。

原见于明代朱权(仙)《活人心法》中,名为八段锦导引法。后冷谦《修龄要旨》中称之为八段锦法,但实际内容与一般所称的八段锦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式,所以又有坐式八段锦之称。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将此法易名为十二段锦,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咸丰年间,潘《卫生要术》据徐氏本收录,并略加增删。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为《内功图说》。十二段锦之功法虽然简单,但健身益寿,抗老防衰之功效显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6024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