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地形按照起伏情况分为那六种地貌单元

陆地地形按照起伏情况分为那六种地貌单元,第1张

陆表面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六种地形地貌单元。

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边缘陡峻。平原是指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海拔低、起伏小、较平坦地貌。盆地是指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丘陵是指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貌。洼地是指地表低洼部分,或指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排水不良,通常其中心低洼部分经积水而形成湖泊和沼泽,或指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内陆盆地。

构造剥蚀地貌

1.山地按构造形式的分类:

(1)断块山:由于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断块山。断块山最初形成时,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和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成为山前的陡崖,外形一般为三角形;断层线则是崖底的轮廓线。但是由于断块山不断的上升,经过长期的凤化和剥蚀,断层面被破坏并向后退却;崖底的断层线也被巨厚的凤化碎屑物所掩盖。

(2)褶皱断块山:在构造形态上具有被断裂作用分离的褶皱岩层,曾经是构造运动剧烈和频繁的地区。

(3)褶皱山:具有背斜或向斜构造的山地。构造形态上并不复杂,除了简单的背斜或向斜褶曲外,有时还有次生的小褶曲。山脉的走向与褶皱轴的方向常相一致。在向斜构造的褶皱山区,河流常沿向斜轴部发育而成狭长的槽沟地形。在背斜构造的褶皱山区,由于背斜轴部张节理发育,容易遭受凤化剥蚀,同样也容易产生狭长的槽沟地形。

2.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

丘陵是经过长期剥蚀切割、外貌成低矮而平缓的起伏地形。其绝对高度小于500m,相对高度小于200m。丘陵地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裸露,风化一般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常堆积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较复杂,一般丘顶部分无地下水,边缘和谷底常有上层滞水或潜水型的孔隙水。

3.丘陵

4.剥蚀残山

低山在长期的剥蚀过程中,极大部分的山地都被夷平成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较坚硬的残丘,称剥蚀残山。一般常成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有时残山与河谷交错分布。

5.剥蚀准平原

剥蚀准平原是低山经过长期的剥蚀和夷平,外貌显得更为低缓平坦,具有微弱起伏的地形。其分布面积一般不大。由于长期受到剥蚀,因而基岩常裸露地表,有时低洼地段覆盖有不厚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准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或只有一些上层滞水,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略有起伏。

陆地地形按照起伏情况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1、高原

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边缘陡峻。

2、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海拔低、起伏小、较平坦。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3、山地

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

4、丘陵

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5、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中国地形: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其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黄河流域,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黄河,中国古代称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地质影响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

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6022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