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是什么意思?

古人常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是什么意思?,第1张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古至今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原句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从此之后人们就把七十岁的年纪成为古稀之年,人们感慨衰老来的太快,死亡如影随形,所以才会把人生七十古来稀挂在嘴边,杜甫诗作成名之前,并没有古稀的说法。

其实古稀并不代表着七十岁的人数量很低,我国古代平均寿命并不高,现代人根据古籍推测古人平均寿命大约在30岁左右,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但是这却并不能反应古代人民的真实寿命水平,活到七十岁的人比例不高,但是全国来看数量并不少。因为古代医疗水平不高,所以孩子早夭的概率就比较大,这一部分也是计算到平均寿命之中的,另外一个影响平均寿命的因素就是自然灾害和战争,这会导致人口数量锐减,老年人对于这些灾害的抵抗力是最弱的,所以死亡率更高,也给人一种老年人不常见的错觉。

古人的实际寿命其实并没有多短,七十岁以前被称作致政之年,就是到了退休的年纪,孟子中也有“七十者衣帛食肉”的说法,可见只要不是意外死亡,普通老百姓也是大概率能活到七十岁的。我国古代医学书籍《黄帝内经》中认为上古之民寿命一百四十岁为节点,上古之后人寿命以一百二十岁为节点,再后来就是以百岁为节点了,虽然今天看来数字有些夸张,但也可以看出古人中长寿的人数不会太少。

杜甫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是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比较严重,民间生活水平不高,老年人的死亡率大大增加,杜甫经历的波折比较多,能活到七十岁绝对是邀天之幸,说成古稀更能显出存活不易,所以才会在诗中多有感慨,算是对自己潦倒生活的自嘲,不过这种情绪很容易感染他人,人总是容易陷入伤春悲秋的情绪之中,古稀这一说法更触动老年人的内心,所以这句诗才会广泛流传,成了为一个年纪的代名词。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译文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愁闷?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在倒卧在地上。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注释(1)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2)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3)深深:在花丛深处。见:现。(4)款款:缓慢地。传语:传话给。(5)风光:春光。共流传:在一起逗留的盘桓。(6)违:违背,错过。

译文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

70古来稀的意思是在古代能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人比较稀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既不是俗语也不是谚语,而是一句古诗,它的作者是鼎鼎有名的诗圣杜甫,那么这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出自于他的《曲江二首》之一。曲江,又叫曲江池,是当时长安城的一处风景名胜,这首诗写于公元758年的一个春日,这一年,杜甫刚刚经历了一场牢狱之灾被释放出来,但重获自由的杜甫没能得到提拔重用,而是被贬为一个底层的闲职小吏。

在离开长安之前,杜甫独自一人来到曲江边,满怀伤感的杜甫,写下了这首曲江赋: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首诗,写的是杜甫上朝归来,当时他的经济情况是非常地拮据,已经到了连衣服都拿去典当的地步,在这种穷愁失意的人生处境当中,他把典当换来的银两,都拿去买醉,一醉解千愁嘛。

但即便如此,杜甫还是到处欠下了不少的酒钱,可见当时的杜甫是多么地窘迫,但是,他觉得不管是官场失意还是捉襟见肘的困境,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是非常少见的,既然人生苦短,那么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才是快意人生。如今,几乎人人都知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但上半句“酒债寻常行处有”,却少有人知。

人生七十古来稀,不仅仅是对人寿命的一个感叹,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古代的官员,基本上没有严格的法定退休年龄,一般在七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走到了事业的巅峰,几乎没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正好是功成身退衣锦还乡的时候,当时的杜甫,才刚刚46岁,正常地来说,应该还有无限的可能。

但此时的杜甫,已经有了一种颓废和失望的无奈之感,人生过半,要靠着典当衣服来换酒钱,而且还到处欠债,这对于很有情怀和理想的杜甫来说,无疑会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883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3
下一篇 2023-03-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