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是什么

土壤盐渍化是什么,第1张

问题一:土地盐渍化是什么?及原因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成因:土壤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

问题二:土地盐碱化与土壤盐渍化有什么区别? 40分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土地盐渍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不合理的措施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如果确切地说,还是有差别的。

以我目前的水平,盐碱化是土壤的盐化和碱化的统称,而盐渍化和盐化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

然后来说说盐化和碱化的差别,盐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升高,超过一定阈值的过程。但由于土壤本身特点、地下水、气候等因素不同,土壤中的盐分离子种类和组成是不同的。当土壤中含有碱性较强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时,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升高会造成pH值的明显上升,这个过程叫做碱化。

问题三:土壤盐渍化标准是多少 土壤盐渍化分级标准 纯手工制表:

土壤盐渍化程度 |土壤含盐总量(干土重%) |氯化物含量(以cl-%计) |硫酸盐含量(以SO4-%计)|作物

非盐渍土 | <0.3 | <0.02 | <0.1 |正常

弱盐渍土 | 0.3~0.5 | 0.02~0.04 | 0.1~0.3 |不良

中盐渍土 | 0.5~1.0 | 0.04~0.1 | 0.3~0.4 |困难

强盐渍土 | 1.0~2.2 | 0.1~0.2 | 0.4~0.6 |死亡

盐 土 | >2.2 | >0.2 | >0.6 |死亡

问题四:什么是土壤草甸化和盐渍化 水库建成后,原有的河流径流被抑制,尤其是上游的回水区,形成了相对静止的水环境,泥沙淤积,杂草丛生,逐步演变成沼泽和草甸。这一过程不仅影响到水库的寿命,也影响水质。 关于盐碱化(盐渍化)问题,主要是在干旱地区,由于水库的蓄水而抬高了地下水水位,造成库区周边地带及灌区土壤盐分积累。

问题五:土壤盐渍化和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的区别 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土壤盐渍化系指土壤中盐、碱含量超过正常耕种土壤水平,以致作物开始生长时就受到伤害。盐渍化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它是盐分在地表土层中逐渐富集的结果。据统计,美国、埃及和印度灌溉土地地盐渍化和沼泽化面积占全部灌溉面积的一半以上。我国盐渍化土壤分布广泛。

1.土壤盐渍化的形成

盐渍化问题可归结为盐分富积和盐分运移两个过程。土壤中和浅层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毛细作用而迁移至近地表处,当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土壤表面或土壤中蓄积起来。因为盐分没有消散,灌溉时这些盐分又溶解于水中,增加了灌溉中的盐分。盐分的聚集和迁移使其在土壤表层积累起来,这样就使植物的根部受损而妨碍其生长。盐渍化程度严重的情况下,盐分析出土壤表面并呈白色盐结皮状成片地淀积。这种盐渍化的土地多属于不毛之地。

造成土壤盐渍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地貌、地下潜水水位与水质、地下水径流条件、岩土体含盐量、灌溉水矿化度等。干旱气候是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素,蒸发量与大气降水量的比值和土壤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地形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条件,山地的水盐运动多为下渗-水平径流,而盆地中心多表现为水平-上升型。因此,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

引起盐渍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灌溉用水管理不善的,一方面由于灌溉水中含有盐分,这些盐分在土壤中不断蓄积另一方面底层土壤中含有的盐分被灌溉水所溶解,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分残留于地表面。

2.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植被生长并间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此外,还可引起道路路基下陷、工程建筑材料松胀或腐蚀。

盐渍化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问题,土壤盐渍化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随着当今对农业生产要求的提高,灌溉变得更加不可缺少。然而,灌溉带来的增产与盐分蓄积和洪涝造成的减产之间的矛盾也将继续下去。

据对内蒙古河套平原统计,许多灌区每年因盐渍土死于苗期的农作物占播种面积的10%~20%,甚至达30%。河南省豫北平原地区因大规模的引黄灌溉,20世纪60年代曾发生大面积土壤盐渍化现象。黄淮海平原轻度、中度盐渍化土地造成的农作物减产达10%~50%,重度盐渍化土地则颗粒无收。山东省14006km2盐渍化土地中的8156km2耕地,每年因盐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亿~20亿元。严重的盐渍化,使土地的利用率降低,荒地增多,加深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段永侯等,1993)。

3.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

(1)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注意排灌配套,建立农田林网,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可使土地盐渍化程度减弱。

1)改变大水温灌的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控制渠道渗漏,防止地下水位明显上升。

2)修建地表排水设施,排除地表积水。

(2)综合治理,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地

盐渍化土地的改良目标在于排出土壤中过多的易溶性盐类,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空气、水分状况,使有益的微生物活动增强,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改良土壤的主要措施是排水冲洗,即修建水利工程和排灌系统。对盐渍化土地进行淋洗,使土壤脱盐和地下水淡化。对不同含盐类型的盐渍化土地,改良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以SO2-4为主时宜于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冲洗以Cl-为主时宜于在晚秋初冬季节冲洗在含有NaHCO3(苏打)的情况下,应当配合化学方法加以改良。

种植水稻是改良和利用盐渍化土地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盐土种植水稻一年后,0~40mm土层的含盐量即由0.43%降低到0.06%。种植水稻必须结合排水,并采取增施有机肥料、平整土地、播前冲洗、活水灌溉、逐年翻深和修筑排灌系统等一系列措施。这样,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才能更加有效。曾遭受次生盐渍化强烈危害的豫东地区,由于种植水稻而成为中原地区的高产粮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875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