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设立的南书房,主要是干什么的?

清朝设立的南书房,主要是干什么的?,第1张

书房是大清独有的一个机构,本来只是康熙读书的地方,后来却成为了清朝一个特殊的中枢机构,在康熙时期起到了“备顾问”的作用,其目的是康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及笼络汉族士人的“木天储才之要地”。

南书房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康熙登基后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书房。他本人喜欢看书写字,身边的太监显然满足不了,于是他便经常与汉人翰林们来往。翰林内的汉人都是博学古今的人物,他们自然可以满足康熙的求知欲。

起先,康熙选择了张英和高士奇两人,他们每天跟随内侍进入宫廷中的南书房轮值。后来人数越来越多,康熙经常在这里与翰林谈经论道,品茶下棋。

康熙这么做其实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拉拢汉族士人。也让天下人看看,常年与皇帝在一起的也并非完全都是八旗子弟和满族大臣,这些汉人只要是人才,他们就可以做官,也可以被选拔南书房行走。

虽说南书房行走并不是一个官位,但地位还是很高的。他们大多是汉人,而且是各个方面的拔尖人才。同时他们也是康熙皇帝的清秘近臣,在清廷诸大臣中的地位尤为显赫。

而当时大清的客观环境,也让康熙不得不考虑南书房的特殊性。大清早期,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是非常大的,他们不但可以参与重大的军政决策甚至连皇权也时受掣肘。

所以康熙一心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根据以往的政治经验,君主要巩固和加强皇权,须有一个与外朝相对应并专属皇帝私人的内王侍从机构,就这样,南书房的最主要的目的出现了。

南书房是清康熙时的一个重要权力机 关。南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本为康熙读书 处,俗称南斋,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 地方,被清代士人视为清要之地,以人之为 荣。康熙十六年( 1677年),康熙为与翰林 院学士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 南角特辟房舍以聚,名南书房。

“择词臣才 品兼优者”入内,称“南书房行走”。入值 者主要是陪康熙写诗作文,赏析书画,有时 也帮皇帝起草诏书。由于能人南书房者都是 皇帝宠信之人,因此它是一个由皇帝严密控 制的机构,后来经常出旨行令,地位日重。 事实上,南书房权势上升是康熙有意识地加 强皇权的一种手段。

扩展资料

南书房建立的目的之一是便于康熙帝学习而后发扬中原汉族传统文化,密切与汉族士大夫的联系。作为康熙的政治文化核心和清宫内廷机要秘书机构的南书房,其所起用的翰林都是清一色的汉族士大夫,而且以南人为多。

这充分表明了康熙帝对强势的汉族文化传统渴望了解和迫切把握的政治心态。康熙宣召翰林张英、高士奇入值南书房的第一天,就急切表达了此种深入探究中华政治文化精粹的愿望。康熙言:“朕于书经、四书,讲读已久,常于宫中复诵,大义皆能晓畅。 但圣贤义理无穷,今更欲细加讨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南书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8732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7
下一篇 2023-0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