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铃是怎么越冬的?

竹铃是怎么越冬的?,第1张

过冬实为罕见,延寿主要是保温,亦不可勉强。

竹蛉又叫青竹铃,学名中华树蟋,淡绿色或黄绿色,体长约15mm,触角鞭丝状,长25-30mm。鸣声酷似蛐蛐。栖息于灌木或乔木上,以嫩树叶蚜虫为食。鸣声悠扬悦耳。在中国大致有三种,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蟋蟀科鸣虫,栖息于灌木或乔木上,以嫩树叶和蚜虫为食。鸣声悠扬悦耳。在中国大致有三种,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竹铃夜间鸣叫,多栖息在嫩叶上,边鸣叫边移动,往往脑袋在树叶一侧,身体在另一侧,发现后可用玻璃瓶罩住,捕捉时应注意不要扑伤。其性喜干燥通风,因此宜饲养在木质或葫芦容器中,食物以嫩树叶,菜叶,果皮为主,偶尔可喂蚜虫,将蚜虫连同树叶一起放入即可。竹铃喜静怕动,宜放置在阴凉处,不宜多打扰。饲养得当,可从九月饲养至春节。

以嫩树叶和蚜虫为食,种群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竹铃

竹蛉又叫青竹铃,学名中华树蟋,淡绿色或黄绿色,体长约15mm,触角鞭丝状,长25-30mm。鸣声酷似蛐蛐。栖息于灌木或乔木上,以嫩树叶和蚜虫为食。鸣声悠扬悦耳。在中国大致有三种,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中文学名

中华树蟋

别称

青竹蛉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普通竹铃,又叫绿竹铃,学名中华树蟋,淡绿色或黄绿色,体长约15mm,触角鞭丝状,长25-30mm。鸣声酷似蛐蛐。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成虫于六月中下旬开始鸣叫,成虫寿命约60天。第二代成虫于九月开始鸣叫,数量较第一代多,体质较强壮,可以饲养至隆冬。紫竹铃,学名长瓣树蟋,翅膀较普通竹铃略细长,颜色有青色,褐色或者略显红色,鸣声比普通竹铃急促。银哨竹铃,学名斑角树蟋,与普通竹铃体型相似,个头略小,颜色嫩白。发生于7月下旬,栖息在较高的树木上,附着力强于其他竹铃,可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自如,鸣声连续不断,独具特色,数量不多,且较难捕捉。玩赏价值较高。

竹铃夜间鸣叫,多栖息在嫩叶上,边鸣叫边移动,往往脑袋在树叶一侧,身体在另一侧,发现后可用玻璃瓶罩住,捕捉时应注意不要扑伤。其性喜干燥通风,因此宜饲养在木质或葫芦容器中,食物以嫩树叶,菜叶,果皮为主,偶尔可喂蚜虫,将蚜虫连同树叶一起放入即可。竹铃喜静怕动,宜放置在阴凉处,不宜多打扰。饲养得当,可从九月饲养至春节。

生活习性

以嫩树叶和蚜虫为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8678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5
下一篇 2023-0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