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蛋是什么习俗

立蛋是什么习俗,第1张

立蛋,中国节日食俗,是指端午节当天正午十二点时,因是阳刚正气汇集之极,所以俗信平日不易竖立的鸡蛋在此时便可直竖在地上。

端午节作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即流传着诗人的爱国故事及乡土游戏,此节日的应景习俗有吃粽子、划龙舟、插蒲艾、戴香包、饮雄黄酒、取午时水等等,而游戏中则以“立蛋”及“浮水针”最为流行。

所谓的“立蛋”及“浮水针”是指端午节当天正午十二点时,因是阳刚正气汇集之极,所以俗信平日不易竖立的鸡蛋在此时便可直竖在地上,同理也可证于绣花针亦可浮在水面上。

一说为春分立蛋,一说为端午。

事实上,若以科学原理印证可知:因端午节当天太阳照射在北半球,正午时分太阳引力与地球引力互相拉扯,使得立在地上的蛋很容易就能达到平衡站起来,所以立蛋便成为端午节孩童最佳的嬉戏项目之一。[1]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春分这一天为什么鸡蛋容易竖起来?虽然说法颇多,但其中的科学道理真不少。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0.8毫米之间。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

在我国民间,立春的时候有立蛋的说法。立春鸡蛋立起来是为什么?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原理吗?除此之外,民间有些地方,还喜欢用立鸡蛋的方法,来给吓到的孩子叫魂,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最近,立扫把的挑战刷爆了朋友圈,有不少网友趁热打铁,也尝试立起其他的东西来。其实扫把每天都能立起来,而鸡蛋,想要让它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就站立起来,其实还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所以,民间关于立鸡蛋,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春分的这一天,立鸡蛋比较容易。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据说是因为春分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地球的引力也会因此发生变化。生鸡蛋的重力会伴随着引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鸡蛋在这个时候也更容易立起来。

可是,殊不知每一天不同的时辰,鸡蛋所遭受的地球引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春分的时候立鸡蛋更容易立起来也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换句话说,鸡蛋能不能立起来,跟什么时候立鸡蛋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主要还是看立鸡蛋的人,会不会找好平衡点。

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小孩若是总是生病发烧,没精打采的话,家人就会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孩子被吓到了。孩子被吓到的话,家里的父母长辈也喜欢用立鸡蛋的方法给孩子“叫魂”。

具体的做法是先在地上画一个十字,然后把鸡蛋立在十字的中心,一边立蛋一边轻轻叫孩子的名字,这个时候还要注意,家中的大门需要敞开着。一边在口中叫着孩子的名字一边在十字中心立蛋,如果鸡蛋立起来了,那也就说明成功了,孩子被吓掉的魂已经被叫回来了,虽然这种说法听上去很迷信,但是不少农村地区还是挺依赖这种方法的。

立蛋并不是一个节气,它是一个节气的习俗。

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和秋分,以及端午节,都有立蛋的习俗。立蛋这个行为就是指选择一个外表光滑圆润、刚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将它慢慢地放在桌子上立起来。

相关简介:

这一传统习俗的理论依据是,从春分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所以有“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乎”的说法。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

同样的,秋分也有这样的习俗,春分和秋分的立蛋习俗是为了迎接春天和秋天来临的一种娱乐活动。这个活动距今已经有大概4000年的历史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866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5
下一篇 2023-0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