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俗有哪些?

中国的民俗有哪些?,第1张

中国的民风民俗有: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春节拜年、走亲戚;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祭扫、踏青;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具体介绍如下:

1、除夕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扩展资料:

1、春节禁忌所包含的畏惧和迷信的色彩渐为人与人之间皆大欢喜、互相爱护的情调所取。俗话说:“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客家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

2、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谓:“初一该日特别谨慎,唔敢讲恶话骂人,也少人出门,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听到好的话,就作为系一年的好兆头,作为会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贺,讲各样的好话”;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民俗  百度百科_中国传统节日

民俗的意思是:民俗,汉语词汇,意思是民众的习惯;民间风俗。

引证解释:

1、人民的风俗习惯。

《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

《史记·循吏列传》:“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宋·范仲淹《睦州谢上表》:“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尧舜;中外有道,跻民俗於羲皇。”

清·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

《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张孝祥《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民俗造句:

1、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民俗将会传向国外。

2、满族、民俗、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因素和生产力因素,开发满族民俗旅游资源意义重大。

3、因此通过对瓷枕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的社会民俗和文化艺术。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包括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手工业民俗等。

(2)共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家庭民俗,包括称谓民俗、排行民俗、亲族民俗、财产继承民俗等。

(2)村落民俗,包括集市民俗、乡规民俗、村社民俗等。

(3)民间组织民俗,包括行会民俗、社团民俗、帮会民俗等。

(4)礼仪民俗。包括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等。

(5)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公历节日、宗教节日、二十四节气等。

3、精神生活民俗:

(1)信仰祭祀民俗,包括民间宗教信仰、巫术星占、礼俗禁忌等。

(2)口承语言民俗,包括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谚语、方言俚语等。

(3)民间艺术民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小戏、民间舞蹈等。

(4)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包括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竞技、民间杂艺等。

(5)民俗旅游资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840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