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夏虫不可以语冰’那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夏虫不可以语冰’那是什么意思?,第1张

意思就是一种虫子如果它生命周期只有夏天这几个月,你跟它说冰是什么东西,它是不会知道的,它想象不出来那个东西,因为它的生命周期从来不经过冬天

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

原文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启示: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其实大都能理解这句话的都是智者。当一只四季虫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夏虫很难理解到夏之外的景色,就像哥白尼或者伽利略在发现新的科学发现后,四周却很难有理解他们的人,于是盲者嘲之。木耳永远都分辨不出低音和高音,如果夏虫能够多活一季,也许就能多走一步,看出圈外的善恶,懂得更多。

出自《庄子·外篇·秋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

原句是:惊蛙不可语天,拟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拘于时也,曲士不可语道,束于教也。

译文:

井底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到教养的束缚。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活不到冬天的夏虫永远无法理解“冰”是个什么东西,哲学解释为“认识的局限性”。生活在夏天的虫子,无能遥望冰冻季节的景象。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其实,这句话完整的版本应该是: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于道,束于教也。”不过,意思大致是一样的:夏天的虫子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冰冻的事,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拘限;井里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的事,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拘限;乡下的书生不可能和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教养的束缚。

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时候,并不是需要把所有的道理都要跟人讲清楚的,因为,这要看你所面对的对象,是不是可以“谈”。倘若是一个夏虫,你去跟他说冰,那他知道是什么东西呢?一个在井底的蛙,去谈什么辽阔的天空,那是没有意义的。这让我想起民间的一句俗语:“别跟疯子吵架,否则旁人会把你也看成是疯子的。”虽然说得很俗,但道理有相通之处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8381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