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

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第1张

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物主义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

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

唯物论,哲学理论,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物质形式与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

该理论的基础,所有的实体(和概念)都是物质的一种构成或者表达,并且,所有的现象(包括意识)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了意识,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生理反应,也就是有机物形成的对物质的反应。

因此,物质是唯一事实上存在的实体。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主义属于一元本体论,其本身又不同于以二元论或多元论为基础的本体论,作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它是唯心主义的一个对立面。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历史形态:

1,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的本原时,还以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

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一些猜测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观性的特点。

2,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

他们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经院哲学;培根在总结当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概括了观察、实验和归纳等认识自然界的实验方法。霍布斯继承了培根的思想,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

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培根、霍布斯所生活的时代,尚处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手工工场阶段。近代自然科学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初期,机械力学占首要的中心的地位,而其他自然科学部门还很不成熟。

当时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只能主要用机械力学的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的特点。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顶峰。它既有明显的机械性,又有一些辩证法思想。其代表人物有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

法国唯物主义在理论上继承并发展了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笛卡尔《物理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日益成熟,在哲学上表现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解体和L.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产生。

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与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地阐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推翻了唯心主义在德国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其影响。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义观点。它企图用机械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把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

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只考察引起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不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资产阶级哲学范围内,19世纪中叶在欧洲还曾出现过庸俗唯物主义。

它仅仅用生理学的观点去解释人的精神现象,把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抹杀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使唯物主义庸俗化、肤浅化。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新的阶段。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

2、唯物论有两大核心: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两大规律: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3、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投影,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型,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

5、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

6、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8313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4
下一篇 2023-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